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艺术

专访|郝振瀚

专访|郝振瀚:工艺行业法国驻留项目的首位获选艺术家

法国文化: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以及您的学习和职业经历。

 

郝振瀚:

我叫郝振瀚,现在生活和工作在景德镇。本科在中央美术学院学习工业设计,随后进入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学习设计产品专业。在英国的这段时间,我的设计思考逐渐从“人本设计”(human centered design)转向“思辨设计”(speculative design),文化研究和艺术创作。

毕业之后我从事了两年的品牌和市场咨询的工作,对消费文化和市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从16年开始,我的工作从上海转移到景德镇,开始全职的艺术创作。

 

 

法国文化:您在法国国立家具馆的艺术研究项目是什么?

您在驻地期间是如何围绕这个主题展开研究的?

 

郝振瀚:

我的创作一直以来都围绕着隐秘的历史,消失在历史中的个人,和个人记忆展开,并在这其中找到千丝万缕的联系和诗意的表达。受到戈布兰和塞佛尔工厂的启发,我以“线”为线索展开我的研究。通过“线”,我的希望挖掘更多的关于法国手工艺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已经成为法国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使用法国羊毛和来自戈布兰制造商的废弃毛线作为材料和隐喻,将法国不同制造商的作品包裹和缠绕在一起。其中包括古董椅上的纺织品、路易十四制作的地毯上的灰尘,以及塞夫尔的破损装饰品。这些看似无用的材料却具有重要的价值,因为它们保存了隐藏在博物馆,在宫殿中的珍宝之下的个人记忆、失败和辉煌的创造力。通过将所有碎片捆绑在一起并将它们烧成陶瓷,我的希望创造一个永恒的神龛,展示工艺品文化的幕后故事。

 

 

 

法国文化:您不仅参观了巴黎的专业工艺机构,也在法国各地的机构进行了参观。

法国手工艺和制造业是否给您带来了一些启发?是否有一些场所、工艺或技术与您的实践产生了共鸣?

 

郝振瀚:

这次的驻留感悟很深。赛弗尔工厂作为法国重要的国家级的陶瓷工厂,保存了法国陶瓷技术和传统,这其中很多的工艺大量依赖人工而不是更便捷的现代技术,需要匠人们长时间的训练和坚持。也是因此赛弗尔可以把百年的传统支持技术很好的传承下来。在戈布兰和蕾丝工厂的工作方式已经逐渐脱离了传统的工艺范畴,更像是匠人们的二次创作和个人表达。不管是织毯还是蕾丝的制作,都选择了更困难,更耗时的工艺技巧,令人称奇。

 

 

法国文化:您的创作主要集中在普通材料以及幕后的工匠身上。

您在法国遇到了哪些让您印象深刻的人?

 

郝振瀚:

这次经历非常特别,因为不是某个人,而是很多个在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工作的匠人都令人印象深刻,大部分的人在讲解自己的工作的时候都神采奕奕,充满活力,在工作了几十年之后还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这是非常难得的事情。

 

 

法国文化:您在法国和中国的工艺美术之间找到了哪些联系和相似之处?

您是否注意到有哪些实践是相似的或互补的?

 

郝振瀚:

从事工艺领域的人对材料都非常敏感,特别是到了一定的高度,对于材料的处理只能依赖人工,机器是无法替代的。在这点上两个国家匠人对材料的敏感度是一致的。但是我发现匠人们和工具的关系有所不同,中国的很多匠人在使用工具的时候,更多的是把工具当成自己身体的延伸,但是对工具的耐用度,是否能够传承反倒没有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他们经常更新自己的工具,并在工具上做非常个人的调整。

 

法国文化:您未来打算如何在中国的创作计划中利用这次法国驻地的经验?

 

郝振瀚:

我带了很多来自戈布兰的材料,我会用这些材料做一系列的实验和创作,并希望最终形完成新的作品。

 

发布日期: 26 七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