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 女性获奖学者系列讲座
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女性获奖学者系列讲座的开篇活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于4月24日(星期四)举办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法研究:匠作工艺的传承》的专题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2022年人文社科基金获奖者、北京建筑大学任丛丛博士将阐述法国技术人类学理论在其近期建筑技术史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手工艺实践的传承研究。她的两位合作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魏离雅博士,以及索邦大学白凤滎女士——将基于一项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法国国家科研署(ANR)项目进行分享,该项目聚焦中世纪摩崖石刻景观中的中国金石学研究。
在本次讲座中,2022年人文社科基金获奖者、北京建筑大学任丛丛博士将阐述法国技术人类学理论在其近期建筑技术史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手工艺实践的传承研究。她的两位合作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魏离雅博士,以及索邦大学白凤滎女士——将基于一项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法国国家科研署(ANR)项目进行分享,该项目聚焦中世纪摩崖石刻景观中的中国金石学研究。
三位学者的论述均围绕三个核心内容展开:传承人的口述访谈、从”操作链”角度(需要多方协作完成的动作序列)分析其工艺实践,以及书面与口头资料中呈现的技术动作的象征意义。她们的学术对话生动展现了中欧学者如何通过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和学术资源的双向协同,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开拓新视野。
发言嘉宾
任丛丛博士
任丛丛博士是技术史研究者、建筑师和建筑学教育者。她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作为2022年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获奖者,她在该项目资助下,应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的魏离雅博士邀请前往法国东亚研究所访学。
她的研究从手工艺遗产视角,聚焦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建筑技艺。
魏离雅博士
魏离雅博士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副教授、法国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担任”Altergraphy:当文字成为书法”(2023-2027)项目的科研负责人。该项目由法国国家科研署(ANR)资助,聚焦中世纪铭刻景观及其现代阐释研究。
自2009年起,她长期在中国开展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世纪佛教金石学与石窟寺,以及西南地区的丧葬景观。
白凤滎女士
白凤滎女士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INALCO)中国学研究硕士,硕士论文以北朝金石学为研究主题。”Altergraphy:当文字成为书法”(2023-2027)项目的研究助理,目前于巴黎索邦大学考古学专业攻读第二学位。她专注于书法变体与石刻工艺技术的研究,正在筹备以中国西南地区中古至近代石刻工艺传统为主题的博士研究计划。
发布日期: 18 四月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