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与戏剧

法语

环境

图书与辩论

电影

视觉艺术

建筑和遗产

城景共融

中法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合作实践展

 

大城市人口集中,生活其中的人们共享着城市空间,人与人之间的共生问题尤为显著。城市里的大型建设项目在考虑这一点的基础上,还需考虑项目本身要符合新的环境标准。法国AAUPC建筑规划事务所联合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策划举办“城景共融⸺中法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合作实践展”,正是希望通过关注近年来在大湾区涌现的重要建筑项目,向公众展示建筑项目对于共生空间与环境的思考。

展览将围绕“城景共融”这一主题,展示两国在建筑、景观、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领域的合作与实践,让公众一窥东西方设计理念碰撞出的火花。

 

EXPOSITION 展览 FR / 中文

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

 

 

2024年9月12日,“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将持续到2024年10月20日。 此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及巴黎圣母院公共修复机构联袂呈现,法国科技公司Histovery共同开发, 法国欧莱雅集团赞助支持。

正值中法建交60年之际,展览也是法中文化旅游年和中法文化之春—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项目之一。

 

 

“浴火重生——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通过增强现实技术(AR)重建了“数字孪生”的巴黎圣母院,以科技的虚拟景象展示艺术的真实之美——观众不仅可以亲眼见证拿破仑在圣母院加冕的辉煌时刻,探索玫瑰花窗璀璨光芒下的秘密,同时还将了解,在包括中国在内,来自不同国家、不同专业的专家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这座世界文化遗产重现辉煌的最新进展。得益于高自由度的探索方式和多种互动体验形式,不同背景、不同年龄的观众可以定制自己的探展路线,主动发掘圣母院之美的不同侧面。

 

 

除了增强现实技术还原的辉煌,更有四件首次来华的巴黎圣母院雕塑真迹,其中三件是首次离开法国出境展出,另外一件则是在巴黎圣母院建成之初就存在的13世纪哥特式柱头。首次“出国”的文物中,还有两件诞生于19世纪中期建筑大师维奥莱-勒-杜克之手,被认为是巴黎圣母院雕塑艺术代表的“滴水嘴兽”和“石像怪物”。“滴水嘴兽”雕像最初是作为巴黎圣母院雨水排放系统的一部分,在整个教堂中有两百余个。而“石像怪物”作为著名尖塔的装饰,表现了当时人们对象征主义和幻想中世纪的审美偏好。

 

 

为了让公众更深入地了解圣母院背后的艺术与科学之美,展览期间也会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并特别策划了“青少年艺术科学赋能营”等一系列专场文化活动,希望更多人成为美的守护者和传播者。

 

 

目前,“巴黎圣母院增强现实沉浸式展览”已经走遍了全球14个主要城市。除了北京,欧莱雅还支持了该展览在北亚区的上海、首尔、东京和香港四大城市相继展出。

 

 

消失的法老

“消失的法老“是一场跨越4500年时间长河的沉浸式探索体验展,带你进入古老神秘的金字塔。
戴上 VR 头显的瞬间,你便离开了繁华的大都市,来到埃及金字塔的脚下,并开启一段为时45分钟超越现实的文旅探索。借助于虚拟现实,进入胡夫金字塔不对外开放的秘密空间,穿越时空见证法老的葬礼,体验攀登金字塔顶部俯瞰吉萨高原全景的刺激感。该沉浸式展览以哈佛大学埃及学教授Peter Der Manuelia多年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由法国制作公司Emissive制作完成。
如果你想亲临其境地探索金字塔的秘密,就和家人朋友一起来吧!

法国,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的主宾国

今年,在法国作为“主宾国”的北京国际设计周框架内,工艺创新博览会(Revelations China)于2024年9月19日至23日首次落地中国,展示多位法国手工艺者的作品,包括国际知名的法国女性手工艺者。

 

 

法国Révélations工艺创新双年展创办于2013年,是手工艺领域的一大盛事。它展示来自世界各地的350位创作者的作品,呈现独特的艺术作品和卓越的工艺:镶嵌艺术、抽象织物、漆艺、编织、陶瓷、刺绣、玻璃制品、银器、马赛克等。

双年展由法国艺术工会主办。这一协会汇集281种工艺行业,从事这些行业的男女艺术家们有着共同的特质:他们对材料的加工、技艺的传承以及对创作的热情,他们分享同样的价值观,对传统文化和创新精神有着同样的执着。

 

大皇宫举办的Révélations工艺创新双年展

 

在巴黎,双年展传统上在大皇宫举行。此次Revelations China中国国际工艺创新博览会是双年展首次在国外举办。这是一个发现这些独一无二或限量版法国和中国出色手工艺创作的难得机会。

 

 

此次首次落地中国的博览会汇聚122位艺术家的600多件作品,涵盖从竹艺、陶瓷、纺织、金属、玻璃到漆艺等多种材料和工艺实践。来自20多个国家的机构和艺术家参与展出,法国有众多机构和艺术家代表参加。包括三位国际知名的艺术家-手工艺者分别专注于陶瓷、玻璃工艺及金属加工和挂毯制作。

 

 

 


 

朱丽叶·克洛维斯

1978年生,陶瓷艺术家

朱丽叶·克洛维斯的作品主要探索两个研究领域:生死轮回、生生不息的理念,以及在对比和对立中不断寻求平衡。作为一位多学科背景的艺术家,精湛的技术一直是她创作的核心。她借鉴手工艺的技巧,加入自己的艺术视角,通过更当代的方式完成超越。她目前的创作主要集中在她最喜欢的陶瓷雕塑上。

 

 

 

 

 

 

露迪文·卢瑟尔

1994年生,玻璃及铜器艺术家

 

 

露迪文·卢瑟尔的作品介于灯具、雕塑和艺术品之间。她的创作结合了两种源于火艺的材料:金属和玻璃。在布尔学院学习金属设计应用之后,她的作品开始围绕火焰元素展开,利用火焰的波动和迷人之处进行创作。在工匠Jeremy Maxwell Wintrebert(美籍法裔艺术家,从事手工吹制玻璃 20 余年)的指导下,露迪文学习并掌握了吹制玻璃的技艺,包括吹管和徒手吹制技术。 之后,她在多个工作坊中担任金属坊主管,同时也是一名玻璃吹制师。如今,露迪文在她位于诺曼底的创作工作室中构思和设计她的项目。她是 2023 年青年手工艺创作奖(Prix de la Jeune Création Métiers d’Art)的获得者。

 

 

 

 

 

黛安·科隆格斯

1999年生,挂毯和纺织艺术家

 

 

黛安·科隆格斯毕业于法国国立高等应用艺术学院(ENSAAMA),一所具有悠久传统的培养手工艺者的优秀学校。在校期间,她发现了对编织艺术的兴趣,于是在法国挂毯史的重要工坊——戈布兰工坊学习了高级挂毯织造。2021年,她创立了Mérigot Sanzay,一个注重材料和工艺的环保纺织工作室。她对手工制作的热爱源自她的两位祖母,她以工作室的名字向她们致敬。黛安以纺织品作为其感性的载体,探索不同形式,以最好地表达她内心深处的情感。她将令人安心又极富包裹感的挂毯视为一种情感支持。她的多彩世界可以应用于各种表面,如壁挂或家具纺织品上,从而创造出独特的室内装饰。她的作品在巴黎创意孵化公司“巴黎工坊”内进行开发。

 

 

拿破仑:消失的宫殿

杜伊勒里宫、圣克卢宫、默东宫,这三座昔日的帝王宫殿已 在战争中尽毁。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将在展览“拿破仑:消 失的宫殿”让这三宫的家具重新焕发光彩,呈现拿破仑统治 期间即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装饰艺术。

凡尔赛宫和紫禁城

在 “凡尔赛宫中的中国:18世纪的艺术与外交”展览举办十周年之际,凡尔赛宫与故宫博物院共同举办一场关于十七和十八世纪中法交流的特别展览。

展览为今年的中法建交60周年特别呈现之中法文化之春拉开帷幕。这是极具象征性意义的一个展览,这既是2014年在凡尔赛宫举办的展览之更丰富版本,在某种程度上亦是其镜像呼应,同时也为呈现法中两国自三个多世纪前建立起来,并持续至今日的丰硕关系打开了一扇大门。

 

© 故宫博物院供图

 

这段历史首先是两位君主的历史:路易十四国王和康熙皇帝,他们很早就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也是被派往康熙皇帝宫廷的法国耶稣会教士的故事,他们将自己的科学知识传到了中国,也是第一个在法国描述中国丰富文化的人。同时,这也是瓷器商人、艺术工匠的故事,他们从这些外来文化影响中找到了灵感,又或者是像亨利·莱奥纳尔·贝尔坦这样的文化爱好者,他们从18世纪起就对中国充满热情。

 

© 故宫博物院供图

 

来自凡尔赛宫和故宫博物院这一时期的藏品也是历史的见证:其中包括外交礼物,如送给法国的17世纪中国雕银壶,或者送给中国的17世纪法国怀表。融合了两国工艺的作品,比如镶有青铜框的青瓷被改造成香水喷泉。还有委托定制作品,如在中国制作的仿法式风格的瓷器;见证着两国学者之间交流的科学仪器;又或是受到异国风格启发的作品,比如模仿中国风格的塞夫尔瓷器。

 

 

欢迎大家来参观展览,此次展览既见证了中法交流的辉煌历史,也体现了在中法建交60周年开启新篇章的背景下,两国一如既往保持着强烈的对话愿望。

 

© 故宫博物院供图

凉岛

第戎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湖北工业大学将延续合作,共同开展关于城市和地域变化的联合创作。2024 年4月,法国青年艺术家将来到中国,与本地的青年艺术家们共同创作装置艺术——凉爽的社交岛屿。一次集艺术、设计和城市规划的跨界合作。

城市互联

展览“城市互联”体现中法当代建筑师大胆和创新的设计理念。继 2023 年在天津首次展出之后,展览将于 2024 年前往武汉、杭州、深圳进行巡回展出。在杭州站,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主持策划的中法青年建筑师展也将同期展出。

展览汇集 16 家法国参展人:法国 TER(岱禾)景观与城市规划设计事务所,法国 AIA 建筑工程联合设计集团,阿兰·萨赫法蒂,法国 AS 建筑工作室,法国 AREP 设计集团,法国夏邦杰建筑事务所,克里斯蒂安·德·包赞巴克,德尼·岚明,伊丽莎白·德·包赞巴克,富兰克林·阿齐,何斐德,雅克·费尔叶,雅各 + 麦克法兰,欧蒂娜·戴克,保罗·安德鲁,法国VP 建筑设计事务所。另有 16 家中国参展人:崔愷,董功,何健翔 + 蒋滢,华揽洪,华南奎,马岩松,齐欣,王澍 + 陆文宇,徐甜甜,野城,张继元 + 卜骁骏,张利,张永和,周蔚+张斌,朱锫。

参观者可感受中法建筑师之间的互通互鉴,并通过实物模型、图片、影像等多重媒介了解参展作品。

城市互联 - 中法当代建筑展

展览“城市互联”聚焦中法当代建筑,展示国际知名的中法建筑师设计的独具特色、令人神往的作品,体现当代建筑大胆而新颖的设计视野。
14 家/名法方机构和建筑师与14 家/名中方机构和建筑师的作品互相呼应。
参展作品在呈现当代建筑多样化风格的同时,也展现新技术和新材料在美学设计和可持续建筑领域的应用。

走进凡尔赛宫

继巴黎高定时装周的时尚和马赛芭蕾舞团当代舞蹈的炸裂之后,法国艺术之夏本周改起古典范儿:走进凡尔赛宫,到辉煌的殿堂、隐秘的角落和独一无二的花园里来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穿越之旅。

我们将在空无一人的凡尔赛宫从日出走到日落,把标志性的建筑都游览一番,从镜厅、女王寝室、皇家礼拜堂,一直到藏在后门的小沙龙都尽收眼底。我们还将看到维护人员精心维护着的城堡里的镀金的木制品、锦缎、青铜钟、彩绘羽管键琴和精美的家具。仿佛走入凡尔赛宫的“幕后”:无比美妙的画面纷至沓来,城堡、花园、大特里亚农宫和王后农庄罕见的景致仿佛就在眼前。

凡尔赛宫也因为曾居于此的传奇历史人物而更加充满魅力。法国艺术之夏邀请大家走近著名的玛丽-安托瓦内特,她悲剧的命运是众多文学和电影作品的灵感来源。这位有着非凡经历与“叛逆”个性的王后,也是法国最早的时尚缪斯之一,她在被繁琐“礼节”拘束的宫廷中另辟蹊径。田园诗般的王后农庄,无疑是最适合她的地方。在这座外观朴实、室内装潢奢华的乡村建筑里,王后度过了法国大革命之前最后的幸福时光。

 

播放短片

 

短片:《玛丽·安托瓦内特——反叛的王后》

时长  : 2’23

 

短片:《王后庄园》 

时长  : 4’47”

 

法文原声中文字幕

 

短片:《凡尔赛宫的一天》

时长  :  6’10”

 

短片:《鸟瞰凡尔赛宫》

时长  :  2’33”

无语言限制

讲座 | 建筑在行动——中法建筑领域BIM实践经验分享

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BIM,逐渐成为在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和后期维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

但是如今建筑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BIM?它有着怎样的优点,又存在怎样的问题阻碍人们去使用它?法国驻华使馆联合中国BIM发展联盟为建筑师和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带来这场研讨会,邀请中法建筑领域从业者和专家分享BIM技术的实践经验。

本场讲座将于202162315-1730在线上举行。欢迎在线观看,请点击下方链接报名注册并进入直播页面。

https://cnki.mike-x.com/0bHme

讲座全程将配有中法双语同声传译。

 

活动安排

15 :00 –15 :10 法国驻华使馆和中国BIM发展联盟介绍

15 :10 – 15 :30弗兰克林·阿齐:BIM——跨领域解决方案

15 :30- 15 :50 张建平:数据驱动的智能BIM发展与应用

15:50 – 16 :10  中场休息

16 :10 – 16 :30 马丢:大型项目中的BIM技术,虚拟工程里的感动

16 :30 – 16 : 50 李云贵: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与展望

16 :50 – 17 :30 观众提问交流

 

 

建筑在行动 Architecture en mouvement | BIM,一项辅助建筑工程的技术

建筑信息模型,也就是BIM,逐渐成为在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建造和后期维护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工具。

但是如今建筑师们在实际工作中如何运用BIM?它有着怎样的优点,又存在怎样的问题阻碍人们去使用它?法国驻华使馆联合中国BIM发展联盟为建筑师和建筑领域的专业人士带来这场研讨会,邀请中法建筑领域从业者和专家分享BIM技术的实践经验。

 

在线观看

本场讲座将于2021年6月23日15点-17点30在线上举行。欢迎在线观看,请扫描下方二维码报名注册并进入直播页面。

 

研讨会全程将配有中法双语同声传译。

 

活动安排 

 

建筑在行动——中法建筑领域BIM实践经验分享》研讨会

15:00 – 15:10  法国驻华使馆和中国BIM发展联盟介绍

15:10 – 15:30  弗兰克林·阿齐:BIM——跨领域解决方案

15:30 – 15:50  张建平:数据驱动的智能BIM发展与应用

15:50 – 16:10  中场休息

16:10 – 16:30  马丢:大型项目中的BIM技术,虚拟工程里的感动

16:30 – 16:50  李云贵:建筑行业信息技术应用进展与展望

16:50 – 17:30  观众提问交流

 

 

嘉宾介绍

 

张建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BIM发展联盟常务理事。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和科研,是我国BIM技术和IFC标准最早的研究者和推行者之一。主持完成了包括国家“十五”、“十一五”、“十三五”、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几十项科研项目。在土木工程CAD/CAE,4D-CAD、BIM、建筑生命期管理、建设领域信息化、数字减灾及智能决策技术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李云贵,研究员,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中国BIM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多年来主要从事信息技术在建筑业的应用研究及软件开发和推广工作,是最早将BIM技术引进到我国,并展开国家重大课题研究、国标编制、商品软件开发及在行业推广应用的组织实施者。也是住建部BIM技术政策《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和《2016-2020年建筑业信息化发展纲要》,以及国家BIM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和《建筑信息模型施工应用标准》的主要起草人之一。

 

弗兰克林·阿齐在法国和世界其他国家完成了许多规模各异、形式多样的新建或改造项目。他于2006年在巴黎创建了弗兰克林·阿齐建筑事务所,工作领域横跨建筑、室内建造、设计和当代艺术。他也是改建曼恩-蒙帕纳斯新联合事务所的发起人,该联合事务所在巴黎蒙帕纳斯大楼改造项目中赢得竞标。他是2020年巴黎时尚家居设计展指定设计师,他还设计建造了店铺、豪华饭店以及在埃菲尔铁塔脚下刚完工的一座便亭。

 

 

马丢先生现任法国AIA建筑工程联合设计集团中国分公司的医疗设计总监,他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的建筑设计师和医疗规划师,拥有近10年国内外大型医疗项目经验,包括总体规划、医疗功能定位、建筑设计、医疗工艺设计等。他同时是集团总部医疗设计研究小组“Atelier Santé” 的核心成员,并擅长使用BIM进行大型医疗建筑设计和管理。AIA 建筑工程联合设计集团成立于1965年,由建筑师和工程师联合创办,历经几十年的发展壮大,已成为欧洲最大的全领域建筑工程设计公司之一,提供全面复合的专业服务,其核心业务包括建筑设计、工程设计、项目管理、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发展设计。

 

 

建筑在行动

“建筑在行动” 由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推出,该项目致力于探讨建筑与城市规划问题。每年举办的“建筑在行动”系列活动,为中法两国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平台,以便他们相互交流两国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的经验。

 

联合主办方

 

 

国家建筑信息模型(BIM)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简称“中国BIM发展联盟”)成立于2012年1月,是为推进我国BIM技术、标准和软件协调配套发展,实现技术成果的标准化和产业化,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而成立的非盈利组织。共有16家联盟成员单位,其中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欧特克软件(中国)有限公司。2013年10月,中国BIM发展联盟被科技部确定为第三批国家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试点联盟。连续四年获评科技部“活跃度高A级联盟”。

 

宣传合作伙伴

 

 

 

工业废弃地转型为文化场所

2019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 第五场也是最后一场活动将以“工业废弃地转型为文化场所”为主题,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邀请到法国建筑师马蒂约·普瓦特万。他将前往北京、昆明及广州介绍自己所完成的项目并与中国建筑师们展开交流。12月11日,他将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朱育帆教授同台发言,并与现场观众互动交流。

La belle de mai, 马赛  © DR

工业废弃地的未来和转型包括许多关键问题。从工业废弃地到文化场所的改造在欧洲已存在多年,因为欧洲的去工业化从1970年就开始了,而时至今日我们仍需思考这一问题。这些废弃的工业地曾是众多工人生产、工作,甚至是生活的场所,我们应如何对待这些过往的记忆?如何将这些新场所融入当地居民的生活中,使其成为对公众开放的名副其实的文化中心?

 

 

这些问题在中国也受到集中关注和思考,因为十多年来,中国都处于将污染工业移出城市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过程中。随着中国对污染问题和气候变化议题的日益重视,这种趋势也更加明显,有越来越多的废弃工厂需要我们为其找到新的功用。

 

马蒂约·普瓦特万是谁?

马蒂约·普瓦特万是法国马赛的建筑师、讲师,他不受既定框架和标准的约束,坚持自由和有创造性的建筑设计理念。他与托马斯·布雷蒂涅尔一同创立了Caractère Spécial事务所,并获得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他对工业废弃地转型的兴趣来自于这些项目带来的可能性。他最引人注目的作品当属具有标志性的马赛当代艺术中心改造项目,该项目占地30000平方米。该艺术中心曾是香烟工厂,现成为马赛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

 

他近期完成的其他项目包括:马赛雷诺瓦和罗斯唐中学、法国国立马戏艺术中心、第七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水上巴士。

 

马赛雷诺瓦和罗斯唐中学 –  © P. Ruault

中法城市与国土规划主题活动

中法两国在城乡治理方面有悠久的传统。城市生活质量,自然资源管理,乡村与自然遗产升值成为关注改善生活条件和国土和谐发展的公共政策的工作目标。这些主题被列为中法两国合作的重点,为此中国自然资源部和法国生态与团结化转型部签署了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双边协议。

法国驻华大使馆倡议开展的中法城市与国土规划主题活动旨在提供一个交流的空间,介绍中法两国在建筑、城市规划、景观和城市工程领域的优质教育资源以及教学如何应对不断变化的职场需求:如何培养未来管理城市与国土重大变化的人才?可持续城市,整体规划,乡村旅游,智慧城市所衍生出来的新兴职业有哪些?

法国驻华大使馆联合中国两所著名高校举办中法城市与领土主题活动,围绕以下三部分开展:

  • 1013日周日:清华大学迎接国土规划的新挑战中法专题研讨会
  • 1014日周一:中法高校B2B见面交流会
  • 1015日周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来城市的技术解决方案会议

活动期间也将纪念巴黎城市规划学院百年诞辰。

讲座 | 打造生态型社会住房

在 “2019年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框架下,建筑师让·赫拉利和中国建筑师将探讨有关法国和中国可持续住房的主题。该系列讲座与《城市·环境·设计》杂志联合组织. 将探讨社会住房议题,并将前往北京、昆明和广州,每场活动均安排有与公众交流的环节,其中几场活动还会有中国建筑师作介绍。

Avenue de France © Jean Harari
在欧洲从19世纪后半叶开始的乡村人口流失,导致大众住房问题成为建筑领域的核心问题。大众住房问题牵涉之广,迅速引发了在城市化领域的诸多思考:城市扩张及密集型城市,新型大都市圈的设立,公共空间的特点,适宜推广的城市及建筑形式。

 

Les Mureaux © Jean Harari

 

如何在符合人类和环境需求的条件下,实现大量人口的居住?建筑如何满足新的要求,并推出生态型的社会住宅?鉴于中国庞大的人口规模,这些挑战更具有现实意义。

 

Jean Harari © DR

 

让·赫拉利,独立建筑师,参与设计了2016年威尼斯双年展法国馆。他毕业于巴黎拉维莱特国家建筑学院,担任布卢瓦市政府建筑师长达十年的时间。他设计了弗朗索瓦·拉伯雷大学分校,以及布卢瓦市以格雷卢瓦神父名字命名的市属图书馆,该图书馆被称为“20世纪遗产”。他于2016年获得了法国“住房类”银角尺奖。其项目大多涉及集体生活建筑,并尽量考虑到城市和社会层面,以助力构建未来的可持续城市。

讲座 | 城市通道,创造更“温和”的出行方式

法国驻华大使馆与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为2019年“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第三期邀请法国建筑师马克·巴拉尼来到中国。

马克·巴拉尼毕业于建筑、舞台设计和人类学专业,是法国荣誉军团勋章、艺术与文学勋章获得者。2018年他当选为法兰西艺术院成员。他在多个学科领域的经历造就了他的建筑设计理念,就是在建筑、舞台设计、设计和景观设计间找到一个恰到好处的平衡。马克·巴拉尼同他的事务所一起,开展规模和性质各不相同的项目:文化装置、教学楼、住宅、办公室、交通基础设施、艺术品。

他的作品带给他不小的成就。尤其是2008年,他凭借尼斯城市有轨电车多式联运中心获得Moniteur杂志颁发的银角尺奖。 他于2013年获得全国建筑大奖和法国建筑学会金奖。

他将以“城市通道及温和的出行方式”为主题发言。他将去往北京、昆明和广州,每场讲座都设有观众互动环节。北京讲座期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产业交通规划院院长、总工程师张国华将在其后进行发言。

城市交通是可持续宜居城市建设中的核心问题。采用环保方式出行,也就是推广我们所说的“温和的出行方式”,要知道非机动化的出行方式对环境的影响极小或者完全没有影响,而这一点对未来城市建设至关重要。从高碳出行到更环保的出行方式不仅仅意味着出行方式的转变,更要求人们思考如何规划城市才能方便使用这些新的出行方式。

建筑和城市规划正是通过将各种交通方式联系起来发挥其重要作用。如何让市民们更多地使用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尽管这些交通方式需要花费更多时间而且有时不得不经过一些不那么令人舒适的场所?可以通过在它们周围建立城市来使这些温和的出行方式更具吸引力。建立多式联运中心,让使用者可以方便地租用自行车,由骑自行车换乘有轨电车,再由有轨电车换乘火车,或者铺设人行道、自行车道和绿色车道,以上都是城市规划者能够采用的使我们的城市更适宜居住的手段,类似的方法还有很多。

“建筑在行动 | 21 世纪的博物馆”

法国驻华大使馆和 《城市·环境·设计》杂志社共同 2019年“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第二期邀请到法国建筑师贝尔纳·德穆兰,他将以“21世纪的博物馆”为主题发言。他在广州、昆明、成都和北京的每场讲座都设有观众互动环节,或有一位中国建筑师出席介绍相同领域的项目。

贝尔纳·德穆兰将介绍建筑本身在博物馆项目中的重要地位,思考一座博物馆建筑在这其中扮演怎样的角色。它应该被看作一个简单的“外壳”,作为参观过程中展览品的简易贮藏所吗?或者说恰恰相反,建筑本身就应该成为一件作品,哪怕与其展示的其他作品相互干扰?

博物馆建筑的演变让我们对贯穿博物馆历史的问题,如博物馆建筑在它所在土地上的角色,其参观者的变化还有它们传达的价值,有一个宏观的了解。

 

从“神庙式的博物馆”到启蒙运动,博物馆是过去时代的见证并且只对少数社会精英开放,而今日的博物馆更像是一处公共场地,一个存在于当下,大多数人都可进入的文化和辩论场所,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一种“论坛式的博物馆”。21世纪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应当将这些演变考虑在内,博物馆空间已成为一个媒介,一个相遇、学习和娱乐的场所。

 

加入“建筑在行动”官方微信群,获取北京2019年系列讲座全部信息!

 

 

建筑在行动 | 景观,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在“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框架下,景观设计师弗洛伦思•梅歇尔将去往北京、昆明、成都和广州四座城市,以公园花园设计为主题开展讲座。四场讲座中,弗洛伦思•梅歇尔发言后都将有观众互动环节,其中北京和昆明还将有一位中国专家出席讲座进行发言。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副理事长王向荣先生将出席北京讲座。香港大学景观学院教授陆小璇女士将出席昆明讲座。

景观可以小到一个花园,也可以大到一个地区,它让空间与环境发生关系,同时也有着文化和象征意义。

弗洛伦思•梅歇尔将通过其项目展示,设计花园和景观,对她而言,是一个融合了自然和文化不同交叠层面的永恒的游戏。她设计的花园还借鉴了现场表演艺术采用的场景设计理念,让散步者经历一种别样的体验。

她在法国和中国的项目,意在探讨两种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回应对当代环境问题的关切。如何通过景观,衔接起城市发展和资源保护?如何让城市、水与自然之间建立起联系?

建筑在行动 2019年系列讲座

城市扩张及由此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让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人类和土地的关系。人们逐渐意识到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使其变得适宜居住的必要性。恢复城市中自然和人类间的平衡和这两者的相互作用,或者重新利用和调整现有资源,这些都是城市更新的议题。

此类课题将是“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的核心内容,为我们两国建筑和城市规划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平台,以便他们相互交流中法两国在可持续城市发展领域的经验。

本届系列讲座中法专家的交流将持续一年,在四座城市进行——北京、昆明、成都和广州。在每座城市都将有一位法国专家出席讲座进行发言,随后将会有观众互动环节,或有中国专家出席发言。

讲座安排:

2019327日至31

景观:自然与文化的融合 景观设计师弗洛伦思•梅歇尔将出席讲座

2019522日至26

世纪的博物馆 建筑师贝尔纳·德穆兰将出席讲座

201973日至7

城市通道,创造更“温和”的出行方式 建筑师马克·巴拉尼将出席讲座

2019109日至13

打造生态型社会住房 建筑师让·赫拉利将出席讲座

20191211日至15

工业废弃地转型为文化场所 建筑师马蒂约·普瓦特万将出席讲座

城市与环境 :多米尼克·瓦内的见证

可持续城市的发展是中法合作在环境领域至关重要。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于201937日周四晚上7点举办一场关于“城市与环境 的讲座,由19972001年间任法国环境和国土整治部部长的多米尼克·瓦内主讲。这一名曾从政的法国绿党成员将向我们讲述她担任蒙特勒伊市镇镇长的经历。随后,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雄安新区主要设计者之一的特邀城市规划师朱荣远将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一处中国生态新区项目。这两个互补的讲座和观众互动环节,将通过经验分享,尝试回答这一问题。

+2°C… Paris s’invente ! @EtAlors

 

1992年里约地球高峰会议期间,环境保护引起关注并多年以来已成为国际关系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议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且无法回避的问题。2015年巴黎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成功,以及由此签署的协议,代表着一个转折点。这一转折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斗争中十分重要且不可逆转。

1997年来,法国和中国建立一个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以便保持环保高度的国际积极性。通过决定2018-2019为“中法环境年”,双方表明了它们希望通过协商实现接下来的主要国际目标努力,例如2020年将在中国举办的生物多样性大会(COP15),或者希望同年通过的全球环境公约。

 

20181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法兰西共和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先生重申了法国对环境保护和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性,并强调了中法合作在这些问题上的重要性。

+2°C… Paris s’invente ! @EtAlors

 

城市经常被视为生态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也是危机的主要解决方法之一。我们有必要重新考虑我们规划和管理城市的方式,以便给未来城市居民提供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在此领域,法国和中国已有十多年的合作经历。两国的合作由2013年签署的一项双边协议确定,在此协议下已开展了多个项目,法国和中国城市从业人员得以,参加各种游学、培训或技术研讨会。

城市 : 挑战还是机遇?

  • 2050年, 66%的世界人口将居住在城市地区。
  • 2030年,超过10亿中国人将居住在城市。

(来源:联合国)

Nature en ville @DR

北京白塔寺“429共享院”正式揭牌

最近几十年来,北京城市发展的主导思路一直是全力追求现代化和大型化。对如何处理城市中小微、老旧和传统的部分则关注甚少。近些年来,面对很多历史街区消失的状况,保护本土遗产的必要性,成为讨论的重点。429共享院项目,就是针对这一问题的有益探索。通过采用混合且积极的建筑方法,该项目构建起传统与现代、修复与新建、过去与现在之间的对话。

429共享院项目是 2016年至2018年间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及北京华融金盈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联合开展的中法合作项目,并有法国建筑师本杰明·贝勒参与。项目目标是展示白塔寺历史街区传统风貌特色,参与街区活力再生,展现北京传统院落可采用的创新型和规范型的低碳修缮技术

         2018127日,在法国驻华大使,西城区政府领导,另外两家项目合作单位的领导,以及多位媒体与建筑师的见证下,该院落正式揭牌。

          项目采用低碳技术对院落正房和两间耳房进行了全面改造:墙壁保温采用的是麻秆白灰合成材料;传统门窗被修缮并改造成为一个双重玻璃推拉门;自然通风系统保证夏季降温,热泵进行的地热供暖保证冬季舒适的温度。健康及生态技术和材料的使用,保证了空气质量的自然调节,并实现低能耗和低环境影响。

在对传统建筑进行改造的同时,新增了环绕整个院子的U型现代化结构,使其成为一个开放式的庭院,庭院中间是两棵古老的香椿树。这个半开放的游廊结构使得院落的不同空间建立起新的联系。该结构全部采用CLT木材(交叉层压木材),这是一种预制木结构的现代建造技术,目前尚未在中国使用,具备可完全循环利用和高生态性的优点。
429共享院是一个开放的集体空间,将组织面向居民的各类活动。电影放映、工作坊、展览、表演和讲座等活动将全年在此举办。项目设计的初衷就是打造一个小型公园,一处闹市之中的幽静场所 ,供当地居民日常相聚、交流、休闲或自发开展活动,由此促进街区活力的再生。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白塔寺赵登禹路429

讲座 | 上海的神圣空间

主讲人:上海复旦大学魏明德教授

copyrightliz-hingley.jpg

上海的城市空间是如何通过管理 “国民宗教”的空间与信条,以及用于特殊宗教仪式的场所,既将社区群体紧密团结在一起,又超越了社区的界限?魏明德教授耗时六年多进行了民俗学调查,对结果详细分析,以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他还探寻上海如何在这个过程中同时保留了自己的中国特色、国际特色和地区特色。

photo-bv.png

魏明德教授近期与Liz HingleyLiang Zhang合作出版了这个主题的著作:

《上海神圣—全球化城市的宗教景观》,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出版社2018年出版。

建筑在行动:中法城市更新研讨会

全球一半以上的居民生活在世界上约一百万个城市中。因此,实现城市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层面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显然是重大的挑战。

多年以来,法国和中国一直在城市可持续发展领域开展合作。两国的部委以及公共机构已经签署并将持续签署多项合作协议,以促进两国专业人士间的技术交流。

在此背景下,1998年启动了重要的“150名中国建筑师赴法”总统项目。基于该项目取得的巨大成功,2009年又启动了“100名中国规划师赴法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中国的大学生、年轻从业人员以及经验丰富的规划师得以了解法国在城市规划领域的做法,并回国后运用于自身工作。20年来,近250名中国建筑师和规划师赴法进修学习。

因此,为向参加项目的专业人士提供相聚和交流的机会,法国驻华大使馆定于2018523日在武汉和524日在北京以城市更新为主题举办两场专业研讨会。同时,与会中法两国专家的介绍和交流也将成为深入探讨现代化和可持续型城市发展模式的契机。

 

免费入场,需提前报名。如报名须将姓名、单位以及电话号码发送至邮箱: invitation@institutfrancais-chine.com,并须注明是参加北京或武汉的研讨会。

“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 | 历史城区的整治

主讲人: 帕特里克·夏法纳,法国建筑师、规划师

城市历史城区的改造的需要估量城市与建筑的品质,也需要估量城市的遗产财富。在这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场地进行改造,必须将其经济、社会以及文化现状考虑在内。这样的改造既是为了更新历史城区的吸引力、加强其文化认同,同时也要保留遗产的完整性。

第五届“建筑在行动”系列讲座邀请到法国建筑师与规划师帕特里克·夏法纳。他将通过若干项目的介绍,探讨城市中心历史遗迹的处理方式,以及如何将其融入公共空间以达到改造和资源开发的目的。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

独一无二的展览,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汇聚了从1906年到1977年,每一年,选择一位艺术家的一件作品。以这个策展思路挑选出来的71件法国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馆藏大师真迹,涵盖了二十世纪西方艺术史上几乎所有最重要的艺术家及其代表作,如布朗库西、杜尚、夏加尔、曼雷、柯布西耶、康定斯基、布列松、毕加索、马蒂斯、贾科梅蒂、艾维顿、赵无极以及伦佐·皮亚诺等来自全世界各地艺术家的作品。

蓬皮杜现代艺术大师展也是蓬皮杜现代艺术中心是与中国的观众一次邂逅, 从雕塑到装置艺术,再到油画,摄影,电影及设计。

蓬皮杜展的作品是一场艺术家的世纪探索之旅,也是一场对现代艺术的发现之旅。为了帮助观众提升对现代艺术的理解与兴趣,鼓励他们走进展厅、接近艺术,主办方还组织了人工导览服务,并不定期举办由著名艺术家、策展人主讲的专家级导览。在此基础上,主办方还设计了一系列的大师级艺术讲座和艺术课程。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矿区遗产:工业遗产获得国际承认的重要意义

北部-加来海峡采矿盆地的大部分地区(120 000公顷,109个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国际社会第一次对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的工业景观独特历史价值的承认。北部-加来海峡采矿盆地项目组主任卡特琳娜·贝特拉姆将介绍这一工业遗产如何“有机地进化”成为文化景观,得以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漫长历程。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代表着国际社会对某一遗产独一无二的世界性价值的承认。这通常需要漫长的申请过程。世界遗产,无论处于何地,都属于世界上所有的民族。北部-加来海峡采矿盆地的大部分地区(120 000公顷,109个地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意味着国际社会第一次对处于社会和经济转型过程的工业景观独特历史价值的承认。在这一焕发新活力的地区,该项目的意义是多方面的:一家企业的整体转型,经济、人文和环境资源的转型,同时也涉及到改变地区形象,服务于地区复兴和改善当地居民生活环境的问题。北部-加来海峡采矿盆地项目组主任卡特琳娜·贝特拉姆将介绍这一工业遗产如何“有机地进化”成为文化景观,得以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的漫长历程。

勒·柯布西耶,现代建筑巨人

勒·柯布西耶(1887-1965),天赐无数才能:造型艺术家、作家、建筑师、设计师、城市规划师……集多职于一身。

作为地球上一百多座建筑以及一座亚洲城市、四百幅绘画、书籍、期刊以及家具的始作俑者,他当之无愧为二十世纪的创造巨人。

他很早就进入了艺术和文化领域,成名于巴黎,后进入欧洲文艺界,最终享誉国际,并且成为二十世纪第一位在欧洲、非洲、南北美洲和亚洲这四大洲都留下作品的建筑师。

他的理论和作品都充满了挑衅和创新,因此在广受赞美的同时也招致了不少批评。他被看作是一个沿着人类进步轨迹成长的现代巨人,也被认为是过去的摧毁者。

本次展览追溯他六十年的创作,展示最具有象征性的几座建筑、最美丽的造型作品以及部分理论成就,呈现一个坚持不懈希望塑造一个更美更好的世界的勒·柯布西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