1921年,阿Q在鲁迅先生笔下问世。一个世纪过去,法国话剧导演米歇尔·迪蒂姆决定用多媒体剧的形式再说阿Q。加入了视频、音乐元素和法国戏剧理念的《阿Q》会是什么样?9月28日至30日,中间剧场见分晓。
米歇尔·迪蒂姆,话剧导演,法国南锡洛林国家戏剧中心掌门人。今年五月,他携莫里哀经典大戏《无病呻吟》来华巡演,大获成功,各方合作排戏邀约纷至沓来。这其中,最令他动心的,是新蝉戏剧中心“神话与革命”主题的中法戏剧连线。这根线,串起的是新蝉戏剧中心创始人及艺术总监易立明执导的音乐戏剧《革命》,是德彪西唯一的歌剧作品《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更是格奥尔格·毕希纳的《丹东之死》和鲁迅的《阿Q正传》。无独有偶,米歇尔·迪蒂姆是鲁迅先生的大粉丝,他读过五个翻译版本的《阿Q正传》,从上世纪三十年代的版本到最新的现代语版。
阿Q无疑是中国近代文学史上最著名的人物形象之一,他的名字也演化成精神胜利法的代言词。对米歇尔·迪蒂姆而言,“阿Q是二十世纪具有标志意义的人物,有点像卓别林扮演的流浪汉”。鲁迅先生写的是辛亥革命之后闭塞的封建村落和民族的劣根性,米歇尔·迪蒂姆却在其中看到了亘古不变的人性。未庄的流浪雇农阿Q生活在社会底层,“活得像棵植物”,一事无成,遭人耻笑,被人侮辱, 却不妨碍他用精神胜利法每每宽慰自己,心安理得。“不管是古希腊的索福克勒斯,还是三百年前的莎士比亚,还是鲁迅,这些文学巨匠笔下的人物和人性,从古至今并未改变。” 米歇尔·迪蒂姆说。
早在二十年前,米歇尔·迪蒂姆就在法国的话剧舞台上见到过阿Q,彼时他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构想:一版更为现代《阿Q》。如今他的构想得以付诸实践:用现代的戏剧表演手法如视频、现场音乐演奏、演唱等来讲阿Q的故事,但他坦言,整部剧“没有一个字不是来自鲁迅”。
“这是一个可怕的故事,但讲述得又无比精彩,”他说。除了对话,米歇尔·迪蒂姆保留了大量原文,由讲述者之口讲出。全剧十名演员,除了主角阿Q,其他人将轮流扮演讲故事的人即鲁迅先生的角色。
中法戏剧连线
继去年的中英戏剧连线,新蝉戏剧中心今年以“神话与革命”为主题推出中法戏剧连线。易立明透露,《丹东》和《阿Q》之后,他还将和米歇尔·迪蒂姆一起创作《革命外传》,让两位主人公跨时空相遇。一个是革命领袖,一个是渴望革命而不被允许革命的小人物,两颗被砍下的头颅,隔空互诉革命衷肠……
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图片说明:米歇尔·迪蒂姆导演戏剧作品《阿Q》,9月28日中间剧场 © 妮妮,新蝉戏剧中心
发布日期: 28 九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