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视角下的江豚与白海豚保护

武汉

07.11.2022

10:00

12:00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东湖南路7号

长江江豚的主要栖息地是长江干流、洞庭湖和鄱阳湖,其野外种群数量在上世纪90年代约为2700头,2006年下降到约1800头,2012年减少到约1045头,2017年进一步减少到1012头。

“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人工繁养研究相结合”是中国在1986年提出的长江江豚保护策略。中科院水生所自20世界70年代末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相关研究和保护工作,是整个保护事业的主要科技支撑力量。

同时,经过数辈科研人员的不断地努力以及不同级别的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江豚数量的下降速度已经从20世纪90年代至2006年期间年均减少56头放缓至2012年至2017年期间的年均6头。近些年野生的长江江豚种群数量已经逐步在增长。

中国是全世界中华白海豚分布最多的国家,其中60%以上的个体生活在中国境内。全世界最大白海豚种群分布在我国珠江口水域,预测种群丰度为2637头。

生活在近岸的中华白海豚普遍受到栖息地衰减、人为活动干扰和种群隔离三个主要威胁因子的影响。为保护中华白海豚物种及其栖息地,我国先后设立了7个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

中华白海豚作为近岸海洋生态系统的旗舰物种,具有重要的生态、科研和文化价值。保护白海豚以它们的栖息地,对于保护整个海洋的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至关重要。

两位中法科研女性,曾都分别在中外参与了江豚和白海豚物种的保护工作,他们将介绍自己的研究成果,针对此议题交流探讨,促生新的思路。圆桌交流会后将会参观水生所博物馆。

发布日期: 7 十一月 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