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露思

赵露思,中国内地女演员。2017年正式以演员身份进入演艺圈后,赵露思先后出演了20多部影视作品,如《传闻中的陈芊芊》《星汉灿烂·月升沧海》《偷偷藏不住》等,多部作品在海外热播。赵露思的演技灵动自然,饰演的众多影视角色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4年5月18日,赵露思以中国青年演员代表的身份,在法国热尔省参与2024巴黎奥林匹克运动会圣火传递。

赵露思以自己公众人物的影响力,身体力行地支持公益事业,积极参与各类公益项目,致力于保护环境、偏远地区扶贫、关注罕见病、救助流浪动物等。自2022年起成为中华社会救助基金会“春藤成长计划”公益代言人,助力乡村教育。

杨紫琼 & 让·托德

杨紫琼,演员及制片人,奥斯卡影后,国际影坛巨星。让·托德,世界赛车运动界举足轻重的人物。这对伉俪热衷于各种公益事业,十多年来为联合国倾注心力。

杨紫琼曾主演过包括《卧虎藏龙》、《昂山素季》、《007之明日帝国》、《瞬息全宇宙》等60多部电影,连续多年担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为推动可持续发展亲力亲为。

让·托德的职业生涯始于汽车拉力赛,后曾领导一级方程式法拉利车队并担任国际汽联主席,如今是联合国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也是国际和平研究所理事会主席。杨紫琼和让·托德夫妇同时还参与了多个致力于医学研究的慈善组织,在法国大脑与脊髓研究所尤为活跃。

 

两位为何愿意担任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

 

中法文化之春的法语名称Croisements,本意为“交汇”。在我们看来,它恰恰象征着分别处于欧洲及亚洲中心的两种文化间的互相影响和连结。它让人想到交叉的道路,交汇的命运,相互促进的文化等等。而这正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写照,不管是职业上的还是个人生活中的。

所以我们非常荣幸能担任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宣传大使。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也与2024巴黎奥运会及残奥会相呼应,这项体育盛事是超越自我、和平和社会团结互助的象征。

我们相信体育的力量将会像电影和艺术那样,在各文化之间搭建桥梁,促进团队精神。我们都致力于支持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米歇尔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亲善大使。让是联合国秘书长道路安全特使。文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促进教育、保护环境、解决性别问题以及消除贫困和社会排斥方面。

 

将文化置于政策和国家关系的核心,是实现以人为本、包容和公平发展的唯一途径。

中法文化之春就是这种向世界开放的方式之一,它丰富文化,为所有人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的世界。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是中法两国艺术文化交流的平台,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艺术项目,促进两国艺术机构,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动,也让中国公众可以更深入的了解法国文化。作为2024年中法文化之春的形象大使,你们想推荐给公众的项目有哪些?

 

为什么?2024中法文化之春的活动安排非常丰富!比如展览“凡尔赛宫和紫禁城”,它将完美展现中法两国之间悠久且密切的文化往来,这种交往自十七、十八世纪起延续至今,成就了今天两国间的友好关系。中法文化之春也在为延续这样的关系添砖加瓦。这个展览是对共同历史的见证,对共有过往的回望,也是对共同未来的承诺。

 

我们也想推荐法国电影展映。我们深知,电影是具有极强感召力的叙事、分享情感、建立人与人之间连结的方式,它能冲破出身和国境的边界。我们希望通过中法文化之春,观众能欣赏到一系列彰显法国电影蓬勃创造力的影片。作为宣传大使,想向公众传递哪些信息?文化在人类交流发展的过程中至关重要,它使我们更好地相互了解、相互欣赏、更好地共同生活,这些都映射出共同的人性,以及我们对共享、学习和成长的渴望。

 

世界在不断变化,新的艺术形式也在不断出现,中法文化之春将会是发现这些新鲜艺术形式的机会。衷心祝愿中法文化之春圆满成功!

孙一文

我是击剑运动员孙一文,十分荣幸能够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临近之际,受邀担任法语活动月宣传大使。 

 

 

我与法语结缘,离不开我所热爱并擅长的击剑运动。众所周知,这是一项起源于欧洲,发扬于法国的竞技运动。在任何一个击剑赛场上,你都能够听到,场上的裁判们不论国籍都使用着法语的专业术语来发号施令。可以说,有击剑的地方就能听到法语的声音。 

而我作为一名专业的击剑运动员,法语更是深度融入我的赛场内外。或许大家还记得东京奥运会我夺冠时,那位一把将我扛到肩上的教练吗?他就是一位来自法国的外教。要感谢他的言传身教,不仅帮助我在击剑专业上更进一步,也带我以不同的视角领略了法语文化的魅力。如今,在我的心里,法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更是我与击剑、与梦想、与世界紧密联系的纽带。 

 

 

“奥林匹克下的法语世界”是今年法语活动月的主题,我想这与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正相呼应。作为法语活动月宣传大使的我,今年也将奔赴塞纳河畔,开启我的第三次奥运之旅。我十分期待在巴黎奥运会光芒的照耀下,能够有更多人领略到法语这一奥运会官方语言的瑰丽,同时感受到击剑和体育所蕴含的勇气和智慧。 

 

 

谭卓

谭卓,中国内地女演员。20095月,因出演娄烨导演的电影《春风沉醉的夜晚》正式出道,并凭借该片获得第62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女主角提名。此后,谭卓先后出演了40多部影视作品,其作品多次入围海内外各大电影节。谭卓凭借精湛的演技和深入人心的角色塑造能力获得超高认可。  

与此同时,谭卓也致力于艺术创作活动。作为艺术家,她通过作品对人类环境和宇宙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她的三件当代艺术作品《无限可能的Baguette》《下午茶》以及《启示录》自2020年开始先后亮相上海展览中上海油罐艺术中以及北京艺术双年展 

多年来,谭卓也一直在关注公益环保。除了参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等大型环保公益活动之外,也将环保和公益意识贯彻到生活和教育下一代当中。比如,她会带着孩子去爬山,并在沿途和孩子一起捡垃圾,传递给孩子保护环境是每个人身上的责任的意识。此外,她还鼓励小朋友亲手制作废旧电池回收箱放置在小区,在方便邻里的同时,让小朋友将环保行为在生活中付诸行动。  

皮尔卡丹青年设计师大赛

作为著名时装设计大师皮尔·卡丹先生诞辰百周年活动的一部分,中国区“皮尔·卡丹青年设计师大赛” 将面向国内知名时装学校学生招募。本次大赛为获奖者提供巴黎总部的实习机会以及加入创意团队的可能性, 旨在通过该赛事选拔出长期合作的设计师人才。 

(Fr) Dr. Piao Shilong, parrain de la Fête de la science 2022

(Fr) Professeur à l’école des sciences urbaines et environnementales de l’université de Pékin, Dr. Piao Shilong est élu en 2021 membre de l’Académie des sciences de Chine, au département de sciences de la terre. Il a fait un séjour postdoctoral entre 2004 et 2007 au Laboratoire des Sciences du Climat et de l’Environnement (LSCE, UMR 8212, CEA-CNRS-UVSQ), avant de rejoindre l’université de Pékin où il avait effectué ses études universitaires jusqu’à l’obtention d’un doctorat.

Sa recherche concerne essentiellement le changement de la planète et les interactions des écosystèmes terrestres. Membre de Comité de rédaction des revues scientifiques telles que Global Change Biology et Agricultural and Forest Meteorology, il a été également membre du comité de pilotage scientifique du Global Carbon Project, et auteur principal des 5e et 6e rapports d’évaluation du Groupe d’experts intergouvernemental sur l’évolution du climat de l’ONU.

Message à la fête de la science française :

《Je souhaite que la Fête de la science française suscite davantage d’attention en Chine, et incite les jeunes français et chinois à s’impliquer dans la science et se mobiliser ensemble pour relever les défis du changement climatique.》

黄轩

演员,第九届中法环境月推广大使

 

 

” 全球变暖正在削弱海洋,打破海洋的多样性平衡;

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包括塑料污染、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这些危机又会进一步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非常荣幸可以担任今年中法环境月的推广大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去加入这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声音,让更多的朋友增强环保意识。

在个人生活中,我会从小事做起,比如出门旅行、徒步、露营,随身携带垃圾袋,将留在户外的垃圾带走;还有一些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我也会积极投入其中,比如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我参与了野生救援制作的公益宣传片的配音工作,呼吁大家一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本届中法环境月会有和保护环境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展映,我还挺期待的,应该很多人会从影片中有所启发。”

 

黄轩,1985年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华语影视演 员。2007年因主演电影《地下的天空》进入表演行业。2014年,黄轩 凭借主演的电影《推拿》获第15届拉斯帕耳马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 第10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男演员奖。由黄轩主演的多部电视剧作品 也获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如《红高粱》、《芈月传》、《亲爱的翻译 官》、《山海情》等。2021年黄轩凭借电视剧《山海情》入围白玉兰奖 最佳男主角奖;同年,凭借其领衔主演的电影《1921》荣获第34届东 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最佳男主角。

 

从业以来,黄轩始终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曾担任全国控烟宣传形象 大使,阿拉善SEE环保公益爱心大使,旨在让视障人士走进影院的“至 爱影院——无障碍观影”项目形象大使,参与公益项目“脱贫攻坚战— 星光行动”。2017年开始担任WildAid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倡导绿色生 活方式,并为COP15发声。2022年6月8日,世界海洋日,由WildAid制 作、黄轩配音的保护海洋区域宣传片《MPA: 让海洋生动起来》在网络和 社交媒体平台上线。

黄渤——中法文化之春宣传大使

黄渤,演员、导演,中国电影家协会副主席。从影20余年,黄渤塑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银幕形象,收获了业内人士和观众的一致认可和好评。作为当代中国最具代表性的男演员之一,黄渤多次获得海内外重量级电影奖项,如上海国际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男配角奖等。主要作品有《疯狂的石头》、《斗牛》、《泰囧》、《亲爱的》、《寻龙诀》、《一出好戏》等。

一直以来,黄渤积极参与中法电影界交流活动,他于2010年出席第七届法国电影展映并向中国观众推荐法国电影,2015年黄渤携电影《寻龙诀》亮相法国戛纳电影节。黄渤还计划未来与法国艺术家一道在艺术领域进行全新的创作,推广中法在文化与艺术领域更广泛的合作。

上海“法语活动月”开幕

32日,第二十七届法语活动月上海开幕式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巴赛别墅举行。开幕式由领馆教育处主办,法国文化中心协调并与多个法语国家驻华使领馆和代表团共同协办。法语活动月旨在通过推广文化、体育、和平向尽可能多的受众推广法语。

今年,法语活动月的主题为 "参与"。这正与皮埃尔顾拜旦提出的奥林匹克格言精神相契合:"重在参与"。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先生在致辞中重申了法语国家的定义:法语国家[......]当然是讲法语并且热爱法语。但远不止于此。也是法语文化所承载的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相互尊重和促进交流的共同价值观。这在当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

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的协调下,比利时、瑞士、卢森堡、罗马尼亚、加拿大领事馆以及魁北克驻上海办事处共同完成了法语活动月的活动策划。整个三月,在包括上海领区在内的全国各地将举办一系列活动来庆祝法语活动月,包含了法语电影展映、法语文学沙龙、主题讲座、烹饪讲习班、体育主题活动等。此外,上海法语培训中心将组织法语诗歌朗诵比赛以及法语歌曲比赛。与去年一样,法语歌曲大赛总决赛将于41日在上海举行,至此本届法语活动月将落下帷幕。

在上海以及长三角地区,法语尤为活跃,在高校中开设法语院系的数量达27个,越来越多的中小学也开设了法语课程。法国大使馆将加强中学阶段的法语教学视为优先工作。

去年由于新冠疫情的影响,整个法语活动月的活动被迫取消。随着疫情结束,我们很高兴能够再次组织线下活动,并热切期待与中国公众见面。

玛丽斯·孔戴文学交流会

值三月八日国际妇女权益日之际,作为法语活动月的系列活动之一,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于总领事官邸举办关于女性作家, 法国及法语国家女权文学的重要人物, Maryse Condé(玛丽斯·孔戴)的文学交流会。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先生致开幕词,强调了国际妇女权益日的重要性。法国总统马克龙(Emmanuel Macron) 将性别平等作为其第一、二任期的伟大事业。他希望这项伟大的事业能够充分得以实现,使法国社会成为一个更加平等、更加公正的社会。总领事以外交部为例,在外交部更多的女性占据了越来越多的责任重大的职位。外交部目前有30%的女性大使,而十年前仅为11%此外,法国政府还采取了 "女权外交"。自2019年以来,主动在国际峰会上将妇女权益列入议程并发起倡议。尽管如此,法国仍须继续努力争取男女平等,争取妇女权益、打击家庭暴力。男女平等是一场持久战,必须深入到司法、教育、社会、经济等各个领域。在致辞的最后,总领事表示也十分欢迎男性参加此次文学活动,因为在这场争取男女平等的长期斗争中,男性是不可缺席的。

此次文学交流会主讲人是上海大学法国语言文学副教授Maxime Philippe(马克西姆·菲利普)先生,其著有加拿大麦吉尔大学Antonin Artaud戏剧博士论文,并对法语作家颇有兴趣,尤其是来自安的列斯群岛的作家,诸如Edouard Glissant以及Maryse Condé。

Maxime Philippe(马克西姆·菲利普)先生首先回顾了Maryse Condé这位瓜德罗普作家的一生。她于1937年出生在皮特尔角城的一个黑人富裕家庭,成长于法国文化的氛围之中。。她曾是一名教师,在安的列斯群岛、法国、象牙海岸、几内亚、加纳和美国生活过,后来在法国永久定居,并全身心投入到写作中。随后,主讲人介绍了Maryse Condé的作品,其丰富且多元,超越了文学流派以及洲际界限,包含了长篇小说、散文、短篇小说、戏剧以及儿童书籍。最后,Maxime Philippe(马克西姆·菲利普)先生发言的第三部分是关于Maryse Condé作品中的女权主义。他介绍了Maryse Condé谈论女性、献给女性的作品。《La Parole des femmes》即是其中之一,这部作品研究了几位讲法语的加勒比地区女性小说家的作品,旨在探索她们看待自己、自己的国家以及社会的方式,并了解她们所面临的问题。随后,他朗读了《La Parole des femmes》和《Victoire, les saveurs et les mots》的节选。虽然玛丽斯·孔戴并没有声称自己是女权主义者,但她在自己的几部作品中对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均提出了质疑。

此次交流会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主办,由教育领事白丽娜(Séverine Boué)女士主持。会后,来自上海各高校的法语语言文学教师、学者和学生,上海法国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学生、法语联盟成员、多个法语国家领事馆代表等听众与主讲人进行了交流。

Maryse Congé已经出版三十余部小说,并获得诸多奖项,包括1986年的女性文学大奖,1988年凭《La Vie scélérate》一书获得法国学院奖,该书为其童年自传,1999年获得玛格丽特·尤瑟纳尔奖,并于2018年获得"新学院奖"(被称为“另类诺贝尔”奖)。

(Fr) La Fémis 2023 - Appel à candidatures | Université d'été 2023 de La Fémis

(Fr)
Appel à candidatures | Université d'été 2023 de La Fémis 
 
Vous êtes jeune réalisateur.trice ou étudiant.e en cinéma ? Participez au concours Université d’été 2023 de La Fémis !

La Fémis, École nationale supérieure des métiers de l’Image et du Son, organise, comme chaque année, son université d’été.

Cette université d’été est une formation pour 12 à 15 jeunes réalisateur.trice.s ou étudiant.e.s en cinéma souhaitant compléter leur formation et leurs connaissances techniques ainsi que perfectionner leur pratique du cinéma documentaire en France. Elle se déroule durant deux mois du mercredi 12 juillet au vendredi 8 septembre 2023 inclus.

L’Université d’été de La Fémis est une réelle opportunité de rencontre et de pratique du cinéma dans un cadre d’expertise reconnu mondialement. Le ou la candidat.e sélectionné.e par la Fémis pourra bénéficier d’une bourse de la part de l’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couvrant l’hébergement en France, le billet d’avion aller-retour, et les frais de scolarité.

 

 

Conditions

  • La pratique courante de la langue française écrite, parlée, lue est obligatoire.

  • Les candidats doivent être âgés de moins de 27 ans au 1er janvier 2023.

  • Le candidat doit actuellement résider en Chine continentale et avoir la nationalité chinoise.

 

 
Calendrier

3 avril 2023

La Fémis
Date limite de candidature auprès des Services culturels ou Institut français -transmission des dossiers à la Fémis

Mi-mai 2023

 
Publication de la liste des admis à la formation

11 juillet 2023

 
Arrivée des stagiaires à Paris

12 juillet 2023

 
Premier jour de la formation

8 septembre 2023

 
Dernier jour de la formation

9 septembre 2023

 
Retour dans leur pays d'origine
 

 

 

 

Ci-dessous vous pourrez retrouver la présentation de l’Université d’été et le dossier de candidature :
 

la présentation de l’Université d’été
 

le dossier de candidature
 
 
Le dossier de candidature comprenant toutes les pièces demandées est à remettre aux Services culturels de l’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avant le 24 mars 2023.
Pour déposer votre candidature, veuillez contacter :
Mlle. Olivia WONG : olivia.wong@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所以,“香颂”到底是有多香?

 

“香颂”其实是中文对法语里“歌曲”一词chanson的绝妙翻译,音神兼具。香颂到底有多香不好说,但风格是多样的,而且是用法语演唱的。
 
 
2023年,法语活动月为法语爱好者们量身打造了一支歌单,带你领略当下法语舞台上最有代表性的音乐人。

 

清新或有力的流行乐

 

安琪儿是比利时当下最流行的当红歌手,上个月刚把2023年法国胜利音乐大奖的年度最佳女艺人大奖收入囊中。她出身在音乐世家,父亲是法语歌手Marka,哥哥是说唱歌手罗密欧·埃尔维斯(Roméo Elvis)。尽管安琪儿长相甜美,却是一个女权斗士。她在第一张专辑《Brol》中的第六首单曲,就是抨击性别歧视的《请抛走你的偏见》。歌名是个谐音梗,所指为法国Me too运动的标语:#BalanceTonPorc。

作为2020和2022年双料胜利音乐奖的年度最佳女艺人,克拉拉·路仙妮(Clara Luciani)成为这个时代女性的代表:坚强、活泼并且有深度。自从她在2018年抛出自己的《手榴弹》后,这个白手起家的音乐人现在无处不在。她曾说,“流行歌手,是人们能给我的最好的称赞。”

 

无法抵挡的律动

 
阿雅·中村出生在马里,本名是阿雅·达妮奥蔻,是在全球最卖座的法语艺人。她的大热单曲《Djadja》在油管上的观看量超过了9亿次。她的歌曲拥有出色的律动,并倡导女性赋权和黑人权益。她的说唱里混合了法语、口俚语、阿拉伯语和家乡的班巴拉语。她的最新专辑以姓氏中的辅音DNK命名,于上个月发行。

吉姆斯(此前名为吉姆斯大师)是一名刚果的说唱歌手。他曾是嘻哈组合Sexion d'Assaut的一员,后来单飞。2013年,他的第一章专辑《潜意识》(Subliminal)卖出一百多万张,位于法国专辑排行榜第二。

 

独树一帜的电子风格

 

司徒迈是一名比利时的唱作人。他的音乐以悲伤的歌词伴着欢快的舞曲而著名。他玩转于流行、EDM、电子、浩室、电子说唱和迪斯科之间。他在2016到2021年暂停了所有的演艺活动,2022年携新专辑《Multitude》回归,并一举拿下2023年的最佳专辑和年度最佳男艺人大奖。这张专辑中的第二首单曲叫《地狱》,讲述了他从暂停活动到今天在承受的内心的煎熬。

FKJ(French Kiwi Juice)的真名叫文森·芬顿,是一名法国和新西兰混血的音乐人。他最初在Soundcloud上发表自己的作品,2021年他以neo-house风格创作的单曲《Lying Together》在夜店爆火。他的音乐制作以舒缓和慵懒为标志,融汇了放克、爵士、灵魂和电子的曲风。FKJ也是多钟乐器的演奏家,他通常独自一人在舞台上演奏,机器、键盘、吉他或萨克斯管都是手到擒来。FKJ也被视为法国新流派的先驱和旗手。
 
 
 
 
 
如果你想更多了解法语音乐的丰富层次,我们欢迎你收听What The France的法语活动月专题歌单,听见法语的声音:
 

 

 

 

线上讲座|可持续航空燃料:助力中国民航碳减排

由空中客车(中国)和法国驻华大使馆共同主办的“中法环境月-可持续航空燃料(SAF)论坛”将于2023年3月1日下午14:30-17:00举行。

作为全球航空航天领域的领导者之一,空客为应对气候变化以及执行巴黎协定的目标,与全球合作伙伴积极合作,共同推动民航低碳化事业,尤其是可持续航空燃料的应用实施。为了让公众更好的了解可持续航空燃料及行业发展趋势,本次论坛以中法合作为大背景,邀请中法相关企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共同分享绿色民航和可持续发展等话题。

 

03.01   14:30-17:00

线上活动,全程配有中文翻译,您可以通过“法国文化”的微博收看直播。

 

 

 

 

 

 

论坛日程

 

 

14:30-14:35

开幕致辞: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科技合作事务公使衔参赞 裴国良

开幕致辞 : 空客中国首席运营官 程龙

 

14:40—14:52

主题演讲—空客可持续航空燃料战略及实践

空客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国家代表—崔琳

 

14:52—15:04

主题演讲—中国碳市场建设与展望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教授

 

15:04—15:16

主题演讲—中石化在SAF领域发展和探索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科技部副总经理—王丽娟

 

15:16—15:28

主题演讲—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之可再生航空燃油技术

浙江大学求实讲席教授—李正龙教授 

 

15:28—15:40

主题演讲—国泰航空可持续航空燃料(SAF)战略及实践

国泰航空气候变化总监—邢子恒

 

16:00—16:25

圆桌讨论—民航双碳

 

16:25—16:50

圆桌论坛—能源双碳

 

17:00—17:04

闭幕致辞:法国驻华大使馆民航、航空工业、航天参赞 梅思礼

闭幕致辞:空客中国公共事务及公司事务总裁 张绚

 

 

 

 

 

演讲嘉宾

 

崔琳

 

毕业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并在英国帝国理工大学取得环境工程和企业管理双硕士学位。现任空客中国可持续发展与环境国家代表。

 

 

 

张希良

 

张希良, 清华大学系统工程专业博士,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教授,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长,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气候治理与碳金融中心首席科学家,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委员。先后主持应对气候变化领域中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等项目。在《Nature Energy》、《Nature Climate Change》和《管理世界》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200余篇。自2015年开始担任全国碳市场总体设计技术专家组负责人。曾担任联合国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四次和第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主要作者。2020年获得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优秀科学研究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生态环境部气候变化领域首批“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专业技术领军人才“称号。

 

 

 

 

王丽娟

 

1993年于清华大学化学工程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年获得清华大学生物化工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石化科技部副总经理,教授级高工。从事石油化工科研管理多年,拥有丰富的科研开发、知识产权和国际合作管理经验。

 

 

 

邢子恒

 

邢子恒从2022年4月开始担任国泰航空气候行动总监,负责气候变化相关事务包括碳市场、可持续航油等。在加入国泰航空之前,邢子恒在南方航空公司任职,曾负责欧盟碳交易、CORSIA以及参与广东省碳市场工作组、全国碳市场民航行业工作组等。邢子恒活跃在诸多气候变化变化相关的行业工作组,包括国际航协、国际民航组织等。

 

 

 

 

李正龙

 

浙江大学求是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海外高层次人才。研究兴趣包括生物质转化制备液体燃料和高附加值化学品,沼气利用,二氧化碳转化,绿色氨合成等。曾担任美国能源部下属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生物质催化转化团队带头人,担任美国能源部生物质催化指导委员会委员(仅两位华人科学家入选,2017-2021年)、生物质小分子转化制航空燃油学术带头人(2016-2021年)等。

 

 

 

和李娜一起,参与法语活动月!

每年三月是全世界法语人弘扬法语文化多样性的时刻。今年也不例外,整个三月,由法国文化中心协调并与多个法语国家驻华使馆和代表团共同组织的第27届法语活动月将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今年法语活动月以”参与”为主题,意在响应奥运精神,正如奥林匹克之父顾拜旦所语:”重在参与!”

 

本届法语活动月由李娜担任宣传大使。这位2011法国网球公开赛和2014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两座网球女单大满贯得主,在其职业生涯的无数国际比赛中,与法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因为法语是许多重要体育竞赛如奥运会的官方语言。李娜希望法语活动月可以号召公众一同在欢乐和运动的氛围中探索法语和法语国家文化。

 

 

新闻发布会于2月23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来自加蓬、比利时、柬埔寨、加拿大、法国、黎巴嫩、毛里求斯、瑞士、突尼斯等国驻华使馆和魁北克驻北京办事处及瓦隆-布鲁塞尔驻华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加蓬是今年的法语国家驻华大使组织轮值主席国,加蓬驻华使馆文化参赞兼临时代办班布为法语活动月揭幕。他希望借此机会再次强调,法语活动月是文化和价值观分享,以及各国人民间友谊的纽带,是庆祝世界各地的法语和法语文化的活动。

 

 

2023年的法语活动月将在中国多个城市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不管你是否会说法语,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精彩纷呈的项目发现或再发现法语表达的多样性。文化活动、体育挑战、丰富的比赛……总有你喜欢的!

 

 

 

2024年巴黎奥运倒计时五百天全球接力赛

À 500 jour avant l’ouverture des Jeux Olympiques de Paris 2024, l’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participe à l’initiative Relais autour du Monde. Le principe : organiser une activité sportive et passer le relais virtuellement à une ambassade française du fuseau horaire suivant qui organise une activité à son tour. Pour marquer cet événement mondial, l’Institut français de Chine organise avec Décathlon Chine sept rencontres sportives dans sept villes chinoises. Course, randonnée, vélo, natation, planche à roulettes et planche à rame, il y en aura pour tous les goûts et tous les âges.

 

3.14

北京/ 上海 / 成都 / 广州  / 大连 / 深圳 / 武汉

 

 

法语电影荟萃

法语电影荟萃是法语国家艺术家们的聚会,各国法语电影是法语世界交流的焦点。2023法语电影荟萃将集中展示处于不同文化十字路口的电影,不同口音的法语是他们用于交流和分享的语言。从巴尔扎克时代的法语到说唱组合NTM的法语,从加拿大魁北克喜剧到突尼斯惊悚片,从罗马尼亚动画到加蓬纪录片,还有瑞士、比利时、法国和北非的各式影片,甚至还有发生在中国边境的故事!

 

3.01-31 – 全中国

 

 

诗人的春天

第25届“诗人的春天”以“界”为主题,再一次庆祝将读者与诗人联结在一起的诗句。“诗人的春天”来到中国,将为大家呈现一系列诗歌配乐朗诵活动,来自中国、法国以及其他法语国家和地区的当代诗人将朗读他们的诗作。本届“诗人的春天”还包括诗歌征集活动“诗歌签证”,面向法语学习者、高校法语学生,征集一部合力完成的诗集作品,最终以护照的样貌呈现,诗集中的诗作以跨越国界为主旨,有如通行证一般。

 

3.15 北京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3.18 成都

白夜·艺空间 

3.21 鞍山

鞍山钢·美术馆

佛山

龙塘诗社

 

龚古尔文学奖中国评选

龚古尔文学奖中国评选,由龚古尔学会授权举办,自2018年起,每年由中国高校学生从入围龚古尔奖短名单的作品中选出一部获胜作品。今年,来自中国十所高校的法语系研究生和博士生参与了本届评选。两轮评议之后,他们选出了他们心目中的获胜者。奖项揭晓仪式将在北京举办并与参与高校所在的各个城市实时连线。宣布获奖作品之余,还将组织以当代文学创作为主题的相关活动。

 

3.28 北京

奖项揭晓

法国驻华大使官邸

3.29 北京

文学讲座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法语人的美食盛宴

法语活动月期间,每周将有一个法语国家使馆举行一场晚宴。知名人士、网络大V和媒体记者将与大使相聚一堂,共赴美食盛会。每场晚宴都将呈上当地特色美食,以飨宾客。我们将分享食谱和视频,为您展示法语世界多样的烹饪特色。

 

3.01-31 北京

比利时、柬埔寨、加拿大和法国大使馆

 

科学开胃酒

法语是不同国家之间的科学交流的语言。为了庆祝法语和科学的这次交流,我们将和其他的法语国家合作举办科学开胃酒活动,此次活动将分别在北京、上海和广东的法国驻华使领馆官邸举行。来自加拿大、比利时、瑞士、卢森堡和法国的发言人将聚集在一起,用法语介绍他们的项目,并就气候变化这一主题分享其专业知识。每场演讲时长5分钟,并在结束后有一个与公众交流互动的环节。

 

3.23 北京

法国驻华大使官邸 

 

 

法语诗歌朗诵大赛

在2023年“诗人的春天”的框架下,中国法语联盟联合举办2023法语诗歌朗诵大赛。这项比赛始于2022年,目的在于借助朗诵诗歌与法语国家和地区的艺术和文学价值观进行对话。比赛面向母语非法语的16岁以上、法语水平为B1及以上的中国参赛者。诗歌朗诵比赛既为讲法语的人和法语爱好者提供一个口语练习的机会,也能让更多的人在欢庆的氛围中了解这种小众文学艺术。抓住宝贵的参赛机会!和全中国学习法语的小伙伴来一场诗歌朗诵竞赛吧!

 

3.26 济南

报名截止日期为2月26日,详情点击本行文字可跳转。

 

法语歌曲大赛

由中国法语联盟携手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瑞士驻华使领馆、魁北克驻中国各办事处、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共同举办的法语歌曲大赛收到了来自全国500名选手的报名视频!半决赛将在各地法语联盟举办。各法语国家和地区使领馆和大赛合作方将提供丰富的奖品。从半决赛脱颖而出的选手,将由官方承担前往总决赛举办城市上海的交通费用和一晚住宿费!

 

4.01 上海

今潮八弄

 

 

重演精彩一幕!

本项比赛诚邀大家重新演绎经典法语电影中的精彩片段。比赛将全程线上举行,参赛者自行拍摄投稿,获选最佳表演的作品将登上官方账号一展风采。你可以在我们列出的电影清单中寻找表演灵感。借助服装、布景、对白、演技,或兼而有之,你可以为法语电影中的经典场景重新注入灵魂。你可以重新组建一个合唱团还原《放牛班的春天》,可以穿上旱冰鞋在《初吻》中跳舞,也可以重现《不可触及》里令人捧腹的对白。总之,发挥想象,一切皆有可能。那就3,2,1……开拍!

 

3.01-31 线上活动 

 

法语人才竞赛

法语人才竞赛由中国法国工商会于2013年创办,意在激励年轻的中国法语人精进法语运用能力和思辨能力。比赛形式包括书面表达及口头答辩,口头答辩将在由专业人士组成的评委会面前、围绕某一领域的热门话题展开。本届比赛与法国驻华使馆联合举办,将以“中国,2060年实现碳中和:建筑业将扮演何种角色?”为主题。

 

3.20 北京

中国法国工商会

 

 

法语国家和地区知识问答竞赛

您对法语文化感兴趣吗?您想在参与游戏的同时学习更多知识并尝试赢取奖品吗?法语国家和地区知识问答竞赛正合您意!该活动全程线上进行,参与方式很简单:只要用你的电脑和手机分别连接到Zoom和Kahoot!两个平台,在规定时间内回答一系列问题(共20题)。想要获得最高分数,您须尽快给出正确的答案,并保证连续作答正确。您不会说法语或者只是初学者?别担心,所有问题都将用中文表述。所以,不要犹豫,注册账号并试试您的运气吧!

 

3.18 线上活动

报名将于3月1日启动,请关注法国文化后续发布。

 

Moi, je participe !

所有活动的报名和参与方式将陆续在法国文化和各地法语联盟的社交网络上发布,敬请持续关注!

 

 

诗歌签证:让文字跨越国界

 

 

 

 

在“Opération Coudrier”举办之际,

2023年“诗人的春天”诗歌节推出“诗歌签证”活动,

一次所有法语学习者们创作诗歌的好机会!

 

创作要求

 

创作一首跨越国界的诗歌,以虚拟护照的形式呈现,需用法语书写并独具特色。它将成为您的周游世界“通关证”。

今年“诗人的春天”的主题为“界”。

 

 

谁能参加?

所有法语学习者!

在中国境内的小学、中学、大学,包括法国学校、法语联盟、法国教育认证学校中的所有学生。

 

为什么参加?

能够在课堂上练习法语写作

获得与法国诗人对话的机会,参加者将有机会在 2023年3月20日至26日期间以线上网络研讨会形式与法国诗人进行交流

何种形式?

活动以班级为单位参加,每个参加的班级在法语课上共同创作一首诗歌。所有参与班级所提交的诗歌最终将被编辑为一部诗歌作品,以电子虚拟护照的形式呈现(尺寸:125 x 88mm)。“护照”上的每一页呈现一首诗歌,即一个班级的作品。

 

 

如何参加?

请各班级负责老师发送邮件至activite.shenyang@institutfrancais-chine.com获取报名表格,并在2023年3月10日前填写成,回复该邮箱提交报名表。

请各班级负责老师在2023年3月10日前在网站上:https://doodle.com/meeting/participate/id/bWPjRXnd

选择3个与法国诗人网络交流的时间。

 

每个参加的班级于2023年3月31日之前提交一份集体诗歌作品,将作品发送至邮箱:

activite.shenyang@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注意:邮件中还需包括之前填写好的报名表格。

 

所有征集的诗歌作品将于2023年4月15日整理完成,发布在网络平台,供参加者赏阅。

 

 

“诗人的春天”是法国一个重要的诗歌节,创立于1999年3月,并相继扩展到其他国家举办。它鼓励尽可能多的人以尽可能多的表达形式来颂扬诗歌。自2001年以来,每届诗歌节都会选取一个特定的主题。在该主题之下,参赛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灵感进行创作。继2021年的“渴望”和2022年的“转瞬即逝”之后,2023年,“诗人的春天”将主题定为“界”。

而“Opération Coudrier”正是“诗人的春天”中的艺术和文化教育活动的先锋。去年有一万两千多名青年参与到“Opération Coudrier”活动中来,并在法国及海外省组织了 70 场诗人见面会。在遵循诗歌严谨形式的前提下,该活动使得诗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文学也好味#4 法式西红柿鸡蛋,放盐还是放糖?

在中国,西红柿炒鸡蛋是一道再寻常不过的家常菜,但你是否知道,法国也有法式西红柿鸡蛋,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就在作品中提到过。本期的美食和文学之旅,让我们跟随马塞尔到他的家乡——法国南部小镇欧巴涅去转一转。

 

出生在普罗旺斯的马塞尔·帕尼奥尔深爱自己的家乡,经常在他的书和电影中呈现色香诱人、太阳气息浓烈的南法美食。他作品中的食谱传统且家常。普罗旺斯地方菜中最常用的食材就是西红柿,当然还有一些典型香料如罗勒、百里香或迷迭香,都是作家的母亲经常使用的香料。

 

20世纪初,马塞尔·帕尼奥尔在一个中产阶级家庭里长大,母亲是家庭主妇,这是当时大部分女性的状态。于是家中料理厨事的便是母亲。塞尔·帕尼奥尔在好几部作品中都提到了母亲做的西红柿摊鸡蛋。

 

马塞尔·帕尼奥尔的小说《父亲的荣耀》中有这样的情节,小马塞尔的父亲曾向他许诺要带他一起去打猎。时机到来,小马塞尔知道父亲和叔叔于勒第二天一早就要出发。母亲奥古斯丁娜为猎手们准备了西红柿摊鸡蛋作为午餐。但马塞尔的弟弟保罗在厨房暗中观察,发现他们并不打算带上马塞尔一起去打猎,便向哥哥告密。
 
 

“是明天。我知道。妈妈做了西红柿摊鸡蛋,还把一大根香肠、生排骨、面包和一瓶红酒,都放进了猎袋里了。我全看见了。那些猎袋,他们藏到厨房的橱柜里了,不想让你看见。他们明天一大早就出发,而你,别指望去啦。“

《父亲的荣耀》(1957年)节选

© Gaumont

 

这是不服从的开端。小马塞尔很生气,第二天一早还是起身并悄悄跟随父亲和叔叔。尽管中途迷了路,马塞尔还是通过枪声找到了两位猎人。他发现,自己那“从来没有宰过畜杀过禽”的父亲,刚成功地完成了“王的一击”:他仅用一枪便击落了一对山鹑。这“一箭双雕”让约瑟夫·帕尼奥尔在整个镇子出了名,也让他的儿子无比自豪,因为他共享这份荣耀:正是他找到了父亲击落的这两只强壮的山鹑。

 

 

 

关于作者

 
马塞尔·帕尼奥尔(1895-1974),法国作家、剧作家、电影导演和制片人。作为一名小学教师的孩子,马塞尔从非常年轻时便展现了对剧本创作的热情,1922年起开始发表诗歌戏剧。1929年凭借戏剧《马里乌斯》成名,自此之后,在戏剧和电影两大领域均有建树。他和当时著名的演员如雷姆、费南代尔和皮埃尔·弗雷奈等合作,执导了《安吉儿》(1934)、《再生》(1937)和《面包师之妻》(1938)等电影。1946年,马塞尔当选法兰西学院院士。1956年,他暂别电影和戏剧创作,开始书写他的童年回忆:《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等。1962年,马塞尔发表了由两卷作品《恋恋山城》和《甘泉玛侬》组成的小说《山泉》,这本书的创作灵感来源于他自己在1952年所执导、由杰奎琳·帕尼奥尔主演的电影《甘泉玛侬》。

 

想试试法式西红柿摊鸡蛋吗?
法国文化向您推荐《与马塞尔·帕尼奥尔一同用餐:67道南法丘陵地区美食食谱》(暂译名,作者Frédérique Jacquemin,A. Viénot出版社)中收录的西红柿摊鸡蛋的做法。

 

 

两人份食材:
  • 10个樱桃番茄(圣女果)
  • 盐,黑胡椒,一小撮糖
  • 迷迭香
  • 橄榄油
  • 5个鸡蛋
  • 一束香叶芹
  • 一小撮新鲜的百里香
     
 
准备过程:
  • 将樱桃番茄洗净并对半切开,摆放在刷了油的烤盘上,撒上糖、迷迭香和橄榄油。设置160 °C烘烤20分钟。
  • 将5颗鸡蛋充分打匀,加入适量的盐、黑椒、香叶芹碎末和百里香。
  • 平底锅加油烧热,加入蒜片爆香,在蒜片变焦黑前捞出。加入烘烤过的樱桃番茄翻炒,随后倒入打匀蛋液,煎熟。
  • 将西红柿摊鸡蛋整块乘出碟中,避免弄碎和折叠。撒上香叶芹碎、芝麻菜和撒上柠檬汁的番茄块。
 
(Donc,法式西红柿鸡蛋,糖盐都放!不过是咸的!)

 

 

 

文学也好味#3 想吃透《追忆似水年华》,或许只需一道冻汁牛肉

 

© Laurent Rouvrais

 

马塞尔·普鲁斯特曾写道:“菜肴可读,书籍可食”。本周我们仍将徜徉在美味佳肴扎堆的《追忆似水年华》中,继续美食和文学之旅。继小玛德莱娜蛋糕之后,叙述者家中的女厨弗朗索瓦丝为来客德·诺布瓦侯爵精心烹制的冻汁牛肉定会让你再次忍不住垂涎。

 

将熟肉浸在浓汤里冷却凝固成冻状的保存方法起源于中世纪,这种方法可以最大限度地保鲜肉类,使肉与空气中的细菌隔绝。如果说“法式蔬菜炖牛肉“是一道抵制浪费的家常菜,那弗朗索瓦丝烹饪的冻汁牛肉却是贵族气质十足。

 

弗朗索瓦丝在市场选购牛肉

水彩, aquarelle par Bernard Soupre

 

在《追忆似水年华》的《在少女们身旁》一卷中,叙述者的外交官父亲邀请他的上司、曾担任全权公使的德·诺布瓦侯爵共进午餐。家中的女厨弗朗索瓦丝超水平发挥烹饪了一道冻汁牛肉,得到了众人的认可,就连一向刻板无趣的德·诺布瓦侯爵都赞赏有加。

在作家笔下,弗朗索瓦丝烹饪这道菜肴就如同在进行一次艺术创作,将细节发挥到极致。

 

“从前一天起,弗朗索瓦丝就沉浸在创造热情之中。她很高兴在烹调艺术上露一手,这方面她的确极有天赋。她听说来客是一位新客,更为兴奋,决定按她的秘方烹制冻汁牛肉。她对构成她作品的原料的内在质量极为关切,亲自去中央菜市场选购最上等的臀部肉、小腿肉和小牛腿,就像米开朗琪罗当年为修建朱尔二世的陵墓而用八个月时间去卡拉雷山区挑选最上等的大理石一样。”

 

追忆似水年华》第二卷《在少女们身旁》选段  

桂裕芳 译 © 译林出版社

 

我们常常能从普鲁斯特的文字中发现艺术与烹饪实践之间的巧妙对比。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的最后再次动用了这种平行对比,揭示了某种志向,换言之,揭示了叙述者如何成为作家。在作品的结尾,叙述者发现,他写他的书,有如像弗朗索瓦丝做她的冻汁牛肉!她是叙述者的榜样和灵感。冻汁牛肉这道菜这在一定程度上象征着普鲁斯特的整部作品。

 

“况且,由于个性(人类的或不是人类的)在一部作品里是用大量的印象塑造起来的,它们取自许多少女、许多教堂、许多奏鸣曲,用于构成一位少女、一座教堂、一首奏鸣曲,我写这本书的时候,是不是能像弗朗索瓦丝做的那盘得到德 · 诺布瓦先生高度评价的胡萝卜焖牛肉那样,加上那么多精选的肉块就可以使肉冻内容丰富了呢?”

 

《追忆似水年华》第七卷《重现的时光》选段  

周国强 译© 译林出版社

 

 

关于作品

《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小说集,它被世界各地的读者阅读,诸多学者不断探究其中的叙事技巧和写作风格。这部2400页的长篇巨著,或多或少地描写了2500多个或虚构或真实的人物,共分为七卷:《在斯万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奖),《盖尔芒特家那边》(1920),《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重现的时光》(1927)。这部巨著展现了对文学、爱情、记忆和时间的思考,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给全世界的漫画家、电影人、戏剧导演带来无限灵感。

 

 

轮到你啦!

法国文化为你整理出一份以弗朗索瓦丝做法为灵感的冻汁牛肉食谱。

 

6-8人份

准备时长:15分钟

烹饪时长:3小时

等待时长:3小时

 

食材

1公斤牛臀尖肉

200克珍珠洋葱

200克新鲜胡萝卜

50克猪油

1只小牛腿

4个蛋清

1升干白葡萄酒

香芹

香草束

 

制作方法

在双耳盖锅中将牛肉块煎至焦黄,倒入1升干白葡萄酒将牛肉块完全浸没。

将小牛腿块和切粒猪油倒入至锅内,放入适量盐和胡椒调味,并加入香芹和香草束。盖上锅盖炖煮至少1个半小时。

加入珍珠洋葱、蒜和胡萝卜,盖上锅盖再次炖煮1个半小时。

将牛肉捞出沥干水分。用滤网过滤出汤汁后并再次煮沸,并加入打匀的4个蛋清液,加热约5分钟。

把牛肉切成5毫米厚的薄片,摆在一个深盘内,加入胡萝卜和洋葱于牛肉片之上,随后倒入汤汁基本覆盖住食材。将整个盘子放置于冰箱约3小时。

 

法国驻华使馆官邸主厨对传统冻汁牛肉食谱进行了创新,做成了薄切生牛肉配冻汁,通过视频“尝尝”这款创新菜式吧!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白丽娜访问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

2022年11月11日,文化、教育与科学公使衔参赞裴国良(Nicolas Pillerel)先生、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白丽娜(Séverine Boué)女士访问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

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成立于1954年,是一所包含初中部以及高中部的公办学校。共有43个班级,约1700名学生以及230名教职员工。学校以外语教学为特色,开设日语、法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为第一外语,韩语、泰语、俄语和意大利语为第二外语。

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最初以日语教学而闻名,1999年将法语列入第二法语教学,当时鲜有中学能够脱离"英语、俄语、日语 "的外语教学模式。作为学校多语言教育发展模式的一部分,于 2014年开设了将法语作为第一外语的双语班。共有法语教师六名。学生可在高考中参加法语考试。2019年,学校获得了法国教育认证(LabelFrancEducation),这是由法国欧洲与外交事务部向开设中法双语课程的学校授予的优秀认证。

裴国良先生和白丽娜女士受到了甘泉外国语中学校长杨云女士、事业发展部副主任蒋雯祎女士以及法语师生们的热烈欢迎。裴国良先生在致辞中向校长及师生们对此表示感谢。这是他首次访问上海,他很高兴能够访问这所以语言教学见长并且获得了法国教育认证的学校。他赞扬了学校对法语语言文化教育的付出,并祝贺学校于2022年10月更新了法国教育认证。最后,裴国良先生表示很高兴在中法环境月参加领馆教育处及学校师生们组织的活动。

杨云女士介绍了上海甘泉外国语中学的创建及发展,并介绍了法语课程,表示这是重中之重。她感谢外交使团代表的访问以及支持。由于新冠疫情阻碍了中法之间的交流以及中国国内的出行,她很高兴能够与领事馆定期组织法语活动月、中法环境月、世界法语教师日等活动。

致辞过后,中法环境月活动随之展开。中法环境月由法国欧洲与外交事务部创建于2014年,这个跨领域活动旨在使尽可能多的受众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今年的主题是蓝色星球。学生们首先参与了由领馆教育处准备的关于海洋的知识问答。

随后,两名学生进行了演讲。茆玮璘同学介绍了造成海洋污染的原因以及减少污染的小方法。施云聆同学则介绍了珊瑚以及珊瑚面临的威胁并阐述了如何保护珊瑚。

学生们观看了两部法语纪录片《纳米塑料:海洋成为一碗苦味汤》(Nano plastique : une soupe au goût amer)、《金头鲷鱼与气候变化》(La daurade royale face au changement climatique)。

放映结束后,白丽娜女士就纪录片的内容与学生们进行了深入交流。活动结束时,裴国良先生、白丽娜女士与师生们一起享用茶歇并合影留念。临别时,教育领事送给每位学生由法国专门生产文具的马培德(Maped)公司赞助的学习用品。这家致力于教育和环保的企业希望在中法环境月期间能够对领事馆教育处组织的活动予以支持。

文学也好味

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

谈到文学中的美味,又怎能不提普鲁斯特的小玛德莱娜蛋糕?这款“又矮又胖”的小点心,“看起来像是用扇贝壳那样的点心模子做的”,直到今天依然很受欢迎。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中,有一个冬日,叙述者回到家里,母亲给他拿来了一些小玛德莱娜蛋糕和茶,当他把带着点心渣的一勺茶送到嘴中的时候,一种舒坦的快感传遍全身,继而使他沉浸入童年的回忆之中。

那就让我们先来细细品味一下《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在斯万家那边》里关于小玛德莱娜蛋糕的这一著名选段。

 

然而,回忆却突然出现了:那点心的滋味就是我在贡布雷时某一个星期天早晨吃到过的小玛德莱娜的滋味(因为那天我在做弥撒前没有出门),我到莱奥妮姑妈的房内去请安,她把一块小玛德莱娜放到不知是茶叶泡的还是椴花泡的茶水中去浸过之后送给我吃。见到那种点心,我还想不起这件往事,等我尝到味道,往事才浮上心头;也许因为那种点心我常在点心盘中见过,并没有拿来尝尝,它们的形象早已与贡布雷的日日夜夜脱离,倒是与眼下的日子更关系密切;也许因为贡布雷的往事被抛却在记忆之外太久,已经陈迹依稀,影消形散;凡形状,一旦消退或者一旦黯然,便失去足以与意识会合的扩张能力,连扇贝形的小点心也不例外,虽然它的模样丰满肥腴、令人垂涎,虽然点心的四周还有那么规整、那么一丝不苟的皱褶。但是气味和滋味却会在形销之后长期存在,即使人亡物毁,久远的往事了无陈迹,唯独气味和滋味虽说更脆弱却更有生命力,虽说更虚幻却更经久不散,更忠贞不贰,它们仍然对依稀往事寄托着回忆、期待和希望,它们以几乎无从辨认的蛛丝马迹,坚强不屈地支撑起整座回忆的巨厦。

 

虽然我当时并不知道——得等到以后才发现——为什么那件往事竟使我那么高兴,但是我一旦品出那点心的滋味同我的姑妈给我吃过的点心的滋味一样,她住过的那幢面临大街的灰楼便像舞台布景一样呈现在我的眼前,而且同另一幢面对花园的小楼贴在一起,那小楼是专为我的父母盖的,位于灰楼的后面(在这以前,我历历在目的只有父母的小楼);随着灰楼而来的是城里的景象,从早到晚每时每刻的情状,午饭前他们让我去玩的那个广场, 我奔走过的街巷以及晴天我们散步经过的地方。就像日本人爱玩的那种游戏一样:他们抓一把起先没有明显区别的碎纸片,扔进一只盛满清水的大碗里,碎纸片着水之后便伸展开来,出现不同的轮廓,泛起不同的颜色,千姿百态,变成花,变成楼阁,变成人物,而且人物都五官可辨,须眉毕现;同样,那时我们家花园里的各色鲜花,还有斯万先生家花园里的姹紫嫣红,还有维福纳河塘里漂浮的睡莲,还有善良的村民和他们的小屋,还有教堂,还有贡布雷的一切和市镇周围的景物,全都显出形迹,并且逼真而实在,大街小巷和花园都从我的茶杯中脱颖而出。

 

李恒基 译©译林出版社

Traduit par Li Hengji©Yilin Press

 

 

距离普鲁斯特写下这些文字已过去一个多世纪,“普鲁斯特的玛德莱娜蛋糕”如今被引申用来指代一切能引起人不由自主陷入过往回忆的物件。除了玛德莱娜蛋糕,《追忆似水年华》中也有其他关于引发记忆再现的物件或事件的描写同样生动,比如盖尔芒特公馆大院里高低不平的两块石板。当叙述者两脚踩在这两块石板上时,仿佛启动了时光机:“于是,我几乎立即把它认了出来,那是威尼斯,我为了描写它而花费的精力和那些所谓由我的记忆摄下的快镜从来就没有对我说明过任何问题,而我从前在圣马可圣洗堂两块高低不平的石板上所经受到的感觉却把威尼斯还给了我,与这种感觉汇合一起的还有那天的其他各种不同的感觉,它们伫留在自己的位置上,伫留在一系列被遗忘的日子中,等待着,一次突如其来的巧合不容置辩地使它们脱颖而出。犹如小玛德莱娜点心使我回忆起贡布雷。”(周国强 译©译林出版社 Traduit par Li Hengji©Yilin Press)

《追忆似水年华》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一部小说集,它被世界各地的读者阅读,诸多学者不断探究其中的叙事技巧和写作风格。这部2400页的长篇巨著,或多或少地描写了2500多个或虚构或真实的人物,共分为七卷:《在斯万家那边》(1913),《在少女们身旁》(1919,获龚古尔奖),《盖尔芒特家那边》(1920),《索多姆与戈摩尔》(1922),《女囚》(1923),《女逃亡者》(1925),《重现的时光》(1927)。这部巨著展现了对文学、爱情、记忆和时间的思考,被改编成多种形式的文艺作品,给全世界的漫画家、电影人、戏剧导演带来无限灵感。

 

 

说回咱的玛德莱娜蛋糕。让大文豪不吝笔墨去描写的这个外形酷似贝壳的小蛋糕的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根据众多版本中流传最广的一个,玛德莱娜蛋糕最早出现在十八世纪,洛林公爵斯坦尼斯瓦夫·莱什琴斯基在科梅尔西城的宴会上,公爵城堡后厨中的一位名为马德琳娜·保罗米耶的女厨师烤了拿手的贝壳形状的小蛋糕,大受欢迎,公爵于是赐名马德琳娜蛋糕。

 

假期期间变身小厨神,和家人共同分享小玛德莱娜蛋糕的美味!法国文化向你推荐下面这款简单易做的菜谱。

 

 

制作24枚小玛德莱娜蛋糕所需的食材:
 
  • 3个鸡蛋
  • 130克白糖
  • 半小袋泡打粉
  • 两小勺香草精
  • 130克软黄油(需要在制作前2小时从冰箱中取出)
  • 两小勺蜂蜜
  • 150克面粉
  • 一小撮盐
  • 不可或缺的玛德莱娜蛋糕模具
 
制作方法:
 
- 鸡蛋加入糖和蜂蜜后充分搅拌打散直至蛋液变白。
- 在搅拌的同时轻轻筛入面粉和泡打粉(趁机锻炼一下肌肉!)。
- 充分搅拌均匀后加入黄油和两小勺香草精。小窍门:如果想让出炉后的小玛德莱娜蛋糕蓬松饱满,建议将搅拌好的面粉糊在冰箱中放置2小时以上,甚至可以放上一整晚。
- 模具刷少量黄油防粘,将面粉糊倒入模具至2/3满,且不用压平。
- 烤箱200° C预热,模具入烤箱后将温度降至180° C,烘烤10-15分钟。蛋糕边缘和中间部分会先后蓬松起来,从这一刻起,就要特别注意火候了。

 

进阶级的家庭小厨师看这里:法国驻华使馆官邸甜点师的小马德琳娜蛋糕制作方法,另配巧克力奶油焦糖米花和咖啡冰沙!看看她的搭配!

中法环境月在上海光明中学

2022年11月18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白丽娜(Séverine Boué)女士来到光明中学,参加了主题为《蓝色星球》的第九届中法环境月系列活动。

白丽娜女士受到了光明中学校长朱晓薇,副校长钟浩和全体法语班师生的热烈欢迎。在与朱晓薇校长的会见中,双方就光明中学法语教学进行了深入探讨(其中包括学生及法语教师的数量,法语教师的招聘,学生高考后留学法国,法国教育标志,校园版DALF、DELF考试等情况)。朱晓薇校长首先对白丽娜女士在中法环境月,法语活动月等期间在本校组织的各项活动致以谢意,并感谢大使馆和领事馆对光明中学法语教学发展的支持。她也向白丽娜女士介绍了几周前刚刚就职的法籍外教 Helloïs Henry先生。

创建于1886年的光明中学与法国的渊源由来已久,最初由法国人创建。它也是上海历史最悠久的法语教学机构之一。目前共有420名学习法语的学生以及9名法语教师。光明中学与法国高中建立了伙伴关系,进行师生交流,同时也与法国高等教育机构有合作,毕业生可以去法国继续深造。

光明中学是法语教学领域的试点机构与先行者。2005年,光明中学成为上海市政府指定的首批三所英法双语课程实验机构之一。2017年,光明中学成为中国首个获得“法语教育标志”认证的学校,此认证由法国外交部颁发,代表着中法双语班优质的法语教学质量。认证有效期为三年,光明中学于2020年完成更新认证,并在2021年作为试点考场组织DALF-DELF考试。

会见结束后,白丽娜女士和朱晓薇校长一同来到教室和高三学生们进行交流研讨,学生们刚刚观摩了由雅克·贝汉(Jacques Perrin)和雅克·克鲁奥德(Jacques Cluzaud)执导的纪录片《海洋》。这部上映于2010年的纪录片,导演及其团队远渡重洋向我们展现了海底生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也包括其脆弱性。这部纪录片揭露人类活动对某些海洋动植物造成的影响甚至灭绝。在朱校长的演讲之后,学生们参加了题为《环境议会》的模拟会议。会议以模拟法国国民议会的形式展开,学生们扮演议员向中法各两位环境部长提问。后者也就提问一一解答,阐述了中法两国对于减少污染和保护环境方面的举措和相关法律。

之后,学生们参与了由外教Helloïs Henry先生主持的著名法国电视节目《冠军的问题》(Questions pour un champion )模拟游戏。在白丽娜女士的致辞中,她首先感谢并祝贺光明中学在法语教学上取的成功和发展,也向同学们介绍了中法环境月及2022年的主题。创建于2014年的中法环境月是中国唯一一个由大使馆组织致力于环境的跨学科节,旨在使尽可能多的受众提高对环境问题的认识。今年第九届的中法环境月主题为大海。覆盖地球表面近71%面积的海洋在控制全球气候变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类活动正在严重影响海洋的健康:全球40%的海洋已经受到人类活动的严重破坏。因此,各国当务之急应减少对海洋的人为破坏。最后,在白丽娜女士的主持下,学生们参与了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准备的海洋知识问答。

活动结束前,白丽娜女士赠送给每位同学一份由法国文具企业马培德(Maped)赞助的礼物。这个致力于教育与环境保护的法国文具企业也希望能支持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处在中法环境月中的各项活动。此次活动在欢声笑语中结束,最后大家合影留念。离开光明中学前,朱晓薇校长委托白丽娜女士将一封学生们写的信件转交给马克龙总统。在信件中,同学们感谢法国总统在2018年3月20日法兰西学院关于法语战略的致辞中提到光明中学:“除了法国本土学校,海外的法语双语教学也很受欢迎,从纽约的拉法耶特学院,到萨格勒布第18中学再到上海的光明中学。为了支持他们的发展,法国海外教育署也将加强工作重心。目标到2022年,获得法国教育标志认证的法语双语学校突破500所,而目前只有209所。”

 

 

【上海】儒勒•凡尔纳与海底两万里

2022年11月17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教育领事白丽娜(Séverine Boué)女士在中国法国工商会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儒勒•凡尔纳与海底两万里”的文学研讨会,两位受邀专家分别为复旦大学法文系(青年)副研究员鲁高杰(Gaultier Roux)先生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法语系副教授兼译者金桔芳女士。

此次文学研讨会是中法环境月的活动之一,中法环境月由法国欧洲与外交事务部创建于2014年,是一个致力于环境问题的跨学科节,每年都会在中国各地举行活动。第九届中法环境月的主题是“蓝色星球”。儒勒•凡尔纳痴迷于海洋,《海底两万里》的主角就是海洋。因此,值中法环境月之际举办此次文学研讨会十分切题。

儒勒•凡尔纳(1828-1905)是十九世纪的一位文学巨匠,其作品被译成多种语言,他是作品被翻译成外语第二多的作家。2011年,儒勒•凡尔纳成为作品被译成外语最多的法国作家。他很早就对写作产生了兴趣。得益于结识小仲马,他开始发表小说。在完成了几部小说之后,他于1872年出版了《八十天环游地球》并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其作品中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科幻冒险小说。他发明了一种文学体裁:"科幻小说"。其作品的核心就是伟大的科学进步。1864年的《地心游记》、1865年的《从地球到月球》以及1869年的《海底两万里》都是畅销的科幻小说的杰作。

《海底两万里》发表于1869至1870年间,是儒勒•凡尔纳最优秀最著名的小说之一,被翻译成174种语言,在全世界被翻译最多的书籍中排名第五。该书讲述了三个遇难者被尼摩船长俘获的故事,尼摩船长是一位神秘的发明家,他乘坐一艘远远领先于当时技术的潜水艇鹦鹉螺号在海底航行。

作为讲师,Gaultier Roux先生专门研究十九、二十世纪法国文学及文学理论。其博士论文是关于法国作家Pierre Loti(巴黎索邦大学,2015年)。Gaultier Roux先生出版物众多,包括 Pierre Loti《 Les Derniers jours de Pékin》(Gaultier ROUX校订版,G. ROUX和Alain QUELLA-VILLEGER作序,巴黎,Magellan & Cie出版社,2021);Jules Verne《Le Chancellor》,(Gaultier ROUX校订版序言、注释、文档与词汇,巴黎,Magellan & Cie出版社),将于2023年初出版。

金桔芳女士在法国度过六年时间,在巴黎第三大学完成了硕士研究生第二年的学业以及博士论文,于2010通过答辩。其博士论文内容是对克劳德-西蒙和余华的作品进行比较研究。作为翻译家,金桔芳女士译作众多,包括克劳德-西蒙的《刺槐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6年),她也因此获得了2016年文学类傅雷翻译出版奖。金桔芳女士还翻译了两部是儒勒•凡尔纳的小说:《海底两万里》(中信出版社,2019)以及《八十天环游地球》(中信出版社,2022)。

Gaultier Roux先生首先谈到了海洋在儒勒•凡尔纳的作品中的重要性。随后,金桔芳女士介绍了这部小说的创作起源以及小说梗概。她回顾了这位法国作家及其作品在中国的情况。早在一个多世纪前其作品在中国就已经被翻译并被广泛阅读。两位学者随后讨论了小说中大海的诸多方面。对于刻意选择生活在社会边缘的尼摩船长来说,大海代表着生命、资源、纯洁、自由以及独立的空间,而大陆则恰恰相反,它是统治、殖民、冲突和不公正的代名词。随后,两位学者又探讨了小说的现代性,更具体地说,是科技上的创新性,不管是当时存在的还是作者预想的。鹦鹉螺号潜艇是小说的核心元素,代表着工程的壮举。研讨会的第三部分专门讨论了海洋的经济价值。这是一个充满自然宝藏和各种资源的神奇的所在,是一个可以自给自足的空间。它甚至呈现了一个乌托邦社会的可能性。儒勒•凡尔纳是最早将生态问题引入小说作品的小说家之一。然而,大海也映射出世界:人类的贪婪在四处作乱,凡尔纳指出了当时已经普遍存在的渔业资源过度开发的问题。总而言之,事实证明,这部作品提高了人们对海底丰富性以及多样性的认识,并打开了几代读者对海洋的想象力。

随后,与会者就两位专家的演讲内容、儒勒•凡尔纳及其作品进行提问。随后,伴着美酒,大家在友好的气氛中继续进行讨论。

兔年说兔|法国艺术家眼中的兔子

 

 
过两天就是新春佳节了,法国文化的全体成员提前给您拜年,祝您新春愉快,兔年吉祥!既然是兔年,那我们就来八一八兔子。兔子这种萌物,在往昔今日的法国艺术家们的画笔下或创意下又是什么样的呢?
 

 

 
 
 
马克·夏加尔, 《梦(兔)》

 

马克·夏加尔, 《梦(兔)》,布面油画,收藏于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
© Adagp, Paris
图片来源 : Eric Emo / Parisienne de Photographie
 
马克·夏加尔(1887-1985)无疑是一位极具诗人气质的画家,他喜欢借由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来描绘现实。在这幅绘于1927年、名为《梦(兔)》的画作中,我们能看到一只可能会被误认为是驴的大兔子,背上驮着一个女人。
 
夏加尔作这幅画的灵感来自与她的妻子贝拉,同时也有他青少年时期在俄罗斯生活的回忆及他的旅行经历交织其中。观者眼前呈现一个如梦似幻的斑斓世界,但可能会有困惑:画面中景观倒置,地空颠倒:大地在上,月亮在下。梦,不恰恰就是这样子的嘛!

 

 
 
 
马克·吕布,《小兔子》

 

马克·吕布,《小兔子》,2002年,收藏于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
© SAIF
图片来源 : Georges Meguerditchian - Centre Pompidou, MNAM-CCI / Dist. RMN-GP
 
 
马克·吕布(1923-2016),法国摄影师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曾到访中国二十多次,记录了自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的面貌变迁。这幅2002年拍摄于上海的作品如一幅描绘白色塑料袋的静物画,也安静地见证着这个飞速变化的国度。
 
马克·吕布用锐利且俏皮的眼光,发现并拍摄了这个在豫园大理石桌上的袋子。照片的标题《小兔子》近乎强迫地引导我们的想象力对画面产生一种新的解读。画面中毫无生气的塑料袋莫不似一只正在休憩、随时准备奔跑的兔子?
 
用摄影师自己的话说:"我一直不懈地寻找着惊喜,准确地记录,无论记录下来的是滑稽离奇还是感人肺腑。美无处不在。奇怪也是,就像这个被人遗忘在豫园的小袋子就这样出现在我面前。像只迷路的兔子。”

 

 

 
 
安妮特·梅莎热,《我的小肖像》

 

安妮特·梅莎热,《我的小肖像》,创作于1988年(部分),装置

© Courtesy Annette Messager / Marian Goodman Gallery Paris/New-York

图片由安妮特·梅莎热 / 玛丽安·古德曼画廊(巴黎/纽约)提供

 
法国造型艺术家安妮特·梅萨热出生于1943年,她以各种艺术技法融入其装置作品而闻名。在作品《我的小肖像》中,这位法国艺术家将物品、摄影和书法结合,创造出孩童毛绒玩具和仪式感结合的多重混杂形象。这些形象让人联想到孩提时期相伴入眠的毛绒玩具,那是童年的“遗迹”,并伴随“保护”、“承诺”或“骄傲”等手写文字的表达。
 
艺术家如同一位裁缝,用玩偶塑造这些肖像:一个粉色毛绒小兔子头连着一个布娃娃的身体,而兔子常常是魔术师的象征,这些创作因此也有类似于神圣且具有魔力的物品的寓意。

 

 
 
弗朗索瓦丝·佩特洛维奇,《哨兵》

 

弗朗索瓦丝·佩特洛维奇,《哨兵》,珐琅釉彩陶瓷器,作于2010-2011,展陈于巴黎狩猎与自然博物馆
© Courtesy Galerie RX
图片来源 : Hervé Plumet
 
法国当代艺术家弗朗索瓦丝·佩特洛维奇出生于1964年,她探索陶瓷艺术,同时也在绘画、素描、壁画、视频、装置、书籍、雕刻等领域均有所开拓。如果说她使用的技术种类繁多,那么兔子则是在其创作中不断出现的一个主题:她的许多作品中都能找到兔子的身影。
 
这些竖着耳朵的《哨兵》埋伏着,伪装于巴黎市中心的狩猎与自然博物馆的沙龙里,巨大的兔头似乎在注视着游客的一举一动。
 
艺术家与陶瓷城的化学家及珐琅师合作,从博物馆里的绘画和挂毯中汲取光灵感,来为兔头上色。不失为伪装的艺术!

 

     

 

 

 

法国艺术家创作的这几只兔子是否有戳到你心巴上的呢?

新的一年也请继续跟着 法国文化 看文化噢~

祝您新春愉快,兔年大吉 ❤️

 

 
 
 

春节小长假,窝家看电影!请收下法式温情合家欢片单

春节假期即将开始!在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刻,除了吃好喝好,也可以家人们一起看电影呢!法国文化特别推荐八部适合全家老少一起观看的法国电影。不论是搞笑还是温情,冒险还是探索,不论是影史经典、家庭喜剧还是动画电影,随便挑!把客厅布置成影院,与家人一同分享观影欢乐时光吧!

  //  

明天我是谁
(2020)
 

 
 

法国

喜剧

导演 : 让-帕特里克·贝内斯

主演:弗朗克·迪博斯克,亚历山德拉·拉米 

 
某天早上,莫瑞尔一家醒来后发现了大麻烦:他们的灵魂换到了其他家庭成员的身体里!六岁的小女儿茶茶“移魂”到了爸爸身上,爸爸则“魂穿”到未成年的儿子身上,姐姐的身体里是自己的弟弟,妈妈的身体里是姐姐,而茶茶的身体里才是妈妈…… 你们是不是已经糊涂了?莫瑞尔一家人也搞不清楚,而这只是故事的开始……
 
 
扫码观看影片

 

 

  //  

给我翅膀
(2019)
 

 
法国
冒险,家庭
导演 : 尼古拉·瓦尼埃
主演:路尔斯·瓦兹奎兹,让-保罗·卢弗,让-保罗·鲁西荣,梅拉妮·杜泰
 
克里斯蒂安是一位富有远见的雁类研究学者。他的儿子是个沉迷电子游戏的少年,要和父亲在大自然中度过假期的主意对他来说简直是个噩梦。然而,父子俩却因为一个疯狂的项目而变得亲近,那就是依靠克里斯蒂安的轻型飞机拯救濒临灭绝的物种!一场不可思议且充满冒险的旅程就此展开……
尼古拉·瓦尼埃受到法国气象学者克里斯蒂安·穆莱克带领雁鸟迁徙的真实经历的启发,将这场不可思议且充满冒险的旅程搬上了大银幕。《给我翅膀》不仅是一部冒险类型电影,更是对世界上数百万鸟类的消失发出的警报。
 
 
扫码观看影片

 

 

 

  //  

西葫芦的生活 
(2016)
 

 
瑞士,法国
动画
导演 : 克洛德·巴拉斯
主演:加斯帕德·施拉特,西斯汀·穆拉特,波林·雅库
 
西葫芦不是蔬菜,而是一个勇敢的小男孩。他失去母亲后,认为自己从此孤身一人。但他在儿童之家展开新生活的时候,将会遇到很多新朋友。西蒙、艾哈迈德、枣子、爱丽丝和贝阿特丽丝:他们各有各的过往,这些过往很艰难,却也充满温情。此外,还有一个小姑娘,卡米尔。十岁的时候,有一群小伙伴,还有一个爱着的人,肯定有很多要探索、要学习的事情。那为什么不能过得幸福一点呢?
 
 
扫码观看影片

 

 

  //  

贝利叶一家
(2014)
 

 
法国,比利时 
喜剧
导演 : 艾里克·拉缇戈
主演:露安·艾梅哈,嘉莲·维雅,弗朗索瓦·达密安
 
农场主贝利叶夫妇和他们的儿子都是听障,日常工作和生活都要依靠女儿宝拉充当手语翻译。然而宝拉有一副动人的好嗓子。她的音乐老师留意到她的才华,推荐她参加法国电台旗下的歌唱比赛。可是宝拉的父母都指望她帮助他们和外界沟通,难以接受这个消息。宝拉不想与家人分离,又想参加比赛,从而陷入两难的境地……
 
 
2015年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新人女演员(露安·艾梅哈)
根据《贝利叶一家》改编的《健听女孩》获得2022年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
 
 
扫码观看影片

 

 

 

  //  

普罗旺斯的夏天
(2014)
 

 

法国

剧情,喜剧

导演 : 罗丝·博斯

主演:让·雷诺,安娜·加列娜,克洛伊·茹阿内

 
蕾雅、阿德里安和先天性耳聋的弟弟西奥到普罗旺斯的祖父家度假,种植橄榄树的祖父保罗因为家庭矛盾还从未见过外孙们。这不是孩子们梦寐以求的假期,因为父亲在前一天宣布要离开他们。不到一天的时间里,祖孙间的矛盾不断升级,他们甚至觉得祖父有精神病。在这个令人煎熬的夏季,两代人将相互理解,拉近距离。
 
 
扫码观看影片

 

 

  //   

艾特熊和赛娜鼠
(2012)
 

 

法国,比利时,卢森堡

动画

导演: 本杰明·雷内,文森特·帕塔尔,斯特凡·奥比尔

主演:朗贝尔·维尔森,波利娜·布伦纳

 
艾特熊和赛娜鼠是一对并不常见却温暖人心的组合。在身形庞大的熊的世俗世界里,与一只小老鼠要好是被人瞧不起的。但是我们的主人公艾特熊却昂然自若,他是一名街头音乐家兼马戏团演员,热情的艾特将逃出地道的孤儿小老鼠赛娜接到家里住,彼此扶持理解,相互鼓励帮助。
 
2013年法国凯撒电影奖最佳动画片

 

扫码观看影片

 

 

  //  

虎口脱险
(1966)
 

 

法国,英国

喜剧

导演 : 热拉尔·乌里

主演:路易·德·菲奈斯,布尔维尔,克劳迪奥·布鲁克

 
1942年的巴黎,三名英国飞行员被德军防空武器击中,被迫跳伞逃生。第一个落到了文森纳动物园的海豹池, 第二个和正在给德军指挥官粉刷外墙的油漆匠奥古斯特撞到了一起,第三个落到了巴黎歌剧院的屋顶上,而此时乐队指挥斯塔尼斯拉斯正在带领乐队排练。为了照顾他们的不速之客,油漆匠和指挥不得不踏上逃离虎口之路,两人一路上别别扭扭,最终还是成功地帮助飞行员抵达至安全地带。
 
 
扫码观看影片

 

 

  //   

家园
(2009)
 

 
法国
纪录片
导演 : 扬·阿尔蒂斯-贝特朗 
 
《家园》是一部从空中俯瞰地球现状的纪录片,让人们看到人类给环境所带来的影响以及所导致的气候变化。但导演并没有拍成一部灾难片,而是通过影片传达希望,提醒我们还有十年时间来行动。所涉及主题都与环境有关:缺水问题、森林退化、冰川消融、自然资源的枯竭等。
 
 
扫码观看影片

 

 

 

2023年新一届法语歌曲大赛,等你来挑战!

 

 

//////////////////

新一年法语歌曲大赛等你来战!

2022年法语歌曲大赛总决赛现场的激烈角逐仍历历在目,2023年法语活动月的脚步已然临近!中国法语联盟携手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瑞士驻华使馆、魁北克驻中国各办事处、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诚邀热爱法语的你参加2023年新一届法语歌曲大赛。本次大赛面向所有年满18岁会说法语的人群开放,我们期待听到你的声音!

活动信息

35首精选歌曲,期待你来演绎!

 

我们从众多法语国家及地区歌手的作品中精选了35首歌曲,你可以根据个人喜好从曲目单中选择一首进行演绎。即日起,参赛者即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在线报名。报名成功后,记得按照确认邮件中的要求于2023年2月12日24:00前将个人参赛视频提交至指定平台,完成参赛!

 

扫描二维码在线报名

 
 

 

请注意!

大赛不接受职业歌手(日常工作为部分或全职有偿音乐表演的人群)以及近三年法语歌曲大赛全国总冠军的报名。2023年2月12日之后收到的报名与视频均无效。

 

具体参赛细则,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并仔细阅读大赛章程。期待你在所选赛区的半决赛中脱颖而出!

 

各地半决赛突出重围的选手将齐聚上海参加4月1日的全国总决赛!各种丰富奖品等你来拿,快来一展歌喉吧!

往期法语歌曲大赛精彩现场

 

 

 

 

你是否已经跃跃欲试了呢?

扫描下方二维码查看完整歌单

开始练歌吧!

如有大赛相关的其他问题,可发送邮件至:

ccf@afchine.org

 

🎶网易云音乐

 

 

 

 

 你知道吗?

 

每年三月,法语国家及地区都会举办丰富的庆祝活动。这是一个由近90个国家和政府组成的团体,他们因使用共同的语言(法语)而聚集在一起。这个团体容纳所有选择学习法语并因其历史而变得丰富的人。

 

 

2023年法语活动月即将回归!今年,中国法语联盟继续携手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法语国家及地区使领馆,共同拉开新一届法语歌曲大赛的帷幕,开启新一届法语活动月。

 

 

许忠、纪尧姆•莫克荣获法国文学与艺术勋章

12月15日,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王度(Joan Valadou)在巴赛别墅向两位杰出的音乐家和重要的法中文化关系建设者颁发法国“文学与艺术勋章”。

许忠先生现任上海歌剧院院长、苏州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晋级为“军官及文学艺术勋章”。2003年至2005年间,许忠担任中法文化年“法国文化在上海”的艺术顾问,曾指挥法国国家管弦乐团、里尔国家交响乐团、巴黎管弦乐团等。因其非凡的艺术成就,许忠先生早在2010年被法国前总统德斯坦授予法国文学艺术骑士级勋章,并称其为“在中国的最佳法国音乐诠释者”。

法国小提琴家纪尧姆·莫克先生(Guillaume Molko)获得“文学艺术骑士勋章”。纪尧姆曾于2013年抵达上海,担任上海交响乐团首席小提琴演奏家、上海爱乐乐团和浙江交响乐团的客座演奏家,并任教于苏州大学音乐学院。本次授勋旨在表彰纪尧姆·莫克先生为法国文化及法中友谊所作的出色贡献。

文学艺术勋章创立于1957年,旨在表彰“为文学与艺术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员,以及致力于艺术与文学在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传播的人员”,分为骑士、军官、司令等三个级别。
 

春节回家还是去旅行?“在路上”歌单先一键收藏了

 

经历了三年的限制出行后,我们终于在2023年伊始迎来了正常生活和旅行的回归!

有多长时间我们没和家人一起过年,没来过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踏上旅程,去见那些日思夜想的人,去到那些魂牵梦萦的地方,或带着喜悦拥抱道路尽头的全新冒险。

在新春佳节到来之际,在我们即将踏上旅途的时候,法国文化特别推荐一个陪伴旅途的歌单:“假期诱惑 给去往远方的旅程加点法式悠闲”!(文末可跳转完整歌单

 

 

 

 

 

 
你的目的地是哪里呢?是冬日里的“南方”,有“大海”、“僻静沙滩”和“热带骚动”吗?

 

 

 
 ♬..♩~ ♫. ♪
♫. ♪ ~ ♬..♩
 

《南方》由尼诺·费雷作词作曲演唱并制作,是他歌手生涯中最后也是最成功的单曲。这首歌在1975年的春天一经发行,就连续两周占据了销售榜第一名,黑胶狂售一百万张。

南方

 

 

 

 ♬..♩~ ♫. ♪
♫. ♪ ~ ♬..♩

大海是终极的度假胜地,有谁不爱阳光和沙滩(当然还有小海鲜)。夏尔·德内的这首《大海》和英文版的《飞跃情海》,在夏尔1946年于美洲巡演期间,一跃成为世界名曲。

大海

 
 
 
 ♬..♩~ ♫. ♪
♫. ♪ ~ ♬..♩
 
 

Polo & Pan和女王乐队 (L’Impératrice)是当今法国电子乐坛最优秀的两支乐队。无论你在旅途中乘坐火车、飞机还是巴士,都可以试着闭上眼睛,让他们的音乐带你进入一个充满创意、异域风情、想象力和缤纷色彩的声音世界。

僻静沙滩

 

热带骚动

 
边境的开放意味着全球旅行再次成为可能:想去“旧金山”、“摩纳哥”、“与你一起的纽约”、“加利福尼亚”、还是来一个“罗马的周末”……当然,绝对不能不推荐的是巴黎!

 

 
 ♬..♩~ ♫. ♪
♫. ♪ ~ ♬..♩
 
《在巴黎的天空下》是一首浪漫的歌谣,也是能真正代表巴黎的一首香颂,最初是为朱利安·杜维威尔的同名电影创作的电影插曲。艾迪斯·琵雅芙和伊夫·蒙当分别在1954年和1964年翻唱过这首歌曲,使其成为他们个人生涯中的代表作,也成为法语香颂和有关巴黎的歌曲中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作。法国文化为你推荐的是法国女歌手Zaz的版本。Zaz以自己独特的嗓音闻名,并且擅长将爵士与通俗唱法结合起来。

 

在巴黎的天空下

 

 

最后,不管你旅途的终点是哪里,正如杰克·凯鲁亚克说的:“没关系,道路就是生活。” 祝你旅途愉快!

 
 
 
识别下方二维码,登录网易云音乐收听What the France频道完整歌单。
 

 

❤️

 
愿这份歌单能陪伴你的旅程!在此预祝大家新春快乐!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学也好味

 

 

跟玛格丽特·杜拉斯学做韭葱汤

 

© Lin Yuan

 

如果说古典巨著《红楼梦》中五花八门的繁盛佳肴没少费红学家们的笔墨,法国文学著作里描写的美食也不少。最著名的莫过于在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里》里出现的玛德莲蛋糕。

 

又如果,你觉得复刻贾府餐桌上的荷花莲叶羹或牛乳蒸羊羔太过奢侈和复杂,不妨尝试一下法国作家们笔下的简约风菜品。因为法餐并非总是繁复奢华,也可以简单又美味。

 

又如果,你觉得复刻贾府餐桌上的荷花莲叶羹或牛乳蒸羊羔太过奢侈和复杂,不妨尝试一下法国作家们笔下的简约风菜品。因为法餐并非总是繁复奢华,也可以简单又美味。

 

为何一道简单的汤会能勾起如此截然不同的回忆呢?玛格丽特·杜拉斯的解释为:“我们以为自己会做,这件事看上去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经常会有所疏忽。”

 

古早的菜谱和杜拉斯的建议都在这里了。

 

 

 

Image

韭葱汤

 

 

 

玛格丽特·杜拉斯推荐以下食材:

  • 1公斤土豆

  • 2根韭葱(玛格丽特·杜拉斯建议不要放太多)

  • 30克黄油

  • 2汤勺鲜奶油

  • 2升水

  • 1块鸡汤浓汤宝

  • 1个洋葱(玛格丽特·杜拉斯虽然没提,但法国文化推荐不妨尝试一下)

  • 适量食盐、胡椒和肉豆蔻

 

烹饪方法再简单不过。

- 将洋葱、韭葱及土豆分别洗净并切块

- 土豆块入开水煮熟

- 放入韭葱(玛格丽特·杜拉斯提醒大家韭葱不要放的太早,否则汤就不香了),放入洋葱

- 放入浓汤宝并加水

- 再煮15到20分钟(玛格丽特·杜拉斯提醒这里煮的时间不要太长,否则就不鲜了)

- 煮汤过程中适当搅拌

- 加入盐、肉豆蔻和胡椒

- 最后加入黄油、鲜奶油,放入一些面包脆则更佳

La soupe aux poireaux et aux pommes de terre

Marguerite Duras nous recommande les ingrédients suivants :

-          1 bon kilo de pommes de terre

-          2 poireaux (Marguerite Duras vous déconseille d’en mettre davantage)

-          30 grammes de beurre

-          2 cuillères à soupe de crème fraîche 

-          2 litres d'eau 

-          1 cube de bouillon de volaille 

-          1 oignon (Marguerite Duras n’y fait pas référence mais Faguowenhua vous le recommande)

-          Du sel, du poivre et de la muscade, poivre, muscade.  

 

La préparation est on ne peut plus simple.

-          Laver et couper l'oignon, les poireaux et les pommes de terre.

-          Faire cuire les pommes de terre et dans de l’eau bouillante ;

-          Ajouter les poireaux (attention à ne pas les mettre trop tôt nous dit Marguerite Duras, car sinon la soupe perdra de son parfum) ; ajouter l’oignon ;

-          Ajouter le bouillon de volaille et l’eau

-          Laisser cuire entre 15 et 20 minutes (Marguerite Duras nous recommande de ne pas la laisser trop longtemps sur le feu, au risque qu’elle s’affadisse). 

-          Mixer la préparation.

-          Ajouter le sel, la muscade et le poivre

-          Servir avec du beurre, de la crème fraiche, voire quelques croûtons

 

 

韭葱汤

玛格丽特·杜拉斯

袁筱一 译

我们以为自己会做,这件事看上去是如此简单,以至于我们经常会有所疏忽。煮十五到二十分钟就够了,而不是两个小时—所有的法国女人煮蔬菜和汤往往都煮得太久。还有,最好在土豆开的时候再把韭葱放进去,这样就可以保持它的绿色,而且闻上去要香得多。还有得注意韭葱的配量:两根中等的韭葱配一公斤的土豆正好。饭馆里,这种汤从来都做不好:总是煮得太久(不是现煮的),太“陈”了,它是那么黯淡,那么悲伤,和其他法国外省的“蔬菜汤”差不了多少。不,我们如果要做韭葱汤,就必须认真去做,避免“把它忘在炉子上”,否则它就不成其为韭葱汤了。吃的时候,要么什么都不加,要么就加新鲜的黄油或奶油。我们还可以加一点小块的面包皮。给它起一个别的名字,发明一个,而不是多少有点滑稽地叫它土豆韭葱汤,这样一来孩子们就更愿意吃了。必须假以时日,必须等上很多年,才能重新找回这汤的味道, _现在我们只好靠各种各样的借口把汤强加给孩子(汤能让你快快长大,能让你变得更可爱,等等)。在法国烹调里,没有比韭葱汤更具简单性,更具必要性的了。想来当初发明它的时候,应该是冬天的夜晚,在西方的某个地区,一个年龄尚轻、过着外省小资产阶级生活的女人很讨厌油腻的汤汁—也许比讨厌更甚,但是她自己知道吗?她的身体幸福地吞噬着韭葱汤。没有一丝含糊:这不是猪油鹅肉卷心菜浓汤,不是那种可以一煮再煮的营养汤, _不,这是清淡、新鲜的汤,她的身体大口大口地吞着,清爽无比,身体吸取的都是精华,是最新鲜的绿色植物,每一寸肌肉也得到了浇灌。这味道很快在房子里散发开来,很香,很平俗,就像穷人吃饭的狼吞虎咽、女人工作的琐琐碎碎,像牲畜倒地就睡的憨样,又像初生婴儿的呕吐。我们会什么也不想做。然后就是做汤,是的,就是这汤:在这两种欲望之间,总有一条很窄的边缘地带,总是同一条——自杀。

 

选自《外面的世界》一书,中文版由中信出版·大方授权© CITIC

法文版文字由法国POL出版社授权

 

玛格丽特·杜拉斯

1914年4月4日生于西贡(今胡志明市),法国当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她既创作小说、戏剧、电影剧本,同时也是导演。1983年,她荣获法兰西学院的戏剧大奖。1984年,她凭借小说《情人》获法国文学最高奖项龚古尔文学奖。《情人》销量达到上百万册,被译成四十多种语言。

 

杜拉斯的四部著作《就这样》《战时笔记和其他》《外面的世界》I、II由中信出版·大方出品,将于近期与读者见面,敬请期待!《就这样》和《战时笔记和其他》为国内首次引进。

 

© 中信出版·大方

 

莫里哀高清戏剧影像放映《伪君子》《恨世者》

法兰西喜剧院邀请您走进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院,观看《伪君子》《恨世者》高清戏剧放映。

继去年12月举行的《无病呻吟》和《吝啬鬼》的高清戏剧影像放映之后,1月7日、8日,又有两部莫里哀代表剧作《伪君子》《恨世者》登陆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的舞台。这两部由法国最著名的剧作家创作的戏剧作品,由法兰西喜剧院奉上的原汁原味的戏剧演绎,通过大屏幕为您带来独特的剧场体验。

 

 

这两场高清戏剧影像放映活动为纪念法国戏剧家莫里哀诞辰400周年而举行的展映活动的最后两场。出生于1622年1月15日的莫里哀无疑是法国古典戏剧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全身心投入他的艺术和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他的剧作被全世界最伟大的剧团搬上舞台,也被全球各地的学生学习。他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生活和强烈的个性不断激发着众多剧作家、戏剧导演和电影导演的灵感。

 

《伪君子》和《恨世者》对社会风气进行了生动的批判,被认为是世界戏剧史上古典喜剧的典范。法兰西喜剧院是法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国家剧院,凭借全新的导演手法和现代的舞台表演,重新诠释这些17世纪的戏剧经典,并通过与百代现场的合作将其搬上了银幕。不要错过这与众不同的欣赏戏剧杰作的绝佳机会!

 

 

 

 

 

 

 

 

《伪君子》

2023年1月7日 14:00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时长:2小时18分钟(无中场休息)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伪君子》是莫里哀作品中最具讽刺意味的一部。该版本于2022年首演并完成拍摄。由导演伊沃·凡·霍夫搬上舞台的是该剧作的三幕原始版本。此版本在1664年首演结束当天即被叫停修改。国王不能一方面宣扬天主教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又允许他最喜欢的演员/剧作家在他的巴黎剧院里表演这种对虔诚者的讽刺。而我们所熟知的《答尔丢夫或骗子》是1669年修改的五幕版本。


在追求基督教完美的过程中,富有的奥尔贡欢迎虔诚的答尔丢夫到他家做精神导师。他把答尔丢夫当成一个真正的知己、一个救世主和唯一的继承人。但答尔丢夫这个伪君子经不住诱惑,爱上了奥尔贡第二任年轻妻子。莫里哀剧作的这个版本,是社会的真实反映,讲述了答尔丢夫与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的激情关系,父子之间的冲突,以及姐夫克莱恩特对世界进步和自由主义的看法与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保守看法之间的对抗。

 

 

 

《恨世者》

2023年1月8日 14:00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时长:3小时4分(含中场休息10分钟,第99分钟起)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导演克莱门-埃尔维厄-莱热重新诠释了《恨世者》这部喜剧经典。莫里哀在这部剧中抨击了外貌社会和贵族世界。在《恨世者》中,阿尔塞斯特爱上了活泼又轻佻的交际花瑟里曼娜,但却抗拒他们所身处的礼教社会。被一场令他担心结果的审判所困扰,阿尔塞斯特前往她家寻求帮助……《恨世者》让人们看到当时法国贵族社会在挣脱了父母和宗教枷锁后,如何臣服于欲望,在伪善与勾心斗角中沉沦下去。阿尔塞斯特的激进推向了极致,他准备放弃任何形式的世俗。剧中人物在一天之内,揭露了受制于失去理智的内心的人类的矛盾。

导演克莱芒·埃尔维尤-莱热以全新视角解读了这部古典主义喜剧代表作,直击当代人的社交困境和精神症候。阿尔塞斯特这一角色由法国当代戏剧舞台的当红演员罗伊·柯贝里出演。

 

 

购票
 
 
 

北京人艺票务中心订票电话 :6525 0996

北京人艺网址 :www.bjry.com

 

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人艺票务中心”服务号,进行微信购票

 

 

 

余中先的普鲁斯特问卷

余中先,《世界文学》前主编、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傅雷翻译出版奖常任评委。200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8年鲁迅文学奖翻译奖获得者

 

余中先接受邀请成为十二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余中先回答的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忍耐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诚实而且勇敢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温柔且善解人意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告诉我实情

 

我最大的缺点——

不会拒绝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文学翻译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醒来之后还能记得是怎么回事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得了不治之症

 

我想成为——

我能做到的最好的自己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说不好,兴许是法国的南方,普鲁旺斯,又或者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

 

我最喜欢的颜色——

蓝色,从天蓝到海蓝,从浅蓝到深蓝

 

我喜欢的花——

水仙花,每年都要养的

 

我最喜欢的鸟——

天鹅,后来读到布封对天鹅的描绘,赞赏不已

 

我最喜欢的作家——

让·艾什诺兹

 

我最喜欢的诗人——

安德烈·谢尼耶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实在有些说不上来,兴许就没有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勃拉姆斯

 

我最喜欢的画家——

夏加尔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加拿大医生诺曼·白求恩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法国乡村女孩贞德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法语中的男性名字于连,女姓名字薇罗妮克

 

我最最讨厌的是——

虚伪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袁世凯,真正的窃国大盗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1944年盟军诺曼底登陆,所谓“最长的一天”

 

我最欣赏的改革——

1978年起的中国改革,我亲身参与其中,得益于它

 

我想拥有的天赋——

超强的记忆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无痛苦地死去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身在病中,只盼“阳康”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一眼就能发现的明显的计算错误

 

我的座右铭——

Nulla dies sine linea.

 

法兰西喜剧院携莫里哀名作《无病呻吟》、《吝啬鬼》做客北京人艺

 

来剧场前排入座,观看最优秀的法国戏剧作品吧!

 

 

岁末年初,北京人艺重启剧场大门,与 “新现场” 联手,带来四部由法兰西喜剧院呈现的莫里哀代表作。其中于12月23日、24日上映的《无病呻吟》和《吝啬鬼》已经开票。快来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在莫里哀嬉笑怒骂的喜剧故事中,感受岁末的法兰西舞台热浪吧。

此次展映活动是为纪念法国戏剧家莫里哀诞辰400周年而举行。出生于1622年1月15日的莫里哀无疑是法国古典戏剧巨匠。作为一名戏剧人,莫里哀全身心投入他的艺术和他那个时代的社会。他一生留下了近30部喜剧作品,使他成为17世纪法国文学和戏剧的最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戏剧作品被全世界最伟大的剧团搬上舞台,他的戏剧文本也被全球各地的许多学生学习。

通过法兰西喜剧院对其戏剧的重新诠释,观众将在嬉笑怒骂之间,发现鲜活生动的喜剧人物和精彩绝伦的故事。它们构成了当时法国社会的讽刺画像,也与当下的社会现实产生共鸣。

 

 

这些剧目由法国最古老、最著名的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的演员们重新诠释。通过与“百代现场”的合作,法兰西喜剧院将两部戏剧杰作借助大荧幕高清放映与观众见面。

 

 

2022年12月23日(周五)19:00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票价:120 元

学生票价:60元(凭本人学生证入场)

时长:136分钟(无中场休息)

* 本项目为现场高清放映 

*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无病呻吟》带我们走生性多疑的专制父亲阿尔冈的故事里。他一心想把女儿昂热丽克嫁给庸医的侄子,然而昂热丽克早已情系年轻男子克雷昂特。与此同时,图谋遗产的继母贝丽娜也来推波助澜,要拆散昂热丽克与真情人……该剧由克劳德·斯特拉茨导演,由阿兰·朗热莱、纪饶姆·加里安、凯特琳·索瓦勒担纲主演。作为莫里哀的最后一部作品,《无病呻吟》也是他最精彩绝伦的一部讽刺喜剧。

 

 

 

2022年12月24日(周六)14:00

北京国际戏剧中心·曹禺剧场

票价:120 元

学生票价:60元(凭本人学生证入场)

时长:142分钟(无中场休息)

* 本项目为现场高清放映 

*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在《吝啬鬼》中,莫里哀刻画了一个著名的守财奴的形象:哈帕贡。他是个衣食无忧的富人,生活中却斤斤计较,以避免哪怕最微小的开支。他偏执妄想,他非常害怕自己的财富被偷。他计划将女儿艾丽斯嫁给一个富商但不准备任何嫁妆,将儿子克莱昂特入赘给一个有钱的寡妇。他自己新近丧偶,则觊觎年轻的玛丽安。但这些阴谋诡计违背了年轻人的意愿,因为他们各自有心爱的人。在导演莉洛·鲍尔的改编中,为使该剧更接近我们的时代,她决定将该剧设定在二战之后:当时女性、家长和社会的解放仍然遥遥无期。演员阿兰·朗热莱、弗朗索瓦·吉拉德与杰罗姆·普利重新诠释了该剧中的角色,使其成为一部真正的社会讽刺剧,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

 

Image

 

另外两部莫里哀的经典作品《伪君子》和《恨世者》的高清剧场版预计将于2023年1月上映。敬请关注。

 

 

 

 

 

 

购票
 
 
 

北京人艺票务中心订票电话 :6525 0996

北京人艺网址 :www.bjry.com

观众可通过扫描下方二维码进行识别或关注微信公众号“人艺票务中心”服务号,进行微信购票/

 

 

 

(Fr) Ho Ho Ho ! C'est Noël !

(Fr)

Noël, c'est dans 2 jours ! Alors préparez la bûche et l'apéro (ou le chocolate chaud), lovez-vous dans le canapé à côté du sapin, et faites-vous plaisir, en famille ou entre amis, avec des films de Noël plein d'humour ou d'émotion. Faguowenhua vous propose une sélection de longs métrages français à voir ou revoir pendant les fêtes de fin d'année.

 

C'est parti!

 
Santa et Cie (2017)
France, Belgium/ France, Belgium
Comedy, Family, Fantasy / Comédie, Famille, Fantastique
Director : Alain Chabat / Réalisation : Alain Chabat
Avec : Alain Chabat, Audrey Tautou, Golshifteh Farahani
 
 
Rien ne va plus à l'approche du réveillon : les 92 000 lutins charges de fabriquer les cadeaux des enfants tombent tous malades en même temps ! C'est un coup dur pour Santa (Claus), plus connu sous le nom de Père Noël. .. il n'a pas le choix : il doit se rendre d'urgence sur Terre avec ses rennes pour chercher un remède. À son arrivee, il devra trouver des alliés pour l'aider à sauver la magie de Noël.

 

Disponible sur Tencent Video

 
 
 
 
 
Un conte de Noël (2008)
France / France
Comédie dramatique
Réalisation : Arnaud Desplechin
Avec : Catherine Deneuve, Jean-Paul Roussillon, Mathieu Amalric
 
Abel et Junon ont eu deux enfants, Joseph et Elizabeth. Mais Joseph, atteint d'une maladie génétique rare, a besoin d'une greffe de moelle osseuse. Elizabeth n'étant pas compatible, ses parents conçurent un troisième Mais enfant, Henri. la greffe ne prit pas et Joseph mourut à l'âge de sept ans. Des années plus tard, excédée par les abus de son frère, Elizabeth a banni Henri. Mais ce Noël, la famille se réunit pour la première fois...
 
 
César du Meilleur acteur dans un second rôle aux César 2009 (Jean-Paul Roussillon)

Disponible sur Tencent Video

 

 
 
 

8 femmes (2002)
France
Policier, Comédie
Réalisation : François Ozon
Avec : Catherine Deneuve, Isabelle Huppert, Emmanuelle Béart, Fanny Ardant
 
 
Dans les années cinquante, dans une grande demeure bourgeoise en pleine campagne, on est sur le point de fêter Noël. Mais un drame se produit : le maître de maison est retrouvé assassiné. la victime. Commence alors une longue journey d'enquête, faite de disputes, de trahisons et de révélations.
 
 
Prix ​​pour la meilleure réalisation au Festival des Lumières de 2003

 

Disponible sur Tencent Video

 
 
 
 

Montez le son ! La playlist 100% Noël

image
 
 
Mais que serait Noël sans ses traditionnels chants ou ses tubes pop qui, en quelques notes, nous plongent dans une ambiance chaleureuse et festive!
 
Très populaire aux États-Unis, le phénomène des « Christmas albums » est une étape incontournable dans la carrière des grands chanteurs américains. En France, cette tradition est beaucoup moins répandue. Néanmoins, de nombreux artistes se sont pliés au jeu de la chanson de Noël. Des hits incontournables aux chansons oubliées, en passant par des morceaux insolites... Il faut de tout pour faire une playlist parfaite.
 
 

classic track

      Les grands classiques     

Petit Papa Noël, Mon beau sapin ou encore Vive le vent… À l'évocation de ces titres de chansons, tous les Français pourront vous fredonner quelques notes et penseront avec nostalgie à leur enfance. traversé les générations. Tino Rossi en est l'interprète le plus célèbre. Mais ce répertoire a été complété au fil des années par de nouvelles compositions chantées par les plus grands artists français comme Charles Aznavour Brass ou Georges
 
 

 

Petit Papa Noel music: Celine Dion - Celine Dion Chante Noel

 

 

Noël a Paris music: Charles Aznavour - Joyeux Noël 2021

 
 
 

Les reprises à gogo    

 

Pour répondre à l'engouement des chansons de Noël en France, la jeune scène musicale française a adapté à sa manière non seulement des chansons traditionnelles mais aussi des tubes anglo-saxons planétaires. En 2011, la maison de disque Barclay réunissait autour du compositeur Michel Legrand et d'un big band un casting comprenant Iggy Pop, Olivia Ruiz, Carla Bruni, Renan Luce ou -M-, pour l'album Noël ! Noël !! Noël !!! album FIRST NOEL en 2021, dans lequel il réinterprète 25 des plus grands classiques de Noël en plus de 3 titres inédits qu'il a composés comme un cadeau de Noël pour les fans de jazz. De quoi passer un moment relaxant dans son uneutete Boisson chaude entre les mains !

 
 

o  Jolis Sapins music: Carla Bruni - Noël ! Noël !! Noël !!!

 
 

o   Mon beau sapin music: Ibrahim Maalouf - First Noel

 
 
 
 
 

 

 
Playlist complète

 

 

Retrouvez une playlist complète sur le compte What the France sur Netease en scannant le code QR ci-dessous.
 
 
 

Nous espérons que cette playlist vous aura fait vibrer, rire et danser et nous vous souhaitons de passer de bonnes fêtes de fin d'année !
image

 

 

 

一个法语旧书盲袋证明你法语好还讲环保

年末节日就要到了,你还没有想好要送什么节日礼物吗?这个主意你一定会喜欢!

在今年的中法环境月里,我们成功地举办了旧书集市活动,一些被遗弃在书架上书重新找到了主人。为了延续这项生态友好的倡议举措,我们在年末推出旧书盲袋活动,供各位爱书之人赠送给亲朋好友。

Image

礼物的魅力往往来自于惊喜。当你收到一个精美的礼包,却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是否很享受那种心里小鹿乱撞的感觉?如果你喜爱法语书,那选一个盲袋就对了。

每个盲袋里会有3本法语书,它们同属一种类型(文学、侦探小说、评论随笔、少儿小说),统一定价50元。因为是旧书,它们的封面可能稍有破损或者书页略微泛黄。
 

您可以在选定书籍类型后发送邮件至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订购盲袋。之后您可以来现场取走您的盲袋,或者让我们为您邮寄(不包邮费)。


库存有限,先到先得。

Coordonnées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010) 6553 2627 ext.110

朝阳区工体西路18号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周二至周日 14点-18点

*疫情原因开放时间有所调整。感谢您的谅解。

 

 

 

 

 

 

朱利安·克鲁泽代表法国参加2024威尼斯双年展

艺术家朱利安·克鲁泽将代表法国参加2024年第60届威尼斯双年展。

 

Julien Creuzet © Virginie Ribaut

 

朱利安·克鲁泽,36岁,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影像艺术家、表演者和诗人,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马提尼克岛度过。在加勒比地区的最初几年,几种不同文化交叉的影响渗透在他的作品中,并且极大地与他的想象融合。他曾就读于卡昂/瑟堡高等艺术与媒体学院和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于2013年毕业于Fresnoy--国家当代艺术工作室。目前在巴黎美院任教。

 

装置现场图,2021马塞尔·杜尚奖,蓬皮杜中心,巴黎,2021

 

朱利安·克鲁泽,36岁,是一位视觉艺术家、影像艺术家、表演者和诗人,他童年的大部分时间在马提尼克岛度过。在加勒比地区的最初几年,几种不同文化交叉的影响渗透在他的作品中,并且极大地与他的想象融合。他曾就读于卡昂/瑟堡高等艺术与媒体学院和里昂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并于2013年毕业于Fresnoy--国家当代艺术工作室。目前在巴黎美院任教。

 

装置现场图,2021马塞尔·杜尚奖,蓬皮杜中心,巴黎,2021

 

近几年,他的作品多次在法国和国外的展览中展出,获得了很高的知名度。他还获得了2022年Étant donnés奖、2021年宝马艺术之旅奖和2021年马塞尔·杜尚奖提名。他由High Art(巴黎),Andrew Kreps Gallery(纽约),Document(芝加哥)等画廊代理。

 

装置现场图,LUMA Arles,2022

 

威尼斯双年展(成立于1895年)至今仍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当代艺术盛事。2022年吸引了80万参观者到访,法国馆呈现的艺术家Zineb Sedira的作品“无名之梦”获得了特别提名国家馆奖。
 

2024年5月,让我们共同期待朱利安·克鲁泽为法国馆特别设计和创作的新作品。

 

巴黎东京宫展览现场,巴黎,2019

 

塞萨尔·弗兰克,十九世纪下半叶低调的法国音乐革新者

 

 

塞萨尔·弗兰克

1822-1890

 

尽管等到57岁才在室内乐领域获得广泛认可,塞萨尔·弗兰克其实早已是一位成熟的音乐家。2022年,值弗兰克诞辰两百周年纪念之际,请与我们一起再次认识这位多元而谦虚的伟大天才。

法籍比利时裔管风琴家、作曲家塞萨尔·弗兰克是十九世纪最重要的音乐家之一。虽然他的名气不及一些同辈音乐家,却在音乐史上有着独特的地位。

1822年12月10日,塞萨尔·弗兰克出生于比利时列日。他生长在一个简朴的家庭。父亲的形象对青年弗兰克及其最初的职业生涯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他的父亲,一位普通的银行职员,对他的两个儿子塞萨尔·奥古斯特和约瑟夫寄予了厚望,希望他们能成为李斯特那样技艺精湛的音乐家。

在列日皇家音乐学校学习了几年后,1835年,弗兰克随家人迁居巴黎。在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之前,塞萨尔跟随安东·雷哈(柏辽兹、李斯特和古诺的老师)和皮埃尔·齐默曼学习音乐。考入巴黎音乐学院后,他继续跟随齐默曼学习钢琴,同时跟随埃梅·勒博尔纳学习赋格和对位以及在伯努瓦的教学班上学习管风琴。

这位异常出色的青年学生很快便显露出他的非凡才华。1838年,他获得了钢琴演奏的“荣誉大奖”,随后,于1840年获得赋格写作一等奖。同年,他正式跟随弗朗索瓦·伯努瓦学习管风琴,并于次年1841年获得管风琴演奏二等奖。

年轻的塞萨尔虽成绩优异,但却因为父亲的“迫不及待”而未能完成学业。塞萨尔的父亲迫切地希望看到他的神童儿子集中所有精力成为一名演奏家,到各地举办音乐会。最终塞萨尔因为父亲于1842年安排的比利时和德国巡演而被迫离开了巴黎音乐学院,而这次巡演却成为其艺术生涯中唯一的一次巡演。青年的塞萨尔为了迎合父亲口味,创作了许多技巧华丽的作品:叙事曲、幻想曲、四手联弹等。这些受限的创作并没有给这位青年作曲家留下多少表达自己的空间。

正是那些背着父亲写下的作品显现出了真正的弗兰克风格:创作于1839-1842年之间的几部三重奏作品以及他青年时期最成功的作品——为独奏、合唱及管弦乐团所作的清唱剧《路德》。受父亲监管时期的这两段小插曲让我们可以隐约看到弗兰克作为一位音乐家对自己风格的真正探索。

 

 

 

弗兰克一直为满足他人野心而活着,这种生活在1846年最终因他爱上了他的学生菲丽希缇·德穆索而被彻底打破。他的爱情遭到父亲的反对,拒绝同意这门婚事。对于弗兰克来说,这正是摆脱父亲控制,获得自由的时刻:他搬离了父母的房子,并于1848年与菲丽希缇结为夫妇。

脱离了扮演经纪人角色的父亲,弗兰克开启独立生活,他成为了一名普通的音乐老师,过着入不敷出的简朴生活。1847年和1851年,他先后受聘成为洛雷特圣母院和玛黑圣-让-圣-弗朗斯瓦圣母院的管风琴师。最终,他于1857年被任命为圣克洛蒂尔德教堂礼拜堂首席并于1859年正式担任由卡瓦耶-科尔新制作、有46个音栓、被誉为当时最好管风琴的演奏师。此后,他一直担任这一职务直至1890年去世。此外,弗兰克在50岁时,因高超的演奏技巧,被巴黎音乐学院聘为管风琴教授。

 

塞萨尔·弗兰克在圣克洛蒂尔教堂弹奏管风琴,原作为让娜·朗吉尔所绘画作 © Palazzetto Bru Zane/fonds Leduc

 

弗兰克为人善良、谦逊,生性极为低调的他淡泊功名,然而他的生活却闪耀着一种独特的光芒。他身上承载了不少传说,尤其是那段关于他的“塞拉菲克斯之父”传奇。在世纪末充满象征主义色彩的巴黎,弗兰克周围聚集着一批青年守卫者,狂热地守护着法国的先锋音乐事业,他们如同属灵之子相处,并将这位音乐巨擘奉为共同的“塞拉菲克斯之父”。弗朗克坚持即兴创作,形成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相较于炫技性创作手法,他更追求美与抒情的表达。他培养了肖松、丹第、迪帕克、维尔纳及纪尧姆·勒科等多位重要的艺术家,他们都是弗兰克艺术精神忠实的继承者和守护者。

 

 

一幅描绘弗兰克及其学生的作品封面。从左至右:肖松(跪姿)、博尔德、布鲁诺、夏布里埃、丹第、梅萨热、皮埃尔·德·布雷维尔

 

谦和质朴的弗兰克大器晚成,在摆脱父亲那叫人窒息的控制之后,他在职业生涯晚期创作了大量为世人所铭记的作品。他的钢琴五重奏和清唱剧《八福》(1879年)显示出了他日臻成熟的创作手法与个人风格,而为钢琴而作的《前奏曲,众赞歌与赋格》(1884年)、为钢琴与管弦乐团而作的《交响变奏曲》(1885年)、为钢琴与小提琴而作的奏鸣曲(1886年)、d小调交响曲(1888年)以及为管风琴而作的三首众赞歌(1890年)等谱写于晚年的作品,则可以看做是其音乐的集大成之作。

 

 

 

 

《前奏曲,众赞歌与赋格》乐谱封面和塞萨尔·弗兰克亲笔书写的《交响变奏曲》乐谱

 

 

 

 

弗兰克是一位浪漫派音乐家,他的音乐拥有强烈深沉的抒情性,他的音乐风格时常介于巴赫和贝多芬之间,创作手法游走在精湛的技术和大胆的创新之间。今年,第十六届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专门策划了一系列关于弗兰克的专题活动,通过这套大胆独特的节目,向观众展示这位天才音乐家的形象,并向其致敬。

 

一系列与法国文化中心合作的音乐会致敬了这位伟大的作曲家:11月11日,指挥家张国勇带领贵阳交响乐团倾情演绎了弗兰克的d小调交响曲,同时还携手钢琴家宋思衡首次演出了弗兰克两部为钢琴和管弦乐团而作的作品。此外,钢琴家张诗乐于2022年9月11日的法国作品专场音乐会中演奏了弗兰克著名的钢琴独奏作品《前奏曲,赋格与变奏》(作品号op.18, FWV.30)。

 

而在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框架下精心制作的活动——管风琴家沈媛联合舞蹈家王亚彬根据弗兰克的为管风琴所作的B小调第二众赞歌(作品FWV 39)创作的现代舞将于2023年九月上演,届时这个大胆创新的新制作将是对这位法国音乐大家的再次致敬。

 

最后,请让我们向这位具有前瞻性且标志音乐发展历史转折的音乐家致以诚挚的敬意。

法棍都列入世界遗产了,该破除对它的误解了

 

香香脆 😉      

长棍面包,中文里俗称“法棍”,是公认的法国“特产”之一。外皮金黄酥脆,内里布满不规则状的气孔,松软可口 ,麦香四溢,新鲜的法棍真的一点都不干硬呢(划重点)。法棍在法国人的生活里不可或缺自不用说,在世界上其他许多国家也广受欢迎。

2022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投票决定将传统法式长棍面包的手工技艺及文化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法棍一般长40至70厘米,原料相当简单:面粉、水、盐、酵母。但制作工艺就没那么简单了。面包师往往需要多年的实践才能找到自己的独门秘诀。

手工面包师是这一传统技艺的传承者。他们的工作得严谨,制作手法得讲究且精细。如今,他们的专有技艺得到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保护和认可。

 

 

可能在大部分人的认识里,法棍是法国的传统面包,但实际上,法棍是随着20世纪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才出现的。那时城市里的富人每天需要数次享用新鲜的面包,而传统的大面包有1至2公斤重,对他们来说可太大太沉了。

尽管历史不长,但法棍一出现就很快成为法国人集体记忆的一部分。面包头就是很多法国小孩的磨牙棒。法国小孩第一次独自购“物”买的往往就是法棍,父母塞给孩子几个硬币打发他们去面包店买长棍面包,法国版“打酱油”。

 

 

于是芳香四溢的面包是许多法国人从小就有的集体记忆。面包师在街坊邻居里都是熟脸儿,当仁不让地成为左邻右舍乡里村里的社交圈的灵魂人物。每家每户都会有人定期甚至每天去面包店,为全家人买来新鲜出炉的长棍面包。 

从面包店出来、胳膊下夹着长棍面包,站在路边就迫不及待地咬上一口的法国人形象似乎已经成了全球知名的法国典型。法棍也是法国人好客的象征:它好切,好带,好传递,好分享。

 

 

如今,法棍与中国申报的传统制茶技艺都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中国有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乌龙茶、花茶,茶叶的颜色和味道各不相同,是世代传承的技艺成果。它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社交的载体。

同样,法棍在法国文化中也占据核心地位,也是日常分享与交流的象征。法棍和茶叶双双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实在是可喜可贺!

 

 

感兴趣(有勇气)的你不妨也试试动手制作一根法棍。奉上一个非常简单的食谱。

 

 

 

食谱

原料

375克T55面粉

215克水

7克细盐

5克面包干酵母

 

厨具

烤箱

沙拉碗

茶巾

 

制作步骤

  1. 将水加热至40°C左右。
  2. 将面粉、盐和干酵母在沙拉碗中混合。倒入温水,揉5分钟,揉成光滑的面团。
  3. 用布盖住沙拉碗,在室温下静置40分钟,避免通风。
  4. 将面团放到操作台上,按压、翻转数次,排出面团里的气,然后分成三等份,每份都卷成一个圆柱体,比长棍面包模子稍长一点。
  5. 在烤盘上撒上面粉,放上长条面团。在室温中静置20分钟,避免通风。把烤箱预热到250℃。
  6. 在面团的顶部刷上水,但要确保面团和烤盘之间没有水。然后在面团上划几条深深的刀口。
  7. 放进烤箱,在240℃下烘烤25分钟。

 

怎么样,你自己做出来的世界文化遗产香脆可口否?

 

法国文化中心12月13日起重新开放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于2022年12月13日重新开放,特此通知。

 

 

 

 
 

多媒体图书馆

 
 
 
会员可进入多媒体图书馆办理借书手续,但暂时不可在图书馆内阅览停留。您依然可以享受在家收快递的远程借书服务。13日重新开放之后,多媒体图书馆还将启动无接触借还书服务,您可远程预约借阅图书,前来文化中心提取或归还。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4点至18点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您可前来旅人蕉读者俱乐部店内购书,也可远程订购图书。咨询或订购请发送邮件至: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开放时间:周二至周日14点至18点
 
 
 
 
放映厅
 
电影放映将于12月16日星期五重启。预知排片请戳本推送最后一篇文章。
 
 
 
北京法语联盟光彩校区
 
北京法语联盟光彩校区前台将于12月12日起恢复每日早9点至晚7点的线下咨询,同时线下课程将逐步有序恢复。具体恢复安排请详询北京法语联盟课程顾问。(根据目前对于培训行业的要求,进入校区的学员及访客需查验健康码及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法国高等教育署
 
法国高等教育署办公室也将于12月12日重新开放。
 
 
 

安全须知

 
 
为了大家的安全,请您务必在法国文化中心严格遵守如下规定:
 

在文化中心入口

 

出示健康宝绿码(无需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

接受体温测量

双手消毒

在文化中心内

 

佩戴口罩,遮挡住口鼻。在放映厅观影期间需全程佩戴口罩。

 

 

期待与您再次相会于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2022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揭晓

 

第十四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评委会于11月20日进行了终评,评选出本年度三部获奖作品。顾晓燕凭借译作《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乔治·杜比 著,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获得“社科类”奖项,刘楠祺凭借译作《界限之书》(埃德蒙·亚贝斯 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获得“文学类”奖项,“新人奖”则授予吕如羽,她的译作是《退稿图书馆》(大卫·冯金诺斯 著,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
 

社科类获奖作品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

乔治·杜比 著

顾晓燕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译者简介 

顾晓燕,南京大学法语语言文学博士,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现为南京财经大学法语教师。2013年获得法国国家图书中心译者奖学金,主持过多项与翻译相关项目,主要译作有:雅克·图尼埃的《莫扎特和大公的外衣》,洛朗·瓦肖的《影子中的女人》,克洛德·萨缪尔的《克拉拉·舒曼情史》。

 

获奖评语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是法国历史学的一部重要力作,它在中世纪文化研究上体现出的学术价值向来为业内外人士所公认。

顾晓燕的译文忠实地表达出了乔治·杜比的学术思想,也很好地保留了原文中史学与文学相融的写作风格,并且在注释方面也下了功夫。

 
 
 

文学类获奖作品

 

《界限之书》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

 

 

译者简介 

刘楠祺,北京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法国语言文学专业,2001年毕业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20世纪80年代任中国驻中非使馆经济专员。长期从事和对外经济贸易事务。2014年起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客座教授、研 究生导师。文学译著有波德莱尔《恶之花》《巴黎的忧郁》、耶麦《晨昏三钟经》《春花的葬礼》和雅贝斯《问题之书》《相似之书》《界限之书》《腋下夹着一本袖珍书的异乡人》和《我构筑我的家园》等,并在相关期刊翻译发表博纳富瓦诗论若干 篇。2021年,他凭借《问题之书》入围傅雷奖。

 

 

获奖评语

埃德蒙·亚贝斯的《界限之书》表现出作家对世界、人生、犹太性、自我、话语、写作等基本存在问题的深刻思考,跨文体的文本中充满了种种具有浓厚抽象意味的词语形象。

刘楠祺的译文巧妙地传达了这种哲理散文诗中旋律与节奏的美,富有音乐感。译者几年来持续孜孜不倦地翻译亚贝斯的作品,难能可贵。

 

 

 

“新人奖”获奖作品

 

 

《退稿图书馆》

大卫·冯金诺斯 著

吕如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译者简介 

吕如羽,北京大学法语系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语系讲师,自2013年起开始翻译法语小说,目前共有三部译作出版,均为大卫·冯金诺斯的作品:《微妙》《夏洛特》和《退稿图书馆》。

 

 

获奖评语

大卫·冯金诺斯的《退稿图书馆》充满了趣味、悬念,很有幽默味道,文字看似轻松,实则蕴含了深沉的情感与严肃的思考。吕如羽的译文很好地体现出了小说中原有的诙谐俏皮的风格。

 

 
经过评委们长达三小时的热烈讨论,三部获奖作品从十部入围作品中脱颖而出。今年傅雷奖共收到32部参评译作,两大类别各占一半:16本为社科类作品,16本为文学类作品。余中先担任评委会主席,他是翻译家、《世界文学》前主编,评委会包括七名常任评委、两名2021年傅雷奖得主(黄雅琴、章文)、两位特邀嘉宾(苗炜、陈冠中)。
 

 
 
 
2022特邀评委
 

苗炜

 
苗炜是一名作家,已经出版的作品包括《星期天早上的远足》《寡人有疾》《面包会有的》《让我去那花花世界》《给大壮的信》等。他也是《三联生活周刊》 前副主编和原《新知》杂志主编。
 
 

陈冠中 

 
陈冠中,华文作家,小说《盛世》深受评论界青睐。他是2013年香港书展年度作家,并分别于2016年和2022年获得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奖决审团奖和专家推荐奖得主。陈冠中是香港大学及香港浸会大学荣誉院士,非虚构著作包括《马克思主义与文学批评》、《乌托邦,恶托邦,异托邦》、《波希米亚中国》、《 活出时代的矛盾》(法语版由Nuvis出版社出版)等。

 

 

章文

 
章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理教授。博士阶段毕业于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论文题目为《儿童文学翻译与读者限制下的译者决策——以贝洛童话中译本为例》。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伦理以及法国儿童文学的在华译介,教学之余从事翻译工作。发表论文有《叙事文本中“世界效应”的重塑》、《1980年代贝洛诗体童话 的在华译介》等,另译有狄德罗《论盲人书简》、利科《保罗·利科论翻译》等。2021年,她凭借翻译安托瓦纳·贝尔曼的著作《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 的文化与翻译》获得傅雷翻译出版奖社科类奖项。

 

 

 

黄雅琴

黄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文学编辑,参加过法国国际出版总署的fellowship项目。翻译作品有:鲍里斯·维安所著的《我要在你的坟墓上吐痰》、米歇尔·贝纳尔的《莫奈的两个悔恨》、马塞尔·贝纳布的《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一本没写》,洛朗·比内的《语言的第七种功能》。2021年,她凭借翻译马库斯·马尔特的著作《男孩》将傅雷翻译出版奖文学类奖项收入囊中。

 

 

 
常任评委

 

 

董强

 

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

董强,北京大学燕京学堂院长,法语系博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布鲁塞尔自由大学荣誉博士。法兰西共和国棕榈叶教育骑士勋章(2008),法兰西学院“法语国家联盟金奖” (2013),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骑士勋章(2015)。2016年当选法兰西学院外籍终身通讯院士。

 

 

 

 

余中先 

 

2022年傅雷奖评委会主席
 
《世界文学》前主编、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8年鲁迅文学奖翻译奖获得者。

 

 

 

 
 

端木美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法国史、瑞士史研究员。中国法国史研究会名誉会长。2011年获法兰西共和国国家功勋军官勋章。2021年获得法兰西共和国学术棕榈骑士勋章。
 
 

 

 

 

 
 

王鲲 

获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学硕士和巴黎政治学院社会学硕士学位、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副院长,译有多部社科类著作。2021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吴佳霖 

吴佳霖曾在法国高等研究应用学院学习汉学,其专业为中国古典诗词。他在中国生活多年,曾在偏远山区采风,那里的人们还传颂着古老的英雄人物故事。他热爱中国民间故事,出版了众多故事集,著有《满洲故事》(L’école des loisirs出版社),《中国民族故事》(近期由Editions des éléphants出版社再版),《十则中国童话》以及《十二则故事讲中国》 (Flammarion出版社)。他还将家喻户晓的唐诗译成法语在法国出版(《中国诗词》,Seuil出版社)。

 
 
 
 

蒲皓琳 

 
著名记者兼作家,著有《改变中国的三十年》及《中国辉煌的三十年》。拥有技术教育教师资格证书的她是经济学及地缘政治学教授,曾在巴黎政治学院本院及波尔多分校教授中国当代史。蒲皓琳研究中国问题长达35年,曾凭借对中国的报道于1997年获得法国新闻界的最高荣誉奖项阿尔伯特·伦敦新闻奖。她同时也是研究中国当代艺术的专家。

 

 

 

博杰 

 
毕业于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的博杰对人文学科、文学以及汉学怀抱着极大的兴趣,他目前在北京法国国际学校担任历史地理老师。他自2007 年起便居住北京,长期在中国的高校学术圈活动,并教授汉译法课程。与此同时,他还参加了多项翻译出版计划。他是茅盾《蚀》 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的法语译者,并翻译了两本面向中国学生的教材:《写作课》和《学在法国:经济和社科基础知识》。
© 所有图片版权为持有者所有。
 
 

如往年一样,今年傅雷翻译出版奖的组织离不开赞助商的宝贵支持。

 

当艺术家怀抱绿色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艺术家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评委会于11月2日展开终评,评选出艺术家组合曹明浩&陈建军和阿德里安·米西卡为2022年度的获奖艺术家。
 
这三位艺术家展现了生态意识和极具介入色彩的艺术实践。正如尼斯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海伦·盖宁所言,“评委会对此评选结果和这三位艺术家的互补性感到欣喜”。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yNTMxNjQyNA%3D%3D.jpg?itok=liPT44wC","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yNTMxNjQyN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由海伦·盖宁代表的评委会对获奖者发表的评语
 
 

曹明浩和陈建军

 
曹明浩和陈建军在旅行中工作。他们的实践以研究为基础,注重过程和双向性合作。他们于2015年发起“⽔系计划”,⼀个基于研究、对话、多种合作的⻓期艺术实践项⽬。该项目基于位于四川岷江山脉和平原之间的都江堰灌溉项目,这一世界上最古老的无水坝引水工程至今仍在使用。
 

《水系避难所#3》

 

曹明浩和陈建军以此作为艺术创作的切入点,并结合实践、装置、图像、文档和工作坊。他们强调对过去和未来灌溉系统、生态实践、个人和集体叙事的不同思考,及对作品中生态意识的研究。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yMzUwMTQ2MA%3D%3D.jpg?itok=tk577Etf","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yMzUwMTQ2M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Adrien Missika

 
阿德里安·米西卡是一位艺术家和园丁,他的创作也往往在旅行中开展。他的作品以幽默的形式探索自然和文化。他通过各种媒介如视频、摄影、雕塑到装置和行为,探索自然和环境科学的多个方面,如生态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

 

《蜜蜂宫殿》Palazzo delle © Adrien Missika

 

多年来,阿德里安·米西卡游走世界各地,研究最奇特的自然现象,以揭示自然、呈现自然,从而重新发现自然,并使其重新适应当今的世界。他同时致力于研究自然在我们的当代建筑和城市中出现的方式。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yNTMyMDgwNA%3D%3D.jpg?itok=zSNnQbo8","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yNTMyMDgwN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今年,两个重要的文化机构尼斯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北京中间美术馆共同参与了本届艺术家提名和评选。
 
9位入围艺术家——阿德里安·米西卡、安吉利卡·马库尔、曹明浩和陈建军、程新皓、玛丽昂·奥菲拉、任日、维维安·鲁博、张如怡——用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探讨环境问题,他们丰富的思考和作品的多样性使我们有机会通过当代艺术家的视角来看待我们当前社会所面临的关键问题。
 
 
艺术致力于生态
 
艺术与文化在人类与所居住星球的新型共处方式的产生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法国文化中心和蔡冠深基金会正是基于对该问题的持续对话,决定创立这一当代艺术奖。
 
毋庸置疑的是,生态问题是人类在21世纪面临的关键挑战。未来地球的宜居住性取决于生态。艺术家是生态转型的关键参与者,他们质疑我们与地球的关系,帮助我们为后代设想一个理想的世界。与他们一起,许多当代艺术机构致力于并推动反思和改变,以应对文化脱碳的挑战。
 
本着这一立意,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每年支持两位与生态环境相关联的艺术家。获奖的一位法国艺术家和一位中国艺术家将分别获得一万五千欧元的奖金,用以创作一件关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的作品。该奖项旨在通过支持当代艺术创作,提高公众对生态问题的认识,并强调艺术家在当前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

 

“当代艺术奖是我们从民间角度建立的一个新平台,鼓励通过艺术创作,来思考生态问题。希望通过与高水平的艺术机构和艺术家合作交流,突出‘生态发展’这一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为人类以至人类与地球之间的和谐相处,作出新的贡献。”

 
蔡冠深,蔡冠深基金会主席

 

 
评委会成员
 
陈晓阳
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常务副馆长
 
蔡志斌 Gilbert CHOY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 主任
蔡冠深基金会 董事
 
海伦·盖宁 Hélène GUENIN
尼斯现代及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贝奥玲 Aude URCUN BRUNEL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
 
卢迎华 Carol Yinghua LU
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
 

《放牛班的春天》12月2日温暖上映

 

法国经典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将首次在中国的大银幕上闪亮登场,这次可是4K修复版!12月2日起在全国温暖上映。

 

一部永恒的治愈系电影

 

由克里斯托夫·巴哈蒂导演执导的《放牛班的春天》在法国甚至在全世界都获得了惊人的票房成功。2005年该片曾获法国凯撒奖八项目提名,其中获得最佳音乐奖和最佳音效奖。此外,它还曾获奥斯卡两项提名——最佳歌曲和最佳外国电影。

影片故事发生在1949年,失业的音乐教师克莱门特·马修接受了一份名为“池塘之底”的男子寄宿学校的主管工作。校长采用的强压制度使马修感到十分不安。他力图将这些小孩子引入音乐和合唱的世界,并由此改变了他们的日常生活。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yMzQ2NzI1Ng%3D%3D.jpg?itok=_bFdyTqR","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yMzQ2NzI1Ng==.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响应式, autoplaying)."]}

 

这部充满柔情、幽默和希望的电影受到了中国观众的热切期待。许多粉丝渴望到影院再次凝听该片中的热门歌曲《遥望你的路途》。

《放牛班的春天》由法国盖拉特电影公司出品,中国电影集团公司进口。

快去电影院重温这部经典法国电影吧 ! 重现金色怀旧时光,让唱诗班孩子们的天籁之声再次在耳畔响起!

 

 

克里斯托夫·巴哈蒂的另外三部电影作品

 

《放牛班的春天》在国内上映之际,我们也邀请您请在中国的各大平台上观看该导演的其他三部老少咸宜的电影!

 
《北郊1936年》讲述了三个失业者共同重振音乐厅 "Chansonia "当年光彩的故事。一部将电影艺术与流行歌曲完美融合的影片!
 
 
扫码在腾讯视频观看影片
 
 
在《局外人》中,我们将看到一位证券交易员如何调查一起金融事故背后的复杂原因。这部电影是根据前银行交易员杰罗姆·凯尔维尔的真人故事改编,他曾因欺诈性股指期货交易造成其就职银行49亿欧元的损失而被追责。
 
扫码在爱奇艺观看影片
 
《新纽扣战争》改编自路易斯-佩尔高的同名小说,讲述了两个敌对的儿童帮派的有趣故事,该片由众多优秀青少年演员出演。
 
 
扫码在腾讯视频观看影片

 

 

 

“放牛班”也存在于现实里!

 

在全世界特别是在法国,有许多像放牛班这样的童声合唱团,比如Kids United和New Poppys。

Kids United是一个法国流行童声乐团,成立于2015年,是UNICEF France(法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旗下的公益团体。他们致力于翻唱“和平与希望的最美金曲”。乐团成立后立刻在世界范围内取得巨大反响,三年内销售了170万张唱片。2018年,初始乐团决定解散,让位给更年轻的新一代。于是5名年少的新成员组成Kids United Nouvelle Génération(Kids United新一代), 继续用音乐宣扬和平的讯息。

New Poppys这一童声组合为了梦想而唱。他们的名字源自Les Poppy——这个上世纪70年代的童声合唱团。当时正值越战期间,孩子们用歌声来传扬爱、表达他们对战争的不理解、谴责成年人的暴力、歌颂团结与和平、宣扬环保意识以及宗教自由。

光看文字怎么够,让我们来听听这些天籁童声吧!

 

 

盘点法国秋季文学大奖

 

秋天是法国的文学颁奖季,各个大小奖项随着“文学回归季”接踵而至。每年的文学回归季是法国当代文学的高潮时刻,今年有490部小说在8月中旬至10月期间出版。奖项候选名单上既文学泰斗,也有新秀作家。奖项的奖金往往是象征性的,随之而来的销量倍增才是真正的丰厚回报。

今年的获奖者中不乏已经获得认可的作家,如凭借《活得太快》(Flammarion出版社)获龚古尔奖的布里吉特·吉罗和凭借《表现》(Grasset出版社)获勒诺多奖的西蒙·利贝拉蒂,他们均是文学圈内颇有名望的作者,也已经凭借先前的作品获过文学奖项。新人作家也崭露头角,如朱利亚诺·达·恩波利,他凭借处女作小说《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Gallimard出版社)获法兰西学院奖,另一位首次获奖的小说家为菲利贝尔·胡姆,他凭借《长河小说》(Editions des Equateurs出版社)获行际盟友奖。

 

一起来了解部分获奖作品!

 

龚古尔奖:布里吉特·吉罗 《活得太快》(Flammarion出版社)

 

 

经历14轮投票,布里吉特·吉罗的《活得太快》终于在万众瞩目的龚古尔奖中胜出,摘得桂冠。在这个自传性的叙述中,作者提出了许多假设,试图解释她的伴侣克劳德二十年前在摩托车事故中的死亡,尽管这种尝试是无谓的。对各种可能性的串联编织成了一部带有压迫感节奏的小说,它既是对爱情的描写,也是对一个时代的描述。龚古尔奖肯定了布里吉特·吉罗的才华,她已在2001年凭借《当下》获得了威普勒奖的特别奖,2009年凭借《陌生的一年》获得了让·吉奥诺奖,2007年凭借《爱情没那么美好》获得了龚古尔短篇小说奖。

 

高中生龚古尔奖: 萨比勒·古苏布,《塞纳河畔的贝鲁特》(Stock出版社)

 

 

凭借《塞纳河畔的贝鲁特》,萨比勒·古苏布赢得了第35届高中生龚古尔奖,该奖由代表1500名法国青年的12名高中生组成的评委会颁发。这部小说描写了一个黎巴嫩家庭在黎巴嫩爆发战争时移民法国的历程,它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部自传。作者是一名记者、法国和黎巴嫩的混血儿,他在获奖感言中表示:“我这个曾经的坏高中生应该感谢你们这些优秀的高中生。这个奖项是一个巨大的荣誉。”

 

诺多奖: 西蒙·利贝拉蒂 《表现》(Grasset出版社)

 

 

西蒙·利贝拉蒂凭借《表现》获勒诺多奖,这部自传小说的主角是一位年逾七旬的作家,灵感枯竭,他与继女保持着恋爱关系。这部小说围绕为滚石乐队写迷你剧的故事展开,评论家称其具有朋克和浪漫的美学特点。早在2009年,西蒙·利贝拉蒂已凭《贾斯婷》(Flammarion出版社)赢得了花神奖,并在2012年凭借《简·曼斯费尔德1967》(Grasset出版社)获费米娜奖。

 

 

法兰西学院奖: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Gallimard出版社)

 

 

作为龚古尔奖短名单里的热门作品,朱利亚诺·达·恩波利的《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最终获得了法兰西学院奖。虽然这是他的小说处女作,但朱利亚诺·达·恩波利已经有很长的职业生涯:他参与创立了意大利智库Volta,并且曾担任佛罗伦萨分管文化的副市长和政治顾问。可能正是基于这种亲历的政治经验,他写出了《克里姆林宫的魔术师》。小说刻画了瓦迪姆·巴拉诺夫的人物画像,这个形象在很大程度上借鉴了克里姆林宫的主要智囊人物之一弗拉迪斯拉夫·苏尔科夫,他对普京21世纪初期的上台发挥了关键作用。

 

 

行际盟友奖:菲利贝尔·胡姆,《长河小说》  (Editions des Equateurs出版社)

 

 

菲利贝尔·胡姆凭借其第一部小说 《长河小说》 获得了行际盟友奖。这部作品因古怪和滑稽的语调而备受评论家的称赞 。故事以三个朋友在塞纳河上乘坐小船从巴黎去翁弗勒尔旅行的方式展开。作者在旅行中穿插曲折轶事,来讲述三位主人公的友情。这种对兄弟情谊的描写大概对说服清一色男性的行际盟友奖评委会起到关键作用。

 

 

费米娜奖:克劳迪·亨辛格,《我桌上的一只狗》(Grasset出版社)

 

费米娜奖的评委则为清一色的女性,她们决定将今年的该奖项授予《我桌上的一只狗》的作者克劳迪·亨辛格。小说的主人公是一只闯入一对老年夫妇生活的年轻雌性犬,名叫Yes。作者通过Yes质询这对夫妇感情,也在更广泛的意义上质疑我们与自然的关系。《我桌上的一只狗》是本年度最受关注的作品之一,它同时入围勒诺多文学奖、费米娜奖、美第奇奖的第二轮评选。

 

 

十二月文学奖:萝拉·拉丰 《当你听到这首歌》 (Stock出版社)

 

萝拉·拉丰凭借《当你听到这首歌》这部小说获十二月文学奖,这部关于安妮·弗兰克的小说呼应其日记里描述的内心煎熬。小说发布于“我在博物馆的一夜”丛书系列,讲述了作者在阿姆斯特丹的安妮·弗兰克博物馆(安妮·弗兰克之家)附属建筑度过的一夜,安妮在 1945 年被押送并被杀害在贝尔根-贝尔森集中营前一直与家人躲藏在那里。萝拉·拉丰的这段令人心碎的描述给予读者将安妮·弗兰克的日记放回到历史背景中并了解真实故事的可能性,也重新将《安妮日记》安放到一个伟大作家所著的文学作品的位置,而不仅仅是大屠杀受害者在历史中留下的痕迹。

 

 

美第奇奖:埃马纽埃尔·巴亚马克-塔姆,《第十三小时》 (P.O.L.出版社)

 

 

埃马纽埃尔·巴亚马克-塔姆凭借 《第十三小时》 获美第奇奖,这是一部当代家庭小说,以交叉叙事的方式讨论了性别、跨身份和新育儿方式等问题,让同一家庭的三个成员都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埃马纽埃尔·巴亚马克-塔姆曾在2019年凭借小说《阿尔卡迪》 (P.O.L.出版社)获法国国家电台书奖。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海洋,如此重要却如此陌生

 

海洋,如此重要却如此陌生

布鲁诺·达维德

 

本文灵感来源于《海洋世界:前往海洋中心的非凡之旅》一书,作者是B. David, C. Ozouf-Costaz 以及 M. Troussellier,2013年由Cherche Midi和CNRS出版。
 
译者:黄黎娜
 
 

© A. Iatzoura-MNHN

 

布鲁诺·达维德(Bruno David)是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馆长,自2015年任职至今。他曾在法国国家科研中心(CNRS)进行古生物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的研究,探索生物多样性的历史演变。他曾参与大型海洋科考任务,随“鹦鹉螺”号潜水器前往南大洋、加勒比海与太平洋。自2020年9月以来,他一直是“法国文化”广播频道的专栏作家。他撰写的书籍包括《走向第六次生物大灭绝》(“À l’aube de la 6e extinction”, 2021年Grasset出版)以及与G. Lecointre合著的《活物的世界》(“Monde vivant” , 2022年Grasset出版)。

 
 

海洋很大,占据地表70%即3.6亿平方公里的面积,其13亿立方千米的海水里栖息着生物圈96%的物种。根据1:250 000的基本比例尺,全球海岸线展开来的长度是160万公里,可以环绕赤道40次。

海洋很深,平均深度达3700米。生物聚集的浅海大陆架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绝大多数海洋物种生活在大陆架,因为这里日照充足(珊瑚礁就是最典型的例子)。人类活动如捕鱼、水产养殖以及旅游也主要集中在浅海区域。

海洋里穿梭着大型的洋流运动。纽芬兰岛附近的墨西哥湾流流量为每秒1亿立方米,而环绕南极洲的绕极流可达1.5亿立方米/秒,相当于700条亚马逊河或者全世界河流总量的120倍。

海洋咸水构成一个很特殊的环境。海水压强巨大:1000米深的水压是100帕,1万米深的海里压力达1000帕(要知道大气压只有1帕)。海水动力粘度比空气高50倍,密度比空气高800倍。虽然生物需要克服压力才能移动,但海水浮力支撑着它们的体重,使它们能够不费力地从深海游到表面。海水里的氧气浓度很低(比同等体积的大气少30倍)。

综上所述,海洋远非一个静止和均匀的水池。它根据地点和深度呈现不同的面貌,随着季节年代岁月而演变。海底地形也受到不同地质运动的影响,从而形成对生命发展更有利或更不利的环境。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在物质和能量的流动和储存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在主要的物质循环(生物体与无机物质之间的循环)里,海洋的水循环通过物理和化学作用推动着有机成分的合成。海洋与生命密不可分。生命诞生于海洋,各种物种在海里栖息和繁衍。

 

海洋的生物多样性

今天的海洋庇护着各式各样的生物群落生境:从各种海岸线(岩底、沙底或海草床)到深海(深海平原或海底热泉绿洲);从温带的珊瑚礁到冰冷的极地海洋;从高度盐化的咸水泻湖到低盐的峡湾、海湾与河口。海洋物种生活在各个纬度和深度,分布在不同的环境梯度,影响着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海洋呈现异常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所有生物种群都存在于海洋中,而且大多数起源于海洋。磷虾,即鲸鱼常吃的小虾,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5个动物物种之一(数万亿个个体)。海洋里存在的病毒数量多达10的30次方,比我们已知的所有恒星还要多。在人类过度捕捞而将鱼类种群推向灭绝边缘之前,海里鱼类的数量也以千亿计。

与陆地相比,海洋生态系统历史更加久远,领域更加宽广。人类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认知是零散的,仍有大约70%到80%的海洋物种有待发现,尤其那些被称为“黑匣子”的原生生物宝库(线虫、放射虫、细菌和病毒等)。通过使用新的基因测序方法,会发现所有环境的生物种类都比基于生物体解剖观察的数量要高得多。许多生物多样性无法通过形态鉴定,尤其微生物世界(病毒、原核生物和原生动物)更是如此。与此同时,形态相似但基因不同的隐存种在肉眼可见的生物世界(原生生物、植物、动物)里大量存在。

人们一直认为海岸区域的生物群落是高度多样化的,而近海区域的底栖或浮游生物比较单一。近年来,这种主流论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即使近海和深海环境比海岸线更加均匀,生物群落仍呈现镶嵌式的生境,集中且分散。在研究海洋生态系统特别是底栖环境时,需要考虑到不同生境的复杂性。

举个例子。1970年代末,人们发现海岭上分布着热泉绿洲,乍看类似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发现的生态系统。尽管表面相似,且生物群落也有可比性(细菌、蠕虫和甲壳动物等),但每片“绿洲”的物种其实各不相同。在雷同的“景观”背后,具体物种的种类和数量与最初的设想大相径庭。

 

人类与海洋

人类把海洋当成资源宝库(食物、沙子、砾石和矿物等),并且很长一段时间认为这些资源取之不尽。海洋是众多文明和征服者的摇篮(腓尼基人、维京人、波利尼西亚人、迦太基人、威尼斯共和国、阿姆斯特丹等)。人类一直深深依附于海洋,通过它的物产和航道获得许多收益。然而由于海岸和近海近年来受到很大的压力,这种好日子也许要结束了。

相对于陆地而言,海洋上的人为压力似乎没有那么强烈或直观。然而近几十年来,人们越来越频繁的海上活动影响着越来越多的环境,包括没有人烟的深海或极地地区,以及巨大环流里聚集的塑料垃圾。

人类活动带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生态以及留下过多的人为痕迹。在沿海地区,这些影响尤为明显。人们大量聚居在海岸线附近(世界上60%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不到100公里的地方)的结果就是出现一些人类占主导地位的环境,可以称之为高度人类化的生态系统[1]。这些真正的新生物群落可被视为人类与自然的耦合产物。这些新系统综合了多种相互关联和相互依存的要素,其中有两个主要组成部分:生态和社会。生态系统包含所有生物和非生物,是一个具有不同潜力的特定环境,同时是受压者也是施压者。社会系统则主动性更强。人的存在和人的行为形成一种强大的压力,密切影响着这些高度人造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了解这些系统的关键就在这里。

 

海洋科学

海洋科学理论上不属于一门自成一派的学科。海洋科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框架与陆地领域是相同的,主要研究生态学、系统学、进化学和环境学。此外,海洋学的整体框架(全球变化和人类化)也与陆地研究相近。

也就是说,它们唯一的区别在于所研究的对象。在物种、生态系统或人造生态系统的深层性质方面,海洋与陆地是一样的。那么,为什么我们仍要把重点放在海洋上呢?

首先,因为海洋是一个特殊的研究环境。生活在陆地上的我们很难进入海洋进行探索和实验,需要特定设施的辅助(船、潜艇、传感器、水密机器人、潜水装备、水族馆等),有必要构建相关的科学社区。

其次,由于海洋本身的特征(海水的均向性、环境密度、渗透压、低含氧量、缓冲作用、容纳生物等),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反映方式与陆地很不一样。比如受到气候影响而迁徙的海洋生物比在陆地几乎快10倍。这些特征可以引出相关研究甚至独立的科学命题。

最后是因为社会问题。相对于陆地资源,海洋资源获取和使用有着本质的不同:我们会捕捞野生海产以及海洋食物链顶端的生物;面临获取资源的技术问题以及公海的国际性问题,我们需要反思如何获取和分享资源。

虽然海洋环境复杂而丰富,海洋科学仍然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至少深海研究是新兴的领域。出海的难度阻止了人们探索的步伐。我们在50年前才开始研究板块构造学。“塔拉”帆船进行远航科考迄今不到10年,让我们发现了一个未知的微生物世界。法国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也组织科考任务(La planète revisitée,“地球新视角”),每年都会带回来新的无脊椎动物物种。随着历史的车轮加速前进,海洋科学即将翻开崭新的迷人篇章。

鉴于近年来的技术发展,我们可以把海洋系统置于全球的框架,基于最新的海洋物理和化学模型,结合新的测序技术(NTS)提供的多种生物数据,或结合生物多样性的演变场景进行研究。NTS提供跨学科的土壤,为生物进化、生物地理和生物系统功能提供新的调研领域。在物理和化学海洋学方面,数字模型取得很大的进展。科学界最近计划建立一个数字化的海洋。这一举措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允许我们调整某些海洋的参数并以准实验的方式观察其结果,无需繁琐的实地考察。诚然,实地考察依然有必要进行,但由于海洋科学与海洋生物学已经具备交叉融合的条件,我们拥有了对海洋系统进行整体研究的工具。学问是否成功融合,将由即将诞生的新概念来衡量。我们可以大胆预测此次成功的必然。

 

结论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不会意识到海洋给予我们的所有恩惠。我们知道它赠与的海产资源,我们知道在夏天享受海风吹拂,我们也知道海上运输的便利性。然而,我们常常忘记这片汪洋在气候调节中的作用:稳定气温以及储存二氧化碳。除此之外,海洋浮游生物也影响着氧气循环以及云朵的形成。

在全球变化的背景下,我们必须知道海洋、海洋生物多样性以及相关生态系统部门将面临什么样的前景:现在正在进行哪些变革?将有什么发展?如何进行调整?这些都是科研人员、政治和经济参与者必须能够回答的问题,为了保护这个表面上大部分是海洋的星球,也为了实现人类期待的未来。

 

[1] 这些系统可以被描述为人类构建的社会生态系统。人是整个系统及其组成部分中的主导行为者。

 

支持法国足球的你,或许不知道。。。

2022卡塔尔世界杯已经在11月21日打响,群雄将鏖战至12月18日,有着“蓝色军团”之称的法国国家足球队作为卫冕冠军再次为荣誉而战。支持蓝军的你,还有哪些不知道的呢?不妨和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足球在法国的历史、八一八球队的标志以及球员们的轶事,你会明白为何入选法国国家队比考上北大还难!

01

© FRANCK FIFE / AFP

 

足球是法国民众参与度最高的一项运动,足球人口近460万,相当于法国总人口的7%。足球运动最早于十九世纪由英国传入法国,但当时仅限于在上层阶级的年轻人中流行。二十世纪初,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足球作为士兵们消遣的方式逐渐成为一项大众参与的运动。如今,足球已经成为法国的全民运动,在草地上奔跑的每一个年轻人都梦想着能成为国家队的一员,为国出征。入选国家队对于一名职业球员来说自然是无比的荣耀,经过万里挑一的筛选之后,最终只有26名球员能够入选世界杯阵容。尽管如此,每年报名业余球队俱乐部的人数仍在不断上涨,尤其是法国队在世界杯夺冠之后,报名人数更是大幅增加。今年是否还会再涨一潮呢?

 

 

 

02

 

 
高卢雄鸡是法国国家足球队的标志,蓝白红三色相间则取自法国国旗的颜色,雄鸡寓意着斗志和骄傲。最著名的法国球迷莫过于克莱蒙·昂提碧,他总是带着一只活蹦乱跳的公鸡到赛场为法国队助威,也许你也见过。
 

© afp.com/EMMANUEL DUNAND

 

 

 
 

03

 

说足球,当然就得说球星。你也许熟悉他们在绿茵场上驰骋的身影和跑姿,但你是否你知道足球场外的基利安·姆巴佩喜欢玩大富翁游戏?保罗·博格巴曾经到过中国长城(是条好汉!)?带领法国国家男子足球队获得2018年世界杯冠军的主教练迪迪埃·德尚,曾在1998年作为法国队队长获得过世界杯冠军?
 

 

 

 

 

 

 

 

 

 

04

 

\

 

2019年,法国首次主办女足世界杯。在法国,90 %的注册球员为男足球员。但越来越多女性参与到足球运动中:注册的女足球员在2022年这一年上涨了15.5%。

 

 

 
 

05

 

你以为法国只有一个足球队?No no,法国有14个足球队呢。除了职业男队和女队,还有汇集了优秀青年足球运动员的“未来之星”队(法国21岁以下国家足球队),五人制足球队、沙滩足球和奥运国家队!

 

 

 

06

 

时隔百年,法国将在2024年再度主办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你知道足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的吗?答案就在本段开头!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海洋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地位

 

海洋在环境科学领域的地位

弗朗索瓦丝·盖尔

原文发表于杂志(2016年3月,第83期),2022年9月进行了修改。
译者:黄黎娜
 
 

 

作为法国海洋与气候联盟副主席,弗朗索瓦丝·盖尔是深海专家,主攻极端环境的适应机制。她曾任法国国家科研中心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部门领导,之后创建了生态与环境研究所并担任国家环境科研联盟副主席。与此同时,她负责带领法国海洋战略智库的研究与创新执行委员会,以及海洋舰队战略和技术委员会。之后,她被任命为法国生物多样性局首位副局长。

弗朗索瓦丝·盖尔是若干研究机构的科学委员会成员及领导。她参与了欧洲科学基金会以及多个国际科学委员会的任务。她还参与了前环境部长塞格林·罗雅尔组织的国际海洋和气候工作,也是前环境部长尼古拉·于洛领导的 AcTe (生态转型加速)委员会成员。

她现在是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以及生态与环境研究所的科学顾问,担任自己创立的海洋与气候联盟副主席,加入了之前担任主席的国家海洋和海岸委员会的海洋、海事和海岸研究委员会,也是其他科学委员的成员

 
 

环境科学是一门新生的学科,15年前才受到学术界的认可。它是一个科学领域,汇集了所有跟环境有关的学科专业和研究方法。2010年,在国家环境科研联盟(AllEnvi)创立之际,法国教育部正式确定了环境科学领域的范围。AllEnvi联盟的任务是协调法国的环境科研项目,促使生态成功转型并应对社会挑战[1]。在13个科研主题之中,只有一个主题和海洋有关,让人不禁怀疑海洋领域的科研成果是否受到应有的重视。

 

那么,海洋真的构成一个环境吗?

 

是的。我们通过一个空间的特性来限定它的范围,把它定义成一个单一的实体。海洋的特性是围绕着陆地,而“环境”这个词的本意是“所环绕的”或者“所限制的” [2]。广袤的海域与大陆部分截然不同,海岸线把海洋和陆地隔离开来。我们肉眼能看到海岸线的部分,而陆水交接的地方持续延伸到海底深处。海洋实际上是覆盖在海床上面的水体,是真正的陆水界面。而我们平常所理解的“水陆交接”指的其实是人类活动的地方,比如海岸线。

 

 

海洋与气候

 

1854年,奥地利首次出现了“海洋学”(Ozean加上词尾graphie )一词[2],意指对地球上的海洋的研究。

 

海洋学既是一门研究海洋的专业,也具有跨学科的特性。海洋学包括了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和生物学的分支,但核心是物理学,主要研究海洋和大气层之间的能量运动。海洋学的强项在于研究海洋和大气的互动,有力弥补了气候学的空缺。从这种角度来看,海洋属于“地球系统表面包络”的一部分,有别于地球的深层结构[4]。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刚刚决定起草一份 "气候、海洋和冰冻圈 "的特别报告[7],与法国海洋气候联盟(POC)的主要使命相契合。POC创建于2014年[8],其宗旨是督促政治人物关注海洋对气候产生的影响[9]。我们的确容易忽略海洋对地球的未来有多么重要,以及海洋在气候系统里发挥着多么关键的作用。海洋占据地球70%的表面,每天吸收的二氧化碳多达2200万吨,每年吸收四分之一人类排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海洋释放我们吸入的一半氧气,并储存了90%温室效应产生的多余热量。

 

海洋是地球的热量调节器[10],与大气之间频繁发生能量转换,确保长期的气候平衡。热带地区的表层海水温度较高,所以向北方流动,遇寒冷却过后(比如挪威海)又沉入海水深处。这些洋流可以沿着美洲大陆下沉到大西洋2000米至4000米深的地方,然后抵达南极洲的深海。接下来,在往印度洋和大西洋移动的过程中,洋流逐渐上升到海水表层,由此完成一次循环周期。这就是维持了近1000年的洋流运动!海水吸收了气候变暖产生的多余热量之后,洋流的“滚地毯”运动变缓,由此形成的“热海环流” [11]反过来会弱化海洋吸收多余热量的能力。

 

如果没有海洋这个调节器,气候会变成什么样?海洋还能发挥多长时间的调节作用?[8]现在下定论还太早,但科研结果表明海洋对气候变暖有抑制的作用[12]。作为二氧化碳和热量的容器,海洋本身也在发生演变:30年以来,表层海水温度每10年上升0.2摄氏度;北大西洋的一些迹象也表明洋流的“滚地毯”运动开始变慢。然而,我们目前缺乏数据去证明环流本身发生了变化。气候专家Thomas Stocker认为[13],风暴、气旋或季风等极端气候现象的发生频率会越来越高,强度也会越来越大。表层海水变暖的后果已经摆在我们面前:在2004年至2013年期间,缅因湾(位于北美东海岸)成为世界上变暖最快的区域,而同一时期那里的鳕鱼数量急剧减少。

 
 
大气变暖直接导致盐水温度升高。海洋变暖膨胀以后,海平面随之上升而冰川随之加速融化。有鉴于此,IPCC把海洋纳入气候系统里评估作为优先事项之一,并在第五次报告中初步探讨这个问题,让大家认识到海洋是气候系统里主要因素。最近模型预测的结果表明,海平面到本世纪末至少上升25厘米,最高可达80厘米。根据最近发表的科研论著,出于种种原因,IPCC的初始模型忽略了某些地区的冰川融化,比如格陵兰岛和南极洲[14]。如果把这些地方都算进去,那么海平面到21世纪末可能上升近1.2米。这对人类和地球的灾难性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一些岛屿或受到侵蚀,或发生沉陷,或部分被海水淹没(甚至完全淹没)。根据目前的评估,到2050年[8],一半生活在珊瑚礁里的物种可能已经灭绝。我们不难理解岛屿国家对此感到十分忧虑,迫切希望海洋在气候议题上受到应有的重视。
 
 
海洋和生物圈
 
有一种海洋研究方向不倾向物理学,而以生物为重点,把海洋视为一个“生物圈”的特殊环境。
 
联合国在2015年发布的《世界海洋评估》[15]就指出了这一点,但这份报告的内容经常被人忽略。首次阐明海洋生物圈概念的是“塔拉海洋”(Tara Océans)科考项目[16]。塔拉号科考队与海洋学家合作展开航行考察活动,执行生物研究及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任务。“塔拉海洋”第一个把海洋当成一个环境和生态系统,以此为中心展开大规模的自然研究计划。在OCEANOMICS(奥秘海洋)的科研计划里[17],海洋被描述成为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不同的人以不同的方式观察海洋。它在海洋学家的眼里是包裹地球表面的液体,在“塔拉海洋”科考队眼里是一个包含生态系统(如浮游生物)的环境,而有人则干脆认为它是一个独立的生态系统。2015年12月《巴黎协定》的序言里首次明确了海洋作为生态系统的存在,而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环境。也有人认为海洋是一组生态系统,是复数而非单一的概念(比如联合国把“海洋”定义为包含多元环境的系统)。《巴黎协定》里关于海洋的部分是这样陈述的:“注意到必须确保包括海洋在内的所有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并保护被有些文化认作地球母亲的生物多样性,并注意到在采取行动应对气候变化时关于“气候公正”概念对一些人的重要性……”
 
海洋,是一组特定的海洋,也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但是,海洋科研和陆地科研之间真的存在很大的差异吗?
 
从学科的角度,两者之间理论上没有很大的差异:如果研究方法没有特殊性,那么海洋科学也没有特殊性。而从现实来看,进入海洋比进入陆地难度更大,而专门用来研究海洋的基础设施也才诞生不久[18]。海洋探索者还需要驾驶船舶航行或者驻扎在海上研究站。我们直到最近几年才部署了海底探索工具(潜艇、无人机或滑翔机)以及卫星海底测量方法。
 
我们还部署了一些新型基础设施,比如GO基因组观测站[19]。这些设备用来量化一个生态系统里的生物活动,并通过生物多样性模型来预测生态系统运作的质量和分布模式。这些设备遍布全球,许多放置在海底(波利尼西亚的 Criobe以及法国Roscoff和 Banyuls海域)。它们彼此相连,为地球“把脉”,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促进可持续发展。当我们把生物遗传信息、生物物理信息及社会经济数据关联在一起,就能够观察人类和自然生态系统中遗传变量的流动,并将这些信息整合到预测模型里。
 
 
几个开放式问题
 
然而,海洋环境似乎有自己专属的时空特性。这是因为从空间连续性和时间动态而言,海洋环境具有自己的物理特性,而海洋个体生物也具有时间的维度特性。生命是在海洋里诞生的,但物种从海里登上陆地之后,在相对较近的时期才大规模进行分化[18],从而形成多样性。相对于个体生物、生物圈的演化以及环境动态而言,海洋拥有巨大的空间维度。从地球系统功能而言,海洋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人类共同遗产而言,从人迹罕至的大片海域看来,海洋也具有显著的时空特性[20]。
 
海洋生物圈是各种相互叠加的群落,而我们至今仍不太了解它们的功能和互动。我们目前认识的海洋物种估计有25万种,比陆地物种数量要少得多[18]。那么,怎样才能知道海洋物种的实际数量是不是真的比陆地上少呢?
 
海洋环境如何彼此互通?物种之间如何交流?能通过陆地系统里的化学生态学来解释生物之间的互动吗?[21] 
 
生物遗传交换、共生过程、生物地理集群以及它们的进化路径是怎样的?
 
我们对沿海生态系统有所了解,但我们对公海知之甚少(除了塔拉海洋的浮游生态科考结果)。
 
例如,有人认为大洋中脊(中央海岭)周围的深海生态系统不是依赖光合作用来生存,而是通过化学合成。我们还不知道这种现象在各个海域是不是具有普遍性。[22]
 
海洋里还有未知的生物资源等待挖掘。无论是潜在的遗传资源还是可以开发的海洋生物技术,我们都拥有巨大的探索空间。
 
 
环境科学中的海洋世界
 
海洋占据地表约三分之二的面积且拥有地球上最大的生物圈,然而AllEnvi联盟似乎只把海洋当成一个次要因素。联盟的宗旨是“联合、策划和协调法国环境研究以应对重大的社会挑战” [1],而“海洋”问题对于他们来说似乎没有那么高的紧迫性,不像食物、水、和土地保护那样会引发社会争议。
 
2009 年 7 月, Grenelle de la Mer (法国海洋战略智库)认为人们“急切需要了解海洋” [3]。这一断言今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至少国际、欧洲及国家层面都规定了与海洋环境相关的义务。欧盟的目标是到2020年恢复和保持良好的海洋生态[23],而实现这一目标要求我们获取海洋的科学数据和开发新工具[24]。为此,我们开始调查海域的生态状况,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确定监测和测量方案的应用、目标和指标。所有这些活动都证明了海洋研究领域的活力。
 
自巴黎气候大会以来,法国发生了一些改变。我们更加慎重地对待海洋,代表事件就是Leroy法案的通过,让“蓝色经济”计划[25]得以施展,让“海洋”一词加入法国部委的名称里:环境、能源和海洋部。过去十年间,联合国系统以及区域谈判也做出了海洋治理相关的重要决策,代表文件就是《国际公海生物多样性治理》(BBNJ) [26] ,里面指出海洋代表我们的共同利益,它是人类的共同遗产。
 
在某种程度上,海洋环境对于环境科学来说,就像海洋对于当今社会一样,是一个未知的、被忽略的领域,有待我们去发现。除了实际的考察探索,海洋环境也能给环境科学带来一种重新认识自我的新思路。我们要探索未知的空间,也要思考更多层次的问题。海洋的生物多样性被严重低估,而且它还没被人类占领(沿海区域除外)。从这些角度出发,我们可以进而思考与进化相关的问题、生物适应环境的过程、生态系统功能或生物群落的组成结构等。
 
一方面,海洋的生物多样性模型仍有待探索;另一方面,作为当今生物体研究的主要难题之一,我们必须明确众多生态系统的特征、生物的栖息地、以及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动态演变。针对上述问题,具体解决方案包括建立海洋保护区的自然路径,以及基于海洋能源、矿产资源或海洋生物技术(包括相关工程技术)的经济路径[27]。无论通过哪一种路径,摆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有待探索(因此未被开发)的自然空间,也意味着我们拥有广阔的前景。
 
 

参考资料:

1

http://www.Allenvi.fr

2

环境与海洋的定义 : https://fr.wikipedia.org

3

http://www.developpement-durable.gouv.fr/-Le-Grenelle-Mer-de-2009-a-2012-.html

4

http://www.fondationdelamer.org

5

http://www.cnrs.fr/inee/ et http://www.insu.cnrs.fr/

6

http://www.ifremer.fr

7

https://ipcc.ch/home_languages_main_french.shtml

8

http://www.ocean-climate.org/

9

http://www.liberation.fr/terre/2015/06/04/cop-21-on-a-oublie-d-inviter-l-ocean_1323052

10

“储存热量的海洋”,作者SPEICH (S.), REVERDIN (G.), MERCIER (H.) & JEANDEL (C.), 发表于海洋与气候联盟平台科学概况报告,2015年,第8-13页

11

《了解气候》,作者MOSSERI (R.) 与 JEANDEL (C.) (Eds), 2013年CNRS出版

12

“海洋与气候:无法分割的一对”,作者GAILL (F.),发表于《海事与海洋》杂志2015年n°249号刊,第22 页

13

“世界海洋的无声奉献”,作者STOCKER (T.F.),发表于《科学杂志》2015年n°350号刊,第764-765页

14

“南极洲海平面上升的影响历程”,作者De CONTO (R.M.) 与 POLLARD (D.),发表于《自然》杂志,2016年n°531号刊,第587-591页

15

http://www.worldoceanassessment.org/

16

http://oceans.taraexpeditions.org/

17

Oceanomics : http://www.oceanomics.eu/

18

《海洋世界:通往海洋中心的奇特旅程》,作者DAVID (B.), OZOUF (C.), TROUSSELIER (M.)等,2013年CNRS出版,第182页

19

《生命的印迹》,作者JOLY (D.), FAURE (D.) 与 SALAMITO (S.),2015年CNRS出版

20

“共同财产:海洋治理的新范式”,作者LAMY (P.),发表于《海洋杂志》,2015年n°505号刊,第40-47页

21

《化学生态学:大自然的语言》,作者HOSSAERT McKEY (M.) 与 BAGNÈRES-URBANY (A.G.), 2012年CNRS出版,第192页

22

“气候变化下的深海”,作者LEVIN (L.) & LE BRIS (N.),发表于《科学》杂志,2015年, n°350号刊,第766-768页

23

“海洋和海岸线面临怎样的未来”,作者GAILL (F.),发表于《气候变化的解决方案是什么?》,作者LAVILLE (B.), THIEBAULT (S.) & EUZEN (A.)等,2015年CNRS出版,第148-154页

24

“法国的海洋战略及其前景”,作者MOULINIER (H.),发表于《矿业年鉴:责任与环保》,2013年4月n°70号刊,第81-87页

25

http://www.assemblee-nationale.fr/14/dossiers/economie_bleue.asp

26

http://www.un.org/depts/los/biodiversity/prepcom.htm

27

“深海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影响:集体科学报告”,作者DYMENT (J.), LALLIER (F.), LE BRIS (N.), ROUXEL (O.), SARRADIN (P.-M.), LAMARE (S.), COUMERT (C.), MORINEAUX (M.) & TOUROLLE (J.) (coord.),2014年CNRS 与Ifremer报告,第930年:http://www.developpement-durable.gouv.fr/Expertise-scientifique-collective,38968.html

 

 

 

 

 

星河的普鲁斯特问卷

星河,科幻小说作家,中国作家协会科幻文学委员会委员。著有《残缺的磁痕》等20余部长篇科幻作品,包括《聚铁铸错》在内的多部中短篇科幻小说,以及《时空死结》等20余部科幻作品集。他还主编了《中国科幻新生代精品集》等作品集。曾三次获科幻小说界著名奖项银河奖。

 

星河回答的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理性和善良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真诚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柔美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善意

 

我最大的缺点——

拖拉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文学创作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美满的家庭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丧失健康

 

我想成为——

一个平凡而幸福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中国

 

我最喜欢的颜色——

绿色

 

我喜欢的花——

玫瑰

 

我最喜欢的鸟——

杜鹃

 

我最喜欢的作家——

英国间谍小说作家约翰·勒卡雷

 

我最喜欢的诗人——

李商隐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卢克(《星球大战》主人公)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年轻时是林黛玉,目前想不出——艾斯米拉达?(《巴黎圣母院》)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贝多芬

 

我最喜欢的画家——

萨尔瓦多·达利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牛顿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古埃及女数学家希帕蒂娅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想不到

 

我最最讨厌的是——

谎言和缺乏理性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不好说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想不到

 

我最欣赏的改革——

美国独立

 

我想拥有的天赋——

获知别人的思想

 

我希望如何死亡——

平静而安详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常态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无意之失且事后充满歉意

 

我的座右铭——

(Re)penser l’écologie #3 Les couleurs de la mer

弗朗索瓦·贝莱克

 

原文发表于法国《地理》杂志(2017年10月),2022年9月对文本进行了修改。
 
译者:黄黎娜
 
 

© David Cormier

弗朗索瓦·贝莱克

法国海洋学院(理事会主席)

法国地理学会副主席

 

弗朗索瓦·贝莱克是法国海军少将,其航海生涯遍及各大洲洋。他退役后接任法国海军博物馆馆长,为期18年。他曾为法国国家历史遗迹委员会撰写海洋遗产的报告,也为包括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内的众多机构提供关于“海上丝绸之路”的咨询以及执行相关任务。他撰写约30部关于人类与海洋关系的图书,也参与撰写约40部图书及百科全书。他是海军官方画家,也是海洋作家团体的联合创始人。他是法国海外科学学院的成员,海洋学院的成员以及前院长,以及法国地理学会副主席。2013年,他被授予摩纳哥阿尔贝一世海洋科学大奖。
 
 
 
 
 
地球从太空看是蓝色的,是因为太阳光中的蓝光穿过大气层时的散射现象,也是因为占据地表四分之三面积的海洋是蓝色的。白光属于太阳光谱的可见光部分,散射之后的七色彩虹是不同长度的电磁波,其中红光(750纳米,1纳米=0.0000000001米)最长,紫光(390纳米)最短。红外线和紫外线则超出可见光谱的范围,无法被肉眼看到。海洋表面把部分白光折射到大气层,因空气和水的不同折射率使我们产生视觉偏差。在水分子的散射作用下,海水快慢有序地吸收纯色电波,最快的是电磁波频率最低的暖色(如红色和黄色),在射入海里不到30米的地方就被吸收。绿光次之,在海里60米深处被吸收。光逐渐被吞噬,就像我们想象深海潜水员潜入一片深蓝之后慢慢消失在黑色的深渊。人们对海洋充满各种狂想,比如历史学家儒勒·米什莱(Jules Michelet)曾产生一个危险的念头:“当我们潜到海里某一个深度时,光一点点面前消失。我们进入了只有一种颜色的黄昏,一种阴森的红”(《海》,写于1861年)。在他那个年代,的确没有人看过深海的模样。

 

海水的颜色也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尤其有机悬浮颗粒的密度。在浮游植物聚集的的水域,高浓度的叶绿素使水的主调从蓝色变成绿色。这就是为何富含藻类的沿海水域一片碧绿。1894年,有人赋予布列塔尼海岸(弗雷厄尔角到康卡勒)“翡翠海岸”(Côte d’Emeraude)的美名,欲与1887年宣传的“蔚蓝海岸”(Côte d’Azur)一争高下。河流沉积物会让海水染上一片浑浊的赭红。荷兰和弗拉芒画家笔下的海也是赭红色,但那是战火的颜色。英国近海的“本土舰队”在英荷海战中获胜,如愿成为远赴公海的“蓝水海军”。有一些旅游观光地用矿石的颜色来命名,比如优雅的“雪花石膏海岸”(Côte d'Albâtre)。“白垩海岸”(Côte de Craie)则通过直白的名称来致敬白垩纪的遗产。这片科地区的海岸边耸立着高高的悬崖,乳白色的崖壁在脚下的海水里融化。

 

天空是改变海水颜色的第三大元素。阴晴不定的天空影响着海水对光的反射。地中海的天空看上去很深邃,因为那里干燥的空气加深了蓝色的色调。新印象派画家保罗·西涅克在圣特罗佩时迷上了那里的天空,写信给梵高说:“我在这里看到了海,我觉得留在南方真的很有必要……这里有我们需要的维罗纳绿和钴蓝色……就在地中海的波浪边。”东比利牛斯省的“朱红海岸”(Côte Vermeille)和“紫晶海岸”(Côte d'Améthyste)的颜色其实与内陆海一样浓烈。然而那里的天空布满云层,冲淡了它们的色调。还有一些海岸如宝石般美丽:比利时边境到索姆湾的“蛋白石海岸”(Côtes d’Opale);卡尔瓦多斯到韦斯特勒姆的“珍珠海岸” (Côte de Nacre);以及卢瓦尔-大西洋大区雷兹地区的“玉石海岸”(Côte de Jade)。阿基坦大区也拥有从罗扬到亨达耶的“银色海岸” (Côte d’Argent):这个名称是1907年在波尔多的全国地理学会上正式确定的。来到布列塔尼之前,高更从来没有看到过这种天空的色彩,如此脆弱、细腻而坚不可摧。马蒂斯称赞这里银色的光线和珍珠般的天空。欧仁·布丹则喜欢它广阔美丽的天空被云朵弄得皱皱巴巴,左一块右一块散布着各种颜色。海军官方画师罗杰·沙佩莱特(1903-1995)以艺术家的眼睛看到了光的炼金术:“大西洋是深蓝色的,通常泛着一层绿。它有时更浅,有时更深,有时更灰。这取决于一天中的时间、天气和波浪,因为海水对天空的反射取决于水面如何翻腾。北海比大西洋更灰,在平静的天气里颜色更细腻,呈现蓝、粉红和淡紫色。地中海的蓝如此深入人心。三岛由纪夫对此有一个解释:“地中海,它的蔚蓝因古老而深沉(《萨德侯爵夫人》第三幕,1965年)。” 在荷马眼里, 地中海有时是紫色的:“冲破紫蓝色的洋面,抵达斯里那基亚海岛”(《奥德赛》第十一卷),但更多时候是葡萄酒的颜色:“灰眼睛女神雅典娜送来阵阵疾风,强劲的泽夫罗斯,呼啸着扫过酒蓝色的海波。“(《奥德赛第二卷》)。荷马是海洋专家和航海家,所以他让奥德修斯在傍晚时分起航,好让岸上的微风将他的船只吹向大海,融入夕阳的余晖。

 

黑海和红海逃脱了物理折射的法则,进入了语言学的迷宫。对于黑海,古代的斯基泰人称之为axšaēna(深色的海),之后被希腊人音译为 "敌视外人的海",后来才改为“Pontus Euxinus”(“友好的海“)。黑海是热那亚人眼里的“小海“( Mar menor),也是11世纪安纳托利亚的土耳其人所说的“北海”。它是一朵彩色的地缘玫瑰,花瓣里有南方的白,西方的红,东方的绿和北方的黑。正因为有“五彩的黑”,所以命名为黑海。红海的灵感不是来源于被夕阳笼罩的红色海岸线,不是因为它猩红色的束毛藻,更不是因为国王Erythrus的名字和希腊语的“红色“(erythros)很相似。希伯来人认为红海属于以东王国的亚喀巴湾。以东人以红岩命名自己的民族。他们是亚伯拉罕的孙子以扫的后裔,而“以东”意思是“红色”,所以古代海图上一直把这片海域涂成红色。

 

中国的航海书籍记载道人们很久以前就频繁驾船沿海航行。在中国,两个港口之间最短距离就是沿海的航线。凸起的海岸线像晶洞一样围着一颗颗石英晶体般的海港城市,犹如古代的地中海。面对丛生的天气和水流险象,中国的海员必须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驾驭风浪。名人的游记是最早关于中国海域航行的资料。北宋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制图师沈括在1080年写的《梦溪笔谈》里指出远海上空不下雨,濒临陆地的海域才会下雨。实际上,在远离海岸的深海上空,当湿润的垂直风发生切变时也会凝结成雨。不过沈括的确很有远见卓识,为了阻止人们砍伐树林,他第一个提出通过燃烧石油来替代烧柴。《宣和奉使高丽图经》是北宋使节徐兢在1122年左右出访朝鲜半岛后撰写的史书。书中详细记录了华东海岸线,风格接近欧洲古代的海港图。徐兢以诗意的方式描述了出使朝鲜半岛的整个旅程。他记录了风向多变的“白水洋”。他写道“黄水洋”是黄河出海口,其水质浑浊且水位较浅,人们还在海边用母鸡和黄米来祭祀出海失踪的渔民。在他笔下,“黑水洋”犹如墨水般深不见底:“其色黯湛渊沦正黒如墨猝然视之心胆俱丧怒涛喷薄屹如万山遇夜则波间熠熠其明如火……仰望前后水势其髙蔽空肠胃腾”。最后,他描述在半洋焦附近有一块让船夫恐惧的岩石,而竹岛附近“水深碧色如玻璃”。

 

科拉半岛脚下的白海早已失去了童贞。石油泄漏、油舱脱气和红色泥浆玷污了大海。海洋被破坏,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也无法幸免于难。在地球古老的板块构造中莫名出现了许多陌生而庞大的“大陆”:被称为“海上坟地”的马尾藻海,还有五颜六色的塑料垃圾场。它们就像一个精神失常的艺术家搭造出来的装置。1997年,美国海洋学家以及帆船舵手查尔斯·摩尔偶然在太平洋中央发现了一大片塑料垃圾。自此以后, “第七大陆”成为媒体和科学家争议的话题。在国际海事组织的预防措施的遏制下,媒体过度专注漏油事件而很少提及两个最重要的现象:水域变暖,以及过量二氧化碳导致的海水酸化。除此之外还有一个象征着全球文明堕落的污染现象。每年大约1亿吨来自陆地的塑料垃圾被倾入海里,回收塑料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个数字一直都在飙升。漂浮在夏威夷和日本之间的“太平洋垃圾场”达343平方公里,相当于欧洲面积的三分之一,可谓真正的生态灾难。然而,为什么我们从太空中看不到巨大的海洋垃圾堆,看不到漂移的新大陆呢?

 

海水循环和地球自转使漂浮物自然聚集在一起。大型亚热带环流在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顺时针旋转,在南半球逆时针旋转。这些被称为海洋涡旋的洋流运动缓慢地把海面上所有物品拖入涡旋中心。这个过程虽然无法阻挡但耗时近25年,给了塑料垃圾摆脱这股向心力的余地。在每年排入海里的垃圾中,在海上漂浮的只占其中的1%。如果你想给塑料垃圾场拍照,到亚热带大洋拍没有什么效果。海岸线的视角更直观,因为5%的垃圾会被带回到海滩上,成为旅游营业者的心头大患。如果某个地方出现非常规的地理海洋现象或发生了大事故,你也能拍到壮观的漂浮垃圾带。每年约有95%的垃圾下沉到海底。虽然海面看上去干净了,但这些垃圾依然存在危害性。自我分解是海洋垃圾消散的第二个原因。在物理摩擦和太阳辐射的作用下,表面上坚固的塑料快速分解变成几厘米大的碎片,然后逐渐变成毫米直至微米级别的微小颗粒。我们衣服里的合成纤维也是如此降解的。这些微粒子浓度低,实际毒性还存在争议,然而它们会渗透入浮游生物和生态系统里,构成真正的威胁。海洋生物食用了这些微粒后,其生长和繁衍都会受到影响。与此同时,如果不破坏微生物和微型动物群,我们就无法清理海洋垃圾。这就是矛盾所在。“第七大陆”虽然实际上只是一堆微粒和尘土,但对生态具有强大的破坏力。

 

从太空的视角和诗人的眼里,地球虽然蒙上许多尘埃,它也一直会是一颗蓝色的星球,直到永远。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海洋,被切割的区域和水体

 

海洋,被切割的区域和水体

海洋法:区域和功能的划分

 

帕特里克·肖梅特

 
原文2020年6月23日发表于《数字欧洲历史百科全书》[在线],2022年9月更新。
 
译者:黄黎娜
 
 

 

帕特里克·肖梅特(Patrick Chaumette)是法国南特大学海洋法中心(CDMO)的名誉教授。他的研究重点是国际、欧洲和法国的社会法,海员的社会法,以及海事法和海洋法。他发表过众多文章,近年编辑及协调出版如下图书:《海员:一个国际劳务市场》( 2016年毕尔巴鄂Gomylex出版 - halshs-01469625),《海洋区域:防止和监控海上非法贩运》( 2016年毕尔巴鄂Gomylex出版 - hal-01525298),《经济挑战和海洋新风险的控制:何为蓝色增长?》( 2017年毕尔巴鄂Gomylex出版 - hal-01793050),《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渔业工作第188号公约的法律和技术调查(2007年)(2018年与O. Fotinopoulou-Basurko Xose Manuel Carril Vasquez、Pampelune以及Aranzadi联合编撰),《海洋的财富和苦难:关于保护、资源和边界》( 2018年毕尔巴鄂Gomylex出版 - hal-01984841),《为保护海洋环境而改变的海洋法》(2019年马德里Marcial Pons出版 - halshs-02395852)以及《海事法》(2021年巴黎Dalloz Action出版,第四版共1910页)。

 
 
 
 
1,海洋法的定义和起源

 

海洋法的定义

 

海洋法是一系列国际法规则,包括海洋(表面、水体和海床)的定义与规章,以及海洋环境里各种活动的制度。作为国际法的分支,海洋法旨在规范国家之间的关系,自1945年开始逐渐被纳入联合国框架内。在国际法的定义下,海洋是自然界里自由汇合的盐水水域(地中海、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等),不包括淡水(湖泊)和内陆海(比如死海、咸海或里海),即使它们与若干个国家互相毗连。海洋占据地表71%即3.61亿平方公里的面积,其13.3亿立方米的体积覆盖全球98%的水资源。海洋活动的监管机构是国际劳工组织(ILO)、国际海事组织(IMO)以及粮食与农业组织(AFO)。国际海事法与海洋法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与区域管辖和海洋活动法则相辅相成。保护海洋环境已经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目标,而不再是一个简单的约束。

 

2,海洋法的区域划分

 

为了规范各国在公海的海权,海洋法“划分”了不同类型的海洋区域。因为我们不可能在整片海洋实施一种制度,所以为每一种区域都设定了相应的法律制度。

具体来说,我们根据离海岸的距离长远来划分这些区域。如下图所示,这些区域包括: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EEZ)、大陆架、公海以及国际海床区。

 

基准线划分

海洋区域的划分基于沿海国的基准线。测量基准线的方法有两种,有时可以组合应用。

“常规”基准线就是沿海国“大比例尺”海图标示的“沿海低潮线”。把海沿岸最低潮汐线连接起来,就是人为定义的基准线。这样一来,无论涨潮还是退潮,海水都会一直覆盖这个区域。某些海岸由于地形特殊,很难根据这种方法划出基线:比如近海地区存在一系列岛屿或者岸线过于曲折(比如布列塔尼沿海或者挪威的峡湾地带)。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直线来代替低潮线,即把沿岸的突出点(包括岛屿和礁石)用直线连接起来。

 

资料来源:J. P. Beurier[编辑],《海事法》, 巴黎Dalloz Action出版社, 第三版( 2015-2016年)第 95页

 

资料来源:J. P. Beurier[编辑],《海事法》, 巴黎Dalloz Action出版社, 第三版( 2015-2016年)第 83页

 

沿海国主权下的海域

 

沿海国可以在其近海海域行驶主权:“领导海洋,保护陆地”,即有权规定其他国家在这些海域的权利。国家主权区域包括内水和领海。

 

内陆水域是毗邻陆地的区域,位于沿海低潮线和领海基线之间,包括港口、入海航道,河口、海湾、小港湾和避风港、接壤的陆地和底土,以及内陆海域的上空。

 

“领海 "一词源于1930年的海牙会议。根据1982年的《海洋法公约》,领海的范围指基线以外12海里(22.224公里)的水域。在陆地和内陆水域之外,沿海国也拥有领海区域的主权。在他们制定的司法和安全法则之下,外国民用船舶在其领海享有“无害通过权” (《海洋法公约》第17-32条)。“通过”指可以横渡领海,但不能进出内水区域。如果外国船舶损害了该国的公共安全秩序或者财政商业利益(第19和21条),则不再被当成“无害”。沿海国可以规范外国船舶的航行路径,但必须对所有船舶一视同仁。沿海国可通过制定法则来规范领海资源的勘探和开发。

 

《海洋法公约》对海湾、海峡、岛屿和群岛制定了特殊的规定。

 

沿海国拥有部分管辖权的海域

 

毗邻区即领海以外12海里的区域属于海关范畴,打击走私活动在这里展开。领海区距离沿岸基线12海里。毗邻区原则上距离沿岸24海里,但实际范围更广,与专属经济区(EEZ)部分重叠,成为沿海国非经济活动的延伸管控区域:实施海关、财政、卫生和移民的司法管制(《海洋法公约》第33条)。沿海国可以预防和惩处在其领土和领海发生的违法犯罪行为,有权提起刑事诉讼。因此,毗邻区是沿海国延伸的执法区,旨在打击领海区以外的犯罪活动。

 

专属经济区(EEZ,沿海国拥有自然资源的主权,同时也必须承当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这片区域是管辖区而非主权区。沿海国可以监管这里进行的捕鱼活动,也需要为避免过度捕捞而确定“允许捕捞”的鱼量和方法。

 

在其管辖水域(EEZ),各国必须预防、减少和控制各种来源的污染,包括陆上活动、航运、海上石油和天然气作业以及矿产资源的开采产生的污染。各产业协议的区域性公约规定了相关的环保义务,并且因地制宜,在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区域的多样性。

 

在法律上,大陆架指基线延伸到自然陆棚边缘的区域。如果沿海国没有平缓延伸入海底的陆棚,则指基线以外200海里(370.4公里)的海域。如果自然陆棚超过200海里,那么大陆架的范围可以随之延展。然而,法律上规定大陆架不能超过某个最大限度的范围:从基线起350海里(648.2公里);或从2500米等深线(即连接2500米深的各个点的连线)起100海里(185.2公里)。或以距离为准,或以深度为准,沿海国可以选择对自身更有利的选项。若沿海国希望扩展大陆架,则需要出具相关海床的科学依据,并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CLCS,位于纽约联合国总部)提出申请。

 

大陆架的合法延伸原则:基线为大陆架的坡脚,除非特殊情况,延伸范围限于基线以外350英里©Ifremer https://www.extraplac.fr/

 

大陆架的法律范围只涉及领海以外的海床和底土。在该区域,沿海国拥有开发和勘探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包括海床和底土(近海石油和天然气),但不包括上面覆盖的海水。

 

法国海洋开发研究所(IFREMER)2005年

www.extraplac.fr/FR/juridique

 

国际海洋区域

 

公海指沿海国家专属经济区以外的水体。这是一个自由的区域,各国可以在公海自由航行、飞行、铺设海底管道和电缆、建造人工岛和设施,以及进行捕鱼和科研(《海洋法公约》第87条)。在尊重国际法的前提下,所有国家都可以在公海上经营悬挂国旗的船舶。每个国家都必须对授予悬挂国旗的船舶负责,对其行使行政、技术和社会管辖权(《海洋法公约》第94条)。如果船舶发生碰撞,那么在船旗国的管辖权之外,《海洋法公约》还增加了海员国籍国的管辖权(《海洋法公约》第97条)。《公约》虽然规定船舶和发证的船旗国之间必须有“真正联系”,但尚未明确具体细节。因此,如果缺乏“真正联系”,在船舶肇事的情况下则无法确定责任方。船旗国在公海上拥有一些特定的专属管辖区。如果外国船舶发生海盗行为、国籍不明确、隐藏船旗或运输奴隶的情况,那么船旗国的主管机关有权访问这些船。

在沿海国的专属经济区内,在尊重海洋环境的前提下,各国船舶拥有航行自由。为了抵达港口,外国民用船舶在沿海国领海和内水区域享有无害通过权。外国军舰则没有无害通过权,只能在得到沿海国当局的许可之后才能航行。

 

各国在公海上有义务联手合作打击贩毒、人口贩运和海洋污染,以及共同保护和管理生态资源。

 

陆地为白色,专属经济区为浅蓝色,公海为深蓝色。

https://fr.wikipedia.org/wiki/Haute_mer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包括大陆架以外的海床和沿海国大陆架的延伸部分,始于大陆架下沉的地方。1970年的《蒙特哥湾公约》通过了如下原则:“不应将“区域”占为己有,因为它是我们的"共同财产",与天体一起构成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和平利用“区域”,为全人类的利益开发“区域”的资源(《海洋法公约》第133条)。虽然各国被禁止占用“区域”的资源,但《公约》通过国际海底管理局(ISA)建立了集体所有制。在发达国家的倡议下,1994年7月28日,《公约》第11部分修改了ISA的监管权力,允许私人机构在“区域”进行投资。ISA自2000年开始制定海底矿采规则,并于2013年采用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建议。2011年,国际海洋法庭明确了相关国家的责任。目前,包括法国在内的8个国家已经与ISA签署了“区域”内的勘探协议。

 

结论:必要的功能划分

 

1982年的《海洋法公约》根据离海岸距离的长短设定了一个法律梯度,规定了沿海国的主权权利、专属经济区管辖权以及各国在国际公海的权利。保护海洋环境已经成为各国的优先事项,不再是一个制约因素。国家在拥有特权之外也必须承担义务和与他国进行合作。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各国需承担更多更重的责任。

 

联合国纽约总部正在起草BBNJ条约,目的是保护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公海生物多样性。2022年8月举行的第五届联合国政府间会议在该议题上取得进展,通过了第一份草案。自1993年以来,联合国每年都会讨论和通过海洋法决议。2004年,大会首次讨论了上述议题,相关工作组从2006年2月到2015年1月召开了9次会议。会议通过的建议促使联合国召开了一次政府间会议,目标是在《海洋法公约》的框架内制定一部具有约束力的国际法律。会议讨论如下四个主题:不同海洋区域(尤其海洋保护区)的管理工具、环境影响评估、能力建设、技术转让,以及海洋生物遗传资源。

 

2022年9月

 

参考书目

“国际海洋法”,作者V. BORÉ-EVENO,发表于帕特里克·肖梅特

编辑的《海事法》(2021年巴黎Dalloz Action出版社,第四版第57-215页)。

《海洋法》,作者Ph. VINCENT,属于 “国际法丛书”(2020年布鲁塞尔Bruylant出版)

“全球海洋治理:分散的框架”,作者J. ROCHETTE,与A. EUZEN, Fr. GAILL, D. LACROIX 以及 Ph. CURY共同编写,发表于《发现海洋》(2017年巴黎国家科学研究中心出版,第252-253页)

C. GLINEUR编辑的《国家和海洋:历史和法律研究》,属于“人与海”丛书(2015年鲁昂和阿弗尔大学出版)

法国大陆架扩展方案,网页链接https://www.extraplac.fr/

法国国家海洋边界门户网,网页链接https://limitesmaritimes.gouv.fr/

地图资料库,网页链接https://limitesmaritimes.gouv.fr/ressources/cartotheque

“国际原则上的海洋边界、分区和划界”,2002年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发表于地理资料网站Geoconfluences,网页链接http://geoconfluences.ens-lyon.fr/doc/typespace/frontier/popup/ZEE.htm/@@aws-content-pdfbook

“提高对海洋系统的认识”,作者帕特里克·肖梅特,发表于南特大学电子杂志Neptunus,vol. 24, 2018/ 1期刊,网页链接www.cdmo.univ-nantes.fr

M. MORIN, « BBNJ : It’s a long way to …? », texte en français, Neptunus, e.revue, Université de Nantes, Vol. 28, 2022/2 www.cdmo.univ-nantes.fr

“BBNJ公海生物多样性条约:长路漫漫?”,作者M. MORIN,法文版本发表于南特大学电子杂志Neptunus Vol. 28, 2022/2期刊,网页链接www.cdmo.univ-nantes.fr

 

作者出版书目:

《海员:一个国际劳务市场》( 2016年毕尔巴鄂Gomylex 出版 - halshs-01469625

《海洋区域:防止和监控海上非法贩运》( 2016年毕尔巴鄂Gomylex 出版 - hal-01525298

《经济挑战和海洋新风险的控制:何为蓝色增长?》( 2017年毕尔巴鄂Gomylex 出版 - hal-01793050

《国际劳工组织关于渔业工作第188号公约的法律和技术调查(2007年)(2018年与O. Fotinopoulou-Basurko Xose Manuel Carril Vasquez、Pampelune以及Aranzadi联合编撰)

《海洋的财富和苦难:关于保护、资源和边界》( 2018年毕尔巴鄂Gomylex 出版 - hal-01984841

《为保护海洋环境而改变的海洋法》(2019年马德里Marcial Pons出版 halshs-02395852

以及《海事法》(2021年巴黎Dalloz Action出版,第四版共1910页)。

 

 

 

 

 

黄轩:“希望通过我的声音,让更多的朋友增强环保意识。”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yMTAwNzU4OA%3D%3D.jpg?itok=eYm48IJO","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yMTAwNzU4O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响应式, autoplaying)."]}

 

“全球变暖正在削弱海洋,打破海洋的多样性平衡;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包括塑料污染、废水排放等环境污染,这些危机又会进一步危害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

 

我非常荣幸可以担任今年中法环境月的推广大使。作为一个公众人物,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宣传去加入这样的环境保护活动,希望通过我的声音,让更多的朋友增强环保意识。

 

在个人生活中,我会从小事做起,比如出门旅行、徒步、露营,随身携带垃圾袋,将留在户外的垃圾带走;还有一些环保相关的公益活动,我也会积极投入其中,比如今年的世界海洋日,我参与了野生救援制作的公益宣传片的配音工作,呼吁大家一起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

 

本届中法环境月会有和保护环境相关的纪录片、电影展映,我还挺期待的,应该很多人会从影片中有所启发。”

 

 

黄轩,1985年生于甘肃兰州,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华语影视演员。2007年因主演电影《地下的天空》进入表演行业。2014年,黄轩凭借主演的电影《推拿》获第15届拉斯帕耳马斯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第10届华语青年影像论坛新锐男演员奖。由黄轩主演的多部电视剧作品也获得观众的喜爱与好评,如《红高粱》、《芈月传》、《亲爱的翻译官》、《山海情》等。2021年黄轩凭借电视剧《山海情》入围白玉兰奖最佳男主角奖;同年,凭借其领衔主演的电影《1921》荣获第34届东京国际电影节金鹤奖最佳男主角。

 

从业以来,黄轩始终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曾担任全国控烟宣传形象大使,阿拉善SEE环保公益爱心大使,旨在让视障人士走进影院的“至爱影院——无障碍观影”项目形象大使,参与公益项目“脱贫攻坚战— 星光行动”。2017年开始担任WildAid野生救援公益大使,倡导绿色生活方式,并为COP15发声。202268日,世界海洋日,由WildAid作、黄轩配音的保护海洋区域宣传片《MPA: 让海洋生动起来》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上线。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地球上的海洋:宇宙的唯一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 第三弹

得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太空成像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了地球是一颗“ 蓝色星球”。这些照片证明了水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一资源是何等脆弱。在中法环境月期间,法国驻华大使馆选出数篇法国学者的文章,他们从科学家、法学家或作家的角度来思考我们这颗蓝色星球。这些文章将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法国知识界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思考。接下来的一个月里,文章将先后在法国文化平台以及合作媒体网易新闻上发布。

 

 

地球上的海洋:宇宙的唯一

伊莎贝尔·奥蒂西尔

 

 

© Philippe Matsas 2019

 

伊莎贝尔·奥蒂西尔(Isabelle Autissier)是第一位单人帆船环球航海的女性,也是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法国分会主席。《Le naufrage de Venise》(威尼斯海难)是她的第五部小说。她的小说《Soudain, seuls》 (突然与世隔绝,2015年Stock出版)已被翻译及引入十个国家,目前正在被改编成电影;《Oublier Klara》(忘记克拉拉,2019年Stock出版)获得法国2019年 Version Femina 小说奖。

 
作为帆船运动员,我比别人更幸运。我经常扬帆航行于各片海洋,很多时候只身一人。这些旅程给我带来无以比拟的体验:壮美的骇浪,翱翔的信天翁,不停变换的云朵有时化身成一头野兽有时组成一座堡垒……然而,美好的景色不会让我们停止思索,恰恰相反!我经常躺在甲板上抬眼遥望汪洋上空的星星。某一时刻我惊觉,在浩瀚的宇宙,在几十亿颗星球之间,我们小小的地球如此与众不同:它是一颗“海”星。
 
40亿年以来,这片汪洋是化学反应的熔炉,是孕育地球生命的摇篮。原始生命被海洋容纳并保护着,有一天其中一些爬上了陆地,进化直至人类。海洋囊括96%的生物圈(生命能够存活的区域),而我们只认识其中百分之几的物种,因为潜入深海的人比探索太空的人少。
 

生命不是大海赠予我们唯一的礼物。海里的洋流是全球气候的调节器,通过稳定气候来保护我们的栖息地。陆地排出的温室气体中超过三分之一被海洋吸收。海洋浮游生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年为地球提供50%的氧气。海洋送给我们的厚礼远不止这些。作为资源宝藏,它为20多亿沿海居民提供了富含蛋白质的健康食物。如果说海水浴有益身心,那么现代医学从海洋生物提取的25000种活性分子则被做成有效的药物,帮我们对抗癌症、疱疹、艾滋病、阿尔茨海默病以及疼痛。深海生物生活在气压、温度和光照条件都很苛刻的环境,既值得保护也值得研究。海洋生物带来的启发没有尽头。潜水服的灵感来源是鲨鱼皮,北极熊爪启发了防滑装置,而海绵的结构也成为建筑物的缓冲元素。

海洋是人类最重要的交流通道。我们屋子里90%的物品都经历了航运,这就是为何世界上超过一半的人口都聚集在沿海地区。大海对经济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海洋是一个国家,那么它将位列第七大经济体,其中70%的财富是它所创造的生态健康。在能源方面,如果我们有能力进行部署的话,现代潮汐涡轮机生产的电力有望超过我们的整体能耗。
 
大海也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启发各种绘画、诗歌、小说和电影的创作。对于许多人来说,大海饱含哲思和灵性。以海洋为背景,人们写下探险的华美篇章,抒发着对英雄主义和团结友爱的向往。
 
面对这片宝藏,我们理应尽全力珍惜和保护它。然而大海不仅没有受到我们的保护,而且每年都在恶化。人们捕捞和偷猎超过一半的商业海产,使整个国家的几百万工作岗位和食物安全受到威胁。气候变化已经导致海洋气温上升了将近1摄氏度,使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大幅失衡,使欠发达国家渔业依赖的珊瑚礁消失了一半,使海洋碳汇能力下降,使浮游生物因海水酸化而减少光合作用,使海平面急剧上升而淹没海岸居民的栖息地。在经济活动最活跃的沿海地区,混凝土浇筑的城市开发导致红树林和海草床消失,迫使鱼类苗圃区养育的种类大量减少。工业生产、密集型农业以及城市垃圾产生的污染甚至侵袭了海沟深处、北极和南极。到2050年,海里的塑料垃圾将超过鱼的数量。微小的塑料残留物被误食后将重新进入食物链,侵害鸟、鱼、海洋哺乳动物以及人类。由于海洋垃圾在分解过程中会消耗氧气,海里到处都是无法呼吸的“死亡区域”。曾经有对人类有用的生态系统,现在只有发黑的、没有生命的淤泥。
 
海洋的三分之二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40年以来海洋脊椎动物的数量减少了40%。如果我们继续掉以轻心,超过30%的鳐鱼和鲨鱼、28%的甲壳类动物和8%的鱼类可能遭到灭绝。温度上升1.5°C的后果会让80%的珊瑚永远消失。即使珊瑚的繁殖力很强,如果温度上升2°C,它们100%会死亡。
 
从海洋学的角度来看,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最大。全球变暖会使更多能量在海洋和大气间循环,造成更多更猛烈的气候现象,比如近期的龙卷风。不仅如此,海洋和大气层(两者紧密相连)的能量运动很少是柔和的,更多时候会发生剧烈的反应。用水来做比拟:水在0.01°C之前是液体,而在0°C时突然凝固成固体。古人观察到的洋流变化就属于这种情况。洋流变化反过来会给气候和生态系统带来巨大的影响。海底深处和沉积物里封存着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3倍。一旦这些甲烷被释放,整个地球的气候平衡都会遭到破坏。这不是灾难场景,这是有据可查的气候失衡,而它造成的后果也初见端倪。
 
当我们看到一个人正在用大锤子砸自己的房子,都会觉得这人精神有问题。然而我们自己也正在集体地破坏海洋献给我们的财富,摧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的基础。
 
在悲观的主调里,也存在着一些希望之声。首先,这些乱象的根源不是彗星撞地球之类的不可抗力。它们都是人为造成的,跟我们的生产消费模式和行为密切相关。历史上许多群体通过强大的适应能力存活了下来,其他无法适应的群体已经消失了。所以,生与死取决于我们的选择。其次,得益于科学的进步、信息的收集、预测的能力、以及技术和组织方法,我们拥有人类史上前所未有的工具。
 
我们的第一要务是应对气候变化和温室气体的排放。最重要的是节省能源。其次要进行生产去碳化与可再生能源的部署,在履行义务的同时推动创新和就业。即使行动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对比不行动的代价,这份成本也是微乎其微。毕竟,仅仅海平面的上升就会迫使几十亿人转移,淹没众多城市和粮食产地。
 
在捕鱼方面,我们必须尊重科学上的物种自然更新周期。不能使用具有破坏性的捕鱼工具,不能影响海洋动物的生活环境。如果为环保而造成捕捞量暂时下降,财政部门应做出相应的补贴。等到鱼类数量恢复之后,再重新开放可持续的捕鱼活动。司法部分必须追捕和惩罚偷猎者,因为他们在经济上使守法渔民的利益受损,也在环境上危及到我们所有人的未来。
 
为了尽量减少对沿海环境的破坏,我们需要承受该区域搬移工厂的损失。在发展的利益和破坏自然之间,我们需要取得一个平衡。海洋保护区只要合理规划并受到监督,就是一种很好的保护措施。根据实际案例,建立保护区的4到5年之后,区域内的生物种类增加了13%,鱼的平均尺寸增加了19%,生物量增加了250%,而方圆4公里内的捕捞量增加了10%。保护自然就是保护经济。全球的目标是到2030年在30%的沿海地区建立保护区,分布在所有大洲、海域和纬度。这不应该只是一个目标,而应该是一项义务。
 
我们不能继续再毒害海洋了。除了给塑料垃圾分类回收之外,我们更应该大幅减少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多余的包装只增加了废物处理的成本,却没有给我们带来其他任何福祉。容器的再利用也是可以推广的举措。在国际层面上,联合国计划召开一次特别会议来解决这个问题,并产生对各国具有约束力的决定。工业和农业污染是一个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在融汇到海洋之前,污水就沿途毒害了我们的水、土地和食物。大多数情况下这是缺乏监管和控制的结果,但也应该重点发展无污染的生产方式(比如有机农业或者可持续农业)以及开发可持续生产的技术。
 
有一些人认为上述的改变力度太大,甚至不可能实现。对此,建议他们回顾一下本文开头,想一想我们的不作为和我们创造的乱象之间有什么联系。与此同时,有些国家、公司或社区很早就走上这条路或在这条路上投入最多。那么长远来看,他们势必获得更显著的优势:经济的自主性和复原力更强,人民福祉更有保障,企业更有竞争力。
 
生态紊乱的必然结局是经济和政治失调。未来人类社会是否和平繁荣,取决于我们是否有能力重新建立与大自然的联系。我们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特别是海洋的一部分,因为海洋是地球的核心部分。这个事实令人醍醐灌顶,也令人陷入苦恼。
 
不如把它当成展示我们智慧和意志的机会,让我们无愧为人。崩溃不是必然的宿命,但行动迫在眉睫。无论普通公民还是公司、社区甚至国家领导人,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所在的地方力所能及地贡献一份力。
 
人类到了最危急的时刻,但人类拥有的应对手段也是前所未有的。命运取决于我们的抉择。看着浩瀚无垠的海,看着美丽的信天翁和鲸鱼,我决意为海洋和生命而战,心中涌起一阵巨大的自豪感。既然我们在任何地方都在参与制造问题,为什么不能在任何地方都参与解决问题呢?

 

 

 

 

 

中法环境月启动,和黄轩一起关注“蓝色星球”

气候变化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是否还需再举例证明?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干旱、森林火灾、洪水……世界各地极端天气频发,造成的后果令人痛心,一次又一次敲响警钟,也一次又一次直接、确凿地验证气候变化与极端现象之间的关联。
 

这是全人类要共同应对的挑战。法国将继续坚持不懈地行动,并与中国紧密合作。中法环境月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年复一年,为推动集体意识觉醒和共同行动而努力。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kxNTMzNTEwMA%3D%3D.jpg?itok=hXg-l-oT","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kxNTMzNTEwMA==.html?spm=a1z3jc.11711052.0.0&isextonly=1","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11月4日,第九届中法环境月在法国驻华大使馆启动。本届中法环境月将主题定为“蓝色星球”,既为展示地球的美好,也为警示地球正在遭受的生态退化,告知可以建立的保护机制,鼓励人们思考如何付诸行动。尽管个人力量微薄,但每个人都可以从自身出发为维护一个良好且可持续的环境做出贡献。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致辞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周国梅致辞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介绍本届中法环境月活动安排

 

嘉宾合影

 

今年中法环境月得到著名演员黄轩的大力支持。作为实力派演员的黄轩一向积极投身慈善和环保事业,他呼吁保护生物多样性,多次为中国及国际组织的环保宣传担任形象大使。

 

黄轩

中法环境月推广大使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为中法环境月推广大使黄轩颁发证书。

创办于2014年秋的中法环境月呈现别具一格的跨学科内容,面向所有受众:公众人物、企业、民间组织及大众,旨在共同为当下面临的挑战寻求解决方法。整个11月,一系列的科学或知识普及型讲座、展览、电影放映、工作坊和集市等活动将在全国多个城市举办。

 

 
一起看看有哪些不可错过的活动吧!

 

 

 

了解

 

讲座

 

海岸带专门法院

11.08 北京

 

讲座和比赛

 

 

聚焦儒勒·凡尔纳

11.05,北京

11.17,上海

 

 

系列文章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蓝色星球

11月,法国文化/网易新闻

 

讲座和交流

水产养殖和可持续水产品

11.17 北京

讲座和交流

共同致力于拯救地球

11.05 昆明

 

 

讲座和交流

武汉可持续城市发展规划

11.14 武汉

 

 

观看

 

视觉艺术

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

11.22 北京

 

电影放映

L第七艺术中的“蓝色星球”

11月 全国

 

展览

畅游珊瑚礁的世界

11月-12月 全国

 

 

 

亲子

 

集市

旧物交换

11月 全国

 

参观

中国生态农场开放日

11.05 全国

工作坊

创造、清理、回收……一起动手!

11月 全国

 

 

 

 

 

留学法国,应对环保挑战
 
我们的社会必须对有关气候变化的动荡采取应对方案,包括创造新的职业、发展新的专业知识、对专业人士进行高水平的技能培训。法国在生态学、海洋学和水资源方面的高等教育在国际排名中遥遥领先。在法国各大学、工程师学院乃至商学院,均有设置涵盖了环保各个方面的法文或英文课程。此外,在实验室或行业内的高精尖企业实习可以切实面对环境挑战,并为未来的解决方案做出贡献。法国高等教育署始终陪伴年轻学子建立、实现其留法计划。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三弹:蓝色星球

得益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太空成像技术的发展,人类发现了地球是一颗“ 蓝色星球”。这些照片证明了水在我们的环境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 同时也告诉我们这一资源是何等脆弱,它又将带来多少挑战。中法环境月期间,法国驻华大使馆和你分享数篇法国作者的文章,他们将从理论家、历史学家或作家的角度来聊一聊咱们这颗蓝色星球。这些法国当代作者的文章将被翻译成中文,帮助读者们更好地了解法国知识界对这一问题所作出的思考。11月里,本系列专栏将先后在法国文化平台以及合 作媒体网易新闻上发布。

2022傅雷翻译出版奖:10部入围作品揭晓

作为法译汉图书的标杆,第14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将于11月19至20日在京举行。在今日于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傅雷奖组委会主席董强揭晓了今年的10部入围译作。

本届傅雷奖共收到参评作品32部,社科类和文学类作品各占一半,均为16部。从电影导演埃里克·侯麦的随笔集《美丽之味》到大卫·冯金诺斯的小说《退稿图书馆》,以及乔治·杜比的史学著作《大教堂时代》,今年入围傅雷奖终评的作品一如既往,充分体现了中国当代法语译界的多样活力。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裴国良

 

今年的评委会主席将由翻译家及《世界文学》杂志前主编余中先担任。除了常任评委,上届傅雷奖的两位获奖者也将参与终评, 更有两名中方特邀嘉宾助阵,他们分别是著名作家苗炜和陈冠中。今年的傅雷奖颁奖典礼将于11月19日在Temple东景缘举办,这一位于胡同中的文化场所向人们展示了古老的建筑群如何与当代艺术紧密结合。11月20日,数场文学讲座将在著名的北京市外文书店举行,书店即将停业整修两年,预计2024年将以全新的面貌与读者见面。这一天也是与入围译者近距离交流的机会!

 

2009年,在以董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的合作支持下,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及社科类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自创立以来,傅雷奖得到了以两位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 奥和莫言为代表的众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本着嘉奖作为文化摆渡人的译者的目的,傅雷奖推动着中法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每年,傅雷奖评选出两部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2013年起设立了“新人奖”,以鼓励年轻译者。

 

 

中国是法语图书的引进大国,九年来,中文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2021年,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已超过2000份。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出版离不开译者们的辛勤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译者的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届傅雷奖的十位入围译者中,八零、九零后占到了八位。

 

十部入围作品

 

社科类 

 

《美丽之味:侯麦电影随笔》

埃里克·侯麦 著

李爽 译

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上海雅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书汇集了侯麦于1948—1979年间撰写的重要评论文章,这些文章曾刊登于《现代杂志》、《艺术》、《战斗报》以及侯麦于1957-1963年担任主编的《电影手册》中。侯麦认为,电影的本质在于作为艺术的本体,而非其语言的独特性,这一观点贯穿了所有文章。此文集展示了侯麦对文学改编、作者电影等彼时电影风潮及新概念的刻画、阐释或批评,以及对茂瑙、希区柯克、德莱叶等名导的作品评论等,立体且融洽地展示了侯麦电影大师与电影评论家的双重身份,并展开一幅20世纪电影艺术发展的生动图景,是现代电影美学研究的有力补充。

 

《瓜亚基印第安人编年史》

皮埃尔·克拉斯特 著

陆归野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 北京世纪文景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瓜亚基人,一群巴拉圭密林中的游牧印第安人,有自己的语言、风俗、信仰与社会制度。从16世纪起,西方殖民者和当地居民不断占领、吞食他们的领地,他们躲避、抗争、流亡,最终被逼入绝境。1963年,本书作者、法国人类学家皮埃尔·克拉斯特进入了这个部落,八个月间,克拉斯见证了部落族人的出生、成年、婚配、复仇、死亡、节日与仪式……以及他们最大的秘密:同类相食。克拉斯特用毫无偏见的头脑探寻他们行为背后微妙且不自觉的逻辑,以精确又带有几分颤抖的笔调记录下“他们的存在所产生的分量”。

 

《爱情的破碎:一部分手史》

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 著

陈晓琳 译

中国环境出版集团

 

也许很久以来,有关爱情的一切就已经被说尽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比如至今仍未有历史学家将目光投向爱情的破碎这一主题。史学家萨宾娜·梅尔基奥尔-博奈的这部作品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作者从“感性史”角度出发,探究爱情萌发和幻灭的根源;并通过对个体爱情悲剧的解读,剖析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法制、文化和风俗对婚恋的影响。

 

 

《大教堂时代:艺术与社会,980—1420》

乔治·杜比 著

顾晓燕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乔治·杜比是第一位作品进入“七星文库”的当代法国历史学家。他研究物质与精神之间的关系。本书是杜比关于中世纪心态史的重要著作,他以优美的笔触告诉读者:艺术品创作的管理权是如何在11世纪从封建诸侯的手中转移到修道院手里;在一百年之后,复兴的城市又是如何将艺术的创新力赋予了大教堂;而到14世纪时,大型艺术又为何回归王侯手中,成为彰显世俗价值的工具。本书的价值历久弥新,在广大读者中好评不断。

 

 

 

《中世纪的知识分子》

雅克·勒高夫 著

高建红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知识分子是一个现代词,其内涵丰富而复杂。本书所说的“知识分子”,指的是中世纪随着城市的发展而出现的以思考和教授他们的思想为职业的人。该阶层出现于中世纪早期,在12世纪的城市学校中得到发展,从13世纪开始在大学中兴盛。勒高夫从社会、政治、宗教、经济和思想文化等方面考察了这些“贩卖词语的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书建构了“一门中世纪知识分子的人类学”,一部“西方知识分子的历史社会学导论”。

 

 

文学类

 

《界限之书》

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纯粹

 

 

《界限之书》是埃德蒙•雅贝斯“问题之书系列”的第三部,分为四卷,分别是《未被怀疑之颠覆的小书》《对话之书》《旅程》和《分享之书》。作为一部介于诗歌、散文、格言警句与哲学随笔之间的跨文体实验作品,本书是雅贝斯的沉思之作,也可看作他的自言自语。在形式上,文本属于断简残编型,思维跳脱、风格特异;在内容上,着眼于对人的存在本质的思索和探询,具有思想深度和哲学洞见。本书记录了雅贝斯对不可言说者的探求,并展现了在此过程中他与自我主体、身份以及写作行为的斗争。

 

 

《退稿图书馆》

大卫·冯金诺斯 著

吕如羽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法国布列塔尼地区有一座“退稿图书馆”,十几年来专门收藏由作者本人亲手交付的无法出版的书稿。年轻的女编辑黛尔菲和他的未婚夫,也是失意的小说家弗雷德里克在探访图书馆时发现了一部杰作:《爱情故事的最后时分》,作者名叫“亨利·彼克”。在调查作者身份的过程中,黛尔菲和弗雷德里克发现这是一位已过世的披萨师傅,而在他的遗孀和女儿眼里,亨利·彼克和写作完全沾不上边。借由这一神秘的书稿来历,书稿在黛尔菲的运作下出版后收获了巨大成功,鲜有人问津的退稿图书馆也由此名声大振。一部神秘的书稿如同扇动翅膀的蝴蝶,显露了许多隐秘的过往,改变了书中各个角色的生活,亦为作者提供了探讨众多主题的契机。

 

 

《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

乔治·佩雷克 著

唐洋洋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一位名叫亨利·波拉克的年轻中士,每天骑着那辆带有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往返于故乡蒙帕纳斯和位于万塞讷新堡的兵营。为了和女友长相厮守,避免被派往阿尔及利亚参战,他和好哥们卡拉XX及其他朋友,费尽心力想各种办法试图免除兵役。佩雷克在小说中尝试充满实验性的叙述手法、互文技巧和大量的文字游戏,例如仅主人公的名字卡拉XX就有七十二种变体。文末作者所附的索引俏皮而活泼,为解读作品提供了一些线索。

 

 

《滑稽小说》

保罗·斯卡龙 著

范盼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此书描绘了一个剧团在勒芒巡演时遭遇的一连串滑稽事。同时,作者又通过倒叙、回忆、镶嵌等手段,穿插了风格迥异的短故事。总体上看,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搬迁。斯卡龙以外省小城为舞台,以现实生活为底色,以身边人物为材料,戏仿英雄,书写真实。书中没有线性叙事中常见的引人入胜的情节,也没有着意刻画的英雄主角,线条杂乱却内含秩序,除了插入的故事外,尽是反讽与嘲弄,一字一词,无不透露着作者的犀利、幽默与智慧。

 

《内心的远方》

亨利·米肖 著

王佳玘 译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上海九久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

 

此书尽显亨利·米肖创作的独特性:他使一切字词褪去矫饰,复归本真;使世界远离俗常表象,潜入隐秘现实。“内心的远方”将读者抛向潜意识的幽微边界:梦与惊恐之地,由绝望牵引前行。此间暴烈、沉重尽压于身,诚如米肖笔下一个叫“羽毛”的人,历经起伏,因不入时宜饱受苛待,因拒绝迎合生而有罪。米肖的诗作不为旋律所累,可闻叫喊喧嚣之声,膨胀激越而起,直至喷射、坍塌。他的现代性不同于任何流派,自成一格。

 

 

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8位(组)入围艺术家名单揭晓 !

我们很荣幸在此公布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的8位(组)入围艺术家。

法国驻华大使馆与蔡冠深基金会共同呈现第二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入围艺术家名单,该奖项致力于推动以关注生态环境为主题的当代艺术创作。两个重要的文化机构,尼斯现当代艺术博物馆和北京中间美术馆,将共同参与本届艺术家提名和评选。

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8位(组)入围艺术家用他们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探讨环境问题。

2022年11月中法环境月闭幕时将公布两位获奖者:一位中国艺术家和一位法国艺术家。

该奖项得到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支持。

 

入围中国艺术家

张如怡

张如怡(生于1985年)现工作并生活于上海。张如怡的艺术实践以围绕日常逻辑而展开,创作主要涉及据地装置、雕塑及综合媒介的运用,借“现实”为“样板”,牵引出城市变迁之下,个体的感知瞬间,将其种植于物质之内,赋予物质之外的意义。她的作品曾在多个国内艺术机构展出,并将于2023年在UCCA举办个展。

"Submerged Landscape", 2019, air conditioner condenser, aquarium, concrete, sucker-mouth catfish, heater, filter, light, wood pallet, 33 × 63 × 43cm, 80 × 90 × 55 cm(with wood pallet)."

 

 

 

程新皓

程新皓(生于1985年),现工作生活于昆明。201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获博士学位。他的作品通常基于长期的田野调查,并均与故乡云南相关。通过身体在场的工作方式,程新皓使用录像、装置、摄影与文字等媒介,体察不同来源的逻辑、话语、知识与其背后自然、社会、历史,及镶嵌于其中的行动者之间的复调链接。作品曾在国内多个展览中展出。

致海洋 To the Ocean (2019), Single-Channel Video, 49'56"

 

 

曹明浩和陈建军

曹明浩(生于1982年)和陈建军(生于1981年)生活和工作于成都。他们的实践是以研究为基础,注重过程和双向性合作。他们致⼒于万物现实和生存的对话关系,并从水的物质生态和人类社会的环境现实在当代的一种复杂的中间关系,一个中空的空间出发,探究生态历史的流变与未来的再想象。作品在2022年卡塞尔文献展及数个国内外双年展及展览中展出,2020年参与巴黎国际艺术城驻留计划。

《水系避难所#3》,牦牛毛/棉布帐篷,装置

 

 

任日

任日(生于1984年),是一位研究型艺术家,专注于生物、科学、机械、工程与艺术交叉性的学科研究。他与蜜蜂合作长达十余年时间,研究蜜蜂等真社会性昆虫的自组织结构,探索人,生物和自然之间共生的关系的可能性,用一种新的艺术形式来实现共界面语言的表达。2015年,任日获得戈斯拉尔凯撒林艺术大奖最具潜力的年轻艺术家奖。

Yuansu VII-Beehand(video)

 

 

 

 

入围法国艺术家

阿德里恩·米西卡

阿德里安-米西卡(生于1981年)是一位艺术家和园丁。他的作品以幽默的形式探索自然和文化。使用认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他的概念方法偏向于诗意和假设性的叙述。通过各种媒介,如视频、摄影、雕塑到装置和行为,作品探索了广泛的自然和环境科学,如生态学、生物学和地理学等等。

Palazzo delle Api- Adrien Missika-02

 

 

 

安吉利卡·马库尔

安吉利卡·马库尔(生于1977年)生活和工作于华沙和巴黎。她曾获得山姆艺术项目奖(2013年)、COAL艺术与环境奖(2016年)和马伊夫奖(2017年)。她的艺术实践一直扎根于她所感兴趣的那些已经消失的、未知的或危险的地方。她的最新电影项目将真实的事实与虚构甚至科幻结合起来,将她带到了日本南部的米国岛,以及切尔诺贝利,以唤起这个在其自身废墟上重建的自然。

AM_Marella_Centre Vassivière_copyright Marc Domage_D4S9117

 

 

玛丽昂·奥菲拉

玛丽昂·奥菲拉(生于1984年)生活和工作于柏林。她通过建筑装置、侵入性的雕塑或无根的景观来研究 "去中心化 "和无常的概念。她的作品通过与地点对话的方式,进而创作在地视频,或多或少间接地反应了生态环境的紧迫性和人类行为的荒谬性。她的作品曾在法国、德国、芬兰、西班牙和加拿大展出,特别是在哥廷根美术馆(2021年)和部分户外展览,如Horizons Sancy(2012年)和Pièce d'Été(2017)。

Marion Orfila_ La Chambre Blanche_2017

 

 

维维安·鲁博

维维安·鲁博(生于1986年)生活和工作于布鲁塞尔。他对塑造我们日常生活的逻辑机制提出质疑。他挑战实用性的概念,研究方法和过程,等待偶然事件的发生。机能故障的出现使他能够试验由偏离其初始功能的元素组成的 "非自然 "安排。2014年,他获得了Révélations Emerige奖。

3,5 kg duvet d'oie, douze mètre cubes d'air, acier, cuir, cuivres, bonbonne d'oxygène, bouteilleL50 azote, détendeurs, distributeurs, filtre, vérins

污染、全球变暖、城市化……地球之肺正面临严峻威胁

生活在阿拉斯加湾的三只海獭  ©Kedar Gadge

有别于许多人的认知,相较亚马逊雨林,海洋才是当之无愧的地球之肺。海洋里存在的大量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提供了全球50%的氧气。这一重要作用,是生物多样性保证地球宜居性的完美示例。然而,全球范围内的水生环境和海洋环境里的生命体所遭受的侵蚀,正威胁着这种平衡。

 

水生环境和海洋环境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

河流、泻湖、河口与三角洲、水体与地下水蕴藏了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即便这只占全球生物多样性的一小部分:地球上已知的200万个物种中,13万个物种生活于此。作为对比,海洋环境中已知的物种数量占目前全球已知生物物种的13%,与此同时海洋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0%。即使海洋环境里有利于物种形成的生殖隔离比在陆地上少,但这一巨大差异仍然表明了我们对海底生物多样性了解程度之欠缺:仍有大量物种有待发现!

 

必须强调的是,海洋和水生环境的生物多样性并不限于那些大部分生命周期都在水中度过的物种。一些物种的整个生命周期都在水中完成,但也有一些物种只在水中进行繁殖、迁徙或觅食,如以湿地飞虫为食的某些蝙蝠物种,或跨越海洋、在环礁上停留并在珊瑚礁附近觅食的候鸟。

珊瑚对于维持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近三分之一的已知海洋物种生存在珊瑚礁中。作为生命的绿洲,珊瑚礁直接维持了全世界5亿多以渔业为生的居民的生计(珊瑚礁提供了许多鱼类繁殖的场所),并保护海岸线免遭侵蚀。然而,随着海水变暖,珊瑚礁白化事件日益增多,珊瑚排斥共生藻类并因此死亡。

 

段映虹的普鲁斯特问卷 Duan Yinghong | Questionnaire de Proust #10

段映虹,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致力于法国当代作家尤瑟纳尔研究,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研究。她是2022年中法环境月框架下组织的法语朗读大赛“儒勒·凡尔纳作品中的蓝色星球”的评委。

 

段映虹回答的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蒙田说世人皆“虚幻,多变,无常”,我也不能例外。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宽厚,温和。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宽厚,温和。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我喜欢他们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带给我的东西。

 

我最大的缺点——

毫无方向感和数字概念。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我喜欢沉浸在一些不可预见的,也许在别人看来琐碎无聊的事情里。然而只有我自己知道它们的重要性。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我没有幸福之梦。我更愿意抓住现实生活中幸福的瞬间。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失去自己珍惜的人。

 

我想成为——

园丁。可以在户外度过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敏锐地感知季节的更替。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我希望在那样的地方生活,不同年龄、不同职业、说不同语言或方言的人彼此为邻,日常生活中可以常常相遇。

 

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喜欢一切与环境协调的色彩。

 

我喜欢的花——

玫瑰,牡丹,荷花,剑兰,茉莉……无法决定哪一种最喜欢。

 

我最喜欢的鸟——

我要毫不迟疑地说是北京雨燕,因为它们是我的邻居。这些鸟身材娇小,然而轻盈矫健,无惧漫漫长途,每年往返于北京和南非之间。

 

我最喜欢的作家——

尤瑟纳尔,托尔斯泰。

 

我最喜欢的诗人——

李白,还有相识恨晚的拉封丹。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纳塔纳埃尔,他是尤瑟纳尔的小说《默默无闻的人》中的主人公。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战争与和平》中的娜塔莎。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巴赫,福雷,肖斯塔科维奇。

 

我最喜欢的画家——

维米尔,老勃鲁盖尔,德加。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那些在危急时刻体现出非凡勇气的普通人,无论男性还是女性。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居里夫人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那些能唤起一个地方的历史或自然记忆的地名;那些与人的性格相吻合的人名。

 

我最最讨厌的是——

由于怯懦而变得残忍。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所有恃强凌弱者。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传说希波战争期间,一位年轻士兵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向他的同胞们报告胜利的消息。

 

我最欣赏的改革——

1978年以来中国的改革开放。

 

我想拥有的天赋——

懂得与不会出声的事物交谈。

 

我希望如何死亡——

在安详中。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为世界面临陷入贪婪和敌意的危险境地而感到忧虑。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因天真、轻信而犯下的过错。

 

我的座右铭——

我没有座右铭。

 

法语朗读大赛:入围选手揭晓!

“法语朗读大赛——儒勒·凡尔纳作品中的蓝色星球”是2022年中法环境月的活动之一,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处联合旅人蕉阅读俱乐部共同组织。

8月,参赛选手们从我们提供的10个儒勒·凡尔纳作品选段中选择一段朗读并发来视频作品。我们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们众多优秀的朗读视频,在此对他们的热情参与表示感谢!

 

竞争非常激烈,5位选手脱颖而出。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他们吧!

 

入围选手按照姓名字母顺序依次是:

 

黄越祎

© Droits réservés

 

我叫黄越祎,今年16岁,是一名高中生,我爱好广泛,喜欢音乐、绘画和旅游,很喜欢法国的文学、艺术,当然还有美食。阅读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比如《海底二万里》、《80天环游地球》,为我开启了科幻世界之门,不过这是我第一次大声朗读这位小说家的作品,非常感谢这次锻炼机会。

 

 

刘昊

© Droits réservés

 

 

我叫刘昊,先后在青岛和法国学习法语、法国文学与口译,现在已回国,在北京工作。我十分热爱法国文学、音乐、戏剧、历史等,最喜欢的作家是罗曼•加里,很高兴能参加这次朗读比赛。

 

 

 

刘禹汐
 

© Droits réservés

我叫刘禹汐,现任上海科技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历史学助理教授一职,专业方向为国际关系史。2019年获得由加拿大魁北克大学蒙特利尔分校和法国昂热大学分别颁发的历史学博士学位。

 

 

罗芳园

© Droits réservés

大家好,我是罗芳园,今年19岁,就读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学院法语(国际关系)专业。我喜欢旅行、音乐、阅读、接触不同的语言文化。我眼中的大海沉静而又炙热,正如同我的性格。

 

 

 

马荃

© Droits réservés

 

大家好,我是马荃,21岁,沈阳人,现就读于大连外国语大学。在法语学习中,我被法语文学吸引,其中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令我印象深刻。

 

 

 

本次大赛的组织方

+ + + + + + + + + + +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作为法国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旅人蕉阅读俱乐部致力于在华推广法国文学、语言与文化。俱乐部的会员可以前往书店,也可以远程下单,买到法语原版书以及部分中文译本。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也举办工作坊、比赛和讲座,并且有一个微信群发布相关活动简讯和上架新书动态。

 

+ + + + + 

主办方 

 

合作方 

 

 

 

布鲁诺·拉图尔,科学哲学家、人类学家和社会学家

21世纪初最伟大的知识分子之一布鲁诺·拉图尔于10月8日至9日的夜晚离世,享年75岁。他的思想跨越人文社会学的多个学科,在科技社会学、现代性人类学和政治生态学领域留下了印记。

 

从科学社会学到现代人类学

在获得教师资格和哲学博士学位后,布鲁诺·拉图尔在科特迪瓦的阿比让进行了他最早的人类学研究,随后对“正在形成的科学”产生兴趣并转向科学社会学。在圣地亚哥(加利福尼亚)的第二次实地考察中,他参与了内分泌学教授罗杰·吉耶明实验室团队发现内啡肽的过程,吉耶明于1977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这段经历让他意识到,科学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争议构成的,且具有社会性。为了理解科学,包括所谓的“硬”科学,有必要研究社会学和人种学,这样才能描述将小观察转化为大理论的一系列工作。

 

布鲁诺·拉图尔敏锐地觉察到,为了被接受,科学事实往往以 “纯粹的”方式被呈现,脱离了促成其产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然而,布鲁诺·拉图尔认为,这些科学事实始终是混合的,不可能从其产生背景中真正“ 净化”出来。它们从来不是 “自然”的。这些思考令他遭到许多批评,他被指责否认科学真理的存在。他的言论有时被误解了。这位知识分子的确承认科学真理的存在,但同时强调它的存在必然与使其“成立”的理论、经验、社会和技术因素相关联,这些因素才能使其能够以稳固的方式被视为真理。

 

正是从这些最初的思考中,布鲁诺·拉图尔开始了其高产的研究生涯。他在著作中质疑哲学中的经典二分法:自然-文化、自然-社会、物-人——这些都是现代性的标志。他还提出了 “行动者网络理论”,这是一种将人类、非人类和话语一起研究的社会科学混合研究方法。正如他的方法论一样,他的世界也是由自然、政治和经济的混合组成的。1991年,他出版了《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综合展现了他的思想发展之路,为他的政治生态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我们居住的地球已发生改变——拉图尔的生态思想

从2000年开始,布鲁诺·拉图尔越来越多地思考生态危机的后果。他采用多学科方法思考“人类世”,在这个新的“地质时代”,人类对生物圈的影响之大,使其成为地球上的核心主宰。他对詹姆斯·洛夫洛克提出的盖亚假说十分感兴趣,该假说描述了生物构建自身生存条件的方式。事实上,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为地球环境适宜居住做出了贡献,因此,它们之间存在不可分割的依存关系。布鲁诺·拉图于是写道,一个宇宙断裂正在发生:当今的世界以及人类与地球的关系不复从前。通常,现代性假设通过区分自然和社会,将人类与自身生存条件割裂开来,而生态危机则凸显了我们与其他物种的相互联系,以及生命体之间脆弱的平衡关系。布鲁诺·拉图的哲学思考引领我们直面新地球的状况,以维持生命所需的环境。

 

布鲁诺·拉图尔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从未停止过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他发起了多个创新研究项目,比如巴黎政治学院聚焦数字化与社会的实验室Médialab,他还高度推崇艺术在拓宽和创造思想上的能力,为此他策划了大量展览和和戏剧实践项目。他的作品启发了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哲学家、人类学家和公民,影响了整整一代人。在中国,他有四本专著被翻译成中文。

 

  • 《我们从未现代过:对称性人类学论集》,苏州大学出版社,2010年出版,上海文艺出版社2022年再版

  • 《自然的政治:如何把科学带入民主》,河南大学出版社,2016年

  • 《科学在行动》,东方出版社,2005年

  • 《实验室生活》(与史蒂夫・伍尔加合著),东方出版社,2004年

 

中法两国在环境领域的合作,通过构建有助于保护我们星球可居住性的对话,将有利于中国、法国和世界。从这个意义上讲,中法环境月和科学节,作为跨学科的活动节,也将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致敬。

 

 

艺术探索基金会 x 国际艺术城 艺术家驻留项目招募

艺术探索基金会与国际艺术城合作,每年迎接二十余位来自全球的驻留者、艺术家及研究员。该计划于2021年启动,旨在为艺术家提供于巴黎市中心进行研究工作和艺术创作的机会,同时增进艺术家与法国艺术领域及专业人士之间的联系。项目鼓励各种形式的创作,同时致力面向更广泛人群的推广传播。驻留工作的重点聚焦于科学技术探索以及当下社会与环境所面临的重要挑战。每年,国际化的评选委员会甄选出二十余位驻留艺术家参与项目。

 

2023-2024年度的项目招募现已开启!这项计划面向所有国籍的艺术家和研究员开放,无年龄限制,从事所有符合条件的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研究,且能够提供最少5年专业工作活动证明的人员均可参选。

 

识别二维码查看详情:

英文版
法文版
 

 

递交申请请点击:

 

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诺贝尔文学奖

Ill. Niklas Elmehed © Nobel Prize Outreach

前不久,法国作家安妮·埃尔诺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瑞典学院因“她勇敢而敏锐地揭露了个体记忆的起源、隔阂与集体压抑”而将此奖项授予她。

 

 

© Droits réservés

 

在近五十年的写作生涯中,安妮·埃尔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她前后出版了二十余部作品,这些作品风格自由,且关注社会问题,着重对生活的书写。埃尔诺2011年所出版的文集正是以“书写生活”为标题,这套上千页的文集集合了她的主要作品,并被收录在 “Quarto”系列丛书中。埃尔诺在这套文集的前言中写道:“既不是我的生活,也不是他人的生活,甚至不是某一种生活。生活的内容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但人们以各自的方式经历着:身体、教育、对他人的归属、疾病、哀悼。”

 

安妮·埃尔诺的作品被翻译成了四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出版,目前市面上能找到的中文译本只有她的代表作《悠悠岁月》,2021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再版。不过埃尔诺的另外三部作品将很快与中国读者见面,它们分别是《一个女人的故事》、《一个男人的位置》和《一个女孩的记忆》,均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后者在诺奖名单出炉前便买下了这位杰出作家的中文版权。

 

 
© Droits réservés

 

在巴黎伽利玛出版社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安妮·埃尔诺提及了当下使欧洲为之震荡的一系列事件:“获得诺贝尔奖对我而言意味着一种继续下去的责任,也意味着我必须对世界的走向表达我的态度,必须坦率地表达我对和平的渴望,它一直推动着我,因为我出生于战火之中。”安妮·埃尔诺是法国文坛产生的第16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她之前有阿纳托尔·法郎士、纪德、加缪、克劳德·西蒙、勒克莱齐奥和莫迪亚诺等人),但她是首位获此殊荣的法国女作家。继2008年的勒克莱齐奥和2014年的莫迪亚诺之后,今年的诺贝尔奖再次颁给了一位法国作家,以此表彰她的作品,这一切也使得我们领略到法国当代文学的活力与高质量,后者也在9月27日至29日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首届“无独有偶”文学节上得到了充分的彰显!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阿尔贝·科昂《君主的美人》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于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2022年9月1日,五十余位来自图书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见证了第二届“译”犹未尽。活动旨在介绍正在成为经典著作的一些法语书籍作品,不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社科领域,这些书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然而至今还未在中国出版。

© Droits réservés
 

快来看看第二届“译”犹未尽精选了哪些书!9月8日至29日,法国文化在每周推送里回顾本届活动的四本书,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及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功。衷心希望这些书能获得中国出版人的青睐,并早日与中国的读者见面!

 

 

阿尔贝·科昂 

《君主的美人》

伽利玛出版社 (1968)

 

书籍简介

“在一对对无爱的夫妇中,他们庄严地起舞,独自全神贯注,细心、深入、陶醉般地相互欣赏。在被拥抱和引领的欢愉中,她忘记了世界,一心倾听着流淌在血管中的幸福,时而在墙上高挂的镜中欣赏自己:一个优雅、动人、无与伦比、被爱着的女人;时而向后仰首,好看着他对她低声妙语,那些话她并不总能理解,因为看他看得太入神,但总是全心全意地赞同。他对她低声说,他们相爱。然后,她发出一阵难以捉摸的、颤抖的笑声,是的,就是这样,相爱。他悄声告诉她,他渴望亲吻、祝福她那长而卷曲的睫毛,但不是在这里,而是以后,当他们单独相处的时候。于是她便低声说,他们有一生的时间。忽然她产生了一丝恐惧,害怕自己太过自信、令他不悦。不是这样的,哦,我真幸福。他对她微笑,紧紧地抱着她,悄声说,他们每天晚上都会相见的。”

 

阿里亚纳,面对她的君王、主人、她心爱的索拉尔,两人被芸芸众生所包围:这部小说不亚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任何爱情文学杰作。

 

 

作家简介

Jacques Sassier © Editions Gallimard
 

阿尔贝·科昂,1895年出生于希腊科孚岛,在马赛接受中学教育,于日内瓦完成大学学业,曾隶属日内瓦国际劳工局外交部门。战争期间,他在伦敦担任政府间难民委员会的法律顾问,法国、英国和美国均为该委员会成员。他曾以此身份负责起草1946年10月15日关于保护难民的国际协定,战后在联合国某专门机构担任主任。1930年,他出版了第一部小说《索拉尔》,但直到1968年才以《君主的美人》享誉文学界。这本小说属于《索拉尔和索拉尔家族》系列。科昂于1981年10月17日在日内瓦去世。

 

已被译为:阿尔巴尼亚语(Shtepia Botuese Toena)、德语(Klett-Cotta)、英语(Penguin)、加泰罗尼亚语(Columna)、韩语(Changei)、克罗地亚语(Skolska)、西班牙语(Anagrama)、芬兰语 (Werner Soderstrom)、希腊语(Chadjinicoli)、希伯来语 (Kinneret)、意大利语(Rizzoli)、荷兰语(Van Gennep)、挪威语(Gyldendal)、波兰语(Wydawnictwo Krakowskie)、葡萄牙语(葡萄牙——Porto Editora, 巴西——Nova Fronteira)、俄语(Fluid)、捷克语(Paseka)和土耳其语(Aryinti)。

 

伽利玛出版社版权联系人/Contact chez Gallimard, droits étrangers :

Margot Miriel

margot.miriel@gallimard.fr

 

赵晓璐的普鲁斯特问卷

赵晓璐是一名声音者和剧场工作者。她参加的戏剧作品包括《酗酒者莫非》《我是月亮》《三姊妹》《如果,我不是我》等。另外,她作为表演者曾参与不同形式的新书发布朗读会和文本现场,并参与了多台文学诗歌朗诵会的全国巡演。她以声音者“陆恍”的身份入驻各有声平台,探索声音与不同文字之间的更多可能。

 

赵晓璐接受邀请成为九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有担当,沉默亦有力量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宽广坚韧,充满生命力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那些让她/他们成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特质

 

我最大的缺点——

脆弱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能感受到活着,丰富经历和体验的事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柔软温暖的所在。宇宙的秘密已被知晓。我们活着是为了什么,我们痛苦是为了什么,一切都有了答案。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不得不说违心的话,做违心的事

 

我想成为——

一个有很深的根的植物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一个可以“相信未来”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颜色——

黑色

 

我喜欢的花——

向日葵

 

我最喜欢的鸟——

声音奇特但隐于看不⻅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作家——

⻉克特、⻆田光代、契诃夫、伍尔夫

 

我最喜欢的诗人——

张枣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哈诺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剧集《离经叛道》中的女主人公Esther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埃尔加、⻢克思·里克特

 

我最喜欢的画家——

梵高、好友徐愔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幼年时,将落水的我救起后悄然离开,至今不知姓名的叔叔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江小燕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冬野

 

我最最讨厌的是——

某时或某部分的自己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不“鄙视”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无法“欣赏”

 

我最欣赏的改革——

任何领域、任何时期,“少数人”漫⻓而艰难地完成的

 

我想拥有的天赋——

超凡的想象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那一刻,心中没有恐惧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百废待兴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除却关乎生死的

 

我的座右铭——

无法拥有,只是经历

 

2023 法国“电影制作”项目招募启动

法国“电影制作”项目由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 法国世界媒体及作家、作曲家和音乐出版商协会、法语国家国际组织共同创建。该项目旨在激励新兴国家青年电影人的创作。“电影制作”项目与戛纳电影节及其电影市场密切合作每年甄选十位导演的第一部或第二部故事长片计划在戛纳电影节期间向影视行业及相关决策者优先推介促使计划的实现和完成。

 

每届“电影制作”项目总共征收110个电影计划,随后由一个专业人士(编剧、导演、剪辑师、顾问、排片负责人、国家和国际文化电影委员会成员)组成的遴选委员会进行评选。

 

除了公开招募,评选委员会也将同时通过合作伙伴关系网和/或在已申请的往届参与者中进行选择。

 

4月中旬起,该项目将有部分在线上进行,最终部分将在戛纳电影节期间举办。入选导演和制片人将在戛纳参加 7 10 天的线下活动。

 

入选者将获得大力的、个性化的支持。依托于与戛纳电影节及其各个平行单元的合作,“电影制作”将通过为入选者组织与专业人士的单独和集体的交流,真正推进入选电影计划发展。入选电影人也将得以与法国对外文教育局“电影制作”项目的主席进行多次交流,并与法国和国际制片人就其电影计划进行讨论。

 

戛纳电影节电影市场是国际电影市场,大量的会谈和见面均用英文进行,因此入选导演和制片人必须英文流利。

 

申请报名详情(法文和英文版):Appel à candidatures 2022 | Les cinémas du monde (lescinemasdumonde.com)

 

如有疑问,请邮件联系该项目负责人:Gabrielle Béroff-Gallard : gabrielle.beroffgallard@institutfrancais.com

 

线上报名截止日期:收到第110个合格电影计划的日期即为截止日期,最晚不超过2022113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加埃坦·皮康《阅读普鲁斯特》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于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2022年9月1日,五十余位来自图书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见证了第二届“译”犹未尽。活动旨在介绍正在成为经典著作的一些法语书籍作品,不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社科领域,这些书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然而至今还未在中国出版。

快来看看第二届“译”犹未尽精选了哪些书!9月8日至29日,法国文化在每周推送里回顾本届活动的四本书,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及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功。衷心希望这些书能获得中国出版人的青睐,并早日与中国的读者见面!

 

加埃坦·皮康 

《阅读普鲁斯特》

法国墨丘利出版社 (1963)

 

书籍简介

《阅读普鲁斯特》与大多数讨论普鲁斯特的著作极为不同。皮康出版于1963年的这部作品,是当代批评界重新发现普鲁斯特的开端。

在此之前,《追忆似水年华》一直仅根据作者生活与作品之间的关联性被加以评估。皮康提出,“一部作品的伟大不能通过它在现实中的行动来衡量”,他将《追忆似水年华》看作艺术品,以不同凡响的细致入微的考察更新了我们的阅读。

他对普鲁斯特写作之美学诉求的分析,为我们提供了最佳指导和最中肯的反思,以理解这座世界文学丰碑的意义。

 

 

作家简介

© André Bonin

 

加埃坦·皮康,法国评论家,1915 年出生于波尔多。1938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绩通过哲学教师资格会考。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于波尔多大学教授文学,得知自己受到德国人的监视。后于多拉加入上维埃纳省抗德游击队。

战后他担任了许多要职,曾领导贝鲁特高等文学院(1951-1954)、佛罗伦萨法兰西学院(1954-1955)和根特法兰西学院(1955-1959)。安德烈·马尔罗请他加入法国文化部出任艺术与文学部主管(1959-1966)。

他的评论著作和他的国际文学艺术讲座为他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为各种文学杂志撰稿,如《喷泉》、《汇流》、《蜉蝣》、《世界报》文学版、《弓》。1963 年至 1965 年,他主编《法兰西信使》并任文学评论主笔。他在斯奇拉出版社出版“创作的小径”丛书,推介阿拉贡、博纳富瓦、亨利·米肖、尤内斯库、于连·格拉克、罗兰·巴特等作家。

他于 1976 年在巴黎去世。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阿兰·埃伦贝格《疲于做自己》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于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2022年9月1日,五十余位来自图书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见证了第二届“译”犹未尽。活动旨在介绍正在成为经典著作的一些法语书籍作品,不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社科领域,这些书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然而至今还未在中国出版。

快来看看第二届“译”犹未尽精选了哪些书!9月8日至29日,法国文化在每周推送里回顾本届活动的四本书,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及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功。衷心希望这些书能获得中国出版人的青睐,并早日与中国的读者见面!

 

 

阿兰·埃伦贝格

《疲于做自己》

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 (1998)

 

书籍简介

疲惫、抑制、失眠、焦虑、犹豫不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大部分困难如今皆可被归入抑郁的范畴。抑郁为何能取得如此“成功”?阿兰·埃伦贝格结合精神病学史与生活方式变迁史,指出这种“疾病”内在于当今社会,而当今社会的规范不再以罪感和纪律为基础,而是以责任和主动性为基础;抑郁是每个人为了成为自己所调动能量的回报。或许它恰恰彰显了个体的转变。

 

作家简介

© Odile Jacob / DRFP

阿兰·埃伦贝格,社会学家,在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CNRS)领导“精神药物、政治、社会”研究组。《疲于做自己》是继《优绩崇拜》(La Culte de la performance, 1991)和《不确定的个体》(L’Individu incertain, 1995)后的第三部分研究,着力描绘当代个体的种种面貌。

 

 

戈达尔:“我只想谈电影”

2022年9月13日,这位法国/瑞士籍电影导演离世,享年91岁。让-吕克·戈达尔是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是现代电影精髓的象征。

 

戈达尔, 1961 © F.C. Gundlach

 

“我只想谈电影,何必谈别的?在电影中,我们谈论一切,实现一切。”

 

 

坏小孩

 

让-吕克·戈达尔1930年12月3日出生于巴黎七区,童年是在法国和瑞士度过。他的原生家庭于 1952年破裂。这一家庭变故加重了年轻的让-吕克的盗窃癖,也导致他在两年后被禁止参加自己母亲的葬礼。

 

《电影手册》时期的戈达尔和特吕弗

 

这段忧郁的青少岁月中唯一的曙光,是巴黎拉丁区的电影俱乐部。让-吕克在那里度过了无数个日夜,也遇到了他的伯乐——埃里克·侯麦。侯麦将其收归麾下。戈达尔便从《电影公报》开始了影评人生涯,随后在佩黑赫大道241号、新浪潮运动的圣坛《电影手册》编辑部开始撰稿。众所周知的、坚不可摧却最终分崩离析的戈达尔-特吕弗法国影坛双杰组合也是在这里诞生的。两位年轻的影评人、新人导演,以及另外两位前辈埃里克·侯麦和雅克·里维特都喜欢扎在巴黎电影资料馆里,也都执着于他们提出的“法国品质”。

 

《精疲力尽》片场,1960年

 

1960年,戈达尔拍摄了他的第一部长片《精疲力尽》,立刻成为新浪潮运动的北极星。他仅用一部电影便改变了第七艺术的审美谱系。也是在这部电影里,贝尔蒙多大放异彩,观众第一次被他随性潇洒的气质完全迷住。随后的几年便是戈达尔的黄金时期,他创造了数部杰作:《女人就是女人》(1961),《随心所欲》(1962),《蔑视》(1963),《法外之徒》(1964),《狂人皮埃罗》(1965)……这些电影展现了大胆的剪辑、高品位的镜头画面、轻松的叙事以及忧郁的气质,当然还有不可忽视的戈达尔全明星阵容:碧姬·芭铎、米歇尔·皮科利、让-保罗·贝尔蒙多和卡丽娜。他对革新永不满足的渴望也是新浪潮导演们创造动力的不老泉。

 

玛格丽特·杜拉斯和让-吕克·戈达尔

 

让-吕克·戈达尔、米歇尔·皮科利、碧姬·芭铎在《蔑视》片场
© Jean-Louis Swiners

 

 

戈达尔,永远的革命者

 

“战争,非常简单:就是把一块铁崁进血肉之中。”

 

 

戈达尔一生都在革命,在电影上和政治上坚决且一往无前地革命。他创造,然后破坏。他曾通过要求中断戛纳电影节以支持法国68运动的学生和工人。他也毫不留情地粉碎了曾经和《电影手册》的老朋友们一砖一瓦构建的一切。他要摆脱新浪潮的战斗团队。

 

 

饱受争议的艺术家

 

“世界上有可见和不可见。如果你只拍可见的东西,那就是一部电视电影。”

 

香妲儿·戈雅、玛尔琳·若贝尔和让-皮埃尔·利奥德在电影《男性、女性》中 © Jacques Haillot ; Apis ; Sygma ; Getty Images

 

《中国姑娘》(1967)之后,戈达尔的电影风评开始转向。这是一部激进的、反叙事的作品。这位反叛天才收获的赞美越来越少。他的电影被认为过于知识分子化、过于傲慢……英格玛·伯格曼也曾对戈达尔的电影如此评价:“我从来没欣赏过他的电影。它们结构松散,带着虚假的文人气,毫无生机。它们在电影艺术语言上了无生趣,实在无聊。戈达尔简直无聊透顶。[...]。他的《男性,女性》是在瑞典拍的,真是一部乏味到令人窒息的电影。”

 

 

永不停歇的职业生涯

 

“电影人用眼睛和耳朵思考,画家用双手思考。文学则是避难所,它让世界的视野更加深邃。”

 

摄影机后的让-吕克·戈达尔 © Team-press X/Ullstein bild via Getty Images

 

戈达尔在长达六十年的职业生涯中不停歇地创作。在70年代多次尝试拍摄视频,又凭借《各自逃生》(1980)重返传统电影创作后,他于1998年为公众献上了安德烈·马尔罗“想象博物馆”式的、由拼贴和引用组成的哲学美学全景图《电影史》,一部8集的宏篇巨作。直到2010年,戈达尔终于交出了自称为最后一部作品的《电影社会主义》,与电影挥手告别。

 

 

 

国际影响力

 

“我在与人比较时感到自豪,而在自我审视时保持谦逊。

 

© Richard Dumas Agence VU/Redux

 

让-吕克·戈达尔对当今电影大导演们的影响从未停止过:斯科塞斯、科波拉、贝托鲁奇、王家卫……他们的电影中充斥着作家电影的气息。我们熟悉的香港电影大师王家卫在片场采用了戈达尔式的工作方式:即兴创作,现场给演员口授对话内容......

 

戈达尔是我们这个时代杰出导演们的永恒灵感。他的身影,隐隐绰绰闪现在现当代电影中的每一个眼神、每一个手势、每一次叹息和每一次呻吟背后……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马赛三部曲:法比奥·蒙塔莱《昏乱》《船夫》《索莱亚》

「“译”犹未尽——聚焦还未汉译的法语著作」于2021年成功举办首届。2022年9月1日,五十余位来自图书行业的专业人士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见证了第二届“译”犹未尽。活动旨在介绍正在成为经典著作的一些法语书籍作品,不论是文学领域还是社科领域,这些书在全世界都得到了很高的评价,然而至今还未在中国出版。

快来看看第二届“译”犹未尽精选了哪些书!9月8日至29日,法国文化在每周推送里回顾本届活动的四本书,介绍书籍的基本信息,以及在国际上获得的成功。衷心希望这些书能获得中国出版人的青睐,并早日与中国的读者见面!

 

让-克洛德·伊佐 

马赛三部曲:法比奥·蒙塔莱《昏乱》《船夫》《索莱亚》

伽利玛出版社(1995, 1996, 1998)

Photo Jacques Sassier © Editions Gallimard
 

书籍简介

从北区到帕尼尔区的小巷,从老港码头到最偏僻的小海湾,马赛的一切法比奥·蒙塔莱都了然于心,这座城市的脉搏在他的体内跳动。这位被降职的警官,移民二代,诗歌、爵士乐、钓鱼和女人的爱好者仿佛他所钟爱的马赛的缩影:他敏感,在查案的过程中不断回首往事,而往事有时令他痛苦不堪…… 作为伽利玛出版社“黑色”书系的重要作者,让-克洛德·伊佐奋斗终生追逐其梦想,这套三部曲是他本人一生的传奇式延伸,而三册合一的连贯性使我们得以(重新)充分领略一位有热心、有态度的男人的夺目风采。

 

作家简介

让-克洛德·伊佐,1945年出生于马赛。其父亲是意大利移民,母亲祖籍是西班牙。伊佐出身于平民街区帕尼尔,20岁时加入统一社会党,后来又加入法国共产党,并曾任一家共产主义报纸(《马赛曲报》)的主编。他从1970年开始陆续出版诗歌集。1978年,与法国共产党决裂并离开马赛。1995年,在伽利玛“黑色”书系中出版马赛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昏乱》(Total Khéops),法比奥·蒙塔莱首次登场,随后又出版了《船夫》(Chourmo, 1996年)和《索莱亚》(Solea,1998年)。2000年,让-克洛德·伊佐罹患癌症过早离世。

 

法国驻华大使馆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 - 2022年获奖者名单

为支持中法两国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法国驻华大使馆于2021年面向希望前往法国研究机构访学的中国科研人员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 2022年,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继续支持科研人员流动,向中国人文社科学者开放申报程序。

2022年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获奖者名单(按姓氏音序排列)

陈思宇女士,河海大学讲师、南京大学文学博士
研究项目:《中国书画研究领域法国汉学家深度群像考》

黎英亮先生,华南师范大学讲师
研究项目:《近代广州沙面法租界研究》

任丛丛女士,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
研究项目:《关于中国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和重构问题的跨历史研究》

王希言女士,清华大学科学博物馆博士后研究员
研究项目:《制造科学—中法两国在科学领域精英教育的比较研究》

谢程程女士,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
研究项目:《17-18世纪法国布列塔尼地区的中国风》

 

-------------------------------------------------------------------------------------------

资助方式

  • 访问学者奖学金

最长3个月全额奖学金,面向访问学者和仅在中国注册的博士研究生

  • 博士学习奖学金

为期6个月半额奖学金,面向在法国注册、目前长居中国的博士研究生

 

奖学金内容*

  • 生活补助,金额在每月850欧元(博士学习奖学金)至2000欧元(访问学者奖学金-资深学者类)之间
  • 一张中法国际往返机票
  • 在法期间医疗保险
  • 如有需求,可以协助预订住宿
  • 免除相应期限内的签证申请费用

* 仅在奖学金有效期内享受以上待遇

 

申请条件

  • 基本申请条件

         - 人文社科领域的中国籍研究人员或博士生,申请时在中国居住

         - 必须掌握法语或英语

         - 不同时享受其他法国或中国机构提供的生活补助类奖学金

         - 科研项目有必要前往法国机构进行访学

  • 申请访问学者奖学金条件:目前就职/就读于中国大陆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联合培养博士生除外)
  • 申请学习奖学金条件:在法国高校或科研机构注册,在两国交替学习,目前在中国

 

主要评选标准

  • 科研项目的学术质量
  • 研究课题的独特性
  • 中法科研合作前景
  • 有学术发表或出版计划

* 入选科研项目的成果若发表或出版,须注明法国驻华大使馆人文社科基金支持信息

 

申请材料 (法文或英文):

  • 申请表 (点击下载
  • 个人简历 (最多2页)及发表和出版清单
  • 研究项目简介 (最多7页)
  • 中国单位同意赴法证明(如项目入选,2023年可赴法)
  • 法国接待机构同意接待证明

极端高温、少雨干旱、冰川融化,生命之源正在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

地球是我们的家园。因为海洋赋予的颜色,我们称它为 "蓝色星球"。(至少)38亿年以来,地球和地球上生命的演变与海洋密不可分。

 

地球上的水到底从哪里来?

© D.R.

 

很长时间内,科学家一直认为早期地球因为与太阳距离较近,所以是干涸的状态,水源是由其他天体逐渐带来的。一些富含水的彗星和小行星在各种巧合之下撞上地球,从而逐渐形成海洋。按照这种假说,地球之所以能成为蓝色星球,得益于其他天体带来的水源。

 

但也存在另一种假说:从地球形成之初,水就存在于岩石之内。新近的研究表明,一些与早期地球所含岩石相似的岩石内存在数量可观的氢气和氧气,这些气体或以水蒸气的形式逸出。时至今日,争论仍在继续,当然也有可能水同时来自地球和其他星球。但可以确定的是,没有弥足珍贵的水,地球上就不会出现生命。

 

 

生命的摇篮

地球上存在大量的液态水,这使得它与我们所知的其他星球与众不同。液态水得以存在,是种种特殊的条件促成地球表面保持了足够的温度。在海平面上,水在0℃以下会结冰,在100℃以上会沸腾。 如果没有这个狭窄的温度范围,地球上的生命发展轨迹会迥然不同。

 

液态水曾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地球生命的共同祖先很可能是在热液口出现的单细胞微生物,这些原始细胞随后发展和进化为日益复杂和分门别类的生命形式。因此,出现了藻类、鱼类,以及后来出现了早期两栖动物,它们是第一批敢于走出水面,爬上陆地的生物。

 

© D.R. 墨西哥埃尔奇琼(El Chinchón)火山口,其底部湖泊再现了与地球早期生命出现时类似的热液环境条件。

 

 

被打破的平衡

© Qilai Shen/Bloomberg  
与长江交汇处的嘉陵江河床因干旱裸露,摄于2022年8月18日,重庆

 

陆地生物虽然离开了水生环境,但从未能完全脱离水。水不断与环境、土壤、生物和大气相互作用,以不同的形式在地球上循环:云、雨、河流和海洋。水从海洋蒸发进入大气层,从大气层以降雨的形式回到陆地,再流向海洋,如此循环往复。然而,水循环的平衡正被人类行为所扰乱,水质也在恶化,从而危及整个生态系统。

 

气候变化导致的全球变暖造成水循环的加速,从而扰乱了降雨模式和海平面高度,增加了洪水、干旱等极端天气发生的概率。其他原因造成的生态系统退化也在干扰水循环,如森林砍伐和人为开发限制了土壤的吸水能力。

 

生态退化与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污染相叠加,影响了河流、水体、沿海和地下水,以及赖此生存的环境。水,至关重要的资源,其质量和可及性在世界都受到了威胁。

 

 

***

 

有效的保护机制是存在的,我们每个人在日常中的微小举动,都有助于保护宝贵的水资源。2022年中法环境月的目标就是倡导环保行为,展示我们的美丽星球,并提醒人们它正在遭受的破坏。

 

中法环境月与您相约今年的10月14日至11月14日,邀请您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展览、讲座、工作坊、影片放映等活动,共同探索我们的“蓝色星球”!

 

 

吴琦的普鲁斯特问卷

吴琦,《单读》主编,播客《螺丝在拧紧》主播。与项飙合著谈话录《把自己作为方法》,译有《下一次将是烈火》。

 

吴琦接受邀请成为八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以前以为是善良,现在看来可能只是胆小。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有时)敢于挺身而出,打抱不平。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懂得欣赏别人,并且不吝惜自己的夸奖。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大方追逐自己想要的快乐。

 

我最大的缺点——

对环境敏感,近乎讨好。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为自己感兴趣之事,为不平之事。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成为纯粹的创作者,而不考虑其他。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始终缺乏创作的勇气。

 

我想成为——

一个有爱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你不会找到一个新的国家,不会找到另一片海岸。”

 

我最喜欢的颜色——

最近开始喜欢绿色。

 

我喜欢的花——

玉兰花。

 

我最喜欢的鸟——

白鹭。

 

我最喜欢的作家——

亨利·詹姆斯。

 

我最喜欢的诗人——

卡瓦菲斯。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大仲马写的基督山伯爵,或,特吕弗电影里的安托万。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斯特林堡写的朱莉小姐,或,电视剧SILK里的Martha Costello。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肖邦。

 

我最喜欢的画家——

珂勒惠支。勒南兄弟。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我的外公。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我还是想说我的外婆。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自从克服了给自己改名字的冲动后,就不太在乎名字这回事了。

 

我最最讨厌的是——

猪肝的口感和大蒜的味道。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戈培尔。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抗日战争。

 

我最欣赏的改革——

恢复高考制度。

 

我想拥有的天赋——

抚平人们内心伤痛的能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如果可以顺其自然最好。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螺丝在拧紧”。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不做诡辩的过错都值得谅解。

 
我的座右铭——

过上摆脱座右铭的生活。

 

 

老歌新歌,夏天听的法语歌

 

夏日如火,暑期过半,我们不如来聊聊法国乐坛的夏日热曲现象。所谓夏日热曲(les tubes de l’été),就是在夏季最热销也最能带动舞池氛围的流行歌曲。在法国,每年总有那么一首或多首歌曲因为在夏天大受欢迎,被冠上夏日热曲的头衔,不管醉翁之意是否在夏。那就来扒一下夏日热曲的过往。

 

最早的夏日热曲要追溯到上世纪60年代,大众旅游在那时候开始大规模发展起来,法国人有了更多时间来休闲娱乐。一些歌曲恰巧在对的时刻出现在了对的地方,于是瞬间充斥广播、酒吧和民间舞会。

 

第一首被公认为夏日热曲的,是达丽达Dalida的《比雷埃夫斯的孩子们》。这首歌改编自梅丽娜·梅尔古丽演唱的希腊歌曲,轻快的小调带有典型地中海风格,听了让人心情舒畅。日后的迪斯科女王达丽达凭此曲崭露头角。

 

 

自那之后,各种风格的歌曲纷纷涌现,夏季的歌单丰富了起来。人们各取所爱,可以在慢歌中徜徉,也可随迪斯科或异域风情的歌曲舞动身躯。一些歌曲讲述时代变迁,一些歌颂自由与和平,还有一些,纪念那些纯纯的初恋。

 

 

到了1989年,打歌的营销策略开始入侵音乐市场。两名制作人将玻利维亚歌曲《Llorando se fue》改编后找来法国-巴西乐队Kaoma演译,便有了著名的神曲《伦巴达》。这杯调和过的音乐鸡尾酒,配上摇曳的舞姿,再加上电视台和一个苏打品牌的加持,很快就充斥了各大媒体,不红都难。90年代后,电视台都沿用了这种商业模式。

 

 

但这种趋势并不能阻挡小众乐队的涌现,这类乐队远离传统的宣传途径,却也在法国的流行音乐史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说唱天团IAM就是在1994年夏天凭一曲《Je danse le Mia》蹿红的。这首歌是法国公认第一首被大众接纳的嘻哈热曲,歌手阿肯那顿讲述了80年代喜欢放克音乐的马赛青年们的午夜生活。至于说这首歌为什么会火,那大概得归功于它惊艳的贝斯和叙事的形式,也因为它再现了一个世代的年轻人的生活。

 

 

Zebda乐队也同样以一首欢快喜庆的歌曲《除去衬衫》给夏日留下印记。那是1999年,法国足球队在世界杯上夺冠的第二年,胜利的兴奋仍在人们心中激荡。很多人在法国西南部度假,或在迪斯科舞厅跳舞时,会随着歌声脱下他们的衬衫。

 

 

2000年起,随着互联网的出现,通过电视台打歌的商业模式逐渐萎缩。从那时候起,每年夏天都有十几首夏日热曲涌现,涵盖从电子到嘻哈的各种音乐类型。

 

就在这一时期,在广播电台当实习生的保罗·冯·黑文凭着更为人熟知的名字司徒迈Stromae开启了音乐事业。他的歌曲《来我们跳舞吧》为他的成功打响了第一炮,此后他凭借融合了说唱、电子的独特曲风和独一无二的音乐宇宙,打造了多首传唱不息的金曲。

 

 

1997年,法式电音的先锋代表蠢朋克Daft Punk以一曲《Around The World》引爆了当年夏天。2013年他们携专辑《超时空记忆》回归,而他们的第一首单曲《Get Lucky》令全世界随之摇摆。这首歌还有Pharrell Williams和Nile Rodgers的参与,这对戴着头盔的二人组以实力作品打破了世界各地的专辑销量和流媒体播放纪录。

 

 

今天,时事主题也可以助力夏日热曲。安吉儿Angèle以一首《请抛走你的偏见》在2018年夏天大获成功。这首以女权主义为主题的歌曲所指为社交媒体上对于性别歧视和暴力侵犯女性发起的指控运动。安吉儿这种介入和幽默兼有的风格使她成为同辈艺人中最受欢迎的一位。

 

 

正是这些夏日热曲,让一些音乐人脱颖而出甚至功成名就。今年夏天,我们依然可以对夏日热曲抱有期待!

 

识别下方二维码,登录网易云音乐收听What the France频道完整夏日歌单。

 

女性主义、少数族群、生态议题……聚焦2022阿尔勒摄影节

 

每年夏天,来自世界各地的摄影专业人士及爱好者涌入南法小城阿尔勒,不为普罗旺斯的薰衣草和向日葵,也不为追逐梵高的足迹,他们是来看展的。

 

阿尔勒摄影节的起源

阿尔勒摄影节诞生于1970年,由摄影大师吕西安·克莱格、作家米歇尔·图尼埃及历史学家让-毛里斯·鲁盖特共同创办 。50年过去,摄影节成为摄影爱好者的年度盛会,已然是全世界最具影响力的摄影节之一。

 

2022阿尔勒摄影节

第53届阿尔勒摄影节于7月4日在阿尔勒开启并将持续至9月25日。和往年一年,大大小小的展览分布在小城的各处古迹和地标建筑中,有12世纪的小教堂、修道院,旧工业厂房,也有现代感十足的展厅,还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地方。

本届摄影节的主题为“可见的或不可见的”,通过40多个严肃且高质的展览,关注当今世界的各个层面和社会议题,从女权运动到印第安人族群的斗争,到环境问题,同时聚焦上世纪70年代的一批艺术家。

了解一下本届摄影节的五大亮点展览。

 

 

李·米勒,职业摄影师(1923-1945)

李·米勒,《皮杜帽》(带Vogue工作室原始裁剪标记),英格兰伦敦,1939
© Lee Miller Archives

 

戴维·舍尔曼,《李·米勒》

©  Lee Miller Archives

 

世人往往对李·米勒和超现实主义摄影大师曼雷的关系津津乐道,但这一回顾展关注的是这位先锋女性摄影家本人。展览展出李·米勒在1932年至1945年间创作高峰期拍摄的120幅照片,她先是在纽约创办了摄影工作室,又返回伦敦为时尚杂志《Vogue》工作,她的作品呈现出一个摆脱了陈旧观念的现代女性形象。二战期间,李·米勒成为战地记者,见证了集中营的解放,拍下了许多极具震撼力的画面。

 

 

女性主义的先锋

1970年代的摄影和表演,维也纳Collection Verbund收藏作品

安格丽特·索尔陶,《我》, 1975。
© Annegret Soltau-Bildrecht-Collection Verbund, Vienne

 

洛林·奥格雷迪,《无题(黑人资产阶级小姐)》, 1980-1983.
© Lorraine O’Grady / Alexander Gray Associates / Artists Right Society (ARS) / Bildrecht / Verbund Collection, Vienne

 

瓦莉·艾丝波特,《分娩的处女》, 1976.
© VALIE EXPORT / Gallery Thaddaeus Ropac / Bildrecht / Verbund Collection, Vienne.

 

展览”女性主义的先锋”集合了维也纳Verbund Collection收藏的71位女性艺术家的200多件作品。这些作品均出现在上世纪70年代。展览通过五个主题展示最早一批着力呈现新“女性形象”的艺术作品,揭露性别歧视、社会不公和父权制度等现象,作品或极端、挑衅,或讽刺、暴力。展出艺术家包括奥尔兰、法兰克斯卡·伍德曼 安格丽特·索尔陶、卡琳·麦克及碧姬·尤尔根森等。

 

 

米奇·爱泼斯坦,在印度,1978-1989

米奇·爱泼斯坦,《象神节》,印度孟买马哈拉施特拉邦,1981。
© Black River Productions, Ltd. / Galerie Thomas Zander / Mitch Epstein.

 

米奇·爱泼斯坦,《什拉瓦纳贝拉戈拉 》,印度卡纳塔克邦,1981。
© Black River Productions, Ltd. / Galerie Thomas Zander / Mitch Epstein.

 

1978至1989年间,美国摄影师米奇·爱泼斯坦曾8次到印度旅行并拍摄了数千张照片。这位色彩大师深入种姓制度、社会阶层以及宗教关系异常复杂的印度社会拍摄的作品首次向公众展示。他的妻子是印度导演米拉·奈尔,这令他看待印度这个国家的视角既是个局外人,又像是局内人。他和米拉·奈尔合作的两部电影《印度酒店》(1985)和《早安孟买》(1988)也将在摄影节期间放映。

 

 

待治愈的世界

160年来的摄影作品,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收藏

鲍里斯·黑格,《食物分发点》, 苏丹阿巴塔,2006。
©CICR

 

塞西莉娅·戈安,《二十年后两兄弟的重逢》, 苏丹西纳尔,2007。
© CICR

 

展览 “待治愈的世界”展出近160年来的摄影作品,出自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的历史档案,记录了人道主义行动影像记载的发展。摄影作为一种大众传播的手段,展现从受害者角度出发的事件真相,以及红十字会提供的援助。展览也就伦理和职业道德问题提出思考:哪些图像可以公之于众以调动舆论,哪些又是画面无法传达的信息。展出的600多幅照片中有不少出自摄影大师之手,如马格南图片社的罗伯特·卡帕、苏珊·梅塞拉斯和亨利·卡蒂埃-布列松等。

 

 

人间·剧场-王苡沫

2021集美·阿尔勒发现奖获奖者

王苡沫,《无题》,选自《人间狂想曲》系列, 2021。艺术家提供图片。

 

王苡沫,《无题》,选自《人间狂想曲》系列, 2021。艺术家提供图片。

 

展览”人间·剧场”以废弃的电厂为背景,用诙谐的方式还原了艺术家的老家重庆充满工业气息的过去。王苡沫邀请工人们返回发电厂,回忆过去。实景拍摄与合成画面和动画结合,为工人们创造了另一个世界。最后,艺术家和曾为工人的母亲在废弃发电厂里进行对话。作品如一曲废墟上的挽歌,萦绕在充满集体回忆却又空空如也的人间剧场之上。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

 

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于2015年在厦门集美启动,自举办以来,展示了超过200多个来自中国以及亚洲其他地区的展览项目,至今已累计吸引了超过40万人次观展。2021年的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呈现了30个展览,包含4场精选自法国阿尔勒摄影节的展览,共吸引了5万多名观众。集美·阿尔勒摄影季旨在成为展示亚洲摄影作品的平台,其中“发现奖”的获奖作品会在法国阿尔勒摄影节展出,另设立有“女性摄影师奖”,2021年还首次设立了“影像策展人奖”。

 

法语朗读大赛-儒勒·凡尔纳作品中的蓝色星球

本次大赛面向正在学习法语或是曾将法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士。8月4日至31日期间,参赛选手须在儒勒·凡尔纳的10个作品选段中选择一段朗读并录制一段长度不超过4分钟的视频。所有选段都呼应了2022年中法环境月的主题:蓝色星球。

儒勒·凡尔纳是最著名的法国作家之一,他出神入化地描绘出自然环境。我们人类身处自然中,有时与它和谐共处,但更经常处在自然的对立面。实际上凡尔纳的所有作品都明显地表现出人与其所在环境的对抗,无论是在地心、海底、空中还是在更遥远的天际。但是在所有这些精彩绝伦的旅行中,最常出现的就是有水的环境,儒勒·凡尔纳本人非常热爱大海。在他作品中,探险者们发现地下的湖泊,在海底航行,跨越宽阔的河面,不放过对大海里一丁点细节的研究,高声称颂大海的美丽,不惧猛烈的风浪,发生了许多曲折离奇的故事……本次比赛也专门挑选了这样的选段。

“可你们知道吗?”我补充道,“自从人类把这类有益动物几乎消灭殆尽后,产生了怎样的后果吗?那就是海草泛滥,腐烂成灾,毒化了空气,结果导致黄热病流行,致使这片富饶的地区变得荒芜。在热带海底,由于毒草蔓延,传染病随之大肆传播,从拉普拉塔河口海湾一直蔓延到佛罗里达海峡。”

——《译文名著精选 海底两万里》,(法)儒勒·凡尔纳著,杨松河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年

选段出自:第二卷,第十七章,从合恩角到亚马逊河。

 

参赛资格

本次朗读大赛面向中国大陆居民、目前正在学习法语或是曾将法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士。参赛者须年满16周岁(需要提供身份证复印件),建议法语水平达到C1等级,以满足大赛评选标准中对法语掌握程度的要求。

 

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须在2022年8月31日(23:59)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将视频文件的下载链接*发送至下方邮箱地址,并注明选手姓名、居住城市和联系电话。

*优先通过以下平台上传,以便我们接收参赛视频:WeTransfer、百度云盘或网易网盘。

参赛者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须一并附上个人身份证复印件、肖像照片以及中法文个人简介(大约350个法文字符,含空格,相当于大约80个中文汉字)。邮件主题中注明“Concours de lecture à voix haute MFCE 2022 – 姓名拼音”

投递邮箱地址 :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本朗读大赛不向参赛选手收取任何费用。

*参赛选手发送视频,即视为允许主办方及其合作方将视频内容自由发布于社交网络和印制于宣传手册上。

 

比赛日程

08.04 法语朗读大赛启动

08.31 参赛作品投递截止

九月   由评委会选出5位入围选手

10.19 决赛

5位入围选手将受邀前来北京参加决赛。他们将依次在评委会面前朗读自己在录制视频中选择的文本,进行自我介绍并回答问题。随后,评委会将投票选出3位优胜者并于当天宣布获奖者。

法语朗读大赛的决赛将在法国文化的微博账号上进行转播。

 

比赛规则

参赛选手须录制一段视频,在其中进行简短的自我介绍,告知在10段文字中所选文本所对应的书名和作者(儒勒·凡尔纳)以及章节数和标题,然后大声朗读,并将视频发送至指定电子邮箱。视频须满足以下要求方可参评:

  • 固定横屏录制;

  • 时长不超过4分钟;

  • 不可对文本进行修改;

  • 只能有一名参赛选手出现在视频当中;

  • 视频必须全程仅使用法语;

  • 不可加入音效(如背景音效果、变声效果)或视觉效果(如图片、贴纸、emoji表情),也不可加入任何文字;

  • 参赛选手还须保证背景中没有任何艺术作品,也不可出现任何可以被识别出来的品牌标识;

  • 一名参赛选手只能投递一段视频。

     

 

参与比赛即视为接受比赛章程,扫描下方二维码获取完整版比赛章程:

 

朗读文本

以下是从儒勒·凡尔纳的书中节取的10个与水的主题相关的选段,供参赛选手选择。

 

比赛奖励

本次大赛获得了合作方安德鲁的支持,所有入围决赛的参赛选手都将获得由安德鲁提供的一套礼品盒(含果酱、果泥、糖果等)。

3位获胜者每人将获得一张旅人蕉阅读俱乐部的购书券(可在现场或远程使用),一等奖获得价值2000元的购书券,二等奖获价值1000元购书券,三等奖获价值500元购书券。

居住在北京以外地区的决赛入围选手的差旅费用将由主办方承担。主办方将向所有入围选手提供一本包含其朗诵选段的法语原版书。

 

评委会成员

朗读大赛评委会由现居中国的文学及图书领域专业人士组成。

 

© Droits réservés

段映虹,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致力于法国当代作家尤瑟纳尔研究,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研究。

 

© Droits réservés

徐枫是电影史专家、中央戏剧学院教授及博士生导师。他长期研究法国电影,近来主持与帕特里斯·谢侯相关的科研课题,对欧洲戏剧和歌剧进行研究。另外他也负责多个影展的统筹以及电影制片工作。

 

© Droits réservés

欧玉荻,索邦大学法语文学博士,曾在伽利玛出版社工作,并先后任职于罗马尼亚和印度的法国文化外交部门。自2019年以来,她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担任图书与思辨文化专员。

 

© Droits réservés

安德卫,地球与宇宙科学博士,从2020年9月起担任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环境与遗产部门负责人,重点负责中法环境月的协调工作。

 

 

本次大赛的组织方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作为法国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旅人蕉阅读俱乐部致力于在华推广法国文学、语言与文化。俱乐部的会员可以前往书店,也可以远程下单,买到法语原版书以及部分中文译本。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也举办工作坊、比赛和讲座,并且有一个微信群发布相关活动简讯和上架新书动态。

 

 

主办方

 

合作方

【有奖游戏】扒一扒周董新专辑封面背景的那座圣米歇尔山

© DaLiu-Shutterstock.com

 

你可能知道周董新专辑封面那座山叫圣米歇尔山,但你大概不知道圣米歇尔山在咱中国还有一座友好山,那就是五岳之首——泰山。2022年6月22日,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出席了圣米歇尔山与泰山缔结友好山关系的签约仪式。这两座名山从2001年便建立起来的合作关系升华为“友谊”!更具体地说,两个景区将分享对“双山”的旅游开发保护、宣传及管理方面的经验。借此机会,法国文化邀你一起探访圣米歇尔山这块法国遗产瑰宝,还可以参与晒图赢取法式美食礼包游戏,详情请见文末。

自197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以来,圣米歇尔山是法国接待访客最多的景点之一,每年有超过300万人从世界各地涌入这里一探究竟。可以说,圣米歇尔山是法国的象征,是一处圣地,烙着深刻的历史印记。

 

 

圣米歇尔山的起源

圣米歇尔山的存在起源于公元708年大天使圣米迦勒的显灵。大天使向阿伐朗什当地的主教奥贝尔授意,第二年,奥贝尔命人在当时名为铜布山的小岛上建造了一座教堂。公元966年,一个本笃修会团进驻了这个矗立在圣米歇尔海湾的花岗岩岛,盖起了他们的修道院。

很快,朝圣者蜂拥而至,尽管朝圣的路上困难重重:巨大的潮汐差异,飘忽迷离的雾气,满地的流沙。在那时,通往圣地的唯一通道只有在退潮时才会显现出来。

 

 

独特的历史遗迹

整个建筑工程历经了若干世纪才有了现在的面貌:罗马风格修道院的教堂部分于11世纪完成。更壮美的哥特式“奇迹”建筑群于13世纪建成,共有上下三层,傍山而立。在几乎清一色的宗教建筑中,不得不提14世纪为因英法百年战争而建造的军事工程,就是外围的小村落。

这个建筑群的完成堪称奇迹:从硕西岛运来的花岗岩块,经过雕琢后再往山顶运送。

如今的圣米歇尔山依然是宗教圣地,与罗马及圣雅各布孔波斯泰尔之路并列为中世纪西方最重要的朝圣之地。

 

 

叹为观止的地理环境

© Valentin Pacaut - The Explorers

 

除去浓厚的宗教和历史色彩,世人还惊叹于圣米歇尔山独特的地理环境。

圣米歇尔山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身处岩石小岛,圣米歇尔海湾环绕,日复一日经历欧洲大陆最大的潮汐差异。当初也正是因为有这个海洋环境,中世纪的修士们才决定在此安营扎寨,修道院盖着盖着就盖成了不同凡响的卓越建筑。

1879年,人们修建了堤坝,方便进出圣米歇尔山。但也是这条堤导致了海湾中严重的泥沙沉积。如今,堤道已被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条连接陆地与孤岛间的水上栈桥,栈桥允许除汽车之外的步行游客、自行车及接驳车通行。加上生态系统保护工程,圣米歇尔山正在恢复它的海岛风貌,在涨潮的若干小时里重新变成一座孤岛。

 

 

独特土壤成就一方的美味

如果去圣米歇尔山游玩,自然不能错过那里的特产:咸羊肉。羔羊们在变成盘中餐之前会在经常被海水覆盖的盐沼地海湾牧场上放养70天,因此长得一身天然的咸肉。古城中心的普拉妈妈餐厅从19世纪开始凭借摊鸡蛋闻名远近,还有可甜可咸的可丽饼和各种油酥饼干,也是值得品尝的当地美食。

 

***

 

没错,圣米歇尔山时至今日依旧吸引着络绎不绝的游客,连咱周董,都特意为新专辑《最伟大的作品》跑到圣米歇尔山前取景呢。

 

 

晒图赢法式美食礼包

那么有奖游戏来了,像周董那样晒出你和圣米歇尔山的合照参与幸运抽奖吧!如果还没有去过圣米歇尔山或者没有合照可以进行创意P图哦,手绘稿也十分欢迎!幸运粉丝将获得法式美食礼包一份,我们一共准备了12份礼包,快来参与啊!

 

参与方式:

【微博】发布微博晒图,在正文介绍你与圣米歇尔山的故事,附上以下绿色文字即可参与。

【微信】发布微信朋友圈晒图,在正文介绍你与圣米歇尔山的故事,并附上以下绿色文字;将截图+姓名+联系电话发送至“法国文化”微信公众号后台即可参与。

 

周杰伦新专辑封面同款打卡,滴~ 原来法国圣米歇尔山和中国泰山是友好山!我在@法国文化 了解中法文化和活动资讯 #法国文化# 

 

投稿截止日期:2022年8月1日

*仅中奖粉丝会收到法国文化的私信联系

 

法式美食礼包包含由法国驻华使馆官邸管家高安推荐的法国红酒一瓶(两款随机),及合作伙伴安德鲁提供的果酱、果泥等。

 

 

张新木的普鲁斯特问卷

张新木,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中国法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其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法国文学与批评。曾出版《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普鲁斯特的空间》《普鲁斯特影像集》等译著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关于普鲁斯特研究论文6篇,出版《普鲁斯特的美学》等专著10余部。他目前正在为译林出版社翻译《追忆似水年华》。

张新木接受邀请成为七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卑而不贱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大度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温柔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坦诚

 

我最大的缺点——

胆小怕事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日常的小小快乐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空中飞翔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没想过

 

我想成为——

自由自在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世外桃源

 

我最喜欢的颜色——

嫩黄

 

我喜欢的花——

茉莉

 

我最喜欢的鸟——

黄鹂

 

我最喜欢的作家——

雨果

 

我最喜欢的诗人——

屈原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冉阿让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白素贞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贝多芬

 

我最喜欢的画家——

雷诺阿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钱学森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秋瑾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生木、秀丽、Nicolas、Isabelle

 

我最最讨厌的是——

说假话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不知道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抗美援朝

 

我最欣赏的改革——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我想拥有的天赋——

音乐

 

我希望如何死亡——

无疾而终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随遇而安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没能挡住小诱惑

 
我的座右铭——

坦荡做人,踏实做事,平淡生活。

 

不止《马赛曲》,法国国庆歌单来啦!

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说到这一天,人们通常会联想到1789年攻占巴士底狱,而事实上,法国举行官方的庆祝仪式是从1790年7月14日的法国联盟节开始,至今已经超过一个世纪。在纪念攻占巴士底狱一周年之际,巴黎国民自卫军指挥官拉法耶特希望组织一次全国性的联盟节,让各地的联盟代表齐聚一堂。他的提议得到了国会的批准,并将7月14日打造成庆祝全法国人民团结合一的庆典。

 

巴士底狱陷落是法国大革命的起始事件,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漫长变革、改革和创新,并最终在整个欧洲历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迹。除了政治方面的影响,法国大革命也对艺术、特别是音乐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向法国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传达了自由、平等和博爱的理念(法国大革命的口号)。

 

为了用音乐庆祝法国国庆日,我们为您发掘(或重新发掘)了一批法语歌曲,齐声颂扬自由与和平!文末有完整歌单链接哦。

 

《樱桃时节》

让-巴蒂斯特·克莱芒的《樱桃时节》唤起了爱和流逝的光阴。虽然这首著名歌曲是在1866年创作的,但人们仍将其与1871年的巴黎公社联系起来。事实上,让-巴蒂斯特·克莱芒作为公社成员参与了战斗,并将这首歌献给了某个名为路易丝的女子,这是他在血腥的一周中遇到的一名勇敢的护士。此歌后来被众多有态度的歌手重新演绎,其中就有伊夫·蒙当在1955年演绎的版本。

 

《拿起武器,以及等等》

70年代末,塞尔日·甘斯布陷入创作低谷。1979年,他决定前往牙买加首都金斯敦,在当地最好的音乐人环绕下,以创作出一张雷鬼专辑。他决定录制一首改编版《马赛曲》,但他不记得全部歌词了,于是查阅了一本百科全书。他发现,马赛曲的作者鲁热·德·利尔在创作手稿中,从第二段副歌开始,会写“拿起武器,以及等等”(Aux armes et caetera)的字样来节省空间。于是塞尔日·甘斯布以此为灵感,将这句话作为这首新歌的名字。尽管歌曲发行后引起了不小的争议,但这一颠覆性改编让这首歌成为一首热曲,并成为他演艺生涯中最成功的创作之一。

 

《游击队之歌》

这首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成为法国抵抗运动的颂歌,呼吁人们进行永恒的抵抗,也是对博爱和希望的讴歌。歌曲最初由安娜·马利于1941年用俄语创作,她是一名年轻的俄裔法国人,加入了伦敦的自由法国军队。这首歌很快就成为BBC法国抵抗运动节目《荣誉与祖国》的预告曲。歌曲在广播里播出时,经常遭遇纳粹德国方面的干扰,但其旋律依然很容易被人识别出来。作家约瑟夫·凯塞尔和莫里斯·德鲁恩随后撰写了法语歌词,并命名为《游击队之歌》。歌曲为了匿名没有提及任何创作者,使得所有人都可以将这首歌为己所用。许多音乐人都翻唱过这首歌,特别是1997年一个名叫Zebda的团体发起的Les Motivés组合的版本。

 

《武装》

《武装》是一首雷欧·费雷的诗,在1968年法国五月风暴后写成,出自题材更加广泛的诗集《索邦门前的哀歌》。《武装》于1969年发表于无政府主义杂志《街头》,尽管费雷的初衷是将其谱写成歌,但一直没有为其作曲。黑色欲望乐队在他们最后一张录音室专辑《面孔与形象》(2001)里将其改编成曲,这首歌后来也被收录进向雷欧致敬的合辑《与雷欧同在》(2003)中。

 

《梦想演进》

法国嘻哈的标志性组合IAM于2017年发行了新专辑《梦想演进》,原本人们以为这支来自马赛的说唱组合已经到了退休的年纪。这首与专辑同名的歌曲邀请你一同来梦想一场演进。歌曲证明了组合没有失去那份积极向上又有担当的激情。他们认为在思辨中重拾希望,是(乌托邦式的?)梦想演进的必要条件。


***

一起来听听由What The France创建的《法兰西国庆日:歌颂自由,向往和平》的完整歌单吧!

遍地盛开艺术节的法兰西夏日回来了!

随着滚滚热浪来袭,因为疫情阔别两年之久的艺术节今夏全面回归法兰西!无论是大都市还是乡间,不管是大规模艺术节亦或小众活动,夏日的艺术舞台将满足观众的不同喜好。

年初情况还不容乐观,彼时奥密克戎病毒在欧洲肆虐,就算有来自政府的资助,文化界仍难以从过往两年的艰难中振作起来。不过随着疫情好转,严密的防疫措施解除,各艺术节终将在这个夏天热烈展开。唯此才能重新与观众建立联结,重新推动经济状况艰难但依然创意无限的文化领域的发展。

 

艺术之光重新闪耀在夏日的法兰西热土,请收下这份不完整的今夏全法艺术节地图!

 

 

当代音乐

音乐节总是包罗万象,新秀与大咖共享舞台。

 

拉罗谢尔Les Francofolies法语音乐节

07.13-17 

拉罗谢尔

在法语音乐方面,拉罗谢尔Les Francofolies法语音乐节绝对是其中翘楚。7月中旬,一届“流行而大胆”的Les Francofolies将把Orelsan、Juliette Armanet、Bernard Lavilliers甚至Booba等一众著名法语歌者汇聚一堂。

 

 

老犁音乐节

07.14-17 

卡赖普卢盖

Les Vieilles Charrues老犁音乐节缘起于一群学生在田地里创办的音乐聚会,起初是为了庆祝学年结束,如今已经成为法国最重要的音乐节之一,4天的时间里能接纳观众超20万名!在创立30周年之际,这个布列塔尼音乐节将在7月中旬迎来比利时唱作人Stromae、Angèle及美国乐队石器时代女皇等音乐人。

 

 

Hellfest音乐节

06.17-19, 06.23-26 

克利松 

对于所有重金属爱好者或其他高分贝音乐的乐迷来说,Hellfest音乐节绝不容错过。而且今年夏天,这个音乐节举办了两场!汇聚了像Metallica金属、Korn科恩和九寸钉这样的传奇重金属乐队。

 

 

塞纳河摇滚音乐节

08.25-30 

圣克卢公园 

 

从摇滚到电子,再到流行音乐,塞纳河摇滚音乐节是本季音乐节中的又一尊大神,因为八月底,FKJ、北极猴子、Stromae、Tame Impala将闪亮登场。

 

 

古典音乐与歌剧

古典乐爱好者不用嫉妒,全法也有多个音乐节奏响美妙的古典乐章。

 

 

韦兹莱音乐节

08.25-28 

韦兹莱 

自2000年以来,韦兹莱音乐节邀请声乐艺术爱好者们在一个独一无二的地方体验无以伦比的音乐之旅,这个地方正是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的韦兹莱大教堂。雷诺德·范·梅契伦与保罗·赞祖这样的著名歌唱家和演奏家届时将奉上精彩表演。乐迷们可在为期四天的音乐节上欣赏到巴洛克、世界音乐、亚洲与茨冈音乐。

 

 

拉罗克当泰龙国际钢琴艺术节

07.18-08.20 

拉罗克当泰龙 

钢琴爱好者们也有自己的去处。第42届拉罗克当泰龙国际钢琴艺术节期间,普罗旺斯14个田园牧歌般的舞台将迎来一系列露天音乐会。从交响乐到爵士,再到室内乐,在4周的时间里,钢琴声将响彻普罗旺斯。

 

 

艾克斯普罗旺斯歌剧节

07.04-23 

艾克斯普罗旺斯

© V. Beaule

每年,艾克斯普罗旺斯都会举办欧洲最大型的古典音乐活动之一:艾克斯普罗旺斯歌剧节!节目跨越不同时代与风格:意大利巴洛克音乐、当代作品、歌剧、音乐会与独奏会。新一届歌剧节以“历经考验而重生”为主题,以罗密欧·卡斯特鲁奇执导的马勒的《第2交响曲「复活」》拉开帷幕。

 

 

表演艺术

 

蒙彼利埃舞蹈节

06.17-07.03 

蒙彼利埃 

作为全世界最大的当代舞年度盛会之一,蒙彼利埃舞蹈节为期24天,邀请了45位艺术家,献上了125场演出,其中一半为免费活动。在今年的第42届舞蹈节上,以色列的著名编舞家欧汉·纳哈林与巴切瓦舞团献上了一场概念前所未有的、革新性的精彩演出,此外,还有法国编舞家菲利普·德库弗利,以及蓬托斯·里德伯格、雷蒙德·霍格、安娜·泰瑞沙·姬尓美可等等。

 

 

巴黎夏天艺术节

07.11-31 

巴黎

GUID Ballet Preljoca© JC Carbonne

20多年来,每年夏天,各种戏剧、舞蹈、马戏、音乐、表演以及装置艺术就会占领首都巴黎的大街小巷,且通常都在传统演出地点之外露天进行,兼具艺术性与通俗性。今年的活动中,舞蹈将成为焦点,以著名编舞家昂热兰·普雷洛卡重新编排的《波莱罗》开场,这是其2018年作品《重力》当中的片段。演出将在卢浮宫的勒夫庭院进行。同样来自普雷洛卡舞团的城市舞组也将在塞纳河岸亦或蒙帕纳斯大楼等巴黎的诸多著名地点表演。

 

 

戏剧和街头艺术

夏季当然也是属于戏剧和街头艺术的季节。

 

 

阿维尼翁戏剧节

07.07-26 

阿维尼翁

©Christophe Raynaud de Lage

当中最为著名的要数1947年由让·维拉尔创立的阿维尼翁戏剧节,当今国际戏剧界最重要的活动之一。阿维尼翁戏剧节分为两大板块,官方的「IN」和民间的「OFF」。今年将有40多场「IN」的演出和1570场「OFF」演出。俄罗斯导演基里尔·谢列布伦尼科夫以一出精彩绝伦的契诃夫名作《黑衣修士》改编为戏剧节拉开帷幕。今年过后,戏剧节总监奥利维尔·庇也将卸任,来年由蒂亚戈·罗德里格斯继任。

 

 

新大众戏剧节

08.13-27 

莱布瓦当茹

©JP Delage

由演员拉扎尔·赫尔森-马卡雷尔于2009年在其祖母的花园里创建的新大众戏剧节尽管预算有限,却实现了在田园风光中上演经典与当代剧目。新大众戏剧节通俗、融洽、喜庆,不失为戏剧爱好者的好去处。今年更有保罗·克洛岱尔的名作《交换》以及太阳剧团的《1789》登上戏剧节舞台。

 

 

菲雅克戏剧节

07.24-08.04 

菲雅克

第22届菲雅克戏剧节将带来20多场令人享受的演出。观众可以通过洛朗·布雷托姆根据乔治·费多作品改编的巴洛克戏剧《马克西姆夫人》重拾古典戏剧之美。还有许多聚焦女性的作品,如改编自安妮·埃尔诺小说《悠悠岁月》的作品《照片中的女人》。

 

 

欧里亚克国际街头艺术节

08.17-20 

欧里亚克 

作为法国及欧洲街头艺术领域的翘楚,第35届欧里亚克国际街头艺术节将在8月底回归康塔勒省。除20多场官方表演活动以外,本届艺术节还将像往年一样,迎来超过600多个团体,上演民间「OFF」节目。

 

***

 

你肯定也看出来了,若要一一列举,各种形式各个领域的艺术节是数不过来的。你既可以去阿尔勒摄影季领略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摄影,也可以去马尔西亚克听一场最棒的爵士音乐会,或者到北方的老城里尔欣赏最美的当代舞蹈演出。在这个大小艺术节回归法兰西的夏日里,让我们共同期待亲临其境的那一天。

 

第21届傅雷译者培训学员招募中——翻译普鲁斯特

今年是马塞尔·普鲁斯特逝世一百周年,法国驻华大使馆围绕这位作家的代表作《追忆似水年华》展开了一系列活动。这部二十世纪文学巨著的中文全译本于1991年首次出版,至今为止已有多个中文版本,新的译本也将陆续问世。今年的傅雷译者培训将聚焦这一经典文本如何从法语翻译成中文,这部作品独树一帜的音乐性可是出了名的,让各个国家的译者们都伤透了脑筋!

 

本次培训将于2022年8月18日和19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现面向全国招募译者学员,评选标准请下拉至文末查看。

 

©Yilin Press

 

导师简介

本次培训为期两天,邀请了数位导师,部分导师将以线上形式参与。他们当中有来自译林出版社的编辑,《追忆似水年华》最具权威性的中译本便是由译林出版社出版;还有曾参与《追忆似水年华》翻译工作的译者老师们,以及普鲁斯特专家。《追忆似水年华》日文版的其中一位译者也将从另一种视角聊聊翻译普鲁斯特的经验,帮助我们了解不同目标语言下的翻译工作有何异同。

 

 

张新木

© D.R.

张新木,南京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副院长,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一等秘书,中国法国文学学会副会长,曾获法国政府棕榈教育勋章。其研究领域为语言学、符号学、法国文学与批评。曾出版《巴黎圣母院》《游荡的影子》《普鲁斯特的空间》《普鲁斯特影像集》等译著5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70余篇,其中关于普鲁斯特研究论文6篇,出版《普鲁斯特的美学》等专著10余部。他目前正在为译林出版社翻译《追忆似水年华》。

 

 

张寅德

© D.R.

巴黎新索邦第三大学教授, 主要研究领域为19-21世纪中西 、中法文学关系,中法互译互介。曾参与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的翻译工作,该译本1991年由译林出版社出版。张寅德在2006年至2012年间主持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学人文翻译培训计划,自2010年起主持法国国际文学翻译中心中法文学互译培训 ,直到2018年。

 

 

余中先

© D.R.

《世界文学》前主编、文学翻译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获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骑士勋章。2018年鲁迅文学奖翻译奖获得者。

 

 

高远弘美

© D.R.

高远弘美是日本明治大学的荣誉教授,曾翻译十多部法语作品,其中包括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范妮·皮雄的《走近普鲁斯特》以及让-克洛德·卡里埃和盖伊·贝西特尔合著的《蠢话大辞典》。他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140多篇文章,同时还出版多部专著,例如《普鲁斯特研究:走入文字的森林》(骏河台出版社,1999年)及《竹本住大夫:无尽的艺术之道》(讲谈社,2013年)。

 

 

唐洋洋

© D.R.

唐洋洋,毕业于南京大学法语系,现为译林出版社经典文学出版中心图书编辑。责编图书有《追忆似水年华》、加缪系列、《蒙田随笔全集》等。业余从事文学翻译,译有乔治·佩雷克的《庭院深处,是哪辆镀铬把手的小自行车》和《萨拉热窝谋杀案》,以及玛塞勒·索瓦若的《让我独自一人》等。

 

 

鲍迎迎

© D.R.

鲍迎迎,毕业于厦门大学外文学院,现为译林出版社经典文学出版中心图书编辑,副编审。责编的图书有《追忆似水年华》《基督山伯爵》(特装典藏版)《老实人》、“毛姆精选集”、“经典译林”系列、《中华人文》等。

 

 

 

培训安排

 

818日(周四)

9h30 – 12h30

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部专员欧玉荻致欢迎辞

学员自我介绍

译林出版社编辑唐洋洋和鲍迎迎主讲环节

12h30 – 14h30

午休

14h30 – 17h30

翻译工作坊,由张新木主持

 

819日(周五) 

9h30 – 11h

译者经验分享,由高远弘美和张新木主讲

11h – 12h30

余中先主讲环节

12h30 – 15h00

午休

15h00 – 18h30

翻译工作坊,由张寅德主持

培训总结

 

 

实用信息

日期:2022年8月18日-19日

地点: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入选的学员必须到场参加此次培训。因疫情防控而无法按计划前来北京的学员,可通过Zoom线上参与。

*本次培训不收取任何费用,18-19日两天的午餐由法国大使馆安排,其它的食宿与交通费用则由学员自行承担。

 

 

评选标准

本次培训仅向拥有法译汉经验的译者开放。

 

申请人必须提交的材料包括动机信(不超过一页)、简历(请务必在简历中标明您的中文姓名、出生年份及联系电话)和译著目录(已出版或正在翻译的作品,请注明出版或预计出版时间)。

 

以上材料需用法文准备且必须在2022年7月17日周日23:59,通过邮件发送至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部。联系人:廖斯婧 academiefulei@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 010-85312240

 

入选者将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部审阅材料后选出。评选结果将于2022年7月20日周三起以电子邮件或电话的形式通知申请者本人。

 

彩虹六月|克劳德·卡恩:颠覆性别的艺术家

六月是LGBTQ+群体的骄傲月,法国文化也披上彩虹色。“彩虹六月”系列文章将通过呈现具有代表性的LGBTQ+的艺术家和文化现象,带大家多了解法国的酷儿文化。

 

克劳德·卡恩,《我在训练,别吻我》,1927 © 泽西遗产藏品
 

“打乱一切。是男?还是女?要视情况而定。中性是唯一一直适合我的性别。”这些话出自克劳德·卡恩(1894-1954)之笔。她出生于1894 年,本名露茜·勒妮·玛蒂尔德·施沃布。这位中性介入型艺术家拥有多重身份:摄影师、散文家、诗人和抵抗者,从上世纪初就开始探索与性别、身份认同、身体以及身体变化相关的问题。生前鲜为人知,直到1990年代,她极具先锋色彩的自拍像才成为性别和身份认同探索的象征。本文将带您回望这位独一无二的艺术家的人生。

 

 

生为露茜,成为克劳德

 

露茜·施沃布出生于南特一个上层中产阶级家庭,自幼接受几乎与其年龄不相符的知识分子教育,之后在索邦大学陆续完成了哲学和文学的学业。作为象征主义作家马塞尔·施沃布的侄女,露茜很快就进入了文学界。

 

©克劳德·卡恩,自拍像,1917年左右

 

20岁时,她以克劳德·库尔利的笔名在《法兰西信使》上发表散文诗集《目光与视野》,之后还在重要的期刊中发表象征主义短篇、时尚专栏、审判报告(尤其是王尔德一案)及受神话启发虚构的一系列女英雄肖像。1917年,露西正式改名为克劳德·卡恩。卡恩是其祖母的娘家姓,而克劳德这个男女通用的名字则便于她模糊自己的性别。

 

 

双性同体主角,超现实自拍女王

 

1920年代初,克劳德和伴侣苏珊娜·马尔赫贝(又名马塞尔·摩尔)搬到巴黎,安顿在蒙帕纳斯的一个工作室里。两人在中学时相遇,并相伴了一生。她们形影不离、情比金坚,这种关系在她们的艺术创作中至关重要。

 

克劳德·卡恩,《无题》(马塞尔·摩尔)©泽西遗产藏品

 

“致马塞尔·摩尔:我将这些幼稚的散文献给你,让整本书都属于你。这样,你的图画便可弥补我文字的不足。”

克劳德·卡恩,《目光与视野》题记,1919年

 

这对情侣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巴黎文化生活中扮演了承前启后的角色,她们参与各种前卫的戏剧创作,完善摄影试验。在巴黎田野圣母院街的相片冲洗室里,克劳德在马塞尔的帮助下创作了许多超现实主义自拍像,透露出对变装的喜爱。

 

克劳德·卡恩,《你想从我这里得到什么?》,1928年 © 泽西遗产博物馆

 

克劳德玩弄外表,通过不同的行为、姿态、服装、配饰和发型,展现出一人千面。她要么剃光头,要么戴假发,有时是水手形象,有时又变成洋娃娃,刻意制造双重性别,游离于极端女性化和绝对的男性气质之间。“这张面具下是另一张面具。我永远不会停止展现这些面孔。”她在与摩尔一起完成的自传《无效的招供》(1930 年出版)中如此写道。

   

  

克劳德·卡恩和摩尔,《无效的招供》,插画1和3,1929-1930年,私人收藏 © 照片来自比阿特丽斯·哈塔拉
 

如果说克劳德的这些变换明显带有自恋倾向,实际上,它首先是对社会规则、性规范、审美规范以及资产阶级文化的嘲讽,她终其一生都在对它们毫不留情地表示嗤之以鼻。克劳德在首都获得了成功,与超现实主义团体来往密切,在战前签署了该团体大部分的宣言。她与安德烈·布勒东、亨利·米修、乔治·巴塔耶、罗伯尔·德斯诺斯等人来往甚密。

 

 

介入型艺术家

 

克劳德·卡恩是多个领域的先驱,其中包括在对同性恋权利的捍卫方面,她曾在法国此类主题刊物的第一本杂志——《反转》上发文。1925年,她在该杂志的首刊中写道:“我对同性恋、同性恋者的看法与对异性恋、异性恋者的看法完全相同:一切都取决于个人和环境。我要求普遍的性取向自由,要求万事万物的自由,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安宁、自由和幸福。”

 

  

克劳德·卡恩,自拍像,1929年 © 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左图)
无题,1939年左右 © 克里斯蒂安·布克雷收藏(右图)

 

克劳德还撰文谴责纳粹主义和反犹主义,战斗随着她在二战期间加入抵抗运动到达顶点。1938年,克劳德和马塞尔定居在英国泽西岛的“无名农场”,几年后,岛屿被德军占领。在德军占领法国期间,这对情侣编撰并秘密发放反军国主义、拥护和平主义的小册子,有时还会配上合成图片,署名“无名战士”。这导致她们在1944年被捕并被判处死刑。解放之后,她们才逃过一劫。

 

克劳德·卡恩,与猫的自拍像,法国国立网球场现代美术馆图册

 

克劳德·卡恩的作品有着强烈的表达,具有惊人的现代感,涵盖了20世纪重要的艺术主题,在今天愈发有时代感。二战之后,她曾经被遗忘,直到1990年代才重回公众视野,在摄影史和性别研究中都产生了热烈的反响。艺术史学家弗朗索瓦·莱珀利埃首次出版了克劳德·卡恩的传记,并于1995年在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协助组织克劳德作品的首展,推动了对这位艺术家的“再发现”。包括大卫·鲍伊等在内知名人士也曾向克劳德致敬。受克劳德作品启发,时装品牌克里斯汀·迪奥2018年推出了双性同体系列。有着无穷尽多样面孔的克劳德·卡恩无疑是永恒的灵感之源。

 

克里斯汀·迪奥2018年向克劳德·卡恩致敬的系列

 

老树的普鲁斯特问卷

老树,原名刘树勇,山东临朐人。1983年毕业于南开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现为中央财经大学文化与传媒学院艺术系教师。目前,主要从事视觉语言形态的研究、影像的媒介传播研究与具体实践。2007年,他重拾画艺,自娱自乐。已在国内出版多部作品,并有两本书在法国 Philippe Picquier出版社出版。他作为嘉宾参与了今年的第六届图像小说节。

 

老树接受邀请成为六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强烈的虚无感,经常性地陷于悲观情绪当中。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超脱,通透,看淡世间的名利得失,同时又可以有责任感,坚毅担当。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聪明,独立,安静地做着她喜欢的事情。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学识渊博,处事智慧,经常有教于我。

 

我最大的缺点——

对别人的请求不好意思拒绝,然后消极拖延。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创造性的工作,从无到有的工作。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在一个不为人知的地方,不为生计考虑,把自己的许多想法通过绘画或者写作表达出来,然后无疾而终。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双目失明,不再能够看到这个世界,不再能够通过绘画进行表达。

 

我想成为——

一个不被他人注意的人,安静地生活和做自己喜欢的事。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一个不被规定和限制如何生活如何说话如何行走的国家。

 

我最喜欢的颜色——

白色,深蓝色。

 

我喜欢的花——

几乎所有的花。她们的样子让我觉得这个世界还有美好的一面。

 

我最喜欢的鸟——

小的鸟,不名贵的鸟,比如麻雀。

 
我最喜欢的作家——

加缪。专程去拜访他的墓,那么小,那么朴素。旁边一株夹竹桃树,一丛鸢尾。站在那里,我觉得他去了巴黎,过几天就回到这里来。

 

我最喜欢的诗人——

王维。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卡夫卡《变形记》中的格里高尔。看到他,就像看到了自己的样子。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回想到很多,但不能确定是哪一个。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柴可夫斯基,德沃夏克,埃尼奥·莫里康内。

 
我最喜欢的画家——

莫兰迪。他的一切状态,包括他的画,都是我向往的样子。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没有。我不相信有什么英雄。一个词语,一个符号而已。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同上。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有古意的名字。比如杭州的古荡,留下。日本的千叶,秋田,浅草——像一个个很远很长的梦。

 

我最最讨厌的是——

自己的拖延症。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秦始皇。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所有为自由和尊严而进行的战斗——尽管我讨厌战争。

 
我最欣赏的改革——

邓小平打开中国的国门,让我们看到世界的样子。

 
我想拥有的天赋——

对音乐的理解,最好是可以作曲。

 
我希望如何死亡——

在睡梦中离去。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愤怒,焦虑,但又充满无力感。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天赋所限,不能做成某件事情。

 
我的座右铭——

对于一个生命的丰富性和复杂经历来说,所有的座右铭都太简陋了。

彩虹六月|Voguing 舞动巴黎

2017“响亮自豪”节,巴黎诗意拉盖特艺术中心 ©盖尔·马塔塔
 

六月是LGBTQ+群体的骄傲月,法国文化也披上彩虹色。从本周开始,“彩虹六月”系列文章将通过呈现具有代表性的LGBTQ+的艺术家和文化现象,带大家多一点点了解法国的酷儿文化。

 

首先,让我们一起进入Voguing舞那迷人且颇具反叛精神的世界。这种舞蹈最初诞生于美国黑人LGBT群体的俱乐部,2010 年以来在巴黎广受欢迎。

 

图片来自热门美剧《姿态》

 

 

Voguing缘起:舞蹈即解放

 

Voguing不只是一种舞蹈,更是一场全方面的文化艺术运动,承载着遭受歧视的少数群体的历史。Voguing舞在纽约的舞厅中发展起来,后者往往是举办选美比赛的同性恋社交场所。像走时装秀那样,选手们身着奢华的服饰,在评委面前一一登台。

 

 威利忍者,工作室,纽约(1989)©尚塔尔·雷格诺

 

黑人、拉丁裔的变装皇后要么得漂白皮肤才能参加走秀,要么直接无法参赛,这种状况让他们难以忍受,于是,70年代,他们决定创办自己的舞会,与白人精英的走秀、姿势和手势如出一辙。Voguing正是诞生在这种反抗之中,它受T台表演影响,舞姿夸张,尺度大,动作急促,明显参考了著名的时尚杂志《Vogue》。舞者们将微妙的手部动作和夸张的杂技柔体融为一体,在自嘲中嘲弄固有的关于性别、女性气质和性特征的社会规范。

 

《巴黎在燃烧》©珍妮·利文斯顿
 

此类舞会于是轰动一时。30年过去,Voguing运动逐渐融入流行文化。上世纪90年代,随着麦当娜的歌曲《Vogue》和珍妮·利文斯顿的纪录片《巴黎在燃烧》的出现,Voguing运动达到顶峰。但很快,这股浪便遭遇低谷,因为艾滋病的流行对舞者们造成了沉重打击。

 

 

给“无家可归”之人一个“家”

如果说这些“地下”舞会是狂欢之地,Voguing舞其实还是有自己的规范和专有语言。不同的 “家族”有不同的舞蹈风格,他们在舞会中比舞。每个“家族”由15到30名舞者组成,由扮演导师角色的“母亲”或“父亲”领导。1977 年,变装皇后克里斯特·拉贝创立了第一个表演“家族”,之后其他“家族”也在美国陆续出现,例如盛会之家或全能之家。

 

“家族”其实是一个互助系统,不被原生家庭接受的年轻同性恋者,也就是“孩子们”,在“家族”里找到支持和避难所,得以自由地表达身份认同。“母亲们”和“父亲们”引导这些被收留的青少年,守护他们的教育和健康。

 

 

“当一个Voguing群体的‘父亲’意味着很多。我们面对的都是LGBT群体的年轻人。他们与父母的关系往往很糟糕,他们没有办法和自己的原生父母进行像和我一样的交流。当‘父亲’意味着支持他们。我督促我的孩子们去上学,做艾滋病毒检测,接种疫苗……我有责任,而且我愿意承担。”

——维尼·热夫农,热夫农之家的舞者父亲 (来源:法国广播电台文化频道)

 

 

“巴黎在Voguing

 

在拉辛德拉·宁佳的推动下,美国舞厅里的表演于2010年跨越大西洋来到法国。巴黎Voguing群体蓬勃发展,目前有大约400人,十几个表演“家族”,如拉杜雷之家、宁佳之家、热夫农之家等。

 

拉辛德拉·宁佳©雅各布·克里斯

 

图片来自纪录片《巴黎在Voguing》,由加布里埃尔·库兰拍摄 ©克达电影生产家族/ 维斯传媒法国

 

维尼·热夫农©艾格尼丝·纳巴特

 

瑞达“母亲”,来自热夫农之家,法国第一个表演家族
 

在巴黎,人们对Voguing舞的热情持续增长,从活动数量上便可见一斑,Voguing也经常得到诗意拉盖特艺术中心和圣殿市场等地的支持。巴黎被视作欧洲的Voguing舞之都,从此沸腾起来。

 

《盖特在Voguing》之夜©诗意拉盖特艺术中心

 

近几年来,法国的“ Voguing王子” 基迪·斯麦积极在法国普及Voguing舞。他是歌手、DJ、舞者和 LGBT 活动家,曾在巴黎国家歌剧院创立350周年登台表演,并于2018 年夏至音乐节亮相爱丽舍宫,自豪、响亮地表明自己的身份认同。这位介入型艺术家为导演加斯帕德·诺伊长片《高潮》谱写原声,交出了令人惊叹的创作。

 

基迪·斯麦©西尔万·刘易斯

 

从最初边缘的反主流文化运动,Voguing这一来自地下舞厅的表演正在慢慢往流行文化发展。但Voguing的流行值得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毫无疑问,Voguing舞受人瞩目也带来人们对于它所代表的群体的关注,然而这种多元混合的舞蹈逐渐商业化,在众多短片和时装秀中变得大同小异,存在背离初衷的风险。如果您在读完这篇文章之后,也有“摆个姿势”的冲动,那么也请不要忘记Voguing的起源以及它对黑人、拉丁裔酷儿的意义。让我们重温标志人物拉辛德拉·宁佳的话:“舞厅不拒绝任何人,但来了之后,就该迎接战斗。”

 

鲁本·奥斯特伦德《悲情三角》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经过饱受疫情影响的两年,第75届戛纳电影节备受期待。2022年,戛纳电影节在5月如期举行。这场第七艺术的盛会不负众望,全球各地的业内人士及电影人齐聚戛纳蔚蓝海岸。

 

本届戛纳电影节共有22部影片入围主竞赛单元,由法国演员文森特·林顿担任评审团主席, 最终有10部影片获奖。本次获奖名单兼收并蓄,来自全世界各地的获奖影片在戛纳首次亮相,充分说明了戛纳电影节是全球电影业最重要的窗口。

 

评审团 ©Stephane Mahe/Reuters

 

影片《悲情三角》荣获第75届戛纳电影节最负盛名的金棕榈奖。这是瑞典导演鲁本·奥斯特伦德执导的第六部长片,也是他继2017年凭借《方形》摘得金棕榈奖后第二次获此殊荣。

 

鲁本·奥斯特伦德《悲情三角》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 Patricia de Melo Moreira / AFP

 

  

 

5月17日,在电影节开幕式上,60岁的美国演员福瑞斯特·惠特克获颁本年度终身成就奖。

 

福瑞斯特·惠特克从戛纳电影节主席皮埃尔·莱斯居手中接过终身成就奖 ©AFP

 

 

2022年获奖名单

 

评委会大奖(并列)比利时导演卢卡斯·德霍特的影片《亲密》,法国导演克莱尔·德尼的影片《正午之星》

Lukas Dhont, Eden Dambrine, Javier Bardem - Close, Grand Prix ex-æquo © Christophe Simon / AFP

 

Claire Denis – Stars at noon, Grand Prix ex-æquo© Valery Hache / AFP

 

 

评审团奖(并列):波兰导演杰兹·斯科利莫夫斯基的影片《驴叫》、比利时导演夏洛特·冯黛梅尔许和菲力斯·范·古宁根联合执导的影片《八座山》。

Charlotte Vandermeersch et Felix Van Groeningen – Le Otto Montagne (Les Huit Montagnes), Prix du jury ex-æquo © Gareth Cattermole / GettyImages

 

Jerzy Skolimowski, Alice et Alba Rohrwacher - Eo, Prix du Jury ex-æquo© Christophe Simon / AFP

 

 

最佳男演员奖:韩国演员宋康昊《掮客》(日本导演是枝裕和作品)

Song Kang-ho© Reuters-Yonhap

 

 

最佳女演员奖:伊朗演员扎拉 •阿米尔 •阿布拉希米《圣蛛》(伊朗、丹麦导演阿里·阿巴西作品)

Zar Amir Ebrahimi © Loïc Venance / AFP

 

 

最佳导演奖:韩国导演朴赞郁《分手的决心》

Park Chan-wook © Eric Gaillard/Reuters

 

 

最佳编剧奖:瑞典导演、编剧塔里克·萨利赫《天堂来的男孩》

Tarik Saleh, Édgar Ramírez - Walad Min Al Janna (Boy from Heaven), Prix du scénario © Valery Hache / AFP

 

 

金摄影机奖:这项鼓励新人导演的奖项颁给了丽莉·吉欧和吉娜·甘梅尔的影片《野兽》

特别提及:日本导演早川千绘作品《七五计划》

Gina Gammell - War Pony, Caméra d'or © Gareth Cattermole / GettyImages

 

Rossy de Palma, Hayakawa Chie - Plan 75, Mention Spéciale de la Caméra d'or © Christophe Simon / AFP

 

 

75周年大奖:达内兄弟第13部剧情长片《托里和洛奇塔》

Jean-Pierre et Luc Dardenne, Carole Bouquet - Tori et Lokita, Prix du 75e © Christophe Simon / AFP

 

 

短片金棕榈奖:中国导演陈剑莹作品《海边升起的一座悬崖》

短片评审团特别提及:尼泊尔导演阿比纳什·维克拉姆·沙阿作品《母亲忧郁的催眠曲》

Jianying Chen - Hai Bian Sheng Qi Yi Zuo Xuan Ya (The Water Murmurs), Palme d'or du court métrage © Christophe Simon / AFP

 

Abinash Bikram Shah - Lori, Mention Spéciale des courts métrages

 

 

Jury et Lauréats – Cérémonie de Clôture 2022 ©Valery Hache / AFP

 

夏至音乐日-丽江站

自2007年起,6月21日夏至这一天就成了音乐和分享的美好节日。夏至音乐日的理念很简单:不管是正在冉冉升起的新兴音乐人或是功成名就的音乐大咖,为夏天的到来在舞台上、天空下为观众免费演奏丰富多样的音乐。

2022 年第15届夏至音乐日,这一源于法国的音乐盛典将重磅回归,携手中法音乐人,以多元化的形式登录中国的5座城市:丽江,沈阳,武汉,开平和深圳。丽江站作为全国夏至音乐日首场演出,将于6月10日 - 6月11日在丽江纳西古乐会与乐迷们见面,由法国音乐人张思安带来他与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合作交流的新作品!

在中国生活逾二十年的法国音乐人张思安与大研纳西古乐会合作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创作驻地计划。驻留期间,张思安与大研纳西古乐会的音乐家们深入合作,改编纳西音乐的传统曲目并创作多首独具一格的乐曲。张思安以现代的编曲方式,融合摇滚、电子和实验的元素,使纳西传统音乐焕发出全新的活力。

该项目获得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的支持,用以更好地保留这份非物质文化遗产。

 

 

节目安排

14:00, 2022/6/10

音乐沙龙

张思安与大研纳西古乐会

 

14:00, 2022/6/11

演出 

张思安与大研纳西古乐会

 

丽江

大研纳西古乐会

 

 

关于张思安

张思安的真名是让-塞巴斯蒂安·艾利,是一个被中国乐坛熟知的法国艺术家。这个波尔多人的音乐,与广播中的欧美和华语流行乐大相径庭,其曲风独一无二。他形容自己的音乐“处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也处在古典、摇滚、爵士、电子和实验音乐的交汇点上”。

 

张思安可以演绎多种乐器,且才思似乎永不枯竭,他在华20年已创作出 60 多张专辑。每张专辑,每首乐曲,自有其独到的风味,但又互相补充,形成一个丰富多样的整体。这所有的灵感全都来自世界文化。

 

关于大研纳西古乐会

 

纳西古乐是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中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丽江纳西族世代相传的民间音乐,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音乐原型之一。纳西古乐把儒、释、道三教合而为一,是熔礼、乐、教育于一炉的珍稀音乐。1981年,纳西族著名音乐家、民族学家宣科先生克服重重困难重新组建了早已解散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并将纳西古乐这一民族文化瑰宝带到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访问及演出,取得巨大成功,从而使纳西古乐享誉世界,宣科品牌与纳西古乐蜚声海内外,成为我们中华民族树立文化自信的典范。

 

 

实用信息

6月10日 周五 14:00

音乐沙龙

活动免费,扫码预约参加活动 

 

 

Image

 

6月11日 周六 14:00

演出

活动免费,扫码预约参加活动 

 

 

Image

 

 

大研纳西古乐会

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大研古城东大街密土巷86号

 

夏至音乐日直播预约开启!

Image

 

 

 

 

 

达芙妮·娜瓦拉中国首展:“迷失的冒险”提前看

中法文化之春的不少展览都已完成布展,静候能重新对公众开放的佳音,法国文化从本周起将带着大家提前云看展!本周我们先来看看法国艺术家达芙妮·娜瓦拉在中国的首次个展“迷失的冒险”。

 

在一段点缀着怀疑和韧性的生动故事的背后,轻抚这悠悠时光,让人们窥见人物不同寻常的人生道路。极度敏感的词句和饱含幻想的图像从世界尽头经历的冒险中浮现,尽管这些冒险有时会被抛弃在寂静的海洋中。在中国的首次特展之机,法国艺术家达芙妮·娜瓦拉于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推出她的造型、摄影和视频作品。这一名为“迷失的冒险”的展览通过大量图像和珍贵的拼贴作品,以沉浸式旅程的形式追随两个人相遇的脚步。隐藏在作品中的征象融合进一个充满隐喻和动作的故事脉络中。

 

尽管达芙妮的作品构建体现出虚实结合的写作意图,但她还是试图捕捉叙述的情感轮廓,叙述过程中的张力揭示出一种难以言说的现实。因此,当这位艺术家在巴黎塞纳河畔散步并发现了一本出版于1956年的书籍之后,她自然而然地对书籍的作者和书中的女主人公这两位女性生活中体现的爱情观念产生兴趣。这本书的作者是美国记者兼作家凯瑟琳·休姆。书中,她以半传记的方式讲述了女主人公加布丽埃尔的故事。在被派往刚果传教之前,加布丽埃尔在加尔默罗会修道院度过了人生的最初阶段。在修道院的严苛规章制度约束下,她的自我意识被迫瓦解。十七年的笃信宗教和对绝对的爱的追求并不足以让加布丽埃尔原谅纳粹杀害其父的罪行,她最终撤回自己修女的誓愿。二战结束后,她向欧洲的集中营和战争受害者提供帮助。在那里,她遇见了凯瑟琳·休姆,从此再也没有分开过。《修女传》在美国成为畅销书并在出版三年后被改编成电影搬上荧幕,由奥黛丽·赫本主演。赫本凭借在该电影中的精彩演绎获得奥斯卡最佳女主角。但这个故事起源于漫长的个人私密心路历程和一段爱情故事。

 

达芙妮·娜瓦拉以故事片段为基础进行创作。她按自己的想法操纵、删减或重塑故事片段,以保留瞬间的精髓、目光的记忆和感觉的印记。在这里,她选择以一种既感性又概念化的方式来处理这一主题,将精细加工过的档案资料、新摄影作品、电影和拼贴作品组合在一起,构成一幅宏大画卷。相关描写被设计成两部分,间接探寻两位主人公满怀爱意的相遇。展览突出了寻找真理道路上的反差与激情,追溯了那些影响我们与爱的关系的生活因素。在由漂泊转向虔信的背景下,图像表现出修道院强压下的宗教习俗与仪式。在研究调查的过程中,达芙妮·娜瓦尔发现寂静花园中的情愫涌动。不顾肉体吸引而选择的精神之爱从对别处的凝望和新大陆的地平线上浮现出来。艺术家结合这些经过反转显影、转移与重新构架的档案摄影作品,将在日常景致中体验到的情感具体化,并创作了一系列的图像。因此,摄影变成了一种添加有精炼且复杂的行为与情节的造型过程。

 

影片《查巴达巴达》在全新的叙述中回顾了电影史上的60个节选片段,唤起悬念、焦急和加速的脉动,以及勇敢的目光。最后一章基本采用拼贴合成的方式进行创作,它歌颂了顺应情感的自由之风。在另一段时光的长廊里,伴随着悠长的呼吸,分解或破碎的图像聚集在一起。

 

 

最终,《心跳》为两个个体的激情之谜献上了最后一首颂歌,以舞蹈的形式将这份爱情宣泄表达出来。

 

在达芙妮·娜瓦拉的作品中,人们将看到她如何将故事搬上银幕,在如梦似幻的谜团之下构想的种种诠释可能。精神的、柏拉图式的或肉体的爱的丰富与泛滥呼应了当下聆听诗歌时捕捉到的意象。尽管有艰难的叹息,曲折的经过和不确定的遮蔽,这两个女性的故事长久地咏唱自我的自由。

 

 

· 达芙妮·娜瓦拉 ·

达芙妮·娜瓦拉生于1982年,在巴黎生活和工作。她毕业于尼斯阿尔森别墅国立高等艺术学院和维也纳美术学院,作品曾在众多法国和国际机构展出,如东京宫、橘园博物馆、自然狩猎博物馆、老佛爷基金会艺术中心、伊冯兰伯特画廊、五月美人工业废地、阿尔森别墅艺术中心、因斯布鲁克文化中心、四十立方米艺术中心等。

 

 

「迷失的冒险」

- 地址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草场地155A)

 

- 艺术家 -

达芙妮·娜瓦拉 

 

- 策展人 -

白莫迪 

 

- 主办 -

三影堂摄影艺术中心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处

 

PAGEONE书店主理人陈鹏的普鲁斯特问卷

陈鹏,80后,浙江金华人,北京市实体书店协会副理事长,第六届中关村文化产业十大创新人物,自2019年起担任PAGEONE书店主理人,在北京拥有5家门店。PAGEONE书店连续两年成为“图像小说节”合作书店。

陈鹏接受邀请成为五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比较慢热,喜欢反复琢磨。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责任、担当。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善良、有趣。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懂得感恩、懂得珍惜。

 

我最大的缺点——

容易纠结。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做自己喜欢的工作、准备一顿美味的晚餐。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做一份有成就感的工作、有一个和睦的家庭。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没有想过会遭遇噩运,希望一直别遇到。

 

我想成为——

内心平和、情绪稳定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空气好、自然环境好、社会环境不复杂的地方。

 

我最喜欢的颜色——

我没有最喜欢的颜色,天空的蓝、树叶的绿、棉花的白等等自身的颜色,都是最美的。

 

我喜欢的花——

不怎么喜欢花,更喜欢植物。

 

我最喜欢的鸟——

火烈鸟

 
我最喜欢的作家——

王小波、余华

 

我最喜欢的诗人——

徐志摩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活着》里的福贵、《老人与海》里的老人。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我再好好想一想......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没有太多研究,应该是肖邦、贝多芬吧。

 
我最喜欢的画家——

可能是王希孟吧。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让我们不用担心挨饿的袁隆平。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有花木兰、穆桂英、冼夫人等。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对名字本身无感,名字背后代表的人才值得喜欢。

 

我最最讨厌的是——

失去自由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各色的战争发动者们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上甘岭战役

 
我最欣赏的改革——

改革开放

 
我想拥有的天赋——

一目十行、记忆超群

 
我希望如何死亡——

无病无痛,自然老死。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有点焦虑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无心之过

 
我的座右铭——

自律、精进、惜福。

当French Touch遇上C-Pop,会碰撞出多少斑斓“乐色”?

法国驻华大使馆携手腾讯音乐人,首张中法创作合辑《乐色斑斓》上线。

5月19日,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和腾讯音乐娱乐集团(下称TME)共同发起出品、美丽唱片执行监制的首张中法创作合辑《MOSAIQUE 乐色斑斓》正式上线。合辑共包含11首单曲,由11组腾讯音乐人和10组法国音乐人共同参与创作,登陆TME旗下QQ音乐、酷狗音乐和酷我音乐平台。国际音乐平台Spotify、AppleMusic、Deezer和Amazon也将同步上线。

本次创作合辑邀请的21组音乐人均为中法两国流行乐坛的冉冉新星,如腾讯音乐人朱婧汐、钱润玉、梁馨予SARRA、Mr. Miss,和法国音乐人KIZ、Toukan Toukän、Cléa Vincent、Col en fleurs。他们不仅精通流行、嘻哈、电子等不同乐种,在专业上领域里熠熠生辉,同时也崇尚风格鲜明、个性开放的表达,希望与来自不同文化的音乐人建立起更深层的联系,并期待通过此次合作为听众带来不一样的中法流行乐收听体验。

两国音乐人通过线上的形式共同完成创作,突破了地理与文化的限制,让创造力与灵感交相激荡,迸发出全新的音乐曲风。腾讯音乐人摇滚乐队荒事在采访中说道:“通过这次跟乐队之外的成员合作创作,不仅让我们对法国音乐有了更多的了解,也让我们的音乐产生了新的可能。”腾讯音乐人鱼翅也认为参加合作不仅激发了创作灵感,也拓展了自身边界,感到很惊喜。法国音乐组合Ours Samplus也深有同感:“这样的合作会带来许多意料之外的收获,让我们跳出了自己的舒适区,我们非常享受这个过程。”相信对于广大中国听众而言,这次无与伦比的国际文化交流尝试,将让更多人收获与以往不同的法国音乐印象。

近年来,中法两国的优秀音乐人不断涌现,原创音乐蓬勃发展。作为中国在线音乐与音频娱乐服务的领航者,TME通过打造完善的立体服务体系,进一步助力中国音乐人的国际化发展,不断实现音乐作品的全球价值。此次合作是TME第三次成功实现的中欧音乐人合作,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与TME携手打造,极大地促进了中法音乐人之间的交流。让我们共同期待未来在中国或法国举办的音乐人面对面的艺术驻地计划。

 

通过互动小游戏发现《乐色斑斓》!

 

参与音乐人

 

念慈ParE

极具都市感的95后音乐人,词曲作者,制作人。代表作《Fancy》、《浪漫物语》等。大学期间组建乐队CatCube曾入围2018独立音乐公社全国10强乐队。

 

Col en fleurs

只使用人声(其中有一位beatbox)和一把吉他,Col en Fleurs就这样诞生了。起初他们是一支翻唱乐队,唱了很多混搭歌曲,然后发展成一支“真正”的乐队,写自己的歌。一首名为《飞机》的新歌(与了不起的歌手念慈的合作)现已推出。

 

陈陈陈

陈陈陈,唱作人、音乐制作人、艺术家、科幻漫画作者。个人音乐计划将主流词曲审美结合独立实验制作,形成独树一帜的“太空民谣”风格。跨越多重身份的长期创作经历,形成了他多元立体的表现形式,是艺术与音乐融合领域的先行者。

 

Cléa Vincent

通过一系列的专辑与EP,Cléa Vincent成为正在复兴的法国流行音乐场景中的一位旗手。凭借坦率并富有诗意的歌词与旋律以及无与伦比富有吸引力的音乐视频,她创建了一个原始的新浪漫主义世界,这个感性并舞蹈的宇宙正在走向全球。

 

朱婧汐

朱婧汐,来自野菌天堂云南的迷幻女声,词曲作者、音乐制作人。近年來,朱婧汐以Akini Jing的赛博格身份开启自我升级,多视角创作,通过电子音乐、赛博朋克美学、交互装置等多种艺术形式,2021年发起“东方赛博·觉起”概念,将东方文化及元素与这个时代的赛博语境结合。

 

Toukan Toukän

Toukan Toukän组建于2018年的图尔。这个二人组包括歌手/词曲创作者Laure和鼓手/制作人/声音设计师Étienne。在舞台上,两人以有机的布景设计展现其“无边界流行”,邀请耳朵和身体进入一种光芒四射而令人陶醉的恍惚状态。

 

钱润玉

新生代爱声存原创音乐人钱润玉,腾讯音乐人签约艺人。钱润玉作品风格偏向RnB/Pop/EDM/中国民乐,同时拥有中西方的音乐学习背景,对歌曲创作有独特的天赋与能力,也喜欢在现代歌曲中融合中国古典音乐的元素,作品极具个人风格。

 

Boris Background

Boris Background是一位DJ,他的风格融合了60年代的自由、70年代的潮流、80年代的旅行和90年代的狂热......同时又关注着我们今天正在发现的新的潮流趋势。Boris热爱迪斯科以及与之相近的一切,包括 funk、灵魂乐和爵士乐,它们是所有好音乐的基础。

 

钟声

钟声内核统一,风格多变。通过音乐、表演、语言讲述极具画面感的故事。她的作品大多连接这个时代年轻女孩的视角,时而可爱、时而妖媚,充满温柔、也充满爆发力,其内核即是极致的真实。

 

Calling Marian

Calling Marian是一位冉冉升起的新星,以她的才华为电子音乐场景带来了新的声音。她是一位现场表演者、制作人,并有自己的音乐厂牌CVNT Records。她的EP是动人的techno,充满着酸性的感觉与怀旧的旋律。她也表演有品位、充满活力的电子DJ set。

 

完美倒立

成立于2016年的夏天,来自重庆的独立乐队。他们的音乐在Synth Pop / Indie Pop / Electronic间自在游走,将过耳难忘的旋律注入电子与摇滚共振的内核。2020年发 行全新专辑《Dream Tide 曳梦潮汐》。

 

KIZ

KIZ是由一位男孩和一位女孩构成的双人组,带来充满活力的氛围。他们以100%的DIY方式,加上日常的噪音与特制的乐器,创造出色彩缤纷引人入胜的流行音乐。KIZ已发行两张原创专辑,并在法国和世界各地巡回表演。

 

Mr.Miss

人声爵士组合,成立于2009年,由刘恋和杜凯组成。2016年发行首张专辑《先生小姐》,次年获得第28届金曲奖最佳演唱组合奖。他们的作曲直接继承美国二三十年代的Great American Songbook和百老汇音乐的传统。因其音乐具有温暖、抚慰、幽默的特点,被称为“解忧爵士”。

 

鱼翅Fin

鱼翅Fin,说唱歌手,2020BiliBili《说唱新世代》全国16强。擅长个性化表达, 歌词兼具诗意与深度。

 

SAMIFATI

SAMIFATI是一个结合了小提琴、电子音乐、传统音乐与强大视觉影像的二人组。经过5年的全球探索与两张EP之后,他们在2021年发行了第一张全长专辑《Destinations》,将源自各地的声音、曲目以及街道风景与他们自己的感官记忆相结合,完成了一张混合着强力节拍、舞蹈、原始、催眠与忧郁的专辑。

 

小老虎

一个玩说唱的。

 

Ours Samplus

Ours Samplus由GuiB和Yousla组成,是器乐电子hip-hop这流派一分支中最多产的二人组之一,也是这一流派下最著名的法国代表之一。自2014年以来,这个组合已完成大约15个发行项目,他们的律动遍及各大洲,积累数百万的收听。

 

荒事乐队

来自长沙的五人电子摇滚乐队。把民谣的诗意放进摇滚的狂野中,再用电子的迷离跳脱出来。键盘手哲飞与吉他手阿聪同时作为乐队的制作人,以合成器为主的编曲风格奠定了他们恢弘灵动的基调。

 

Elbi

Elbi是一位歌手、词曲作者、制作人兼DJ,是一位多才多艺的法国创作者。她塑造了一种独特的音乐身份,既真实又本能。她的音乐在深沉的节拍、灵性的歌词和柔和的旋律之间穿梭或停留,灵感主要来自Alternative RnB、Soul、Minimal House和一些法国古典乐作品。

 

梁馨予 SARRA

「一秒入戏 强烈节奏 抓耳声线 浪漫听感」是这位年轻的全能制作人常得到的评价。SARRA,独立唱作人、制作人,中文名梁馨予,1997年生于广西南宁,2018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Back of the Back》。2019年成为全案制作人,包揽编曲、配唱制作、 混音、母带工程等工序。

 

Pierre Pradat

Pierre Pradat是一位技术精湛且极富创造力的钢琴家、键盘手,精通Bebop、Bossa Nova、Funk、Soul、 Electronic Music、French Chanson、Blues、Pop和Rock等多种音乐风格,并结合个人元素进行演绎,酿造出极具特色的爵士乐。他创立的“和谐旋律爵士音乐厂牌”如今已是各大头部品牌的主要合作方。

 

 

专访 | 蔡志忠-第六届图像小说节推广大使

© Droits réservés
 

蔡志忠,著名漫画创作者,本届图像小说节的推广大使,接受了法国文化的采访。

 

 

独家专访

  • 创作中,您似乎常常从中国的经典古籍和传统文化中寻找灵感,很多作品的主题都与儒家和道家密切相关,您为何会选择这类题材?您又是如何将传统文化变得如此生动、符合当代读者的阅读需求?

 

十五岁我就开始做职业漫画家,三十六岁时,我认为这辈子赚钱的事够了,所以决定去日本画漫画。我扪心自问,一个台湾人凭什么才能够在日本成为伟大的漫画家,什么漫画会受到全世界的读者喜欢。所以我想到中国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世界文明史、美术史、哲学史一向以欧洲为主,然而东西方是不一样的,我相信未来世界的焦点会从西方朝向东方发展。

我出生就受洗为天主教徒,三岁半已经看完了整本圣经,因此从小就养成阅读经典巨著的习惯,像印度的奥义书、薄伽梵歌和中东的鲁拜集,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所以我很容易就想到将国学思想画成漫画,因此出版了《孔子说》《老子说》《庄子说》《禅说》《六祖坛经》等系列漫画作品。

 

 

  • 您的作品在法国乃至整个欧洲都深受漫画读者的喜爱,您是如何看待欧洲漫画的?在您看来,欧洲漫画与中国漫画有哪些相似与不同?

 

欧洲无论是法国、德国、比利时、英国……都很早就开始发展漫画。小时候我看过法国重金属漫画,德国的《父与子》,比利时的《丁丁历险记》等等。其实很多东方漫画家深受其影响。漫画是第九艺术,我认为漫画这种体裁会历久不衰、传承千年,因为它的阅读方式跟电影电视不一样,可以随着读者的阅读速度进行。

欧洲和东方的漫画都是以漫画家个人的文化和取材的角度进行的。欧洲漫画很重视绘画技巧,大多以主角人物为主;东方漫画重视内容,大多以故事剧情为主。

 

 

  • 您在法国所谓的第九艺术领域里一直笔耕不辍,作为行业前辈,您对年轻一代的漫画人有什么建议?

 

内容、内容、内容。内容才是王道!所以一个漫画家不是先练习绘画技巧,而是要大量阅读。

 

 

  • 图像小说节自2016年在中国举办,是中法漫画家相聚的盛会,吸引了很多漫画圈的创作者、编辑、书商以及广大读者的关注。作为今年图像小说节的推广大使,您将如何扮演这个角色?您最想通过第六届图像小说节向大家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漫画是一个非常有利的载体,可以将深邃繁琐的内容变得浅显易懂,让读者以轻松幽默的方式获得知识与智慧。优秀的漫画家像一只蜜蜂,采集各种花卉,把蜜分享给读者。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自2022年11月18日起暂停开放

因疫情防控需要,接上级部门通知,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于11月18日起关闭。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多媒体图书馆、电影厅、北京法语联盟及法国高等教育署均暂停对外开放。

多媒体图书馆的读者可推迟归还借阅材料。已购电影票可通过攢片平台退票。

重新开放时间将另行通知。

由此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吴静钰的普鲁斯特问卷

吴静钰,2008年北京2012年伦敦两届奥运会跆拳道女子—49KG冠军,中国跆拳道协会副主席,世界跆拳道联合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

 

吴静钰接受邀请成为四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我先生说就一个字“倔”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有担当且幽默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乐观且友善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能为对方着想,坦诚且幽默。

 

我最大的缺点——

健忘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自己的热爱,比如跆拳道还有美食。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阖家幸福、全家健康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不知道,希望不会有。

 

我想成为——

成为一个有趣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中国美丽的乡村,有种满鲜花果实的院子。

 

我最喜欢的颜色——

亮丽的都喜欢

 

我喜欢的花——

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最喜欢的鸟——

火烈鸟

 
我最喜欢的作家——

目前没有,可能是看的著作太少吧。

 

我最喜欢的诗人——

李白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孙悟空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观世音菩萨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目前没有

 
我最喜欢的画家——

我闺女(画什么都觉得好看)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我先生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花木兰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Gloria

 

我最最讨厌的是——

身体不适,缺乏动力。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希特勒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解放战争

 
我最欣赏的改革——

平和的改革

 
我想拥有的天赋——

天生拥有治愈他人的能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自然逝去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正在思考问题。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大部分的都能宽容

 
我的座右铭——

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第16届中法文化之春伴随着春天上线啦!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g2Mjc4MTM2OA%3D%3D.jpg?itok=XQP1Rj7I","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2Mjc4MTM2O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创办17年来,中法文化之春始终在推动中法两国文化交流的自由对话并奉献高质量的艺术活动。精彩纷呈的活动覆盖视觉艺术、音乐、戏剧、电影、舞蹈、时尚、图书与思想等多个文化艺术领域,即日起持续至7月31日。

第16届中法文化之春新闻发布会于4月20日在法国驻华大使官邸举办,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众多文化届人士及70位记者出席,一同抢先预览今年将在全国25座城市相继开展的72个文化项目。

今年的中法文化之春邀请了演员舒淇、钢琴家吴牧野、模特陈瑜担任宣传大使,为中法文化之春助力。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致辞。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为活动宣传大使吴牧野颁发证书。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为活动宣传大使陈瑜颁发证书。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公关宣传主管林苑(左) 同艺术专员白莫迪(右)共同介绍项目
 
嘉宾合照。

 

 

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你不能错过这些项目!

 

 

大胆的策划,多样的艺术实践

中法文化之春致力于支持法国文化机构、项目和品牌,鼓励法国收藏精品的流通,引领公众在视觉艺术和摄影领域发现前所未有的创作和大胆的艺术实践。

 

自由影像-亲密关系

 

她们与抽象

法国蓬皮杜中心 x 上海西岸美术馆

 

马丁·马吉拉

 

邂逅诺曼底——十九世纪欧洲印象派笔下的光影世界

 

 

被建立的和被观看的

萨宾· 戴蔻尔 Sabine Delcour

 

给我一分钟

 

Show Time

 

 

传播法国文化,鼓励中法联合创作

一直以来,中法文化之春致力于促进两国艺术家和专业人士的合作,努力推动两国艺术舞台的结合,开拓前所未有的艺术视野。今年,值戏剧巨匠莫里哀诞辰四百周年和作曲家赛萨尔·弗兰克诞辰两百周年,围绕两位艺术家的致敬活动将在全国各地展开。多个中法合作的项目将丰富戏剧和音乐的舞台。

 

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

 

纪念赛萨尔· 弗兰克诞辰两百周年

 

夏至音乐日

 

乐色斑斓

 

法国电影展映

 

 

思想和艺术传播的实验室

每年,中法文化之春都会预留出充分讨论和交流的空间,鼓励法中两国艺术家和知识分子更好地思考并交换意见和理念。本届中法文化之春还有丰富的线上活动安排。

 

第二届中法表演之约

 

6届图像小说节

 

思想之夜重磅回归

 

French Waves

 

第三届戛纳夏夜解暑人生

 

舒淇,法国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舒淇,演员。 上世纪90年代中,舒淇以演员身份开始活跃在华语影坛。在20多年的表演生涯里,舒淇塑造了多个各具风采的角色,并多次获得海内外主流重量级奖项认可,包括华表奖优秀境外华裔女演员奖、中国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及女配角奖、中国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配角奖及最佳新演员奖亚洲电影大奖最佳女主角等奖项。

舒淇在国际影坛上亦享有盛誉,她主演的多部华语电影曾入围戛纳、威尼斯、柏林三大影展。凭借《千禧曼波》、《最好的时光》、《刺客聂隐娘》三部电影,她三次入围法国戛纳影展主竞赛单元。因其在国际影坛的影响力,舒淇曾获邀担任第5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竞赛单元评委、第6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正式竞赛单元评委及第八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国际评委会评委。

可以跟我们讲讲您与法国和法国文化的联系吗?  

我第一次与法国结缘是因为2000年我主演的一部电影,章惠兰导演的三段式女人的故事《小百无禁忌》参选了第53戛纳电影节;再后来就是2001年第一次与侯孝贤导演一起合作的电影《千禧曼波》第一次参加戛纳电影节的主竞赛单元。在专业的电影屏幕上,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光与影的调度,把电影人的那种精神完全呈现。也让我觉得法国对各地电影文化、电影环境的接受度很高,感受到法国电影人对电影藝術的尊重,這是一件非常令人幸福感到很值得骄傲的事情。 

您为何愿意担任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中法在文化艺术上的交流源远流长,相信两个拥有厚重历史积淀的东西方国家会带来文化艺术的东西交融。 

作为演员,您的作品曾多次入选法国戛纳电影节,您也曾经担任这一国际知名电影节的评委,您对法国的电影艺术怎么看?法国的导演和演员最吸引您的地方是什么?  

这个世界上的电影人是很难不被法国电影艺术所影响的和吸引的,法国电影是浪漫的、人文的,也是欢迎世界多元文化的。在法国院线,经常会有很多优秀的华语电影进行多种形式的放映,每年《电影周刊》的“电影十佳”都会有华语电影的身影。以后有机会希望电影人之间可以有更多一些的国际间合作。 

您对本届中法文化之春有何期待? 

期待可以看到通过本届中法文化之春,中法两国的艺术家们可以交流碰撞出新的合作与创造,以及更多带有两国各自文化特色的作品。 

陈瑜,法国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陈瑜,模特,1998年出生于法国巴黎,精通中文、法文、英文及德文等。2013年在巴黎被模特星探发掘而进入时尚行业。同年,她赢得了世界精英模特大赛法国区总冠军。2017年和2018年,连续两度参与全球热门的维多利亚的秘密时装秀,成为为数不多登上该秀场的华人面孔,也让陈瑜在时尚界与公众领域获得了更为广泛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自出道以来,陈瑜在全球四大时装周期间为众多国际顶级品牌走秀。 她还为许多国际顶级时尚杂志拍摄了封面及时尚大片。2021年伊始,陈瑜位列权威国际时尚资讯网models.comThe Hot List年度榜单。

可以跟我们讲讲您与法国和法国文化的联系吗?  

我出生在法国,是华裔移民的第二代子女。但我的家庭整个都还是华裔家庭,我从小就能够感觉到中法文化在我身上的不同影响。我出生于1998年,在千禧年前后全球化日益繁荣的岁月里成长,加上之后的模特职业生涯,使得我的视野和生活经验一直比较丰富。说到法国和法国文化,对于我来说就是我的一大部分日常生活。为什么这样说呢?它(法国和法国文化)的确影响着我的方方面面,比如最简单的:饮食习惯(喜欢法餐和甜点等),语言表达,以及我所处的时尚行业所带来的日常审美等等。巴黎是我热爱的城市,在巴黎街角的咖啡馆坐坐,或是周末的卢森堡公园漫步,都已经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热爱艺术,像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等都已经成为我生活中很常见的习惯。其实这样说起来,很难去具体描述,就是说,法国和法国文化已经根植入我的思想和身体深处了。当然,我的华裔背景,也让我在日常中融合了很多东方的、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这就是另一个部分了。 

您为何愿意担任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我对中法文化之春一直都有关注,一年一度,有很丰富的文化、艺术类的活动和项目。在全球化蓬勃发展的今天,让更多人去了解不同国家、地域的文化对于我们的现代生活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我恰恰兼具中法文化不同的背景和阅历,我也热爱生活,期待去发现不同的生活背景和环境中更多有趣的人和事。我期待,在2022乃至将来更多的年头,我可以以我的实际行动,去连接中法文化,让更多的人热爱它们。  

您是在法国长大的华人。双重文化对您个人有哪些影响?是否也影响了您的职业生涯呢?  

当然,对我的职业生涯和个人生活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首先,从小我的生活环境就决定了我的双重文化背景:我父亲从小生长在巴黎,而我的母亲则从小生活在中国(温州)。小时候,我在学习法语的同时也会学会了中文,也懂得了不少中国式的思维方式。这对于我来说是一笔巨大的人生财富,也让我在今天所从事的时尚、文化领域的工作中,在从巴黎到北京、上海的工作之路上获益匪浅。在时尚界,法国和法语文化是重要的交流和沟通工具,这对于我来说便成为了极大的优势。而当今中国在全球化的时代里也日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与身份,这对于我的中法背景而言,无疑也是一片广阔的天地,让我可以尝试更多的可能性,去探索未知的空间,并不断地丰富着我的视野。 

您对本届中法文化之春有何期待? 

我期待见到更多的文化交流,更多元的表达方式,比如来自法国的艺术、电影、音乐和表演等等。我期待着这些才华横溢的作品可以让更多中国的观众看到、听到、了解到。尤其在Covid-19依然影响和制约全球交流的当下,可以有这样的机会,难能可贵。同样,一些来自中国的艺术形式、内容以及对当代中国的叙述,通过中法文化之春这样一个平台获得国际视野的呈现和表达,让更多观众去交流,去表达也是同样很重要的。这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舞台”,我希望更多的人都可以和我一起,去尽享中法文化源源不断呈现而出的情感和魅力,让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令我们感动或陶醉或思考的点滴瞬间。 

吴牧野,法国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吴牧野,国际钢琴艺术家,迄今为止唯一一位被法国文化部授予完美钢琴演奏家荣誉勋章的中国钢琴家,法国资深媒体《世界报》称赞他为欧洲钢琴界的金手指。吴牧野曾多次受邀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音乐盛事上为世界2000多名政要演奏,在巴黎大皇宫为中法建交五十周年的历史庆典做为开场首演与闭幕演奏,也曾在G20杭州峰会等国际重大活动中奉献出令人惊艳的钢琴演奏。

吴牧野先后在巴黎香榭丽舍剧院,汉堡易北爱乐音乐厅及瑞士、意大利和亚洲各地大型音乐厅举办音乐会。2018年至2022年无缝连续开启舒伯特即兴曲全集肖邦圆舞曲全集强者独白·贝多芬巅峰作品选强者独白II·李斯特巅峰作品选等世界巡演。迄今已发行《灵感的刻录》、《肖邦圆舞曲全集》与《强者独白·贝多芬巅峰作品选钢琴独奏现场版》等多张专辑与黑胶唱片,收录贝多芬、肖邦、李斯特和德彪西等古典大师的作品。

舞台之外,吴牧野一直积极投身公益活动。他被世界卫生组织(WHO)任命为世卫中国健康特使,连续多年参与控烟、艾滋病反歧视宣传等公益项目。

您曾在法国留学,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这段经历给您带来哪些收获?您现在又与法国和法国文化保持怎样的联系呢? 

这段经历让我感受到艺术的辉煌与传承,我不断思索,将法国艺术与中国及亚洲艺术进行对比,思绪在不同的心境与时空之间穿梭。法国文化始终流淌在我的记忆中,我把这些美好的经历和情感内化,不断完善对音乐的诠释。我希望我的音乐是对百年音乐历史的保护和传递,充满爱与坚定的信念,跨越不同民族,超越刻板的古典印象,以音乐联结中外、接连古今。 

您为何愿意担任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形象大使? 

早在2014年,我曾受邀在法国驻华使馆演奏了自己创作的作品《缘》,时隔八年,这是一种缘分,像是奏鸣曲的乐章一样又回到了刚开始的状态。音乐与我是彼此选择、双向奔赴,音乐打开了我的宇宙。我期待能够借由此次担任形象大使的机会,把音乐于我的诗意和情感传递给大家,同时为大家诠释中法文化之春的精神,希望艺术的碰撞能够成为加深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纽带。 

您在全世界做巡演,并受邀多次在国家重要活动上演奏,可以和我们分享您职业生涯中最难忘的一个时刻吗? 

2014年1月27日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中法建交 50周年庆典上,我为大家作了开场首演,现场有上万名观众,包括当时的法国总理。两个月后的3月27日,中国国家主席与法国总统会面,我在凡尔赛宫歌剧厅为大家演奏了我国著名的钢琴协奏曲《黄河》,抒发了一种积极向上并且奋发图强的精神。这些都是铭记在心的演奏,我很激动能够见证两国交往中的重要时刻。 

您对本届中法文化之春有何期待? 

我希望本届中法文化之春活动能够让两国人民有更多更优质的文化交流,互相理解,彼此吸收,相互赞许。作为中西方国家中重要的两种文化,期待中法艺术家能够拿出最好的精神,以一种相容且并进的状态去碰撞,对全世界的文化、最好的艺术以及每个人生活的幸福感起到更好的推动作用。 

丹达吉勒之死

梅特林克象征派戏剧

《丹达吉勒之死》是比利时法语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

1894 年创作的一部象征派戏剧,讲述了一则关于命运与死

亡的寓言,基调深沉,但极具诗意与抒情性。自其创作至今,

该剧尚未被专业团队搬上过中国舞台。今年,元剧场的中法

团队决定将本剧呈现给中国观众,并邀请法国舞者 Sophie

Régnier 为演出进行编舞创作,以期营造出贴合原作的,奇

幻瑰丽的气氛。

 

剧目预计演出时间为 2022 5 月至 6 月。

丹达吉勒之死

梅特林克象征派戏剧

《丹达吉勒之死》是比利时法语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

1894 年创作的一部象征派戏剧,讲述了一则关于命运与死

亡的寓言,基调深沉,但极具诗意与抒情性。自其创作至今,

该剧尚未被专业团队搬上过中国舞台。今年,元剧场的中法

团队决定将本剧呈现给中国观众,并邀请法国舞者 Sophie

Régnier 为演出进行编舞创作,以期营造出贴合原作的,奇

幻瑰丽的气氛。

剧目预计演出时间为 2022 5 月至 6

卢逸凡是一位定居上海的法国汉学家与话剧导演。他曾发起并协助过许多中法戏剧项目的进行, 并曾在法国导演 Claudia Stavisky 在中国导演剧目时担任其导演助理(《黑鸟》和《天窗》)

 

丹达吉勒之死

梅特林克象征派戏剧

《丹达吉勒之死》是比利时法语作家莫里斯·梅特林克在

1894 年创作的一部象征派戏剧,讲述了一则关于命运与死

亡的寓言,基调深沉,但极具诗意与抒情性。自其创作至今,

该剧尚未被专业团队搬上过中国舞台。今年,元剧场的中法

团队决定将本剧呈现给中国观众,并邀请法国舞者 Sophie

Régnier 为演出进行编舞创作,以期营造出贴合原作的,奇

幻瑰丽的气氛。

剧目预计演出时间为 2022 5 月至 6

卢逸凡是一位定居上海的法国汉学家与话剧导演。他曾发起并协助过许多中法戏剧项目的进行, 并曾在法国导演 Claudia Stavisky 在中国导演剧目时担任其导演助理(《黑鸟》和《天窗》)

 

可笑的女才子 新版 莫里哀喜剧

中国首演 汉语新译 改编 本土化 穿越版

 

法国 17 世纪两位外乡女才子来到巴黎跻身上层社会的喜剧

被移植到了当今中国:来自内地县城的两位表姐妹跟着父亲

即舅舅初来乍到上海定居,这位大家长是近年投资获利颇丰

的暴发户。虽早已脱掉乡下土豪的外表成了新上海人,但始

终没有被上层“老克勒”接受。幸好俩姑娘姿色不错,该谈

婚论嫁了,也可借此与上海本地大家族联姻。 长辈给俩表

姐妹锁定的快婿是著名演艺公司的两位董事长合伙人,不料

第一次相亲约会时,俩未婚夫却被女才子冷落了。原因是不

够她们心目中时尚风雅的标准、不够 Classe(克勒)!为了

报复,董事长派了公司两个有梦想的小雇员帅哥,来追捧女

才子谈时尚、网红文学和微电影明星。正当两对儿帅男靓女

双双附庸风雅、情投意合时,两位董事长的闪现揭穿了真相。

女才子跌尽颜面,从此葬送了父亲想借机与老克勒联姻的梦

想。 而这一切都是在穿越时空的莫里哀的注视下进行的……

 

翻译改编 / 导演:宁春艳、孙易铖

出演: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艺术学院 19 级表演班

(演出时间待定)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

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诞生于 2005 9 月。原名为复旦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2013 年经教育部批 准成为独立的普通本科高等院校,是国投民营的新型综合类艺术院校。作为上海唯一的综合类视觉艺术高校,她本着引领大视觉的艺术概念,全力构筑大视觉艺术创意的平台,按照“忠诚、卓越、创新、和谐”的八字校训培养优秀的艺术人才。她致力于探索贴近产业、融入社会的开放办学模式和产学合作、资源共享的人才培养模式。开设近 20 个专业归属在 9 个二级学院:设计、新媒体艺术、时尚设计、美术、表演艺术、文化创意产业管理、文物保护与修复、流行音乐舞蹈、基础教育。该莫里哀喜剧演出是 SIVA 表演艺术学院表演专业三年级学生在主讲老师指导下的一次集体创作。

宁春艳

翻译、导演,宁春艳教授是上海视觉艺术学院表演艺术研究中心负责人,她应邀中国国家话剧院执导的《犀牛》是 2006 年首届中法文化交流之春艺术节的大戏。后由她发起的“北京法国戏剧荟萃”(2008-2012)活动是该艺术节的重要组成,5 年推出了 20 多台中法合作项目,包括她翻译执导的法国当代名剧《无动物戏剧》(里博编剧,2007-2008 北京)、古典名剧《唐璜》(莫里哀编剧,2009-2010 北京、大连、西安巡演)等。她翻译出版了二十余部 《法国经典戏剧名作系列》,译本《孤寂在棉田》(原作科尔泰斯)荣获 2020 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文学类奖项。2021 10 月由中央戏剧学院实验剧团演出的《虚假丫鬟》是宁春艳翻译的又一部马里沃古典喜剧的中国首演(第八届乌镇戏剧节官方邀约)。

移花接木 贝唐·拉维耶

自1960 年代以来,法国艺术家贝唐·拉维耶以其独特的幽

默感和桀骜不驯的态度追求自己的艺术事业,将艺术史中的

各种风格、代码、等级和类别等概念一一模糊。他的创作不

依附于任何媒介或技术,几乎介入到了所有的创造形式——

绘画、雕塑、摄影、装置——并不断地探索呈现与再现、生

活与艺术、平凡与崇高、公共场合与纪念碑之间的关系。

艺术家凭借他对于语言游戏、事物之间模棱两可甚至不协调

的关联、概念艺术的出发和回向、文化和时间顺序等议题的

细腻品味,贝唐·拉维耶用 50 多年的时间,形成了他独特

的作品风格:敏感、有趣和直白,深入人心且永远无法轻易

定论。

这次上海复星艺术中心的展览,汇聚了艺术家来自不同“创

作现场”的作品:绘画窗户、绘画对象、霓虹灯、叠加之物、

装饰画、斯代拉、华特迪士尼制造等系列。

 

贝唐 . 拉维耶

贝唐·拉维耶于 1949 年出生于塞纳河畔沙蒂永,在巴黎和法国第戎附近的小城生活和工作。自1970年代以来,他的作品参加过全球 500多个个展和群展,他曾在蓬皮杜艺术中心、卢浮宫博物馆、奥赛博物馆、巴黎证券交易所 - 皮诺收藏、伦敦泰特美术馆和蛇形画廊、卡塞尔弗里德里希安美术馆、所罗门古根海姆博物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 PS1 等做过个展,并代表法国参加过威尼斯双年展。

作为法国最重要的在世艺术家之一,贝唐·拉维耶于由巴黎的卡迈勒·梅努赫画廊代理

(展览时间待定)

梵克雅宝: 时间、自然、 爱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时间、自然、爱》典藏臻

品回顾展将于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优雅启幕,与您相约春夏。

此次展览将展出逾 300 件世家于 1906 年问世以来创作的高

级珠宝、腕表和珍贵物件,令这一高级珠宝世家的百年风华

延绵至上海。

 

本次典藏臻品回顾展览由米兰理工大学珠宝设计系教授兼维

琴察珠宝博物馆总监 Alba Cappellieri 阿尔巴·卡佩列里策

展,展览围绕三大主题:时间、自然、爱。珠宝艺术与时间

拥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而珠宝创作亦在永恒的传统与瞬变的

时尚间找寻平衡。展览充分演绎了 20 世纪这个变化莫测的

时代,透过隽永的美学价值与片刻须臾的风潮融合之道再现

迷人力量,彰显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精湛的高级珠

宝造诣。

 

Alba Cappellieri 以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新千

年文学备忘录》(Six Memos for the Next Millennium,中

文版又译为《美国讲稿》)为策展的灵感源泉,从中汲取重

要的概念,以此诠释世家的高级珠宝作品与时间千丝万缕的

联系。

 

展陈设计师乔安娜·格兰文德为这次展览打造身临其境的沉

浸式布景设计,在“爱”展厅打造一个巨型的玻璃装置艺术

作品,利用光影的变化与色彩的绚丽营造如梦似幻的诗意氛

围。而负责展览美术设计的平面设计师 Michał Batory 则为

此创作特别的排版与视频动画。两人联手创作,一同诠释世

家的不朽诗篇。

 

在《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时间、自然、爱》典

藏臻品回顾展,观者得以发现一个迷人的景象,探索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是如何追求和谐之美,以精湛工艺

呈现真正的艺术。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坐落于黄浦江畔,由原南市发电厂改造而来,2010 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曾是 “城市未来馆”。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正努力为公众提供一个开放的当代文化艺术展示与学习平台; 消除艺术与生活的藩篱;促进不同文化艺术门类之间的合作和知识生产。

 

Alba Cappellieri

Alba Cappellieri 是意大利维琴察珠宝博物馆的总监,该馆是意大利唯一一座为珠宝而设的博物 馆。Alba 于米兰理工大学担任珠宝及时尚配饰设计学系教授,亦是该校国际时尚配饰设计硕士课 程的总监。此外,她亦于米兰时装学院兼任品牌及产品管理硕士专业主管。Alba L’ÉCOLE 宝艺术中心的科学委员会及米兰的柯罗尼艺术手工艺基金会的成员。先后于 2017 年及 2018 年担任大阪和悉尼的意大利设计大使。

(展览时间待定)

她们与抽象

由法国蓬皮杜中心博物馆研究员兼部门主管克里斯蒂娜·马塞尔策划的“她们与抽象”特展将在上海西岸美术馆举办。该展览意在书写另一段西方 20 世纪抽象艺术史,并补充一部21 世纪新领域的涉足。35 位艺术家,约 90 件作品,以各种不同的形式,从绘画到电影,雕塑到摄影,还有装置作品,按照年代顺序向观众呈现。该展览还将开启一场西方抽象艺术与中国抽象艺术之间的对话。该学术研讨会将会作为展览的补充于 6 3 日线上举办。它聚集了中国与西方的艺术家与艺术史学家,深入探讨“抽象” 作为一种艺术语言在西方和中国体系下的含义问题,同时突出女性在其中的角色。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

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于 2019 年开启了一项前所未有的创新: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五年展陈合作项目。该合作的规模以及五年的合作时间使其成为中法文化交流合作中举足轻重的项目。这一合作伙伴关系围绕多个核心展开:策划与当地文化背景相呼应的专项展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与公共教育项目;培训博物馆专业人员;以及在巴黎蓬皮杜中心举办中国艺术家的展览。尽管受到公共卫生危机的影响,西岸美术馆与蓬皮杜中心合作项目在开馆后的两年多中吸引了超过 200 万参观者。内容丰富的特展策划以外,博物馆还为上海公众提供了多样的、围绕着当地艺术家和国际艺术家开展的工作坊、对谈以及公共教育项目,其中包括尼罗·柯廷、玛格丽特·休谟、于吉和陈维。

 

克里斯蒂娜 · 马塞尔

克里斯蒂娜·马塞尔,法国艺术史学家兼策展人。2000 年,她作为博物馆遗产总研究员的身份加入蓬皮杜中心,并创立了当代艺术创作和社会展望学部门。2017 年,她被任命为第 57 届威尼斯双年展艺术总监。今年,她主持编纂了由蓬皮杜中心出版社出版,名为《全球化时代的艺术—— 现代性与去中心性》的“研究”丛书。

(展览时间待定)

莫里哀放映季

为纪念这位法国著名剧作家,莫里哀系列将在中国的多个城市特别放映,其中包括法兰西喜剧院剧团上演的3部莫里哀代表作,以及由亚莉安·莫努虚金执导的剧情长片《莫里哀》。放映季始于法语活动月,将继续在中法文化之春期间于广州、成都、上海陆续呈现。

关于莫里哀 :
生于1622 年1 月15 日,莫里哀毫无疑问是法国古典戏剧最重要的作家。身为剧作家,他致力于艺术创作并批判当时的法国社会。如今,国际知名剧团依然在演出莫里哀的戏剧,世界各国的学生也仍在学习研究他的作品。莫里哀的人生起伏跌宕,绚丽夺目。他强烈的个人风格也启发了许多剧作家、导演和电影人。

吝啬鬼
法国
2022, 165分钟
导演: 莉洛·鲍
主演 : Alain Lenglet, Françoise Gillard Jérôme Pouly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莫里哀创作五幕喜剧

受普劳图斯的《一坛黄金》的影响,莫里哀描绘了一个著名的吝啬鬼形象:阿巴贡。一个衣食无忧的富人,生活中却斤斤计较,以避免
最细小的开支,他偏执妄想,非常害怕财富被夺走。他的计划是:把女儿埃莉斯嫁给一个富商,不准备任何嫁妆;把儿子克莱安特嫁给
一个有钱的寡妇;他自己新近丧偶,则通过与年轻的玛丽安结婚来获得快乐。毫无疑问,这个决定违背了两个年轻人的意愿,因为他们
各自有心爱的人。
在这个版本里,导演LILO BAUR决定将故事的发生安排在二战之后,希望缩短与现实的距离感,当时妇女、家长和社会仍远未获得解放。
剧作家通过情景喜剧和言语交锋巧妙描述主题: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包办婚姻和对永恒青春的追求。有趣的是,这个肆无忌惮的高利贷
者把财富积攒在一个匣子里,“就像大银行一样,所有这些钱和珠宝都被锁在保险柜里,就被像锁在坟墓里一样”。莫里哀的作品是一
部真正的社会讽刺剧,具有鲜活的现实意义,它拷问人类的灵魂,使我们在哈哈大笑的时候,既生怜悯之心,又感到可悲。

《伪君子》
法国
2022, 137分钟
导演 : 伊沃·凡·霍夫/Ivo van Hove
主演 : 克劳德·马修,丹尼斯·波达里德斯,罗伊克·科贝里,克里斯托夫·蒙特内兹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莫里哀创作三幕喜剧,此版本于2022年1月15日在法国首演。
由乔治·弗雷斯蒂埃和伊莎贝拉·格雷莱共同修复的1664年首演被禁版本

你们认为自己了解塔尔图夫吗?导演伊沃·凡·霍夫将向你们展示剧作的第一个版本(1664年首演的第二天即遭国王审查),给你们带来惊喜。国王不能一方面宣扬天主教的正统思想,另一方面又允许他最喜欢的演员/作者在他的巴黎剧院里表演这种对虔诚者的讽刺。而我们所熟知的《塔尔图夫或骗子》是1669年修改的版本,变得更加灵活,延长到五幕,而第一版只有三幕。在追求基督教完美的过程中,富有的奥尔贡欢迎虔诚的塔尔图夫到他家做精神导师。他把塔尔图夫当成一个真正的知己、一个救世主和唯一的继承人。但塔尔图夫这个伪君子经不住诱惑,爱上了奥尔贡第二任年轻妻子。这一切犹如一颗炸弹,让富有的家庭土崩瓦解。莫里哀剧作的这个版本,是社会的真实反映,讲述了塔尔图夫与奥尔贡的年轻妻子的激情关系,父子之间的冲突,以及姐夫克莱恩特对世界进步和自由主义的看法与奥尔贡及其母亲的保守看法之间的对抗。

《无病呻吟》
法国
2019, 135分钟
导演 : 克劳德·斯特拉茨
主演 : 阿兰·伦盖特,纪尧姆·加里恩,凯瑟琳·索瓦尔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莫里哀创作三幕喜剧

阿尔冈是一名疑病症患者,他明明身体健康却时刻担心自己已经病入膏肓。他被一群腐败无知的医生包围,他们利用他诈骗钱财。作为一个专横的父亲,阿尔冈一心期盼将女儿昂热丽克嫁给深得他信任的医生——皮尔贡的儿子。然而,她爱上了年轻的克莱安特,她因不遵从父命险些被送到修道院去。同时,阿尔冈的第二任妻子贝丽娜因为暗中觊觎丈夫的财产,企图破坏这对年轻人的姻缘,幸好阿尔岗的女仆图瓦内特多次阻止,才最终使真相大白。

《恨世者》
法国
2017, 160分钟
导演 : 克莱芒·埃尔维尤-莱热
主演 : 埃里克·热那沃塞,罗伊克·科贝里,伊夫·加斯克
法语对白,中文字幕 
莫里哀创作五幕喜剧

《伪君子》《无病呻吟》《恨世者》……莫里哀的作品构成了鲜活又辛辣的社会风俗画,也以高级喜剧的典范地位屹立于世界戏剧史上。随着法
国老牌国家剧院法兰西喜剧院2017 年复排《恨世者》的问世,导演克莱芒·埃尔维尤- 莱热以全新视角解读这部古典主义喜剧代表作,力图扎
根于当代,激发经典之中的生命力;法国当代话剧舞台的当红演员罗伊克·科尔贝利出演阿尔塞斯特。

《莫里哀》
法国
1978, 250分钟
剧情
导演 : 亚莉安·莫努虚金
主演 : 菲利普·科贝尔,玛丽-佛朗索瓦·奥多伦
法语原声,中文字幕
4K修复版
一个出生于1622 年的小男孩,父亲是宫廷室内陈设商,又过早地失去了温柔的母亲,他如何成为一位人们熟知却知之甚少的非凡演员和
享誉世界的剧作家?我们将在这部影片中置身于狂热又风雅的十七世纪的法国,跟随他的童年直至他的离世。这是一个诚实人的一生,在
那个充满暴力镇压和极度虚伪的时代,他为了艺术创作而不断反抗,直至生命的枯竭。

4 月- 7 月
广州
成都
上海

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

为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我们将通过一系列活动如演出、放映、讲座和圆桌讨论等向这位法国戏剧的重要人物致敬。

让- 巴蒂斯特·波克兰,又名莫里哀,1622 年出生于巴黎。他是演员、剧团团长、剧作家和导演,莫里哀是完美的戏剧艺术家。作为一名作家,他扮演了各种喜剧效果,从最滑稽的闹剧到最复杂的心理学。 莫里哀的作品在今天是当之无愧的戏剧杰作,包括《伪君子》、《无病呻吟》、《恨世者》、《斯卡潘的诡计》以及《吝啬鬼》等等。通过提升在其之前曾被视为一门次要艺术种类的喜剧的地位,莫里哀推动了戏剧的重大发展。

纪念赛萨尔· 弗兰克诞辰两百周年

纪念赛萨尔· 弗兰克诞辰两百周年

向法国十九世纪下半叶的一位伟大音乐家致敬

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管风琴演奏家赛萨尔·弗兰克于1822 年12 月10 日出生于比利时列日,1890 年辞世于巴黎。曾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的他是十九世纪下半叶法国音乐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代表人物之一。自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他精炼深刻而又略带理想主义色彩的前瞻性音乐语汇开启了法国音乐艺术新的篇章。这位伟大的音乐先驱不仅备受同时代音乐家的赞赏,还受到众多音乐学子的敬重追随,其中包括肖松、丹第、迪帕克、维尔纳以及纪骁姆· 勒克等音乐史上举足轻重的法国音乐家。

善良高尚、谦逊质朴的弗兰克大器晚成,他最为世人所铭记的作品大多创作于晚年时期,其中包括了管风琴作品集、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被诅咒的猎人》(作于1882 年)等交响诗作品以及最富盛名交响变奏曲(作于1885 年)和 d 小调交响曲(作于1888 年)。他对艺术精益求精、锐意创新的精神将他的时代毋庸置疑地铭刻在了历史中,迄今为止他的作品仍回响在全球各地。

此外,弗兰克对管风琴领域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如同巴赫和梅西安,他将管风琴音乐提升到了与交响音乐和钢琴音乐在世界音乐曲库中同等重要的位置。

 

2022年法国电影展映

法国驻华大使馆、法国电影联盟和百老汇影城为大家带来本届法国电影展映的排片信息,展映活动将于5月5日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开幕。

2022年5月5日至15日,您将可以在北京百老汇电影中心及北京百丽宫影城国贸店、北京百老汇影城东方新天地店三家影院欣赏到8部法国新近电影长片佳作,即日起即可购票。

自2004年首届展映至今,法国电影展映作为中法文化之春的一部分,积极促进中法艺术家和机构的合作交流,拉近彼此的距离。

值得注意的是,《加加林》《小妈妈》两片将有映后交流活动,具体嘉宾信息会在之后公布。

今年,我们非常荣幸地邀请到娄烨导演担任本次展映活动的宣传大使,与众多影迷共襄盛举。

 

2022年法国电影展映排片表

开票时间 : 04.14

票价 : 

百老汇购票小程序或APP :

会员 - 60元

非会员 - 65元 

淘票票、猫眼:

70元

 

 

2022年法国电影展映片单

 

法兰西

134分钟

导演 : 布鲁诺·杜蒙

主演 : 蕾雅·赛杜,布朗什·加丁,班哲明·比欧雷

法国当代电影大师布鲁诺·杜蒙导演的新作《法兰西》,围绕一名电视名记的疯狂生活及其崩塌展开,从一系列不幸事件引发的个人和公众危机中,透视当代法国困境。

 

两个阿尔弗雷德

92分钟

导演 : 布鲁诺·波达里德斯/Bruno Podalydès

主演 : 德尼·波达利德斯,桑德琳娜·基贝兰,布鲁诺·波达里德斯

亚历山大失业,银行户口又被冻结。他的妻子正在执行为期两月的绝密潜艇任务,他必须证明自己可以照顾两个孩子并找到工作。经过一次出乎预料的面试后,他获聘在初创企业“盒子”公司工作,然而公司奉行的理念却是“没有孩子”。亚历山大每日不是被脾气急躁的同事赛维琳指使得团团转,便是无休止的电话会议和没完没了的团队建设,想要保守秘密绝非易事。而一次偶遇让他结识了阿尔钦博托,这位奇妙的零工经济从业者,能帮助亚历山大度过一个个惊险时刻吗?

 

寻子奇情录

87分钟

导演 : 阿尔贝·杜邦泰尔

主演 : 维尔日妮·埃菲拉,阿尔贝·杜邦泰尔,尼古拉·马里耶

43岁的理发师Suze,因为长期接触有害的美发药剂,患上了严重的疾病,不久于人世。她决定用最后的时间去,寻找自己15岁时匿名生下后被迫抛弃的孩子。在一场不可思议的巧合中,她遇到了不善言辞的IT安全专家Jean-Baptiste。后者因为职场不顺和中年危机,正处在抑郁之中。Suze和Jean-Baptiste组成了一对不寻常的搭档,两人又在途中遇到了过分热心的盲人档案员Blin先生。三人踏上了一段有笑有泪的寻子旅程。

 

到达挚爱

90分钟

导演 : 麦温/Maïwenn

主演 : 麦温,路易·加瑞尔,玛丽恩·瓦科特,芬妮·阿尔丹

三个孩子的单身母亲雪,会定期探望住在养老院的阿尔及利亚裔祖父埃米尔。雪对抚养她长大的祖父感情很深,视祖父为阻挡她父母毒害的家庭支柱。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彼此积怨已久。幸运的是,雪的前夫弗朗索瓦用幽默给了她支持和依靠。祖父的去世不仅引发了一场家庭风波,也使得雪产生了深刻的自我身份认同危机。她开始对自己的DNA产生了特别的兴趣。

 

拓荒野女孩

82分钟

导演 : 雷米·沙耶

配音 : 萨洛梅·布勒文,亚历桑德拉·拉米,亚历克西斯·托马西恩

1863 年,美国西进运动中著名的“俄勒冈小径”上,玛莎一家穷得只有马车上的一点生活必需品。玛莎的父亲在驯马时受了重伤,她必须担负起驾驶马车与照料马匹的责任。尽管旅途艰难,玛莎却感到了从未有过的自由。她剪短头发,又为了骑行方便而穿上了长裤。然而车队遭窃,人们指控这个叛逆的小女孩带来了窃贼和灾祸。为了寻找证明自己清白的证据,玛莎打扮成男孩的模样,只身骑马出发,踏上了冒险的旅程。当她发现了一个正在建设中的世界,玛莎的独特个性也将在那里得到彰显。  

 

加加林

97分钟

导演 : 范妮·莉娅塔徳,杰里米·特鲁伊

主演 : 艾森尼·贝斯利,琳娜·库德里,贾米尔·麦克雷文

16岁的尤里在加加林长大。这里是巴黎南郊一个巨大的红砖公共住宅区。他梦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当得知所爱的社区面临拆除时,尤里与朋友们组成了小小的抵抗联盟,开始执行拯救加加林的任务。这里于是变成了尤里的“宇宙飞船”。

 

我的丈夫得了躁郁症

117分钟

导演 : 约西姆·拉弗塞

主演 : 莱拉·贝蒂,达米安·勃纳尔,加布里埃尔·梅尔兹·查马

达米安是一个画家,他与妻子莱拉深爱着彼此。但是,作为一个双相情感障碍症患者,达米安时而对生活和艺术过度充满激情,精力无限,时而又陷入极度抑郁,几近无法自理,必须入院治疗。莱拉不仅要照顾状况时好时坏的丈夫和年幼的儿子阿明,还需要兼顾画廊的工作,身心俱疲。生活的难解困局,让他们的感情也渐渐发生了裂痕……

 

小妈妈

72分钟

导演 : 瑟琳·席安玛/Céline Sciamma

主演 : 约瑟芬娜·桑,加布里埃尔·桑,尼娜·梅尔瑞斯 

外婆去世后,8岁的Nelly跟着爸妈去收拾旧屋,也就是妈妈Marion的童年住所。她在旧房子周围四处探索玩耍。Nelly听妈妈讲过好多次,她小时候曾经在树林里搭过一个树屋。有一天,妈妈突然离去,而Nelly却在树林里遇到了一个也在搭建树屋的小女孩。这个女孩与她同龄,名字和Nelly的妈妈一样,也叫Marion……

 

第49届安古兰国际漫画节:面对一个复杂、割裂的世界

2021年,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因新冠疫情取消。今年,本该在年初举办的漫画节又遭推迟,虽然迟了,但也还是来了。3月17日至20日,漫画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终于围绕第九艺术,再度欢聚在安古兰。

即便人流量下降,预算攀新高,但活动能举办已实属不易。因为疫情原因、国际形势和油价上涨,今年观众比往年减少了四分之一。又因为活动推迟导致了额外支出,所幸得到文化部和地方的资金支持。

十几场展览,300个展台,漫画作者和爱好者们终于可以在线下畅快交流。当前的国际形势也渗透进本届安古兰漫画节的内核中,“本届漫画节的获奖作品直面一个复杂、割裂的世界所关注的焦点,这样一个世界召唤着思考、团结和不同形式的抵抗”。若干独立出版机构捧得多项重要奖项。女性作者风头十足:进入安古兰大奖最终候选名单的三名作者为清一色的女性,这在2017年安古兰漫画节修改评选规则之后还是头一回出现。

2023年,安古兰漫画节将迎来50周年。下一个50年,漫画节该如何推陈出新,无疑值得每位漫迷期待。在此之前,先来了解一下本年度部分获奖佳作。

 

 

安古兰国际漫画节大奖:朱莉·杜塞

©Kate Mada
 
©FIBD 2022

 

来自加拿大的朱莉·杜塞捧得安古兰大奖。这名另类漫画家和女权主义者1965年出生于蒙特利尔。她凭借自己的全部作品获得这一漫画界最重量级的奖项。她的作品主要是她自己编印的独立杂志,作品中流露出她的朋克美学和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她角逐大奖的是2021年就已入围的佩内洛普·巴乔和卡特琳·梅里斯。“我把这个奖项献给过去、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女性作者”,杜塞在获奖后激动地说。她是继克莱尔·布雷彻(1984年)、佛罗伦斯·塞斯塔克(2000年)和高桥留美子(2019年)之后,第四位获得安古兰大奖的女性作者。

 

 

最佳绘本金兽奖:《听着,漂亮的玛西娅》

作者:玛切罗·昆塔尼拉

©2021 Marcello Quintanilha
 

玛切罗·昆塔尼拉是位热衷于描绘巴西生活的专栏作家。《听着,漂亮的玛西娅》这部图像小说讲述了一名护士在里约热内卢一个混乱的贫民区的生活。女主人公玛西娅发现自己的女儿雅克琳跟社区的混混搅和在一起,小姑娘十分叛逆而且是个话痨。作品将读者带入巴西的日常暴力中,它对贫民区生活的生动描绘以及怪诞的色彩突出了喜剧和悲剧之间的断裂。

 

 

评委特别奖:《生者》

作者:拉法雷尔·梅尔茨,路易丝·莫阿蒂和西蒙·鲁桑

©Simon Roussin, Louise Moaty & Raphaël Metz - éditions 2024 / 2020

 

《生者》生动地讲述了一个被遗忘的故事,那就是二战期间最早的抵抗运动之一、被称为”人类博物馆网络”的运动。这一绘本的所有素材来自抵抗者在信件、回忆录或审判记录中表述的话语,经由路易丝·莫阿蒂和拉斐尔·梅尔茨精心加工,在画家西蒙·鲁桑的笔下展现出来。《生者》在构建出传奇的故事性,却与通常在叙事上跌宕起伏的抵抗运动故事截然相反。

 

 

最佳系列奖:《斯皮鲁,希望永存》#3

作者:埃米尔·布拉沃

©Dupuis, 2021

 

斯皮鲁,罗布-维尔1938年创作的漫画人物。这个男孩调皮捣蛋但足智多谋,一头红发像松鼠。受Dupuis出版社之邀,埃米尔·布拉沃于2018年开始创作《希望永存》四部曲,将斯皮鲁这个偶像级人物带入残酷的历史现实中。在《希望永存》#3中,埃米尔·布拉沃将斯皮鲁的故事设置在被占领的比利时,令读者沉浸入二战的日常生活中。作品融汇了动作、幽默、史实和哲学思考,提出一个根本问题:“如果是我们,我们又将如何度过这一悲剧年代?靠机会主义,英雄主义……还是仅仅凭借人道主义?”

 

 

新人奖:《地下生活》

作者:卡米尔·拉沃·贝尼托

©Camille Lavaud Benito & Les Requins Marteaux

 

20世纪30年代的结束标志着无忧无虑时代的落幕。德军入侵,人人想尽办法面对严峻的局势。有些人被迫隐瞒身份,为了生存藏匿起来生活。加博尔和他的朋友们离开巴黎到多尔多涅加入游击队。在《地下生活》三部曲的第一部中,卡米尔·拉沃·贝尼托以袭击讷维克火车这一历史事件为中心,从巴黎到多尔多涅,带我们进入一个具有坚实纪实基础的虚构故事里。

 

 

大胆创新奖:《一张熟悉的脸》

作者:米迦勒·德福尔热

©2021 Atrabile

 

 

遗产奖:《卡住的橡胶宝贝》

作者:霍华德·克鲁斯

©Casterman 2021

 

 

8-12岁少儿奖:《牧羊女勇士》#4

作者:乔纳坦·加尼叶,艾米莉·弗莱谢

©2021, Editions Glénat

 

 

12-16岁青少奖:《金鱼草》

作者:凯特·莱赫

© Kat Leyh - Ed Kinaye

 

 

另类漫画奖:《便当》

作者:Radio as Paper(法国)

©DR

 

 

SNCF侦探漫画奖:《伤口》

作者:安托万·马亚尔

©Antoine Maillard / Cornélius 2021

 

 

法国电视台观众评审奖:《巨大的空虚》

作者:莱娅·穆拉维克

©Léa Murawiec - éditions 2024 / 2020

 

 

环保奖:《梅甘蒂克,黑夜中的列车》

作者:安妮-玛丽·圣塞尼,克里斯蒂安·奎斯内尔

©Éditions Écosociété

 

 

高中生奖:《机器大镖客》#1

作者:西尔万·雷波

©Sylvain Repos / Dargaud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重新开放

经历了四个多月的翻修,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重新敞开大门。

从4月9日(周六)起,焕然一新的法国文化中心将全面向公众开放,继续举办各项文化活动、电影放映、图书与思辨讲座。

法国文化中心的二层和三层依然分别是教学并推广法语的法语联盟,以及为留法学生提供服务的法国高等教育署的所在地。

 

来(重新)体验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各个空间吧

 

多媒体图书馆

多媒体图书馆藏有中法文图书3万5千余册(包括小说、漫画、论文集、实用图书、旅游指南等),既有适合成年人的书籍也有儿童图书,同时也为读者提供DVD、法语学习教材以及报刊杂志。此外,图书馆还经常组织各类交流活动。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的会员可以在书店现场购买或远程订购多种法文图书和部分法语著作的中文译本。旅人蕉提供包括最新法国文学作品在内的上万本图书,这里还有大量法国文学、诗歌、人文科学、中国文学法语译本,以及品种丰富的少儿图书。大家还可以来这里选购期刊。

若您希望获得旅人蕉阅读俱乐部最新图书及活动的一手信息,可以发送邮件至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电影院

多功能厅每周五、周六和周日化身为电影放映厅。过去的、当代的、不同类别的电影(喜剧、惊悚片、动画电影、纪录片……)在这里上映,交错的时空彰显着第七艺术的魅力。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定期组织特别放映会,邀请导演或演员到场,让公众更进一步感受电影的魅力。

所有放映的电影均配有中文字幕。

观影票在“攒片”电子票务上以每张40元的价格出售,识别小程序码进入“攒片”小程序可查看排片。

 

展览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全年设有法国或外国艺术家的作品展(造型艺术、摄影、插画……)。

 

Black Box表演空间

换装的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更是打造了一个全新的多功能空间——Black Box表演空间,这里将用于舞蹈、音乐会、戏剧等演出,也可以摇身一变成为沉浸式展览空间。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

北京市朝阳区工体西路18号,光彩国际公寓底商一层

 

多媒体图书馆及旅人蕉阅读俱乐部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开放。

- 周二 : 14:00-19:00

- 周三至周日 : 10:30-19:00

缅怀余德耀先生

我们极其悲痛地获悉余德耀先生与世长辞。杰出的企业家、重要的文化赞助商和执迷的收藏家,余德耀先生为中法文化合作做出了令人称道的贡献,为此,他于2017年荣膺法兰西共和国荣誉军团军官勋章。

 

通过余德耀基金会,余先生不遗余力地在中国推广介绍法国艺术家。作为世界舞台上最具影响力之一的收藏家,他凭藉慧眼与魄力,收藏了许多法国当代重量级艺术家如Adel Abdessemed、Camille Henrot、Jean-Michel Othoniel、陈箴、严培明和黄永砯的主要作品。

 

上海余德耀美术馆在2014年开馆后,即成为法国艺术机构的重要对接者。2015年,余德耀美术馆举办了Adel Abdessemed的大型个展,2016年与贾科梅蒂基金会联合举办了雕塑家贾科梅蒂恢弘的回顾展。

 

作为著名的赞助商,余德耀先生还通过向法国顶级的艺术机构出借展品和馈赠作品的方式,时时不忘在法国推广中国艺术家。得益于他的慷慨, 2013年,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成功举办了中国著名画家曾梵志的展览。

 

在致力于艺术推广和在文化领域构筑桥梁之外,余德耀先生还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通过创办诸多慈善协会来帮助救济贫困儿童,以此反对歧视、维护社会和谐。

 

才华横溢、心怀慈善和勇气的余德耀先生,法国与艺术的挚友,我们再次向他表达我们的感激之情和敬佩之心。我们的思念与他的家人及所有与之相识相爱的人同在。

法语活动月宣传大使安娜的普鲁斯特问卷

出生于法国尼斯的安娜伊思·马田在中国已生活了20年。在开启中法合拍电影事业之前,她曾为多家外国报社担任摄影师。2017年开始,她与央华戏剧和保利剧院合作制作了多部作品,如曹禺的《雷雨》,大卫·莱斯高的《庞氏骗局》,卡罗琳娜 桂拉· 阮的《西贡》以及约书亚·索博尔的以色列戏剧《犹太城》中文版。作为歌手,安娜和多位中国独立音乐人创立了河乐队,并用中文、法语和其他语言演绎诸多曲目。

 

作为法语活动月的宣传大使,安娜接受我们邀请成为三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喜欢爱和被爱,这是日常生活中甜与苦的来源。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必定是才华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聪明或自信,也许它们说到底是一种品质。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他们内心的富有:才华也好,疯狂也罢,都成就了他们每个人的独一无二。

 

我最大的缺点——

懒惰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有很多,并没有哪一样比其他的更重要,我最喜欢的可能是让我在某一刻能全身心投入的事情:看电影、阅读、烹饪、唱歌、潜水、编织。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幸福往往短暂易逝,我的幸福之梦就是让幸福的那一刻持续下去,循环往复,或者说,让每一天都充满令人激动的奇遇。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看见亲友逝去

 

我想成为——

工作狂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法属波利尼西亚岛,我梦想中那里有温暖而富饶的大海,还有一点点法国文化。

 

我最喜欢的颜色——

各种各样的蓝色

 

我喜欢的花——

薰衣草

 

我最喜欢的鸟——

一只曾被我的猫逮住的鸟,我照顾了它好几天,它倚在我的肩头,完全信任我,可惜最终它没有活过来,我哭得很伤心。

 
我最喜欢的作家——

很遗憾我阅读量不大,但巴尔扎克、司汤达和让‧阿努伊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最喜欢的诗人——

毫无疑问是雅克‧普雷维尔,我也喜欢维克多‧雨果的诗。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于连,他代表着英雄,却也是英雄的反面,因为他努力向上爬,因为他爱过;还有冉‧阿让,当然是因为他的转变和他的工作都充满力量,还因为他的天赋,但不包含他的自我。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必定是安提戈涅,还有包法利夫人,因为她所遭受的不公。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勒内‧奥布里、哥伦‧布雷高维克、小河、万晓利、张玮玮

 
我最喜欢的画家——

我一直喜欢马蒂斯、保罗‧克利、马格里特、索尼娅‧德劳内,最近开始喜欢刘小东。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阿哈龙‧阿佩费尔德,一个10岁的犹太男孩,父母被杀害,二战期间一个人躲在树林里,幸存了下来,长大后他学了一门新的语言,并且以这门非母语的语言成为了非常著名的作家。当我看着我的孩子们一天天长大,我就在想一个年纪这么小的孩子居然有足够的能力和智慧生存下来,并且成为了一个人物。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说,那些所有成功挣脱了社会、种族、经济给他们的枷锁的人,比如我的丈夫,他们是多么不容易。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我的奶奶和外婆,她们适应了流亡的生活。还有《圣经》里的朱迪斯和艾斯特,她们聪明、坚强,拯救了人民。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诺一、妮娜,还有亚瑟、夏洛特。亚瑟王和夏洛特‧甘斯布。

 

我最最讨厌的是——

不公或是缺乏勇气,我觉得这其实是一个性质。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希特勒和纳粹。都不只是鄙视。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不需要开枪的军事事件

 
我最欣赏的改革——

允许女性堕胎的改革

 
我想拥有的天赋——

工作力和创造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我也不知道,我从没想过,但我希望等到亲友离世之后。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沉重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因为情感而越界

 
我的座右铭——

如果我知道我的座右铭就好了……

 

202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报名延长至5月23日

2022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将于十一月末在北京与你相约。本届傅雷奖的报名工作已于3月10日开启,参评材料的接收时间将顺延至5月23日。期待你的报名,让我们发现更多优秀的法译汉作品。

 

2021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各奖项于11月20日周六在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镇傅雷图书馆揭晓。
 

 

参评准则: 

· 参评书籍必须为译自法文的简体中文书,艺术类、导游类、实用类、科技类以及展览图录类图书不参加评选。

· 参选书籍必须在202151——2022430期间在中国大陆出版。

· 再版图书不参加评选。

· 重译的图书仅在翻译变动较大的情况下才能参加评选。

· 每个出版社最多提交两本书籍参加评选,每位译者最多提交两本书籍参加评选。

 

 

报名材料包括:

傅雷翻译出版奖报名表格电子档一份

扫描二维码(或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百度网盘下载表格,请务必按照要求用中法双语填写,纸质版表格无需提供。

 

 

·参评译作的电子档一份。译作纸质版暂不需要,之后将通过邮件向您索取。

·参评译作的法语原书电子档或扫描件一份

 

请注意:本届傅雷奖组委会不再接收纸质版法语原书。

注:译作及原书电子版将仅用于傅雷奖评选。

 

 

参加评选的出版社/译者须在20225月23日(星期一)之前将完整的申请材料通过邮件发送至邮箱:academiefulei@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如有疑问,可咨询廖斯婧女士

· 邮箱 : academiefulei@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 电话 : 010-85312240
 

更多相关信息,点击登录傅雷翻译出版奖官方网站进行了解

 

 

了解傅雷奖:

 

在以董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和在京法国汉学家合作支持下,法国驻华大使馆于2009年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奖励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每年,傅雷奖评委会选出两部获奖译作,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傅雷奖评委会由八位常任评委组成,中法方评委各占一半,均为中法双语专家;每年还将邀请上届获奖译者和两位国内文化界著名人士作为特邀评委参评。

 

“新人奖”于2013年设立并沿用至本次评选,旨在鼓励新生代译者,力图提高翻译这门事业对年轻人的影响。

 

文学类和社科类获奖者将分别获得4500欧元奖金(约为31800元人民币),其中三分之二奖予译者,三分之一奖予出版社。新人奖的奖金为1500欧元(约为10630元人民币),全数给予译者。

 

去年11月末,在傅雷先生的家乡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第十三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最终揭晓:章文凭借译作《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安托瓦纳·贝尔曼 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出版)获得社科类奖项,黄雅琴凭借译作《男孩》(马库斯·马尔特 著,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摘得文学类奖项,新人奖则颁给了王献,她的译作是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由上海文化出版社和后浪出版公司共同出版。

 

 

五分钟带你回顾2021年傅雷奖高光时刻!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g0NjIxOTc0MA%3D%3D.jpg?itok=L2XH9n9d","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0NjIxOTc0M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2021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及入围作品
 

 

2021年傅雷奖入围译者及出版人在位于上海中心大厦52层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与读者交流
 

2021年傅雷奖延续了举行文学讲座的传统

 

即兴戏剧工坊

即兴戏剧是一种以即时性、自发性写作为原则的艺术表演门类。每位参与者将同时以演员、编剧和导演的身份创作其个人作品。

因此,此工作坊将构成一个表演空间,其中每一次单独或与他人共同进行的表演练习都是表达个人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在即兴戏剧中所练习体验的各种表演技巧,将能使学员深入体会演员的演技,通过艺术视角了解搭档,积极理解对方,走出个人舒适区并增强自信心。

工坊由法国戏剧演员、导演和编剧苏文涛主持。作为即兴戏剧培训师,苏文涛曾与该领域最伟大的法语艺术家同台演出与合作。他常驻北京,和当地的即兴戏剧剧团improPékinBeijing improv合作开展法文和英文的戏剧演出。

 

时间:2022313日,14 - 16点, 1630 – 1830

地点:上海法语培训中心,上海市虹口区吴淞路297

丁丁漫画圆桌讨论会及漫画工作坊

在比利时驻沪总领事馆的提倡下,上海领区的法语区外交机构(比利时,法国,魁北克,卢森堡和瑞士)将组织一场关于《丁丁历险记》漫画作品的圆桌讨论会,由丁丁文化研究专家王越先生主持,丁丁作品的粉丝们也将参与其中。本场活动之后,将由一名漫画家指导中国小朋友们如何构思漫画作品。

时间:202247日,1515 – 1715

地点: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学校,上海市虹口区中山北一路295

法式糕点大师班即将开班

在大师班上(线下和线上),来自蓝带国际的糕点师将用法语向参与者介绍一道法式甜点的制作过程,让他们更深层地探索法式甜点的奇妙世界。此次活动将在上海蓝带国际学校举行。

 

厨艺班时间:2022326日,周六,1530 – 1830

烘培班时间:2022319日,周六,1530 – 1830

地址:上海蓝带国际学校,上海市浦东新区浦东南路14581号楼

 

法语活动月即将开启

2022年3月10日至4月10日,第26届法语活动月将在全中国范围内庆祝法语语言的多样性。本届法语活动月由法国驻华使馆联合众多使团和外交机构举办,主题为“(自我)超越”。一是超越国别的界限,让来自五大洲的国家和地区在法语大家庭中相聚;二是超越各种可能,描绘一个闪耀着知识和科学进步之光、在艺术创作与体育成就上不断勇攀高峰的世界。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g0NjQyNzI5Ng%3D%3D.jpg?itok=J-wir_Ak","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0NjQyNzI5Ng==.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媒体发布会于3月3日(周四)在协办方北京市朝阳区将台地区的丽都会客厅举办,加蓬、瑞士、法国、比利时、突尼斯、加拿大和塞内加尔各国驻华大使或临时代办,摩洛哥、黎巴嫩和柬埔寨驻华使馆、魁北克驻北京办事处和瓦隆-布鲁塞尔代表团的代表出席了发布会。

 

 

瑞士驻华大使暨法语国家驻华大使组织主席罗志谊为活动揭幕。他在发言中重申,在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这一因为共同语言法语而成立的组织里,成员国不仅分享共同的文化政策,更主张一致的价值追求,如追求和平,这也是法语活动月传递的信息。在此背景下,他希望寄思于乌克兰,这一法语国家及地区国际组织的观察国正处于历史的悲剧转折之中。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在随后的致辞中对罗志谊大使的发言表示赞同。他重申,法国与中国一样,主张尊重每个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本届法语活动月的宣传大使是才华横溢的安娜伊思·马田。她在中国已经生活了20多年,长期活跃在中外文化交流领域。她曾为多家外国报社担任摄影师,也曾担任电影及戏剧制作人,并作为歌手与多位中国独立音乐人创立了河乐队。新闻发布会上,安娜伊思·马田与小河、郭龙和乐手ET一道演绎了歌曲《米店》。

 

 

2022年的法语活动月将在中国28个城市举办超过65场活动。不管你是否已经会说法语,都可以参与到活动之中,通过精彩纷呈的项目发现或再发现法语表达的多样性。如同往年一样,工作坊、讲座、演出、电影、展览、比赛……总有你喜欢的!

 

精彩活动

 

动起来!

本届法语活动月与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几乎同期。法语是奥运会的官方语言之一。为呼应这一国际体育盛事,第26届法语活动月特别增加了体育相关项目的比重,彰显“更快、更高、更强、更团结”的奥林匹克精神。活动月期间将推出击剑、马术、橄榄球等项目的入门课程,参与者有机会体验这些体育项目。无论是小朋友还是成年人都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超越自我并展示更好的自己。另外,我们将邀请法国、加拿大和黎巴嫩等法语国家的奥运会及残奥会运动员或参与者进行线上交流,聆听这些高水平运动员们将讲述赛事中经历的逸闻趣事。

 

法语国家的美食

法语是除了英语之外唯一一门在五大洲都被使用的语言。法语世界的美食文化丰富多样,无以伦比。除了共同的语言,各个法语国家和地区有着不同的烹饪传统并相互影响。通过食物和传统菜肴走近法语世界,是与那里的人们相遇最好的方式。法语活动月期间,专业厨师和美食爱好者将同聚一堂,共同交流美食乐趣,一起创作发明菜谱或制作甜点。一系列的工作坊将带您领略不同地区的特色美食。这将是一场辗转于法国、比利时和魁北克之间的美食之旅。

 

莫里哀诞辰400周年

为纪念剧作家及喜剧巨匠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本届法语活动月将带您一同重新发现这位多面艺术家。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播放由法兰西喜剧院剧团于2022年排演的三部莫里哀代表作《伪君子》《无病呻吟》《恨世者》。中国法语联盟将举办莫里哀探索工作坊,邀请参与者以个人或组合的方式,朗诵或演绎莫里哀戏剧作品的片段。

 

诗歌是永恒的春天

法语国家最美妙的诗歌将在“诗人的春天”得以展示。届时现场出席的中国诗人将和线上的突尼斯、塞内加尔、比利时、卢森堡和瑞士的诗人一道,为喜爱诗歌的朋友朗诵诗歌。词语配以音乐,无疑将使朗诵者和倾听者都更加投入。今年,“诗人的春天”以“转瞬即逝”为主题,活动将在北京、桂林、昆明和成都等多个城市举办。在北京,董强教授将在诗歌节闭幕式上带来他的“诗意告白”,谈一谈他在中法诗歌领域的摆渡人角色。

 

第七艺术带你去旅行

法语电影荟萃是体验法语国家优质电影的最佳方式。动画片、喜剧、正剧及纪录片带你展开一场世界旅行,发掘不同地区的文化特点和故事。14部影片构成本届法语电影荟萃的片单。其中包括获得2021戛纳电影节影评人周单元剧作家和作曲家协会奖的影片《奥嘉》,入选2020年戛纳电影节的影片《加加林》,以及获得2019年洛迦诺国际电影节当代电影人单元金豹奖、最佳处女作奖的影片《纳菲的父亲》。

 

 

各类比赛让你爱上法语

每年的法语活动月期间都会举办各项面向年轻人的全国或地方比赛。这是法语学习者们展现才艺、赞美法语这一美丽语言、同时测试自己语言技能的绝佳机会。今年的各项比赛已经接收到全国各地数百名学生的报名。由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的丰富礼品在等待着最优秀和最有勇气的你!

 

21届法语歌曲大赛

今年,中国法语联盟携手法国使馆文化处、瑞士驻华使领馆、魁北克驻中国各办事处、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国际关系署联手举办第21届法语歌曲大赛。

半决赛将由14家中国区法语联盟组织举办,评选出的决赛入围选手们将于4月9日在上海进行总冠军的角逐。各法语国家和地区使领馆和比赛合作方将提供丰富的奖品。从半决赛脱颖而出的选手,将由主办方承担前往总决赛举办城市上海的交通费用和住宿费。

本次活动得到小米手机和CLUB MED地中海俱乐部的支持。

 

除了全国性的法语歌曲大赛,各领区还将举办不同主题的地区性比赛。众多法语学习者将在西南地区法语演讲大赛中一展其表达能力,在“东北人2050”比赛中描绘心中东北地区2050年时的模样,在比赛“孩子们的一千种声音”中演绎自己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全国各地的法语学习者将与志同道合的小伙伴一同学习、娱乐,并将法语发扬光大。

 

了解第26届法语活动月活动安排。

 

 

 

 

 

漫画家李昆武的普鲁斯特问卷

李昆武,1955年生于昆明,漫画家。多年来,李昆武不断提升自编自画的创作能力。2011年,他的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3册)在法国达高Kana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16种文字版本(中文版曾由三联出版社出版,并将由后浪出版新版)。该书曾在法国、中国、日本获得多项漫画大奖。李昆武还有多部作品也都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春秀》《云端上的铁路》《伤痕》《脚印》《我们这一代》《我的母亲 : 心真》……

 

李昆武作为二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在批评别人时,也在想自己是不是也有什么问题。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大度、宽容和友善。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随和、自然和开朗。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坦诚而真实地谈天说地。

 
我最大的缺点——

记忆力的分配失衡。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为兴趣忙碌。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我有一个能力,梦被惊醒以后,可以再重新入睡接着做刚才的梦,这就很幸福。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失忆,这会很痛苦。

 
我想成为——

一个对晴天和雨天都能接受的人。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中国,因为我没有在任何外国生活过,没有比较。 


我最喜欢的颜色——

色,天空那种。

 
我喜欢的花——

好像都差不多。

 
我最喜欢的鸟——

有一种很小的鸟,可惜我说不上它的名字。

 
我最喜欢的作家——

余秋雨

 
我最喜欢的诗人——

云南人费嘉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美国影星尼古拉斯·凯奇扮演的任何角色。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中国电影《上甘岭》中的王岚。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雷振邦

 
我最喜欢的画家——

叶浅予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石小卫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林徽因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姓林、姓陶的名字

 
我最最讨厌的是——

噪音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宋江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我的士兵经历

 
我最欣赏的改革——

把幻灯片变成了电影

 
我想拥有的天赋——

记忆力和想象力

 
我希望如何死亡——

顺其自然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从各个角度考虑同一个问题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善良人犯的过错

 
我的座右铭——

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月夜-王亚彬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处推出系列活动“夜”,通过多位中国知名艺术家的创作及表演,展示艺术的多姿与法国文化的多彩。


以“夜”作为主题贯穿始终,该系列活动采用“夜间漫步”的形式,让观众沉浸在一种由肢体展现出的亲密氛围中。在光影交错、明暗相间中,这些身影渐渐变得神秘起来……这是对著名法国摄影师布拉塞镜头下所展现的上世纪三十年代的巴黎的遥远呼应。

著名舞蹈家和编舞家王亚彬受到法国文化艺术对于自由、平等、博爱的追求的启发,编创了一段由四位舞者演绎的全新舞蹈表演。通过在舞蹈实验室的边缘不断探索,这个新的夜间表演将邀请观众走入白云馆的走廊,感受用身体书写而成波浪的起伏。

 

从宇宙的穹顶俯视,人们的步履不停地奔走在日出日落。夜的帷幔拉起,灯光勾勒起另一幅城市光景。
月圆当空,舞者们穿梭在无限变幻的空间里,在那里与你一起分享艺术世界里的自由、平等、博爱。

 

概念/编舞:王亚彬
表演:王亚彬 张亚鹏 刘琦琦 李帅
现场音乐:宋昭

 

*演员阵容以活动现场为准

关于王亚彬

 

舞蹈家,国家一级演员,北京舞蹈学院青年舞团青年演员,亚彬舞影工作室艺术总监。

她作为中国舞坛新生代最为出色及活跃的舞者、编舞,囊括中国国家级重要舞蹈赛事表演金奖。2009年创建亚彬舞影工作室及“亚彬和她的朋友们”艺术品牌系列演出。该系列与国内外一线艺术家深度合作,创作了诸多优秀舞作并受到国际著名艺术节、重要剧场邀请演出,获得观众及媒体的高度赞誉。
她被Knack Focus杂志誉为“亚洲最重要的舞者之一”。2017年英国国家芭蕾舞团因制作新版《吉赛尔》和《她说》使该团获得奥利弗奖“舞蹈最杰出成就奖”,王亚彬是《她说》中来自全球的三位女性编舞之一,唯一受此荣誉的中国编舞,也是首位受该团委约邀请的中国编舞。2018年受美国舞蹈节85周年纪念演出委约创作,同年与英国著名导演Tim Supple合作国家大剧院制作莎士比亚戏剧《暴风雨》。舞剧代表作:《生长》《青衣》《一梦·如是》《世界》《海上夫人》等。

 

2017年,王亚彬曾担任2017年第12届中法文化之春推广大使。

 

 

关于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 @ 白云馆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是由蔡冠深基金会运营管理的非营利性质的文化交流场所,其在北京的场馆位于朝阳区将台乡,又名“白云馆”。白云馆建筑历史悠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于2021年中旬正式由基金会接管,并进行了修缮改造。目前,蔡冠深基金会已与法国大使馆和欧盟国家文化协会,就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的运营达成了战略合作,希望未来可以在白云馆举办多种形式的活动,进一步推动和促进中欧间的艺术文化交流。

 

 

2022/02/26  18:30-20:00

凭邀请函入场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 @ 白云馆

地点:北京市朝阳区将台乡环铁直线段甲16号院-白云馆

 

 

(Fr) Reprise des commandes de livres à l’Arbre du Voyageur

(Fr)

Quelques semaines avant la réouverture complète de l’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kin, l’Arbre du Voyageur reprend son service de commande à distance !

 

Rappel des étapes pour commander :

1

Envoyez un courriel à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en précisant le(s) livre(s) qui vous intéresse(nt), votre numéro de carte de membre ainsi que vos prénom, nom et le numéro de téléphone associé. Si vous n’êtes pas encore membre du club, vous pouvez solliciter votre adhésion gratuitement et à tout moment, à la même adresse.

2

Si le titre est disponible, nos équipes vous communiqueront le prix et un code QR de paiement dans les plus brefs délais. En cas d’indisponibilité, des titres similaires pourront vous être proposés.

3

Une fois le paiement effectué, envoyez par retour de mail, la confirmation de paiement, l’adresse de réception du colis et le numéro de téléphone du destinataire. Si nous avons le livre en stock, l’envoi sera effectué début mars, après la réouverture. Sinon, un délai de 6 semaines est généralement demandé pour pouvoir recevoir une commande depuis la France. Les frais de livraison en Chine seront à votre charge et à régler directement au livreur. Pour référence, les frais d’envoi d’un colis de moins d’un kilogramme à Pékin s’élèvent environ à 10 RMB. Si vous habitez à Pékin, vous aurez aussi la possibilité de venir chercher vos articles sur place, dès la réouverture de notre espace.

 

 

Pour l’occasion, la rédaction de Faguowenhua vous propose quelques suggestions de lecture.

 

Titres phares de la rentrée littéraire d’hiver

  • Anéantir, Michel Houellebecq, Flammarion (LE grand événement littéraire de ce début d’année !)

  • Regardez-nous danser, Leïla Slimani, Gallimard (Tome II de sa saga commencée avec Le Pays des autres)

  • Connemara, Nicolas Mathieu, Actes Sud (Un homme, une femme, une même racine, deux chemins que tout oppose)

  • Le Grand Monde, Pierre Lemaitre, Calman-Lévy (Le début d’une nouvelle saga sur la période des Trente Glorieuses)

  • Numéro deux, David Foenkinos, Gallimard (Quel est la vie de celui qui aurait pu interpréter Harry Potter au cinéma ?)

  • La Décision, Karine Tuil, Gallimard (Prévention, sanction, protéger une population, punir un innocent, l’auteure nous entraîne au cœur de la justice antiterroriste)

 

Chine

  • L’équateur d’Einstein, Liu Cixin, Actes Sud (Recueil de nouvelles, science-fiction)

  • Si la Chine était un village, Liang Hong, Philippe Picquier (Une enquête dans son village natal, un récit dans lequel elle évoque plus largement la campagne chinoise, sa vie, ses défis d’aujourd’hui)

  • La Femme sur le toit, Yu Xiuhua, Philippe Picquier (Poésie)

  • Les Poèmes de Lu Xun (bilingue), Lu Xun, You Feng (Poésie)

 

Ouvrages pour la jeunesse

  • Dessine-moi un désert, Emmanuelle Grundmann et Capucine Mazille, Editions Ricochet (Album)

  • L’Enfant océan, Jean-Claude Mourlevat, Pocket Jeunesse (Roman, récit d’apprentissage, voyage, enquête)

  • Un livre, Hervé Tullet, Bayard Jeunesse (Album)

  • Mécanique céleste, Merwan Chabane, Dargaud (BD, récit d’anticipation, environnement, sport)

  • Les Fleurs de grand frère, Gaëlle Geniller, Delcourt (BD, Récit initiatique, tolérance, poésie)

 

Bandes Dessinées

  • Le Monde sans fin, Christophe Blain et Jean-Marc Jancovici, Dargaud (Simplifier le désastre climatique par le dessin pour une meilleure compréhension)

  • 1984, Xavier Coste, Sarbacane (Adaptation du roman de George Orwell, lauréat 2022 du Prix de la BD Fnac France Inter)

  • La Conférence, Mahi Grand, Dargaud (Adaptation d’une nouvelle de Kafka)

  • Le Jeune Acteur, Riad Sattouf, Livres du futur (Les début de Vincent Lacoste au cinéma pour le film Les beaux gosses)

  • Les brumes écarlates – Les rebelles, Wu QingSong, Glénat (1er tome d’une longue série dans un univers médiéval et fantastique)

  • Ma Maman, Li Kunwu, Kana (Un portrait touchant de la mère de l’auteur, un hommage, présentant son histoire entrelacée à celle du pays)

 

Sport

  • Éloge de l'esquive, Olivier Guez, Grasset (Un essai sur le football)

  • Du jeu ancien au show sportif : la naissance d’un mythe, Georges Vigarello, Seuil (Essai)

  • Histoire(s) des jeux olympiques, Richard Wawrzyniak, Editions Mareuil (Essai)

  • Jean Graton et Michel Vaillant, L’aventure automobile, Philippe Graton et Xavier Chimits, Editions Graton (Beau Livre)

 

Poésie

En mars ce sera le Printemps des Poètes, festival français organisé chaque année dans plusieurs pays, dont la Chine pour la deuxième année consécutive.

 

  • Petit éloge de la poésie, Jean-Pierre Siméon, Gallimard

  • Les Ruines de Paris, Jacques Réda, Gallimard

  • Un si beau siècle - la poésie contre les écrans, Olivier Frebourg, Editions des Equateurs

  • Un été avec Rimbaud, Tesson Sylvain, Editions des Equateurs

  • Le Ciel en fuite : Anthologie de la nouvelle poésie chinoise, Collectif, Editions Circé

  • Le Ciel se penche sur nous, Shu Cai, La Passe du vent

 

Molière

Son œuvre sera célébrée tout au long de l’année, à l’occasion des 400 ans de sa naissance.

 

  • L’Atlas Molière, Christophe Schuwey, Clara Dealberto et Jules Grandin, Les Arènes (Redécouvrez Molière d’une façon inventive et ludique)

  • Molière, Georges Forestier, Gallimard (La biographie de référence sur Molière)

  • Dictionnaire amoureux de Molière, Francis Huster, Plon

  • Armande ou le chagrin de Molière, André Versaille, Presses de la cité (Molière sous la plume de sa femme)

  • Collection « Les grands classiques du théâtre en bandes dessinées », Éditions Vents d’ouest (Jeunesse)

  • Et bien sûr, toutes ses pièces de théâtre : La TartuffeLe Malade imaginaireLe Misanthrope

 

Proust

2022, commémoration du centenaire de son décès.

 

  •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Marcel Proust, Gallimard (Edition intégrale)

  • Les Soixante-quinze feuillets - et autres manuscrits inédits, Marcel Proust, Gallimard (Un des événements littéraires de l’année 2021)

  • À la recherche du temps perdu, Marcel Proust / Stéphane Heuet, Delcourt (Adaptation en bandes dessinées de La Recherche, série en cours)

  • Dictionnaire amoureux de Marcel Proust, Jean-Paul et Raphaël Enthoven, Plon

  • Proust et les signes, Gilles Deleuze, PUF (L’un des grands livres sur La Recherche. Un essai philosophique qui analyse l’œuvre principale de Marcel Proust comme un monde fait de signes)

  • Proust, prix Goncourt : Une émeute littéraire, Thierry Laget, Gallimard (Récit du scandale qui a éclaté en 1919 alors que Marcel Proust obtenait le prix Goncourt)

  • À la lecture, Véronique Aubouy et Mathieu Riboulet, Grasset (Ode à la lecture à travers celle de La Recherche)

 

Molière, Proust, sport, poésie, bande dessinée : ces thématiques vous intéressent ? Des événements seront organisés cette année par l’ambassade de France en Chine. Plus d’informations à venir sur les réseaux Faguowenhua.

 

 

L’Arbre du Voyageur

Le club de lecture de l'Institut français de Pékin a pour mission de promouvoir la littérature, la langue et la culture françaises en Chine. Il permet notamment à ses membres d’acquérir, sur place ou sur commande, de nombreux livres en français mais aussi une sélection de livres français traduits en chinois. Des ateliers et conférences sont également proposés au cours de l’année, ainsi qu’un groupe WeChat pour suivre l’actualité du club et plus généralement 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 en Chine.

Parmi plus de 10 000 titres disponibles, retrouvez toutes les nouveautés qui font l’actualité littéraire française ; un fond composé d’ouvrages de littérature et de poésie française et francophone, de sciences humaines, de littérature chinoise et asiatique (traduits en français) ; un très grand choix d’ouvrages pour la jeunesse ainsi qu’un kiosque à revues.

L’Arbre du Voyageur est à votre disposition pour des conseils et vos commandes d’ouvrages publiés en France.

Pour nous contacter, envoyez un courriel à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漫画家李昆武,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

©Droits réservés
 

中国著名漫画家、2021年第五届图像小说节推广大使李昆武,将于2022年2月25日来到法国驻华大使官邸,接受法国驻华大使罗梁为他颁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李昆武的出版人和其他嘉宾也将受邀来到授勋仪式现场,一同重温李昆武的创作。尤其是围绕新作《我的母亲》,李昆武将与他的编辑吕俊君展开一场对谈。该作品于2019年在法国Kana出版社出版,并于2021年末由后浪出版中文版。

 

©Post Wave
 

在《我的母亲》这本漫画中,李昆武讲述了母亲心真在时代变迁中的成长,向自己的母亲致敬。创作这个作品的念头始于好几年前,但由于回忆起已逝的母亲一度过于伤感,李昆武暂时停笔,后来他重新静下心来,找到勇气和力量,最终完成了这本书,他认为这是他有生以来画得最好的作品。

 

©Post Wave
 

这本书将读者带回到李昆武的绘画世界,故事中穿插着历史的、纪录的、传记的风格,个人与集体不断交织在一起。绘画中大量使用黑色,并点缀着零星几笔的彩色。

 

©Post Wave
 

李昆武曾担任第五届图像小说节的推广大使,他高度评价了图像小说这种在中国还不算有名的“第九艺术”。第五届图像小说节于2021年5月29日至6月13日由法国驻华大使馆在全国多地举办,是中法在漫画和图像小说领域的交流活动。活动期间,李昆武向年轻一代的中国漫画人表达了他的赞赏和鼓励,希望他们能把图像小说的叙事性和艺术性提高,打造出中国漫画自己的风格,而不是一味模仿美漫、日漫和欧漫。

 

 

 

 
©Droits réservés
 

李昆武,生于1955年,昆明人。漫画家,曾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常务理事。2015年受邀参加第42届安古兰漫画节,获安古兰荣誉市民称号。

 

李昆武多年来不断提升自编自画的创作能力。2011年,他的自传体漫画《从小李到老李》(3册)在法国达高Kana出版社出版,至今已有16种文字版本(中文版曾由三联出版社出版,并将由后浪出版新版)。该书曾在法国、中国、日本获得多项漫画大奖。李昆武还有多部作品也都翻译成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发行:《春秀》《云端上的铁路》《伤痕》《脚印》《我们这一代》……

 

 

法兰西艺术与文学勋章于1957年5月2日由法国政府文化部设立。此勋章旨在表彰艺术或文学领域的杰出创作者,以及为在法国及全世界传播艺术和文学做出突出贡献的各国人士。

心有猛虎,怀抱天真

过年啦!法国文化祝大家虎年大吉,虎虎生威,虎头虎脑,生龙活虎!

 

既然是虎年,我们不能免俗地来聊聊虎。这丛林之王,勇敢、无畏和权威的象征,没少出现在文艺作品中(虽然有时候会被打……)。19世纪末,法国出现一位喜爱画丛林和猛兽的画家,人称“税务员”卢梭,他笔下的老虎却有些萌。

 

 

意料之外!或热带风暴中的老虎》(1891)是卢梭第一幅丛林题材的画作。也是这幅画,第一次为他赢得严肃的艺评,来自他的同行、瑞士画家菲利克斯·瓦洛东。

 

 

 

《虎牛之斗》完成于1908-1909年间,如今被圣彼得堡的冬宫博物馆收藏。

 

 

 

老虎不够,狮子来凑。这幅《梦》(1910)是卢梭最著名也是最后完成的作品。充满热带风情的丛林中,月光下,潜伏的狮子,吹笛子的耍蛇人,若隐若现的大象,还有……沙发和裸女!原来只是个梦。

 

 

 

卢梭笔下天真烂漫的丛林世界和猛兽形象影响了后世许多创作者。英国画家Frances Broomfield干脆把老先生画进热带雨林里,让他怀抱尤克里里,骑到虎背上,名曰《亨利·卢梭的梦》(1997)。

 

 

那个名叫亨利·卢梭的税务员

 

《我自己,肖像-风景》 (1890)

 

想必也看出来了,此卢梭(亨利)非彼卢梭(让-雅克,思想家)。亨利·卢梭(1844-1910)被公认为天真画派的鼻祖。他出身普通,曾学习法律,后来进了巴黎入市税征收处,负责征收食品和酒类的入市税。因此收获外号“税务员”。

卢梭习画纯属自学,从未受过正规训练,40多岁才真正投身绘画。他纯真的画风在当时遭到同辈画家和批评家的嘲笑讥讽,却得到20世纪初前卫艺术家如毕加索的欣赏。他的作品题材丰富且广泛,既有历史题材,也有肖像和风景,充满异域风情。

 

 

从未远游,却心怀猛兽和远方

 

税务员最著名的画莫过于丛林系列。他热衷描绘的那些郁郁葱葱的异域风景容易让人以为他是个冒险家,但实际上,他从未离开过法国。他的丛林,是巴黎植物园的温室,是1899年的世博会,也是从国外归来的士兵和图文并茂的刊物。他从未远游,却心怀猛兽和远方,用想象力创造了一个充满神秘情调的梦幻世界。

除了上述提到的《梦》和《意料之外!或热带风暴中的老虎》,卢梭的丛林系列还有《饿狮扑向羚羊》《耍蛇人》等。

 

 

《饿狮扑向羚羊》(1905)是为卢梭带来声望的一幅画。1905年,他用这幅画首次敲开了著名的秋季沙龙的大门,在当时的知名艺术家中间赢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耍蛇人》(1907)以其不对称构图、率真的色彩、质朴的线条和怪诞鬼魅的氛围预示着超现实主义的萌芽。

 

 

《两只老虎》

 

 

最后,就借着税务员憨憨的老虎,祝大家心有猛虎,怀抱天真。

2022,但愿远方不需要靠想象 

法国担任欧盟理事会轮值主席国期间,会在中国落地什么中欧文化活动?

时隔13年,法国于2022年1月1日起再一次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在欧盟内部,理事会主席国由每个成员国轮流担任,为期6个月。轮值主席国的主要任务是规划和主持召开欧盟理事会会议及其筹备机构的相关会议,并代表欧盟理事会与欧盟其他机构合作共事。

文化在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期间的日程中处于核心位置。为了焕发欧盟文化活力、凝聚公民共同参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文化艺术计划被提上日程。

这一计划也将在中国落地,也就是说,法国担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六个月里,咱这边也有文化事件要发生!

 

 

2022.02.09-11

南极洲南冰洋

2月9日至11日,“一个海洋”峰会将在法国布雷斯特举行。在峰会举行的同时,纪录片《南极洲》邀请观众一同思考气候变化对南极生物多样性的影响。该片拍摄于法国的南极科考站迪蒙·迪维尔站,呈现南极的水上及水下世界。

 

北京, 02.09, 法国驻华使馆

广州, 03.29, 加拿大驻广州总领事馆

成都, 02.11, 方所成都店

 

 

2022.03.12-28

诗人的春天

诗人的春天是一项推广诗歌的活动,自 1999 年创立以来每年在法国举办。2022年,诗人的春天连续第二年来到中国,以配乐朗诵欧洲、非洲和亚洲诗歌的形式庆祝法语语言表达和应用的多样性。本年度诗人的春天主题为:转瞬即逝。

 

全国 

 

 

2022.03.26 - 06.26

马蒂斯的马蒂斯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将呈现中国大陆首次亨利·马蒂斯(1869-1954)个展。展览与法国北部勒卡托-康布雷齐的马蒂斯美术馆合作,展出涵盖马蒂斯创作生涯的将近250件作品。

 

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北京 

 

 

2022.04.23

思想之夜

2016年以来,法国每年都会邀请本国和五大洲的文化场所,围绕一个主题,在同一个夜晚组织对话和表演,共同庆祝思想和知识的自由流动。2022年,“思想之夜”二度来到中国,将在北京、广州、成都、上海、沈阳和武汉展开以“共生共筑”为主题的讨论。来自法国和中国的学者专家将围绕这一主题进行面对面和远程的对话。

 

全国

 

 

2022.05.21-06.10 

图像小说节

图像小说节每年通过一系列活动将汇聚才华横溢的漫画和图像小说创作者,在全国各地与读者交流,呈现漫画艺术的魅力。今年,图像小说节将首次与比利时瓦隆-布鲁塞尔驻华代表团联手,着力呈现比利时漫画在欧漫中的重要地位。

 

全国

 

 

2022.05-06 

中欧艺术家的相遇

崭新的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在它的开馆之年将迎来中、法、欧艺术家的当代艺术和装置展览,开启其作为中欧文化交流高地的使命。

 

蔡冠深文化交流中心,北京 

 

 

2022.06 

法国电影展映

法国电影展映是中国观众在电影院欣赏法国电影佳片的绝好机会。届时,8 到 10 部风格多样的法国电影和欧洲合拍片将在全国主要城市的影院上映。

 

全国

 

 

2022.06-09

雅克·塔蒂艺术万象 ! 超大规模展览

雅克·塔蒂的作品跨越文化也跨越时间。他始终领先于时代,在电影、设计、建筑和时尚领域留下了自己的印记。在上海和北京举办的大型展览将是一次独特的机会,让观众可以沉浸在他滑稽而富有诗意的想象世界中。一系列汇集中法两国设计、建筑和时尚领域知名人士的论坛也将同时举办。

 

凤凰艺术中心,北京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 

 

作家阿乙的普鲁斯特问卷

阿乙,作家,生于江西瑞昌。他自2004年起开始在博客上发表故事,并出版了五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长篇小说。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其首部长篇小说《下面,我该干些什么》被译成法语,由法国Stock出版社出版。

 

阿乙作为1月的特邀嘉宾,回答了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焦虑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刚强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才气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幽默
 
我最大的缺点——

急躁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写作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长篇竣工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重病
 
我想成为——

已经成为我想成为的写作者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依山傍水的宁静小镇,外带一个市集,拥有这个地方的国家
 
我最喜欢的颜色——

深绿
 
我喜欢的花——

百合花
 
我最喜欢的鸟——

鹦鹉
 
我最喜欢的作家——

普鲁斯特
 
我最喜欢的诗人——

北岛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于连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茶花女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德沃夏克
 
我最喜欢的画家——

毛焰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瓜迪奥拉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李清照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陀思妥耶夫斯基、但丁、荷马、莎士比亚
 
我最最讨厌的是——

逃避自己使命或者说逃避自己的责任,不愿意战斗,也就是黏黏糊糊的娘炮,一想到这些人,就想到他们的头发和舌头上都是虱卵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艾希曼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敦刻尔克大撤退
 
我最欣赏的改革——

改革开放
 
我想拥有的天赋——

植物通
 
我希望如何死亡——

睡过去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还是有些偏激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衣着不体面
 
我的座右铭——

更多地去经历(来自于加缪)

中法合拍动画《小狼乐宾2》1月22日优酷少儿独播

那个聪明、勇敢、爱冒险的小狼乐宾又回来啦!1月15日,《小狼乐宾2》发布会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在中法嘉宾的见证下,《小狼乐宾2》正式宣布将于今年寒假档1月22日在优酷少儿独家播出。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参赞陆仁骏在发布会上致辞

 

 

由优酷少儿与法国工作室Xilam Animation联合出品的《小狼乐宾》,去年一经上线就引来好评如潮,成为孩子的好伙伴和家长的放心之选。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IwMzQ5MzE0MA%3D%3D.jpg?itok=ouSTsRWV","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IwMzQ5MzE0MA==.html?spm=a2h0c.8166622.PhoneSokuProgram_1.dselectbutton_4&showid=eefdf6d16b3a4a2","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来自童话世界的小狼乐宾拒绝成为“大坏狼”的命运,将在第二季中继续他的冒险之旅。他梦想着成为他所崇拜的英雄,于是在一个个童话故事里化身成男主角或女主人公。对于热情却莽撞的小狼乐宾来说,坚持到最后并不容易。好在有他的好朋友故事讲述者的帮助,小狼乐宾可以在错误中学习和成长。长大的小狼乐宾一定会具有友好善良的品质!

 

 

《小狼乐宾》以其精良的制作和富含教育意义的内容成功斩获国内外重量级大奖,包括2020 年普尔辛耐拉奖最佳学龄前动画片奖和2021年上海电视节白玉兰最佳动画片和最佳动画剧本双提名。此外,《小狼乐宾》已成功发行至包括法国电视台、意大利Rai电视台等全球30余个国家及地区的主流电视媒体。

 

创作《小狼乐宾》的法国动画工作室Xilam由马克·杜·彭塔维斯建立,该工作室在动画领域颇有建树。其作品在法国和国际上获得了许多奖项,如获得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提名的电影《我失去了身体》。

 

法国动画的卓越成就不仅基于工业和艺术的生态系统,更首先依托于优质的教育体系,包括多所国际知名学校,如法国戈布兰图像学院。法国是欧洲最大的动画电影制片地,在国际上排名第三,仅次于日本和美国。

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中国高清影像放映季

1662年1月15日,让-巴蒂斯特·波克兰出生于巴黎市中心,之后成为法国最伟大的传世喜剧作家和剧作家——他就是莫里哀。

 

为纪念这位17世纪法国著名剧作家、古典主义喜剧的创建者诞辰400周年,法兰西喜剧院于2022年1月15日起,以《无病呻吟》《伪君子》《恨世者》等重新编排的系列代表作组成莫里哀纪念演出季。值此之际,在法国驻华大使馆的支持下,百代现场与北京奥哲维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新现场”放映品牌将这些杰作的高清影像展示给中国观众,并借此契机开展讲座、剧本工作坊等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于2022年3月31日放映导演伊沃·凡·霍夫编排的《伪君子》高清影像,映后将有法国和中国的专家出席现场参与讨论。

 

本次莫里哀诞辰400周年高清影像放映季的启动仪式于1月15日在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举行,启动仪式后放映了《无病呻吟》的高清影像。今年,正在法国上演的《无病呻吟》《伪君子》和《恨世者》将从3月起以高清影像放映的形式在北京、西安、成都和广州等城市的影院进行放映。

 

 

 

法国驻华大使馆流行音乐及影视部文化专员谭凯丽,奥哲维文化创始人兼总裁李琮洲

 

 

关于作品

即将放映的三部作品中,《伪君子》是为纪念莫里哀400周年诞辰而复排的版本,由阿姆斯特丹剧团的欧洲著名导演伊沃·凡·霍夫编排。他擅长对经典进行先锋而颠覆的现代改编。这一次,他回到《伪君子》的原始版本,即1664年只在首演当天演出过一次的版本。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gzNjEwMTAxNg%3D%3D.jpg?itok=883sFEBY","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zNjEwMTAxNg==.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无病呻吟》作为本次放映季的首部放映影像,是莫里哀的最后一部作品,也是他最精彩绝伦的一部讽刺喜剧。克劳德·斯特拉茨复排的版本已经上演过500余场,其中对于疾病和医学的探讨,在今天会格外触发人们的思考。

 

 

早在上世纪初,李健吾、赵少侯等老一辈翻译家就对莫里哀作品进行了译介,其笔下一幅幅鲜活又辛辣的社会风俗画也给中国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四部剧目的复排和演出阵容皆出自与莫里哀有着深厚渊源的法兰西喜剧院。作为世界上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国家剧院之一,法兰西喜剧院是路易十四在莫里哀逝世几年后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剧作家而敕令建立的。2018年,百代现场和“新现场”将法兰西喜剧院高清影像品牌落地中国,迄今已经放映过《大鼻子情圣》《真假桃花》等多部作品。今年将是莫里哀多部作品首次在国内多个城市同步放映。

法国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意外离世

法国演员加斯帕德·尤利尔因滑雪事故伤重于119日去世,年仅37岁。法国影坛永远失去了一位才华横溢的演员。19岁便在影坛崭露头角的加斯帕德·尤利尔曾两度获得凯撒奖:2005凭借在让-皮埃尔·热内的影片《漫长的婚约》中的表演获最佳新人男演员奖,2017年凭借泽维尔·多兰的《只是世界尽头》摘得影帝桂冠。他与许多知名演员如埃马纽埃尔·贝阿、奥黛丽·塔图、梅拉尼·罗朗、妮可·加西亚、伊莎贝尔·于佩尔、杰拉德·德帕迪约等均有过合作,也曾出演安德烈·泰希内、贝特朗·伯尼洛等执导的影片。即将上映的漫威电视影集《月光骑士》成为他的遗作。加斯帕德·尤利尔不仅是优秀的演员,也是巴黎时装周上帅气的模特。他也是香奈儿蓝色男士香水的代言人,为马丁·斯科塞斯导演的广告献上了优雅深邃的表演。

 

加斯帕德·尤利尔的八部电影 :

  • 《吻你想吻的人》 (2002) 
  • 《漫长的婚约》 (2004)
  • 《乡下人雅克》 (2007)
  • 《少年汉尼拔》(2007) 
  • 《蒙庞西耶王妃》 (2010) 
  • 《圣罗兰传》(2014) 
  • 《只是世界尽头》 (2016) 

2022年,法国有什么文化大事件等你探索?

疫情尚未退散,文化仍要继续!2022年,法国本土的文化活动依然丰富,音乐、电影、文学、演出、展览……文艺的势头不可阻挡。

 

1月15日:莫里哀诞辰400周年

莫里哀(1622-1673)在《庞培之死》中饰演凯撒

为了纪念莫里哀诞辰400周年,法国决定启动莫里哀年,致敬这位戏剧巨匠、《司卡班的诡计》和《厌世者》的作者。全年可期的有各种出版物、展览、放映、播客和活动。二十多部由莫里哀创作或受其启发创作的剧作将被法兰西喜剧院纳入特别剧目安排。法国国家图书馆和法兰西喜剧院将通过两个展览“莫里哀,真实与虚假的游戏”和“音乐中的莫里哀”来纪念这位大师。

 

129日:“博物馆中的伊夫·圣罗兰”

  

1962年1月29日,时装设计师伊夫·圣罗兰举行了他的第一场时装秀,开启了他的职业生涯。60年后,巴黎六家博物馆联手庆祝伊夫·圣罗兰品牌创立60周年。这个沉浸式展览将汇集这位高级定制设计师最具代表性的作品,包括一些未发表作品。在皮埃尔·贝尔热-伊夫·圣罗兰基金会的支持下,展览被设计成一个展览群,观众可以自行设计从一个博物馆到另一个博物馆的参观路线。纪念这座时尚丰碑,没有比这更好的方式了。

 

211日:2022法国音乐舞台新景象

法国音乐界将相聚第37届胜利音乐大奖,欢庆法语音乐的活力。获四项提名的Clara Luciani将与Juliette Armanet和Hoshi一起竞争年度女歌手的称号。Orelsan在发行专辑《文明》的同时,还发布了一部追溯自己音乐生涯的纪录片,他是年度男歌手的有力竞争者。他的竞争对手则是知名音乐人如Eddy de Pretto或Feu! Chatteron。比利时歌手Angèle的新单曲《布鲁塞尔我爱你》将角逐年度歌曲的奖项。2月11日将是获奖名单揭晓的时刻!作为2020年的最佳新人和2021的年度女歌手,Pomme将在2022年发布第3张专辑。Stromae的新专辑也备受期待,他在法国电视一台的新闻节目中推广新歌《地狱》的表演很有看头!

 

2月25日:凯撒奖,法国本土电影盛事

2021年在法国上映的佳片将在著名的奥林匹亚音乐厅角逐第47届法国电影凯撒奖。根据巴尔扎克名著改编的《幻灭》在提名方面占据优势,其次是《安妮特》和《正发生》。典礼当晚将向凯特·布兰切特颁发终身成就奖。除了凯撒奖,2022年值得关注的法国电影事件还包括伊莎贝尔·于佩尔将在柏林电影节上获得的终身成就金熊奖,及《情人》、《狼图腾》导演让-雅克·阿诺的新片《圣母院在燃烧》,该片将于3月16日在法国本土上映。

 

春季:甘斯布之家对外开放

© Abd Rabbo Ammar/ABACA

巴黎七区的韦尔纳伊街5号乙,是这座城市不可错过的地点之一。这座布满涂鸦的房子是许多人的朝圣之地,塞尔吉·甘斯布在这里居住了20多年。在他去世30年后,他的女儿夏洛特·甘斯布决定向公众开放这个传说中的地方。参观可分两部分:30分钟的音频引导下的沉浸式展览,在私密的氛围中参观这位歌手的故居;另一部分,深入了解塞尔吉·甘斯布的生活、工作和职业生涯。

 

411日:奥赛博物馆的高迪和新艺术运动

2022年春,奥赛博物馆与巴黎橘园博物馆、巴塞罗那加泰罗尼亚国家艺术博物馆合作,在法国举办加泰罗尼亚现代主义建筑师安东尼·高迪作品的大型展览,这是近50年来法国首个大规模高迪展。高迪因设计了许多不可思议的房屋而闻名,包括最具标志性的圣家堂。这个展览将让带领观众发现这位天才建筑师的迷人世界,沉浸在新艺术运动和这位非凡建筑师的奇思妙想中。

 

421日:巴黎书展化身图书的节日

因疫情原因取消了两届之后,巴黎书展将于2022年回归,摇身一变成为图书的狂欢节!由国家出版业工会主办的新“书展”将离开原来的举办地凡尔赛展览中心,走进巴黎各个场所,包括大皇宫临时馆。这种新模式更具参与性,邀请读者、作者和出版商参加文化和休闲活动。书展还将扩展到其他艺术形式,包括电影、喜剧、雕塑、音乐等。本该在2021年迎来40周年庆的巴黎书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1118日:普鲁斯特逝世百年

©Photo de Marcel Proust par Otto Wegener

2021年7月10日是法国著名作家马塞尔·普鲁斯特诞辰150周年,2022年11月18日则是他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今年一整年,喜爱普鲁斯特的读者将可通过France Culture的原创播客、在法国国家图书馆和卡纳瓦莱博物馆举办的多场展览、其著作的重印及许多讲座,重新发现《追忆逝水年华》的作者。

 

更晚一些:法剧《亚森·罗宾》第三季开播

《亚森·罗宾》第一季在全球创下超过7600万个家庭观看的纪录,红遍全球,是网飞迄今最热门的法剧之一。该剧改编自莫里斯·勒布朗的作品,讲述由奥马尔·希饰演的阿萨内·迪奥普为洗清父亲的冤案,仿效自己的童年英雄亚森·罗宾踏上复仇之旅的故事。第三季,这位绅士窃贼2.0版的冒险将如何如何继续?让我们拭目以待!

 

Proust 2022 : 纪念普鲁斯特逝世百年

©Photo de Marcel Proust par Otto Wegener
 

2021年7月10日是马塞尔·普鲁斯特的150周年诞辰,2022年11月18日则是他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今年一整年,我们将组织一系列不同活动向普鲁斯特致敬,即将出版和重版《追忆似水年华》的出版方也将加入到活动中。此外,普鲁斯特早期写就的其他作品也同样值得期待,如《欢乐与时日》,以及最新发现的作家手稿《75页》,也就是《追忆似水年华》这部巨著的早期雏形。

 

©Yilin Press

 

新书发布会、表演、图像小说节期间的“普鲁斯特”专场、译者培训工作坊、学术论坛、普鲁斯特晚餐……这些精彩的活动将把2022年打造为普鲁斯特年!

除了活动之外,我们每月将邀请一位神秘嘉宾来回答“普鲁斯特问卷”。这份问卷来源于1860年代的英国桌游“真心话大告白”,19世纪开始流行于欧洲的沙龙。这份个性测试把答卷者某一刻的思想和情感保存下来,并因为普鲁斯特的参与而变得众人皆知。普鲁斯特认为,通过回答这些问题,答卷人的真实本性可以显露于纸上。

 

出于对词语和思维游戏的热爱,普鲁斯特在原问卷的基础上增添和删减了一些问题,拟定了他自己的问卷版本。我们今天所见到的这个版本,他曾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多次回答。普鲁斯特问卷成了法国乃至全世界的一个文学话题,如今还有一份普鲁斯特的亲笔回答留传下来,那是1890年代他二十岁时写下的,您可以在本文末尾读到。

 

2022年,请期待我们的神秘嘉宾们在这份普鲁斯特问卷上写下的答案吧。祝大家度过愉快的普鲁斯特年!

 

 

“普鲁斯特回答的普鲁斯特问卷”

 

我的性格中最显著的特质是——

需要被爱,更确切地说,希望被关怀、被宠爱胜过被欣赏。

 

我最喜欢的男性品质——

拥有女性的魅力。

 

我最喜欢的女性品质——

拥有男性的美德,在友谊中率真。

 

我朋友身上我最喜欢的品质——

对我保持柔软,而卓越的人格将赋予这种柔软更高贵的品质。

 

我最大的缺点——

不知道、无法“想要”。

 

我最喜欢为什么事而忙碌——

爱。

 

我的幸福之梦是什么样子——

我恐怕我的梦达不到这样的高度,我没有勇气说出来,而且我怕说出来会破坏了它。

 

我可能遭遇的最大噩运——

从未见过我的母亲与我的外婆。

 

我想成为——

我自己,成为那些我欣赏的人希望我成为的样子。

 

我渴望在哪个国家生活——

一个能让我想要的某些东西能像魔法般实现的国家,并且在这个国度,一切都是柔软的。

 

我最喜欢的颜色——

美并不在于颜色本身,而在于颜色的和谐。

 

我喜欢的花——

她的……然后其他所有的花。

 

我最喜欢的鸟——

燕子。

 

我最喜欢的作家——

目前是阿纳托尔·法朗士和皮埃尔·洛蒂。

 

我最喜欢的诗人——

波德莱尔和阿尔弗雷·德·维尼。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男主人公——

哈姆雷特。

 

虚构类作品中,我最喜欢的女主人公——

费德尔。蓓蕾尼丝。

 

我最喜欢的作曲家——

贝多芬、瓦格纳、舒曼。

 

我最喜欢的画家——

达·芬奇、伦勃朗。

 

真实生活中,我心目中的男性英雄——

达尔鲁先生、布图先生。

 

历史上,我心目中的女性英雄——

克利奥帕特拉。

 

我最喜欢哪些名字——

我一次只喜欢一个名字。

 

我最最讨厌的是——

我身上的恶。

 

我最鄙视的历史角色——

这方面我还了解得不够。

 

我最欣赏的军事事件——

我志愿服兵役!

 

我最欣赏的改革——

_________________

 

我想拥有的天赋——

意志力、还有迷人的气质。

 

我希望如何死亡——

以我更好的状态,并且我是被爱着的。

 

我目前的思想状态——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而思考我自己,这让我觉得厌烦。

 

我最能宽容什么样的过错——

我能理解的。

 

我的座右铭——

我担心座右铭会给我带来不幸。

二十年回望:法式电音从何而起?

刚过去的2021对法式电音French Touch来说是特殊的一年:老牌乐队Daft Punk解散、Motorbass的专辑《Pansoul》发行25周年、纪录片《Laurent Garnier - Off the Record》上映。所有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契机来回望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初风靡全球的这股现象级的音乐浪潮:法式电音。

故事始于1987年。当时来自芝加哥的House浩室音乐抵达伦敦并传到了年轻的法国DJ Laurent Garnier耳中。人们开始爱上这种以Soul或Funk打底的短循环重复音乐,英国政府也适时出台新的法规调整酒吧和夜总会营业时间。那是自由派对的开始。很快,巴黎之夜也开始了,因为欧洲之星投入运行了。

 

 

“为House 音乐加点法式风情”

回到法国后,Laurent Garnier与他的同伴Éric Morand一起创建了厂牌“F Communications”,打出了那个响亮的口号:“为House音乐加点法式风情(French Touch)”。90 年代,“French Touch”这个概念被英国媒体大规模使用,指代席卷英吉利海峡的这股法国新音乐浪潮。

“F Com”厂牌创始人,DJ 、制作人 Laurent Garnier,1994 年。 © Mark Mc Nulty
 

 

从音乐新人到世界级明星

一代音乐新人和崭露头角的制作人掀起了这场音乐革命。由于家庭工作室的便利化,有些人开始在自己的房间里进行混音,不再需要经过大的音乐制作公司。

随着Daft Punk的专辑《Homework》和Étienne de Crécy的《Super discount》的发行,法式电音风在1994至1999年间大肆刮起。Air、Alex Gopher、DJ Cam、Mr Oizo和Saint Germain的专辑涌入世界各地的唱片店。French Touch的流行也使得不少没那么电音的乐队如Dimitri from Paris或Phoenix大受欢迎。

French Touch的故事也是友谊和合作的佳话。年轻的音乐人推出独立的厂牌,这也使得新人有了更多崭露头角的可能。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平面设计师和视频创作者也加入进来,共同创建属于这一音乐现象的美学世界。

 

 

 

French Touch 的遗产

法式电音的劲风一直刮到了本世纪初,两张重要专辑——Daft Punk的《Discovery》和Air的《10,000 Hz Legend》标志着黄金时代的结束。

French Touch法式电音就这样完成了让法国音乐走向世界的壮举。在此之前,法国音乐的传播一直局限于国境之内,或只有内行听众。一些法国电子音乐人甚至在海外比在法国还受欢迎,继续在打破各种纪录。比如David Guetta,他现在是世界上收入第二高的DJ,而Daft Punk凭借他们的最后一张专辑 《Random Access Memories》再度掀起热潮,他们的《Get Lucky》成为Spotify上24小时内播放次数最多的歌曲。French Touch的影响力依然强大,因为新一波音乐人已经诞生,即继承French Touch衣钵的French Touch 2.0。

 

 

歌单

登录网易云音乐收听What the France频道French Touch歌单。

 

 

了解更多 

- Gabin Rivoire的纪录片《Laurent Garnier - Off the record》

-《Boombass, 法式电音的故事》 french Touch,休伯特·布兰科-弗朗卡尔自传 (Leo Scheer出版社)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观展攻略

 

2021年12月17日晚,为期两个半月的主题设计展——《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作为“上海中法设计周末”的开幕展览, 无惧寒流,在淮海中路88号的罗奇堡空间三层热力开幕。

展览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策划发起,法国家居品牌罗奇堡协办,留法归国的中国策展人颜宓女士策划,以及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法国设计师Margo Renisio女士担纲展陈设计,并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先生主持平面设计。中法团队齐心协力以美术馆展览的理念和展陈标准,打造了一个精致静谧的“设计艺廊”,呈现出一场具有百年设计思潮的高品质设计展。

 

篇章看点

展览汇集1920年代至今的21位法国设计师及其作品,通过“设计先驱”、“造梦者”、“为人民设计”、“女性创造力”和“东风西渐”5个篇章,梳理他们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法国设计师群像。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观展攻略

2021年12月17日晚,为期两个半月的主题设计展——《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作为“上海中法设计周末”的开幕展览, 无惧寒流,在淮海中路88号的罗奇堡空间三层热力开幕。

 

展览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策划发起,法国家居品牌罗奇堡协办,留法归国的中国策展人颜宓女士策划,以及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法国设计师Margo Renisio女士担纲展陈设计,并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先生主持平面设计。中法团队齐心协力以美术馆展览的理念和展陈标准,打造了一个精致静谧的“设计艺廊”,呈现出一场具有百年设计思潮的高品质设计展。

篇章看点

展览汇集1920年代至今的21位法国设计师及其作品,通过“设计先驱”、“造梦者”、“为人民设计”、“女性创造力”和“东风西渐”5个篇章,梳理他们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法国设计师群像。

 

其他设计看点

展览入口处,由朱隽女士策划、JT绘制的一组8位设计大师漫像巧妙地融合了他们的个人特点与经典设计元素,并且配上了他们的箴言。在观展之前拾阶而上,不知道你能认得出几位呢?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展陈设计师Margo Renisio女士在做动线规划时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设计师分类,而是将不同设计师的作品根据一些关键点摆放在一起,目的是希望在不同的作品之间创造对话,让整个观展体验更具思考性。

每个设计师介绍墙面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进去后是关于设计师和参展作品更加丰富的信息介绍。如果现场意犹未尽,还可以带回家收藏阅读。

无论是二维码阅读文案中的设计师名字,还是每个展区的主题英文,都以不同字体绘出,以呼应展览海报上的多字体,这些字体是平面设计师袁由敏教授从一百多年的⻄方字体中筛选得来,也呼应了百年设计这一主题。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观展攻略

2021年12月17日晚,为期两个半月的主题设计展——《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作为“上海中法设计周末”的开幕展览, 无惧寒流,在淮海中路88号的罗奇堡空间三层热力开幕。

 

展览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策划发起,法国家居品牌罗奇堡协办,留法归国的中国策展人颜宓女士策划,以及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的法国设计师Margo Renisio女士担纲展陈设计,并特邀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袁由敏先生主持平面设计。中法团队齐心协力以美术馆展览的理念和展陈标准,打造了一个精致静谧的“设计艺廊”,呈现出一场具有百年设计思潮的高品质设计展。

篇章看点

展览汇集1920年代至今的21位法国设计师及其作品,通过“设计先驱”、“造梦者”、“为人民设计”、“女性创造力”和“东风西渐”5个篇章,梳理他们的设计哲学和价值观,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法国设计师群像。

 

其他设计看点

展览入口处,由朱隽女士策划、JT绘制的一组8位设计大师漫像巧妙地融合了他们的个人特点与经典设计元素,并且配上了他们的箴言。在观展之前拾阶而上,不知道你能认得出几位呢?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展陈设计师Margo Renisio女士在做动线规划时并没有严格的按照设计师分类,而是将不同设计师的作品根据一些关键点摆放在一起,目的是希望在不同的作品之间创造对话,让整个观展体验更具思考性。

每个设计师介绍墙面上都有一个二维码,扫描进去后是关于设计师和参展作品更加丰富的信息介绍。如果现场意犹未尽,还可以带回家收藏阅读。

无论是二维码阅读文案中的设计师名字,还是每个展区的主题英文,都以不同字体绘出,以呼应展览海报上的多字体,这些字体是平面设计师袁由敏教授从一百多年的⻄方字体中筛选得来,也呼应了百年设计这一主题。

 

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开启,《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亮相申城

 

图片

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

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策划、发起的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将于12月17日-19日正式启动!届时主题展览、论坛、新书发布、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分享交流…… 众多精彩设计活动将在12月第三个周末集中呈现给上海观众。

 

2021年,本次设计周末将聚焦家具、产品设计领域,隆重推出: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

图片

 

策展人:颜宓

Commissaire: Mimi Yan

 

汇聚从1920年代至今,21位法国设计师的64件代表性作品。

 

Découvrir le design français à travers une exposition inédite présentant des pièces emblématiques de 21 designers français des années 1920 à nos jours. 

 

图片

 

 

展览通过“先驱者”、“造梦者”、“为人民设计”、“女性创造力”和“东风西渐”5个篇章,梳理了包括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让·普鲁威(Jean Prouvé)、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让-保罗·高缇耶(Jean-Paul Gaultier)、玛塔莉·卡赛特(Matali Crasset)在内的众多法国设计大师的设计哲学和价值理念,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法国设计师群像,旨在呈现法国当代设计的⻛貌。

 

2021.12.18-2022.2.28

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88号罗奇堡空间3楼

3F, Roche Bobois Space, 88 Huaihai West Rd, Shanghai

 

活动免费,扫码预约入场

参观请自觉遵守疫情防控要求

 

图片

 

 

相关论坛  Forums 

 

1.《诗意的现代主义》

Le modernisme poétique 

14:00 -15:00 / 2021.12.18

 

主讲嘉宾:张琪

Intervenant:Zhang Qi

Gallery Sohe画廊主理人,收藏家,专注于法国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当代收藏级设计。

 

通过介绍昌迪加尔项目,进一步了解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和堂弟Pierre Jeanneret(皮埃尔·让纳雷)的设计哲学。

 

2.《设计中的文化可持续思维》

Durabilité de la culture dans le design

15:30—16:30  2021.12.18

 

特邀嘉宾 Intervenants: 

高健维 Raphael Kao

法国国家数位艺术博士,RKOne 岏家居 & Garlic Design 品牌创始人

 

郑荭 Hong Zheng 

东京大学都市与环境工程博士,Adventi Communication & GREENEXT创始人。

 

主持人: 颜宓

Modératrice: Mimi Yan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策展人,米曰工作室创始人。

 

 

为响应疫情防控需求,论坛不对外开放

战略合作媒体“网易设计”将全程直播

扫码观看直播: 

图片

 

 

《百般红运》新书发布

100 Rouges de Chine

 

法国设计公司法尚(Centdegrés)近期创作的名为“百般红运”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重新演绎了贯穿古今的一百种红。总经理马修先生将亲临现场,与您共同揭开“百般红运”,签名赠书。

 

图片

 

 

9h00-11h00 

2021.12.18 

k11,淮海中路300号 3302房间 法尚

Room 3302, 300 Middle Huaihai Road, K11 Shanghai

 

设计藏品展

Une nouvelle galerie de design à Shanghai

 

图片

 

Gallery Sohe 开幕展《Oxymoron》

La galerie Sohe spécialisée notamment dans le design  français de collection ouvre un espace à Shanghai avec l’exposition "Oxymoron". 

 

2021.12.20-2022.3.5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33号3层

3rd Floor, No. 133 Middle Sichuan Road, Huangpu Dist., Shanghai

 

法国设计大师的收藏级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一起,呈现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东西汇融。

 

详情请关注Gallery Sohe公众号

 

 

策划发起 Initié et conçu par: 

 

图片

 

协办:co-organilisé par: 

 

图片

 

合作伙伴:Partenaires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媒体合作伙伴:Partenaires médias

 

图片

 

图片

 

设计师及品牌方 Supports:  

 

图片

 

 

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开启,《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亮相申城

 

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

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策划、发起的第二届“上海中法设计周末”将于12月17日-19日正式启动!届时主题展览、论坛、新书发布、 Maison&Objet中国设计奖分享交流…… 众多精彩设计活动将在12月第三个周末集中呈现给上海观众。

 

2021年,本次设计周末将聚焦家具、产品设计领域,隆重推出: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

策展人:颜宓

Commissaire: Mimi Yan

 

汇聚从1920年代至今,21位法国设计师的64件代表性作品。

Découvrir le design français à travers une exposition inédite présentant des pièces emblématiques de 21 designers français des années 1920 à nos jours. 

 

 

展览通过“先驱者”、“造梦者”、“为人民设计”、“女性创造力”和“东风西渐”5个篇章,梳理了包括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让·普鲁威(Jean Prouvé)、菲利普·斯塔克(Philippe Starck)、让-保罗·高缇耶(Jean-Paul Gaultier)、玛塔莉·卡赛特(Matali Crasset)在内的众多法国设计大师的设计哲学和价值理念,描绘出一组生动的法国设计师群像,旨在呈现法国当代设计的⻛貌。

 

2021.12.18-2022.2.28

10:00-19:00(18:00停止入场)

上海市长宁区淮海西路88号罗奇堡空间3楼

3F, Roche Bobois Space, 88 Huaihai West Rd, Shanghai相关论坛  Forums 

 

1.《诗意的现代主义》

Le modernisme poétique 

14:00 -15:00 / 2021.12.18

 

主讲嘉宾:张琪

Intervenant:Zhang Qi

Gallery Sohe画廊主理人,收藏家,专注于法国现代主义设计以及当代收藏级设计。

通过介绍昌迪加尔项目,进一步了解著名的现代主义建筑师 Le Corbusier(勒·柯布西耶) 和堂弟Pierre Jeanneret(皮埃尔·让纳雷)的设计哲学。

2.《设计中的文化可持续思维》

Durabilité de la culture dans le design

15:30—16:30  2021.12.18

特邀嘉宾 Intervenants: 

高健维 Raphael Kao

法国国家数位艺术博士,RKOne 岏家居 & Garlic Design 品牌创始人

郑荭 Hong Zheng 

东京大学都市与环境工程博士,Adventi Communication & GREENEXT创始人。

 

主持人: 颜宓

Modératrice: Mimi Yan

《设计初心:21位法国设计师群像展》策展人,米曰工作室创始人。

 

 

《百般红运》新书发布

100 Rouges de Chine

法国设计公司法尚(Centdegrés)近期创作的名为“百般红运”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重新演绎了贯穿古今的一百种红。总经理马修先生将亲临现场,与您共同揭开“百般红运”,签名赠书。

 

9h00-11h00 

2021.12.18 

k11,淮海中路300号 3302房间 法尚

Room 3302, 300 Middle Huaihai Road, K11 Shanghai

 

设计藏品展

Une nouvelle galerie de design à Shanghai

Gallery Sohe 开幕展《Oxymoron》

La galerie Sohe spécialisée notamment dans le design  français de collection ouvre un espace à Shanghai avec l’exposition "Oxymoron". 

2021.12.20-2022.3.5

上海市黄浦区四川中路133号3层

3rd Floor, No. 133 Middle Sichuan Road, Huangpu Dist., Shanghai

 

法国设计大师的收藏级作品与中国当代艺术一起,呈现出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东西汇融。

 

 

 

2021法国文化大事记

如果说2020年的全球关键词是“新冠”,那么,即将过去的2021年里,即便我们仍未摆脱新冠的阴影,但重振和回归无疑是主导。法国的文化产业也不例外,2021年是重整旗鼓的一年。公众场所的重张使电影院、剧场以及音乐厅再次迎来观众,艺术家得以发布新作 。图书及出版业一度成为关注焦点:实体书店被列入主要商业单位(即和超市、食品店等同一行列,可在实施“封禁”措施期间在周末保持开放),阅读在法国人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即将结束的这一年中法国文化界的10大事件。

 

2月13日:聚焦2021法国胜利音乐大奖——原创女歌手Pomme斩获年度女歌手奖,Yseult荣获最佳新人女歌手奖

继2020年度新人专辑奖后,音乐才女Pomme再次问鼎有法国“格莱美”之称的胜利音乐大奖,成为胜利奖史上最年轻的年度女歌手。年仅24岁的她,将伤痛和裂痕揉入敏感细腻的歌词中,为女权主义发声。

通过选秀节目《新星》走红的Yesult,把自己的曲风定义为“Y-trap”, 即一种游走在说唱、电音和钢琴小调之间的风格。她的单曲《身体》是一首“接受自我”的赞歌,颁奖当天,她在舞台上更是将这一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 

这一代音乐人的影响力俨然超越了法国本土。根据法国唱片出版业工会的统计,在国外发行专辑的法国或法语音乐人当中,已有65位拥有至少一张 “金唱片”,其中就有Aya Nakamura,Angèle,Polo & Pan,Bosh,Master KG及Ofenbach等。可谓史无前例! 

 

 

4月9日:夏尔·波德莱尔诞辰200周年

夏尔·波德莱尔生于1821年4月9日,这位十九世纪的现代派诗人生前因“有碍公共道德及风化”罪名导致作品遭禁,却被诵读至今,尤其是诗集《恶之花》。波德莱尔200周年诞辰之际,多位出版商及作家或重新出版了夏尔·波德莱尔的诗歌文学作品,或撰写了与他有关的书籍。多个纪念展览也相继举行,其中包括法国国家图书馆举办的展览“波德莱尔,忧伤的现代”。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2月13日,引领观众深入波德莱尔充满想象的诗意世界。

 

 

4月26日,7月17日:法国电影的高光时刻!

  

2021年是法国电影收获颇丰的一年,多位影人在国际大奖中摘得荣誉。法国小说家兼剧作家弗洛莱恩·泽勒导演的电影《困在时间里的父亲》获得今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和“最佳改编剧本”等大奖,该影片是根据弗洛莱恩·泽勒自己的舞台剧本《父亲》改编而成。

©Sarah Meyssonnier

法国女导演朱利亚·迪库诺凭借影片《钛》获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在简·坎皮恩获奖28年后,迪库诺成为戛纳电影节史上第二位获此殊荣的女性导演。这部大胆的类型片极具当代性,在新颖奇特的故事、充满金属感和血腥气息的生猛画面之下,探讨的是女性、亲情和个体认知。

 

 

5月22日:巴黎证券交易所-皮诺私人博物馆开馆

©Romain Courtemanche pour M, le Magazine du Monde

所位于巴黎大堂(Les Halles)中心区的巴黎证券交易所2021年成为巴黎艺术的新地标。在日本建筑师安藤忠雄的主持下,证券交易所的改造工程持续了近5年时间,前身为玉米交易所的圆形建筑物经过改造,变身成一座当代艺术博物馆。

5月22日开馆后迎来名为“开幕”的首展,展品全部来自弗朗索瓦·皮诺的个人收藏,是为世界范围内重量级的当代艺术藏展。在6800平米的里空间,来自不同国家、不同年代的32位艺术家的绘画、雕塑、装置品、摄影、视频、电影和声音作品等悉数登场。

 

 

5月22日:安妮·英霍夫在巴黎东京宫的全权委托作品

©Nadine Fraczkowski

2017年,安妮·英霍夫凭借在德国国家馆展出的作品《浮士德》获威尼斯双年展金狮奖,是最具影响力的当代艺术家之一。今年,她接受巴黎东京宫美术馆的全权委托,策划创作了展览“静物”,邀请了三十多位艺术家,将开放的建筑空间的时间性进行解构,将空间和身体、音乐和绘画、她的作品和受邀艺术家的作品相互融汇。

 

 

5月26日:中国导演王兵法国个展

©Cédric Cousseau - Le Nouvel Observateur

王兵,纪录片导演,在20年中拍摄了近20部作品,包括《铁西区》、《和凤鸣》、《三姐妹》等。王兵的电影以罕见的美感和毫不妥协的动力呈现出中国经济转型中下岗的普通人民。这些从他在巴黎Le Bal艺术中心的个展中、他的书中、或他在巴黎法国电影馆的作品回顾中,都能探寻一二。

 

 

7月5日:Avignon戏剧节开幕大戏——狄亚戈·罗德里格兹导演剧目《樱桃园》

7月5日,由葡萄牙戏剧导演狄亚哥·罗德里格兹执导的契诃夫经典作品《樱桃园》作为Avignon戏剧节教皇宫光荣庭院的开幕大戏登场。接棒奥利维耶·庇担任戏剧节总监的罗德里格兹带领麾下的团队和演员为这部创作于1904年的作品注入全新能量。著名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柳鲍芙,在客居巴黎多年之后回到故乡俄罗斯,面对即将被出售用来抵债的樱桃园和久违亲人,还有一个即将崩塌的世界。

 

 

8月10日:规定书籍统一价格的《朗法案》颁布40周年

40年前,《朗法案》颁布实施,规定图书由出版商统一定价,既保证普通读者买得起书,也保障书店的利益。法国的图书销售网络继续占据第一零售网络,在全国零售总额中占比40%。图书市场空前繁荣:将近80万部图书在售,每年出版新书近7万部。面临新冠疫情,图书行业也受到严重冲击,2021年年初将实体书店列入主要商业单位的决定可以解读为《朗法案》积极影响的延续。

 

 

11月25日: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入选法兰西学院院士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拥有秘鲁与西班牙双重国籍的作家,2010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于11月25日入选法兰西学院,获得了第18号席位,拥有该席位的前任院士是法国哲学家米歇尔·塞尔。这是继1933年弗朗索瓦·莫里亚克之后,法兰西学术院再次成功吸纳一名诺贝尔奖得主。相对于其他几位用法语写作的外籍法兰西学院院士如朱利安·格林、列奥波尔德·塞达·桑戈尔或埃克托·比安西乔蒂等,略萨虽然曾长期生活在巴黎,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却从未发表过法语作品。但他的许多作品都被翻译成法语,读者无数。

 

 

12月15日:巴黎秋季艺术节呈现吉赛尔·维纳舞蹈作品《人群》

©Mathilde Darel

巴黎秋季艺术节50周年推出法国-奥地利艺术家、编舞家吉赛尔·维纳创作的六部舞蹈作品,回顾其编舞生涯。为15名舞者创作的舞蹈《人群》是吉赛尔·维纳多年艺术探索的集大成之作,她试图在人们幻想和情感的辽阔频谱中捕捉阴暗的一面以及对暴力和感官的需求。她的作品敢于打破陈规,在舞台上别有张力。

 

请收下这份法式圣诞歌单,带圣诞老人燥起来~

年末临近,圣诞氛围渐浓,美妙圣诞夜怎可少了音乐!一份法式圣诞歌单也许是不错的选择。从传统曲目到流行旋律,圣诞歌曲不只是铃儿响叮当!

 

当红歌手或组合推出“圣诞专辑”是在美国很常见的现象,而在法国并没有这样的传统。不过,也有许多艺术家会推出圣诞主题的歌曲。一个完美的法式圣诞歌单,既需要热门爆款,也少不了冷门小众和风格奇特的怪曲。

 

 

经典曲目

听到《小小圣诞老人》、《我那漂亮的圣诞树》,又或者是《风儿万万岁》等歌名,所有法国人都会不自觉地哼唱起来,忆起自己的童年。这些经典曲目出现在二战时期的法国,自此代代相传。提诺·罗斯的演绎是流传最广的,不过其他大咖如夏尔·阿兹纳弗、乔治·巴颂等也给出了精彩演绎。

 

原创作品

在摇滚、zouk或电子乐界,许多艺术家都曾围绕圣诞节主题创作原创、民摇甚至讽刺作品。上世纪60年代末期, 雅克·迪特隆在歌中描绘了福塔尔神父的儿子与圣诞老人的后代之间受挫的爱情故事。La Compagnie Créole组合邀请我们在安的列斯群岛的阳光下庆祝圣诞节。Les Wampas组合则为圣诞节献上了一首令人疯狂的歌!因《孩子气》系列专辑而成为青少年最喜爱歌手的Aldebert以另一种方式准备了圣诞歌单。

 

翻唱停不下来

圣诞歌曲的热潮愈演愈烈,法国年轻一代的音乐人开始对传统圣诞歌曲进行流行摇滚版的改编,不仅包括传统歌曲,还包括英语地区的热门歌曲。2018年,音乐流媒体平台Deezer邀请了29位年轻的法国流行音乐人重新诠释了不少经典曲目,收录在专辑《Le Grand Noël》中。2011 年,巴克莱唱片公司联合作曲家米歇尔·勒格朗和一支庞大的乐队,包括Iggy Pop、Olivia Ruiz、Carla Bruni、Renan Luce以及-M-在内的歌手,录制了专辑《圣诞!圣诞!!圣诞!!!》。

 

完整法式圣诞歌单

登录网易云音乐收听What the France频道完整圣诞歌单。

 

希望这份歌单能让你燥起来!在此预祝新年快乐!


中国境内法语联盟综合平台微信公众号上线

 

12月10日,中国境内法语联盟的中法方校长们相聚于北京出席研讨会,并一同启动了“法语联盟综合平台”微信公众号。

 

这是一个为各个水平的法语学习者,法语和法国文化爱好者创建的公众号,以方便公众了解全球法语联盟的起源及特点,获取国内各个法语联盟的最新课程安排及其联系方式。

 

关于中国境内法语联盟网络

 

法语联盟成立于1883年,是全球最大的以推广法语、传播法语国家及地区文化为使命的机构网络。如今,法语联盟共设立800余家分支机构,足迹已经遍布全球五大洲,128个国家。

 

法语联盟与中国的“初识”可追溯至1989年。自此, 法语联盟先后在中国境内13座重要城市扎根,是法语语言与文化孜孜不倦的传播者。通过推动教育、文化、艺术、科技、旅游等各领域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法语联盟一直致力于促进法语在中国各地的发展与繁荣。

 

如今,中国境内法语联盟处于跨文化对话和对外法语教学的前沿。

 

  • 法语联盟已培养出数以万计来自各行各业的学员:高校学生、职场人士、青少年儿童……

  • 是中国境内唯一获得授权承办法国国民教育部官方法语语言水平文凭考试的机构。

  • 所有教师都具备一流的专业素质,在对外法语教学领域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学识。

  • 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用以支持多元化课程模式的开展,包括线下面授课程、线上远程课程、混合模式(线上线下交替进行)以及融合模式(线上线下同时进行)。

  • 采用小班授课模式,促进讲师和学员间的互动交流,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自信,助力其语言能力的快速提高。

  • 可根据机构或企业客户的培训需求定制培训方案。

  • 是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最密切的合作伙伴,定期举办丰富的文化与艺术活动。

     

法语联盟遍布中国境内13个城市:

  • 广州

  • 成都 

  • 大连

  • 杭州 

  • 济南 

  • 昆明 

  • 南京 

  • 北京 

  • 上海 

  • 天津 

  • 武汉 

  • 西安 

  • 郑州 

 

超凡艺术家:卡米尔·圣桑,逝世百年

卡米尔·圣桑,1900-1910,法国国家图书馆Gallica数字图书馆藏
 

集作曲家、钢琴家以及管风琴家于一身的卡米尔·圣桑是十九世纪涉猎最广泛的音乐家之一,他的创作几乎涵盖了其所在时代的全部音乐体裁。值其逝世一百周年之际,让我们一起回顾这位自由洒脱的天才的传奇一生!

 

1835年出生于巴黎的卡米尔·圣桑是一位音乐神童。他在1846年便举办了自己的首场音乐会,因表演莫扎特的一部协奏曲时演奏了自己创作的华彩段落而获得大众瞩目,同时,背谱演奏这一悖于当时习惯的表演方式也使其声名大噪。两年后,年仅十三岁的圣桑进入了巴黎音乐学院学习管风琴和作曲。

 

卡米尔·圣桑,复制于一幅1846年5月19日的画作,法国国家图书馆Gallica数字图书馆藏
 

虽然圣桑两度无缘罗马大奖,却凭借青年时期的创作大放异彩,其才华得到了柏辽兹、古诺、罗西尼以及李斯特等一众前辈大师的青睐与赏识。李斯特更是在聆听他的即兴演奏后称誉其为“世上最伟大的管风琴家”。他曾先后担任圣·梅里教堂和玛德琳教堂的管风琴师。圣桑同时也是位杰出的钢琴家,曾在几年间任职钢琴教授,后来无论是在法国还是海外,都保持钢琴创作和演奏。自十九世纪六十年代起,圣桑迎来了他的辉煌年代!

 

加沃音乐厅,圣桑的音乐会(钢琴家与乐队合作),1913年11月5日,照片1913年登载于刊物《Agence Rol》上,法国国家图书馆Gallica数字图书馆藏

 

作为作曲家,圣桑创作了数量众多且类型丰富的作品。在他一生创作的六百多部作品中,囊括有十二部歌剧,其中最为大众所熟知是创作于1877年的《参孙与达丽拉》;大量的清唱剧;五部交响曲,包括作于1886年,闻名于世的后浪漫派风格交响曲-第三交响曲“管风琴”;五部钢琴协奏曲、三部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两部大提琴协奏曲;众多的合唱作品,包括一部安魂曲、一部圣诞清唱剧;此外,还有许多室内乐作品及别致有趣的小曲或组曲,如最广流传的作品《动物狂欢节》(1886年)。1908年,圣桑为当年上映的法国无声电影《吉斯公爵的被刺》创作了配乐,成为第一部电影音乐的作者!

 

怀有作为音乐家的强烈社会责任感,圣桑在众多艺术及社会问题上持有鲜明的立场与主张。他曾是瓦格纳作品的热情拥护者(然而这甚少为公众所知),但当瓦格纳主义美学逐渐侵蚀法国音乐美学以致法国本土作曲家被大众忽视时,他及时站了出来,力图通过反对瓦格纳主义势力来振兴法国音乐,并在不久后毅然加入国家防卫军,在普法战争中抵抗普鲁士。1871年,他与朋友塞萨尔·弗兰克、爱德华·拉罗、加布里埃·福雷一起创建了名为“民族音乐协会”的团体,共同致力于推广法国当时代作曲家的作品。

 

圣桑热衷于四处游历,直到其生命的终点,旅行和音乐都一直相伴左右。丰富多样的保留曲目、精湛的技艺以及对音乐崇高的使命感使圣桑赢得了同辈的敬重。1921年12月16日,卡米尔·圣桑于阿尔及尔离世,法国政府为其举办了国葬级别的葬礼。作为十九世纪音乐最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对后世法国作曲家影响深远,直至莫里斯·拉威尔,我们仍能找到其踪影。

 

卡米尔·圣桑,在迪耶普的沙滩上,照片节选自《Musica》杂志,1907年,n° 57,法国国立艺术史学院藏
 

 

2021年纪念卡米尔·圣桑逝世一百周年之际,钢琴家孙佳依、小提琴家陈曦以及大提琴家史鑫三位中国青年音乐家相聚一起,演奏这位作曲家的全套钢琴三重奏作品并在中国灌录首发了《圣桑钢琴三重奏全集》专辑。

 

11月25日,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先生以及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先生共同出席了《圣桑钢琴三重奏全集》专辑在北京陶然天艺术空间举办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三位音乐家分享了他们录制专辑的幕后故事以及对于圣桑音乐的感想,并演奏了专辑中的部分曲目。

 

一起来听一听吧,点击上图试听专辑
 
 

阅读之夜丨探寻阅读乐趣,招募领读者

法国文化部于2017年创办的“阅读之夜”活动旨在以晚会和节日的形式来庆祝阅读法语的乐趣。多年来,该活动深受大众的喜爱,取得巨大成功。尽管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2020年的“阅读之夜”活动仍在法国和30多个国家举办了2000余场。

每年1月份,上千场在线上和线下举行的“阅读之夜”活动都向公众发出邀请。今年的活动将以“爱”为主题,与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倡导“一直爱,继续爱!”相呼应。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携手成都法语联盟及昆明法语联盟诚邀您参加1月22日(周六 15点-19点)在方所成都店和昆明大象好在书店两地举办的第二届“阅读之夜”活动。

 

领读者招募

你喜欢朗读吗?快来加入一场“阅读马拉松”,来读一读让-克劳德·穆勒瓦的作品《朝着海的方向》(2020年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参与支持本次活动吧!

 

作者与小说简介

让-克劳德·穆勒瓦1952年出生于法国奥弗涅地区的昂贝尔。1997年,他开始发表为青少年而写的作品,一开始是一些短篇小说,然后出版了第一部长篇小说《刀疤》。从那以后,他的作品连续大获成功,广受读者和评论家的好评,获得文学奖的青睐。2021年,他获得了瑞典著名的文学奖—国际林格伦儿童文学奖。

《朝着海的方向》是1999年在法国出版的儿童文学小说。它讲述了七个兄弟在最小弟弟的带领下朝着海的方向前进的漫长历险,这个故事由21位叙述者见证和讲述。此书在2000年获得法国青少年文学大奖“女巫奖”。

如果想成为入选本次活动的二十位领读者之一,请将以下文字的朗读录音连同简单的自我介绍和与朗读爱好相关的信息发送到:

scac.chengdu@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注明主题:Nuits de la lecture+城市名+名字+年龄)

招募对象:成人及8岁以上的儿童

朗读语言:中文

报名截止时间:1月3日

 

文章节选

 

活动安排

 

• 12月17日(星期五):启动领读者招募

• 12月18日-1月3日:候选者发送音频资料

• 1月4日-1月7日:评选

• 1月8日:通知入围者领读章节

• 1月22日 下午3点-5点30:阅读之夜活动 (方所成都店、昆明大象好在)

 

阅读之夜官网链接:

https://nuitdelalecture.culture.gouv.fr/actualites/jeremie-fischer-createur-de-l-affiche-des-6e-nuits-de-la-lecture

2021年法国文学奖都花落谁家?

秋天意味着暑期结束,我们无比留恋地收起人字拖和太阳镜,翻出毛衣和厚袜子,回到上学或上班的节奏。别忘了秋天也是文学奖的季节!法国人期盼着各大文学奖见诸报端,这是文学圈和出版界的重要时刻。的确,文学奖让作家和作品得到更多宣传机会,获奖作品可期大卖。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今年的各大文学奖都花落谁家。

 

费米娜奖、中学生龚古尔奖

《适应》克拉拉·杜本-莫诺 

Stock出版社

开启这个秋天文学奖季的费米娜奖颁给了克拉拉·杜本-莫诺的《适应》。这本书也在一周前获得了中学生龚古尔奖,刚好是这季文学奖最后颁发的奖项之一,可谓首尾双丰收。

现年48岁的作者是记者、编辑、小说家,她在小说中讲述了一个残疾婴儿降生到一个家庭里的故事:从小婴儿的到来对哥哥姐姐的影响,从他的成长,直至他少年早逝。

面对媒体的采访,作者说:“我想把这个奖献给所有与众不同的生命,这些特殊人群在法国有1200万之多,同时也献给他们的兄弟姐妹,那些照顾他们的人。(……)当有评委说,我们要去适应那些不适应者,那胜利就在眼前了。”

 

美第奇奖

《东方之旅》克莉斯汀·安格 

Flammarion出版社

克莉斯汀·安格,在媒体上饱受争议的“自我虚构”代表作家,2006年凭《约会》获得花神奖,2015年因《不可能的爱》获得十二月奖。

评委和文学评论都认为《东方之旅》是克莉斯汀·安格所有作品中最好的一部。

这部小说中,克莉斯汀·安格继续诉说她所有作品的主题,父女乱伦,她是受害者。这段经历也曾出现在她之前的小说如《乱伦》(1999)和《一周的假期》(2012)中。这本小说完全不会给读者“已经看过”的感觉,作者对沉默、不作为、心照不宣的默许提出了质问。一本令人震撼且有份量的书。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

《我的主人和我的征服者》弗朗索瓦-亨利·戴泽哈布勒 

Gallimard出版社

年仅34岁的小说家生于法国亚眠,曾是职业曲棍球手。他之前的作品已经获得一些关注,《某位皮吉勒尼先生》于2017年入选龚古尔奖和勒诺多奖,《你把我的头展示给人民》获得2013年艾米克奖。

正如《观察家》杂志评论道,作者“属于这么一类年轻的法国作家,他们努力耕耘,以便能加入某一高质量经典作家的行列”。

小说讲述了两位主人公蒂娜和瓦斯科之间热烈的爱,他们的故事来源于文学史上两位著名诗人:魏尔伦和兰波。书名取自魏尔伦的诗句。

 

勒诺多奖

《第一滴血》阿梅丽·诺冬 

Albin Michel出版社

 

每年文学回归季,这位比利时小说家几乎从不缺席。终于,就在读者几乎不再盼着她获奖的时候,她的第30本小说获得了勒诺多奖!

《第一滴血》中,阿梅丽·诺冬潜入父亲的记忆,向2020年3月逝世的父亲致敬。在这本传记小说中,比利时外交官帕特里克·诺冬向读者讲述了他的生活,从他的出生一直到他女儿的出生。

小说一经出版便大受欢迎,销量已超过10万册。法国记者杰罗姆·加尔山评论道:“曾经写出《惊愕与颤抖》的小说家这次带来了一出热闹得不合时宜的喜剧,在这部剧中,‘存在本身不合乎寻常的喜悦’让悲伤哑口无言。”

 

龚古尔奖

《人最秘密的记忆》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著

Philippe Rey 及 Jimsaan 联合出版

31岁的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凭借《人最秘密的记忆》成为了龚古尔奖的最年轻得主之一。这一结果不仅是对青年作家、法语世界和兼收并蓄的出版界的巨大鼓舞,也是对独立出版的肯定。

小说凭借强大的故事性和叙述能力在文学回归季引起过轰动,广受好评,销量喜人。

《人最秘密的记忆》讲述了两位塞内加尔作家的故事,一位是当代作家迪干那·拉提尔·法耶,可谓是作者本人在小说里的化身,另一位是署名T.C. Elimane的神秘作家,于1938年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随后很快销声匿迹。这位神秘作家的原型是著名马里作家洋博·乌奥罗桂安,他的小说《暴力的义务》获得了1968年勒诺多文学奖,得到广泛好评,但随后被指控为抄袭。

 

花神奖

《埃唐普的先知》阿贝尔·昆坦 

Observatoire出版社

36岁的作者以笔名阿贝尔·昆坦发表的第二本小说获得花神奖。写作之外,他是一名刑事律师,目前他正在为2015年11月13日巴黎袭击案的其中一名被告辩护。

小说讲述了退休大学教员让·罗斯科夫所面临的争议。作为反种族歧视协会SOS Racism的老成员,让·罗斯科夫因曾为一名逃离麦卡锡主义的美国黑人诗人写传记而陷入困境(因为一些持激进观点的人认为,他作为一名白人,没有资格为一名黑人诗人写传记)。

“罗斯科夫不能理解和接受自己被禁止讲述他所爱的作家的生平,因为他坚信自己了解诗人的一些东西,而且一部作品不属于任何人,它应为所有人共享”,作者在10月份法新社的采访中说道。在书中,作者借由虚构的诗人说出:“这世界上没有黑人文学,也没有白人文学:有的只是到处追寻和创作的男人和女人。”

作为花神奖的传统,花神咖啡馆将在一年内,每日为获奖作家赠送一杯普伊-富美葡萄酒,用刻着其名字的专属酒杯盛放。

 

法国邮政基金会威普勒文学奖 

《马哈茂德或上升的水域》安托万·沃特斯 

Verdier出版社

以“浪漫的冒险精神和严苛的风格“著称的法国邮政基金会威普勒文学奖秉持一贯的风格,把奖项颁发给安托万·沃特斯的作品。

《马哈茂德或上升的水域》是一本关于叙利亚战争的诗体小说,有着巨大的感染力和份量。

叙利亚,1973年。因修建塔布卡水坝,阿萨德湖将一整个村庄淹没。一位老者,为了再看一眼已沉入水底的童年时期的房子,在广阔的水域航行并潜入水中,寻找他的记忆、他的孩子、他热爱诗歌的妻子莎拉,还有他的自由与国家的和平。

专业图书杂志《图书周刊》在八月刊中称赞本书 “简单,朴实,非常优美,又非常阴郁“,以致于“我们不能相信这位年轻的比利时作家赋予主人公名字时,只是凑巧选用了巴勒斯坦民族诗人马哈茂德·达尔维什同样名字”,维罗妮可·罗斯尼奥尔在她的书评中写道。

 

行际盟友奖 

《不要停止奔跑》马修·帕兰 

Iconoclaste出版社

年仅33岁的马修·帕兰凭借《不要停止奔跑》获得行际盟友奖。作为《解放报》和深度调查杂志《21》的记者,马修·帕兰以记录人物和真实笔触见长。

在他的第二部小说作品中,作者再现了托马尼·库里巴利的奥林匹克梦破碎之路:一位让人难以理解的田径运动员,白天是短跑健将,夜晚变身入室盗窃的惯犯。在两年的时间里,马修·帕兰定期到雷奥监狱的会客室探访托马尼·库里巴利。铁窗阴影下的交谈催生出一段特殊的友谊,也让作者得以描绘出一个令人捉摸不透的短跑健将与抢劫犯二合一的生动形象。通过这部小说,作者也对社会决定论以及法国监狱系统提出了质疑。

评委弗洛里安·齐勒称赞“这是小说和新闻的结合:评委们对作者质疑我们这个时代的方式赞赏有加”。

 

十二月奖 

《空想的禽舍》泽维尔·加尔米奇 

Le Pommier出版社

十二月奖如其名,是为了某本被十月和十一月份举办的各大文学奖“不小心”遗忘的图书而设立。今年,评委会决定向这部幽默怪诞的作品致敬。

脱颖而出的是具有多重身份的泽维尔·加尔米奇,他不仅是作家、教授、捷克文学专家,还曾翻译过作家博胡米尔·赫拉巴尔和诗人卡雷尔·马哈的作品。

这是一部被作者称为“有点”自传形式的小说,讲述了一位教师在巴黎地区饲养家禽的故事,又以此为契机反思人性。

 

***

 

我们在这里只为大家呈现了2021文学奖的一部分而非全部,因为每年的文学奖项实在是太多啦。在法国,每年颁发的文学奖超过1500项,或是为了鼓励有才华的作家,或是为了致敬某位作家的作品,又或是为了褒奖某种出色的文笔。小说并不是唯一被关注的体裁,不少文学奖项为其他文学体裁的作品加冕,如龚古尔短篇小说奖,今年由施缪尔·T·梅晔的《战争结束了……》(Métropolis出版社)获得,龚古尔诗歌奖则颁发给了雅克·鲁博的所有作品。这些文学奖项恰恰是丰富而振奋人心的文学季的写照,也是一张张向读者发出的邀请函:瞧,法国文学依然生机勃勃!

 

2021年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揭晓

正是在翻译家傅雷的家乡上海浦东周浦镇,第十三届傅雷翻译出版奖获奖者最终揭晓:章文凭借译作《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安托瓦纳·贝尔曼 著)获得社科类奖项,黄雅琴凭借译作《男孩》(马库斯·马尔特 著)摘得文学类奖项,新人奖则颁给了王献,她的译作是迪迪埃·埃里蓬的《回归故里》。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致辞 
 

今日(11月20日),傅雷翻译出版奖颁奖典礼在傅雷图书馆举行,众多文艺界人士、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和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出席。罗梁大使在致辞中表达了再次参与到傅雷翻译出版奖活动中的欣喜,重申傅雷奖作为汇聚图书行业人士的平台的重要性:“不仅有写书的作者和致力于引进外语图书的出版人,作为‘摆渡人’的译者更是一个关键角色,他完成的是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从一种文学到另一种文学、从一种文化到另一种文化的过渡。”

 

傅雷翻译出版奖组委会主席董强致辞 
 

傅雷奖组委会主席董强坦言在傅雷的故乡举办颁奖礼令他感慨良多。他表示,傅雷奖不仅成为国内译界标杆,在国际上也有了知名度;十多年来,傅雷奖收到600多部参赛作品,涌现出二、三十名优秀译者,成为译界优秀骨干,在中国译界独领风骚,这无疑得益于傅雷先生的榜样精神。

 

 

社科类获奖作品

《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

安托瓦纳·贝尔曼 著

章文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译者简介 

章文,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助理教授。博士阶段毕业于巴黎第三大学高等翻译学院,论文题目为《儿童文学翻译与读者限制下的译者决策——以贝洛童话中译本为例》。主要研究领域为翻译伦理及法国儿童文学的在华译介,教学之余亦从事翻译工作。发表论文有《叙事文本中“世界效应”的重塑》、《1980年代贝洛诗体童话的在华译介》等,另有《永远不要忘记》(米歇尔·普西)、《最后的斯坦菲尔德》(马克·李维)等译著。

 

评委颁奖词

安托瓦纳·贝尔曼的《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是一部关于翻译的考古丰碑,有着普世的价值。它深入发掘了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文化,也探讨了译者们遇到的难题。作品如同邀请读者进行冥思,也试图就人与故乡和异域的关系等根本的问题给出答案。章文非常精准地呈现了复杂的思考,给出了精彩的译本。

 

从左到右:特邀嘉宾刘擎,法国驻华大使罗梁,社科类奖项获奖者章文,常任评委蒲皓琳 
 

 

文学类获奖作品

《男孩》 马库斯·马尔特 著

黄雅琴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译者简介 

黄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文学编辑,参加过法国国际出版总署的fellowship项目。翻译作品有:鲍里斯·维安所著的《我要在你的坟墓上吐痰》、米歇尔·贝纳尔的《莫奈的两个悔恨》、马塞尔 · 贝纳布的《为什么我自己的书一本没写》,因翻译洛朗·比内作品《语言的第七种功能》入围2017年傅雷翻译出版奖。

 

评委颁奖词

《男孩》以一种独特的叙述,即个人小故事与人类大历史的并行叙述,讲述了一个无名的小男孩在二十世纪的成长历史,以及他对世界的认识与批评。黄雅琴的译文忠实地体现了《男孩》的风格:强烈而鲜明的人物情感,简洁的文字,鲜明的节奏,诗的意蕴,散文的随意,另外还有音乐的旋律与节奏。

 

从左到右:特邀嘉宾孙甘露,法国驻上海总领事纪博伟,文学类奖项获奖者黄雅琴,常任评委余中先 
 

 

“新人奖”获奖作品

《回归故里》 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后浪出版公司 

 

译者简介 

王献,女,90年生人。法语本科,电影学硕士,曾在阿尔及利亚工作3年,目前在北京大学攻读传播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影像文化研究、跨文化传播。在对法国哲学与法国电影文化的热情促使下走上学术之路,希望未来继续为中法文化交流助力。

 

评委颁奖词

原作《回归故里》是法国哲学家、社会学家迪迪耶·埃里蓬结合自身背景和成长经历创作的一部反思性著作。在这场极为内在又具有颠覆性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和身份建构等主题。译者王献凭借自身良好的语言基础和对法国哲学的热爱,在译作中很好地呈现了原作的自传体文风及学理性分析。

 

从左到右:常任评委端木美,新人奖获奖者王献,周浦镇镇长赵辉茂,常任评委王鲲 

 

 

本届傅雷奖共收到参评作品47部,其中社科类35部,文学类12部。终评会由本届傅雷奖评委会主席,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吴佳霖主持,除了八位常任评委及两名上届傅雷奖获奖者宁春艳和汪炜,更有作家孙甘露和政治学专家刘擎作为特邀评委。

 

自2015年傅雷翻译出版奖在上海举办,时隔6年,傅雷奖重返这位伟大译者的家乡上海。而本次颁奖典礼所在的周浦镇傅雷图书馆,不仅是全国唯一一家傅雷主题图书馆,更是研究和交流傅雷精神的重要场所。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二弹|《进入生态时代》前言

埃德加·莫兰

 

本文最初发表于2020年2月2日《解放报》的时评专栏,之后收录成为《进入生态时代》的前言。

 

© Fronteiras do Pensamento
 

Philosophe, sociologue et anthropologue français, directeur de recherche émérite au CNRS et docteur honoris causa de plusieurs universités à travers le monde, Edgar Morin est l’auteur de nombreux ouvrages, dont les 6 tomes de La Méthode, une vaste œuvre encyclopédique qui dévoile les principes, les exigences, les enjeux, les difficultés de la complexité, concept central de sa pensée.

 

Plusieurs de ses ouvrages ont été traduits en mandarin et publiés en Chine, notamment : 

Ethique (Imaginist, 2017), Les Stars (Jilin Publishing Group, 2016), Le Cinéma ou l’homme imaginaire (Imaginist,2012), L’Esprit du temps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11) Introduction à une politique de l’homme (The Commercial Press, 2010), Introduction à la pensée complexe (China East Normal University Press, 2008), La Méthode : la nature de la nature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2002), Le Paradigme perdu : la nature humaine (Beijing University Press, 1999)

 

***

 

 “生态学”的希腊词源由oikos(栖息地)和logos(科学)组成,是1866年由恩斯特·海克尔[1]创建的一门科学,用来探讨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这门学科起步缓慢,直到1935年通过亚瑟·乔治-坦斯利[2]提出的“生态系统”概念之后才开始发展起来,把地球物理环境的所有具体事物以及在此生存的所有物种当成一个整体进行研究。

 

生态系统指地球物理环境和生存在环境中的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的持续动态组织。生态学家(有别于科学定义里的环境科学家)对生态系统的认知需要基于多种不同的学科,综合物理、地理和生物学的知识。

 

在科研组织、学术界以及教学当中,这些学科普遍被设为独立的领域,而原本就是跨领域学科的生态学也不例外。将生态学视为跨领域学科的只有少数思维开放的生物学家或地理学家(他们的专业领域往往涵盖了地质和人文)以及少数具有独立态度的学府,比如美国的麻省理工大学以及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20世纪50至60年代,技术型经济迅速发展,导致城市工业污染与自然环境恶化。这一结果刺激了生态学研究,引发了人们对前景的担忧,比如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保罗·埃尔利希(Paul Ehrlic)推测海洋可能消失,让舆论一时哗然。而1972年麻省理工大学教授梅多斯(Dennis Meadows)发布的《梅多斯报告》更带来一记重锤,第一次揭露技术型经济发展对陆地生物圈带来的恶果和后续影响,并将其结论放在报告的标题里:《增长的极限(在一个有限世界里)》。

 

这份报告带来的冲击力超出了科学界的圈子,第一次激发了人们的环保意识。有人开始推崇零增长,也有人进一步提倡负增长,其他人则认为环保意识应当促进一系列深刻的变革,不仅主张放弃煤炭和石油等污染能源而转向清洁能源,而且主张改变我们的生产、消费和生活方式。René Dumont, Serge Moscovici, André Gorz以及我本人就这方面的问题提出了反思和建议。

 

政治生态学运动在各个国家兴起,尤其西方国家开始探讨如何保护自然以及改变我们的消费模式,但主要针对的是短期目标。他们利用了环境科学提供的灾难式数据,但对生态学本身或一无所知,或无从了解,比如法国的大学等教育系统没有设立跨学科的生态学,因为在教学实践方面无从下手。究其原因,教授生态科学意味着传达一种复杂的思想,而这门思想必须与时俱进且结合实际情况,需要一直把握研究对象的互动和反馈。

 

同样,生态学引导我们超越对自然界的二元思维,不再只看到冲突与掠夺,或者只看到交流与合作。无论物理界、自然生物圈还是人类社会都符合赫拉克利特在 600年前的断言:“冲突与和谐是万物之母”。大自然不是单纯的生母或后妈,它既是生母也是后妈,既是养育者也是施虐者,既赐予生命也掠夺生命。大自然馈赠我们万物,也会残忍地惩罚我们。

 

然而,环保主义者和政治生态学家都不具备这种思想和认知。他们只看得到大自然美好的一面,不愿意面对现实,看不到事物的复杂性。值得注意的是,环保政客们从未提倡在学校和大学里教授生态科学。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他们放弃使用包含了整体性(oikos)和组织性(logos)的“生态学”一词,转而使用更加模糊和偏离本质的“环境”一词。这是一个概念上的退化。

 

我们文化上的认知结构把人类(个人与群体)从自然生物和物理中分离开来,这对唤起生态意识构成了很大的障碍。

 

事实上,我们文化上的方方面面都将人类与其他生物区分开来。基督上帝根据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人类,圣徒保罗承诺耶稣复活,而教会创造了只有人类才能进入的天堂。笛卡尔奠定了西方技术工业的理念,认为人类的使命是征服和支配大自然。这种理念直至近年才失去主流地位,但依然否认人是兼具动物性与神性的造物,不承认自然与文化不可分割,不接受我们依赖大自然且大自然也同样依赖着我们。

 

在这种集体昏睡的氛围里,切尔诺贝利、三里岛和福岛的核灾难激发的情绪只持续了短暂的时间。即使大气、水域和土地(包括用于工业化农业用地)遭受不计其数的恶化,人们的生态觉醒也只是缓慢前进了一小步,逐渐意识到环境恶化给区域和全球生物带来的危机。

 

与此同时,生态学遭到了巨大的阻力。除了思维习惯,巨大的经济利益也使得一些国家领导人否认生态危机的存在。政治生态学家无法规划增长的路径。他们只会把负增长和增长对立起来,无视两者之间的互补关系。而我们要做的是确定哪些领域需要增长,比如民生必需品、健康产品、生态农业、传统农场农业、地区消费产品、社群互助服务、循环经济、手工业、对公共服务(尤其医院和学校)的补贴,以及确定可以进入负增长的领域:工业化农业、工业化食品加工、夸大效果的美容及抗衰老经济、有计划淘汰的电子产品以及一次性用品经济等等。

 

这种新契约涵盖的范围将超过所谓的“生态过渡”,不再把问题局限于从非生态社会过渡到生态社会,而是从一种社会到另一种社会的复杂蜕变。

 

制定新契约需要融合生态以及非生态的政治问题,比如民主、平等、法治、自由和团结。在生活水平的关键问题上,需要把生态学深度融入社会和政治范畴。我在《人类的未来之路》[3]这本书里尝试探讨这条思路。法国前生态部长于洛与CFTD工会主席贝尔热联合发布的报告也研究了这方面的政策。总而言之,只关注环保,还远远不够。
 

我们需要一套综合的政治思想,其理论基础不是人类和自然通过彼此滋养而紧密相连,而是人与自然拥有共同的根基,我中有你而你中有我。人类不只是生活在自然届当中。自然存在于人的内部。个人也不只是生活在社会里,社会存在每个人的身心里。

 

自梅多斯报告发布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然而,除了地理学家和生物学家,生态科学依然是一门不为人知的科学。距离人们质疑增长的优越性也过去了50年时间。然而,政治、技术和经济精英们依然相信增长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而生态学家无法在增长与负增长的对立中找到折衷的表述。

 

自警钟敲响以来,已经过去了半个世纪。然而,城市污染和农田退化依然持续增加。对经济利益的贪婪毁掉了亚马逊森林,而澳大利亚因为没有使用土著人延续千年的防火措施,导致大片森林被大火吞噬。

 

距离灾难预言已经过去了50年。当这些预言变成活生生的现实,各个国家才开始签署一些不痛不痒的环保协议,而这些协议还遭到某些大国的否定。

 

在这种背景下,一位圣女贞德般的北欧少女举起了环保大旗,获得了一大批青少年追随者。中世纪的科雄大主教认为圣女贞德是异端,对她处以火刑。而现在嘲讽和诋毁这位环保少女的人,正是自由主义经济这座“圣殿”的守护者。

 

在他那本灵气四溢的《吉普赛故事诗》 里,西班牙诗人罗可问道:"但是谁会来?从哪里来?"

 

[1]恩斯特·海克尔(1834-1919)被认为是生态学之父。

[2]亚瑟·乔治-坦斯利(1871-1955)是英国植物学家和植物生态学的先驱。

[3]埃德加·莫兰, 《La Voie pour l'avenir de l’humanité》,Fayard出版社 (2011年)。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 – 2021年获奖艺术家揭晓

首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获奖艺术家于11月9日晚在法国驻华大使官邸揭晓,来自法国的苏珊娜·赫斯基和中国的童义欣获得殊荣。作为本届中法环境月的重头戏,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关注的是环境与当代艺术创作的互联。评审团最终将奖项授予苏珊娜·赫斯基和童义欣,因为他们的作品充分呈现生态环保主题,实践与研究紧密结合,不仅达到了艺术的高度,也承载了社会和政治意义。

评审团由中法两国的艺术界资深人士和策展人组成,以作品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及艺术品质为评选标准。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15000元(15000欧元)的奖金,用以创作一件关注当代社会环境问题的作品。

 

2021年获奖艺术家:苏珊娜·赫斯基和童义欣

苏珊娜·赫斯基 Suzanne Husky

苏珊娜 · 赫斯基拥有波尔多美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景观园艺设计证书。她曾在奥尔良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景观历史和民族植物学,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教授植物问题。在过去的 20 年里,赫斯基的艺术创作专注于人类、植物和地球关系。她由巴黎阿兰·古塔克画廊代理,是双人艺术家组合 “新农业部长”的创始人,该组合创作了关于农业综合企业和农业科技的艺术品。赫斯基曾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的Bay Area Now 5、德扬博物馆、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和旧金山国际机场 (SFO) 展出。

Protect the sacred, Tapis de laine / 180 x 200 cm / Suzanne Husky / 2018

 

童义欣 Tong Yixin

童义欣生于庐山,在纽约和上海工作。他曾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地质学,后毕业于纽约大学工作室艺术硕士专业。童义欣使用多媒介装置、场域特定作品、影像和声音来了解人类文化与自然的动态关系。与人类中心环保主义或功利深层生态主义相比,他具探索性、好奇和非教导性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对环境的“形而上的善意”的态度,是一种对人、其他生物和非生物都包容的道。他的作品曾展出于BRIC双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chi K11美术馆、当代加拿大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蛟龙诞生》The Birth of Julung-julung: The Aquatic Dragon (2019-21) still, HD video with sound, 24’52”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艺术与生态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是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与蔡冠深基金会联合推出的、首个关注生态环境与当代艺术创作互联的中法当代艺术奖。该奖项也是与巴黎东京宫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的两大著名艺术机构坚实合作的成果。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创立这一奖项的初衷,在于籍由当代艺术激励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11位入围艺术家来自各个年龄段,他们用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探讨环境问题。我们得以透过这些国际知名艺术家丰富的思想、多样的作品和视角来审视关键的社会问题。

除了获奖的苏珊娜 · 赫斯基和童义欣,其他入围艺术家分别是:厉槟源, 杨沛铿, 郑波,碧昂卡·邦迪,朱利安·查里埃,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勒·乔雷格,埃莉斯·莫林和内野夏子。

 

评审团

白莫迪 Mehdi Brit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专员 

娜塔莉·埃尔吉诺 Nathalie Ergino 

维勒班当代艺术中心馆长

海伦·盖宁 Hélène Guenin 

尼斯现代及当代艺术博物馆馆长 

约安·古梅尔 Yoann Gourmel 

巴黎东京宫策展人

皮力 Pi Li 

香港M+视觉文化博物馆高级策展人

卢迎华

北京中间美术馆馆长

张然 

北京今日美术馆馆长 

 

关于主办方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 法国文化中心(SCAC-IFC)

蔡冠深基金会

 

关于联合主办方

巴黎东京宫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该奖项由巴黎法国文化中心赞助支持

独家媒体合作伙伴

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经验

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中国生猪养殖业经历了动荡。 由于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其行业动荡对多个国家的生猪养殖均造成了持续的影响。 为保护环境,生猪养殖业亦受到各类规章的大力制约。

本次会议旨在分享法中两国在促进生猪养殖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积累的经验。议题涉及生猪养殖投入品可持续发展、生猪养殖系统可持续发展、动物健康及猪肉制品消费者健康。本次会议与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联合举办,双方将分享在生猪养殖职业教育领域取得的经验。

 

网络研讨会将于1116日中国时间下午3点至6点,法国时间上午8点至11点举行。

 

欢迎登录以下链接参加活动:

https://ethz.zoom.us/j/67582758506?pwd=MW5CVHBVZXowWUxNdmc5b1RkZUpmQT09

会议号: 675 8275 8506

密码 : 081121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二弹|把感性放在第一位

把感性放在第一位

雅克·达森

译者:黄黎娜

 

© DR

 

雅克·达森(Jacques Tassin)是法国农业国际合作研究发展中心(CIRAD)环境与社会部的生态学研究员。他质疑传统的科学方法,认为研究生物时不应该忽略它们的感性维度。他提倡一种基于人类与生物之间感性关系的政治生态学。奥迪尔·雅各布(Odile Jacob)出版社出版了他若干部作品,其中包括《植物在想什么》(2016年),《像树一样思考》(2018年),《感性生态学》(2020年)以及《我相信树》(2021年)。他也是研究法国作家莫里斯·热内瓦(Maurice Genevoix)的专家,为他写了几本书,包括《作为生态学家的莫里斯·热内瓦》(奥迪尔·雅各布出版社,2020年)。

德国生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 Haeckel)在1866年创造了生态学这一概念,将其定义为“人类重新融入自然”的科学。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首先需要了解生物的生存条件。从某种程度上,生态学意味确保科学和人文的相互转化,这也是以诺瓦利斯(Novalis)为首的德国浪漫主义诗人的理想。然而,这门学科渐渐偏离初心,淹没在生物的机械化表述里,被物理学家制定的纯物理模型取而代之,不再以人为本,也不再探索是什么使生命保持鲜活,而偏向研究那些没有人影的硬科学。因此,即使生物的感性因素如此不可或缺,却也慢慢退出生态学,不再被用来表述它所创造的这个世界。

 

生命在于感触与知觉

 

然而如果仔细观察生命世界,就会发现任何 "机械 "反应都始于感性接触。生态学和生物学里的“反应机制”基于积极的吸引力和排斥力。这些结论不是通过观察无机体得来的,而是通过有生命的主体或者被称为“原主体”的有机生物。最小的生命体比如细菌本身拥有触感,使它们能够在周围环境里移动并积极适应变化,同时在细菌内部之间建立感性的互动联系。

相对较低等级的生物,复杂的有机体分子(如蛋白质)之间的匹配是通过感性联系完成的。这种说法并不荒谬。然而,我们却满足于通过化学模型来描述这些分子,也就是把彻底的“物理主义”表述用在了作为有机化学起源的生物上。对于更高等的生物,比如一棵树,法国植物学家弗朗西斯•哈雷(Francis Hallé)引用了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形容,说树是叶子或者新芽的联盟,它们之间生动的感性表现影响着我们对它们的认知。作为树木的组成部分,树叶本身是一个活着的表面,一个动态的界面。树叶面向的并非它自己,而是朝着大气里延伸,它比任何其他生物都懂得如何更好地利用大气以及赋予它生命的东西。树叶从空中截取光线、二氧化碳和空中降下的雨水, 通过神奇的光合作用来养活一棵树。把无机物质转化为生命物质,这是连中世纪的炼金术士都想象不到的魔法。树叶不仅和大气接触,也和天空交流。正如17世纪荷兰医生范赫蒙(Jean-Baptiste van Helmont)所说的那样,一棵树只有千分之一属于大地,其余的都来自于天空。

通过时间的推移,感性吸引力在不同物种王国之间建立了桥梁。植物与昆虫打交道,开花时吸引它们来授粉,而孕育果实时则会驱赶前来蚕食的昆虫。这种互动看起来充满感性,由此演化出来的感触系统是无法通过单一物种的进化来解释的现象。比如兰花为何能够模拟雌性昆虫的生殖器,并分泌出信息素来诱骗昆虫为自己授粉?还有树根与真菌菌丝形成复杂的共生体,称为“菌根”,是十分奇妙的活体嵌合体 。从生物谱系学的角度而言,任何共生关系都是两个不同物种的生物之间产生吸引和接触所形成的,而这两个物种有时候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关系。

因此,每个有机体都是它与其他生物之间感性互动的产物。只需要观察我们自己,就会发现我们确实是人类祖先与树木接触的结果。在变成智人以前,我们灵长类的祖先一直生活在树上。几百万年间,与树的长久接触铸就了手的形态。由于每天都要抓树枝,我们祖先的手掌变得越来越窄,直到握住之后跟树枝一样大小。6千万年前,人类更遥远的祖先的双眼长在脸的侧面。为了让更准确地观察树木,两只眼睛越靠越近,逐渐长到了脸的正面,从而提供了一个更立体的视野,更方便在林间移动并避免从树上踩空坠亡。同样的,我们的关节、四肢、脊椎、消化系统、手指的触觉、听力和味觉都是因为与树木的接触而进化成形。

生物的进化不是源自自身的敏感性,而是源自与周围整个环境的接触和联系。

 

 

然而我们的理性总想和感性保持距离

 

哲学家莫里斯•梅洛-庞蒂(Maurice Merleau-Pont)是现象学的领军人物。他提出了“感性第一“,也就是感性知觉先于所有的心理表现。我们对任何事物的理解实际上都是基于感性认知,随后才介入智力层面的理性分析。沟通心理学家会告诉我们,在表达自己的时候,我们脸上的表情、手部的动作、身体的姿态和一系列神态都可能比言语抢先一步。

然而,至少在西方,我们依然延续着古希腊的哲学文化遗产,也就是倾向于怀疑我们自己对世界的感性认识。德谟克利特是这方面的先驱之一。在2500年以前,他就建议我们不要依赖感官的反应,因为感性认识具有欺骗性。的确,如果我们只依赖当下的肉眼观察,我们至今仍会以为太阳是绕着地球在转。然而,西方思想难以解释一些复杂的表象,经常迅速确立反面和对立面,把理性和感性对立起来,而这两者在我们对事物的表述里是需要结合在一起的。文艺复兴时代诞生的科学坚决与任何研究对象保持距离,只通过切实存在的事物和证明过的规律来观察生物。正如哲学家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所言,我们的智力在客观事物方面能够发挥出最高的水平。然而在研究感性表现方面,智力就没那么有说服力了,总是偏颇地认为感性和直觉太模糊混沌甚至低劣不堪,给一些伪科学或骗子创造了生存空间。

在认知心理学家的推动下,特别是在美国,人们开始重视和衡量生命中感性的力量以及如何与其他生物进行感性的互动。美国建筑学教授罗杰•乌尔里希(Roger Ulrich)最先开启这方面研究。基于宾夕法尼亚一家医院的资料,他研究了接受胆囊切除手术的病人的住院时间以及服用止痛药的情况。在1984年《科学》期刊上的一篇著名文章里,他指出,对比病房窗户对着墙的病人,那些从病房里能看见树木的病人会更早出院,且服用的止痛药更少。在此基础上,乌尔里希通过科学验证方式,重新证明了人类的视觉对身体机能有很大的影响力,并可以追溯到解剖学和生理学的根源。

今天在西方,我们意识到我们的思想充满感性的遗产,并一直从中汲取营养。想一想人类祖先35万年前才走出森林的矩阵并开始进化成智人,我们也就不会惊讶为什么树在所有人类起源的神话里都占据着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样的,我们也不会讶异于基督教堂里宛若森林般的氛围:里面的光线和阴影、廊柱和壁垒、植物图案的装饰和穹顶,所有的建筑语言都似乎与森林紧密相关。

和科学一样, 主宰着当代世界的技术科学也无法直接依靠感性来获得进步。正是因为把自己限制在物理学的现实中,他们才使得飞机飞起来。医学的成果也几乎与感性认识无关。医学依靠理性发展出各种治疗或预防疾病的方法, 其有效性只受到若干顽固者和叛逆者的质疑。然而,我们的世界并非技术科学和生命科学所划定的边界。科学通过物理获得飞跃进展,但也同样远离了感性的维度。而为了改进生物世界并保障它与人类和谐共处,感性维度是需要被放在首要位置的。

 

 

我们已经逐渐失去 "活着的生命 "的线索

 

随着城市生活的普遍化,我们感官的敏感度逐渐丧失。直到某年春天城市因为疫情而封锁,我们才重新听到鸟儿的叫声。它们平时在车水马龙的噪音污染中需要叫得更大声,但在封城期间的安静环境里可以叫得更轻柔一些 。过去几十年间,我们大大降低了对生物的关注和敏感度。同样的,乡村居民不再与传统的家畜接触,已经不知道如何照顾某些动物,而我们的祖先经历了漫长的时间才学会与它们打交道。这些丧失的能力如此令人揪心,在此笔者不想增加更多的例子,无须多言。

幸运的是我们正在重新发现其他的生物感性现实。例如,具身认知理论(研究生理体验和心理感觉的相互影响——译者注)发现头脑能通过身体语言和手势更好地记忆事物。近年来,感性的身体和理性的头脑之间的二元论逐渐模糊。我们体内的边界也开始消失,因为我们不再确定自己的肠道生物群是属于我们本身还是一个独立的存在。美国哲学家和生物学家大卫•艾布拉姆(David Abram)在《大地无声》一书中说道,我们是由周围事物共同组成的,而这确保了我们“存在的充实感”。美国诗人惠特曼回忆说,他不受自己的袜子和帽子所束缚,因为他的感性意识和知性认知告诉他,他属于整个世界,远远超出所有这些虚无的边界。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提高我们对世界的敏感度,以便重新找回“活着的生命”的感性联系,正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在《少年》里描述的探索之线,又如阿里阿德涅之线(古希腊神话,常用来比喻走出迷宫的方法和路径——译者注),抓住这条线索对我们至关重要。把生物的感性放在优先的位置,能给生态学带来一条生路,能让我们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对于几十年来主流生态学带来的灾难主义汇演以及一连串绝望的数字,我们又怎能相信它们能够带来任何良性的转变?

 

相反的,我们怎能不相信我们迫切需要重新唤起“活着的生命“?这是唯一能改变我们精神和行为的意识,也是整个生物世界紧迫需要的意识。如果没有事先认识到生物感性的原动力,就不会产生这种意识,而改变也不会发生。

 

塞内加尔青年作家萨尔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

在法国,秋天无疑是书迷们最翘首以盼的季节,因为九月的文学回归季紧跟着的便是十月-十一月的文学颁奖季。最古老最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在去年被迫转移线上之后,今年终于得以回归传统,于11月3日在德鲁昂餐厅揭晓。

 

© Academie Goncourt

 
塞内加尔作家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凭借《人最秘密的记忆》获得2021年度龚古尔文学奖。这一结果不仅是对青年作家、法语世界和兼收并蓄的出版界的巨大鼓舞,也是对独立出版的肯定。往年的龚古尔文学奖,获奖作品总是在那么几家大出版社之间来回轮换,而今年这部获奖作品、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的第四部小说,却出自两家独立出版社:规模小但书单质优的法国独立出版社Philippe Rey,以及由作家布巴卡尔·鲍里斯·迪奥普和费尔瓦恩·萨尔创办的、位于塞内加尔达喀尔的出版社Jimsaan。
 
 
 

 
在达喀尔东部的久尔贝勒,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在相对优渥的家庭条件下和相信成就来自奋斗的环境中长大。他在家里七个男孩中排行老大,自小表现出很高的学习天赋。他先是考入了选拔极其严格的圣路易军校,随后到法国贡比涅上预科班,最后进入法国社会科学高等学院攻读文学博士。为了全身心投入文学创作,他决定中断博士论文写作,在他看来,文学才能承载“真正的世界观”。
 
 
 

© Momar Niang

 
31岁的萨尔是继帕特里克·格兰维尔之后最年轻的龚古尔奖获得者。1976年,29岁的特里克·格兰维尔凭借《金凤花》摘得龚古尔桂冠。作为本届龚古尔奖的黑马,《人最秘密的记忆》在龚古尔最后一轮评选中就被普遍看好,也凭借强大的故事性和叙述能力在文学回归季引起过轰动。这部现象级作品受到广泛好评,也入选了法兰西学院大奖和勒诺多文学奖的终评名单。小说自出版以来已多次重版,Philippe Rey出版社在世界各地纷至沓来的翻译出版邀约之下不堪重负。
 
 
获奖之后,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说:“我当然是非常高兴、非常自豪的。我认为龚古尔学院今天向许多人发出了一个强烈的信号,不仅面向法国文学界,也面向所有法语国家的文学界。我不希望人们以为这个奖项是个特殊待遇。这不是给非洲作家的特殊待遇,不是因为他来自非洲才得奖,而是因为首先有这么一本书。当然,我不否认诸如此类的奖项背后所包含的政治意味。衷心感谢评委作出这样的选择。有意思的是,从文学空间开始,可以联想到更加具有政治性的议题,与法语世界国家像法国、塞内加尔、海地等等相关的议题。但抛开以上说的这一切,这个奖,它首先关乎文学。”
 
 

 

文学的赞歌

《人最秘密的记忆》讲述了两位塞内加尔作家的故事:一位是当代作家迪干那·拉提尔·法耶,可谓是作者本人在小说里的化身;另一位是署名T.C. Elimane的神秘作家,于1938年写出了举世闻名的作品,随后很快销声匿迹。这位神秘作家的原型是著名马里作家洋博·乌奥罗桂安,他的小说《暴力的义务》获得了1968年勒诺多文学奖,得到广泛好评,但随后被指控为抄袭。“乌奥罗桂安事件”于1971年引爆,作家在发表了一篇为自己正名的文章后,从马里销声匿迹,与文学世界彻底断绝往来,并从此停止了写作。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正是把自己的这本小说题献给了这位作家。

 
《人最秘密的记忆》的故事情节是这样展开的:迪干那·拉提尔·法耶于2018年发现了一本出版于1938年的奇书《无情的迷宫》。迪干那被这本书深深吸引,开始寻找这位署名T.C. Elimane的神秘作者的真实身份,溯源这本书所引发的轩然大波。作者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将读者带到塞内加尔、巴黎、布宜诺斯艾利斯和阿姆斯特丹,进入文学迷宫中探寻,并探讨写作的力量以及非洲和西方世界的对立问题。
 
 
这部作品是对文学唱出的赞歌,唱诵的是文学永恒的力量,穆罕默德·姆布加尔·萨尔在《人最秘密的记忆》的开篇引用了他的文学导师罗贝托·波拉尼奥的一段话,选自波拉尼奥的《荒野侦探》,而小说的书名也正是出自于此:
 
 
“开始时,批评会伴随着作品,然后批评的声音消失,陪伴作品的是读者。这段旅程可长可短。后来读者纷纷逝去,作品独自继续前路,即便另一种批评或者其他一些读者也会渐渐习惯它这种自我锻造的步伐。再后来,批评再一次消失,读者也再一次逝去,在这条骸骨累累的路上,作品继续向前,走向孤独。离死亡越来越近,在死亡的轨迹上前行,这确信无疑是死亡的征兆了,可是又有一个批评的声音出来,又有读者靠了过来,孜孜不倦、不可平息,然后时间和速度将他们吞噬。最后,作品无可挽回地独自在广阔无垠的空间里继续着旅程。有一天,作品死了,就像其他所有事物一样逝去,就像太阳没有了光,地球、太阳系、银河系都熄灭,还有人最秘密的记忆。”

Le Prix Picto de la Mode

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成立于1998年,该奖项皆在挖掘有才华的年轻时尚摄影师。许多从该奖项中脱颖而出的年轻摄影师,以此为起点,开启了自己的国际职业生涯。他们中包括Louis Decamps (1998年获奖者), Sofia & Mauro (2002年获奖者), Marjolijn de Groot (2003年获奖者), Kourtney Roy (2007年特殊提名奖获奖者), Laura Bonnefous (2015年获奖者)…

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能够快速的发展,得益于合作伙伴的支持,以及每一年不断更新的来自时尚行业、奢侈品牌、广告业、艺术和摄影行业的评审委员名单。

2013年开始,该奖项面向国际社会开放。此后的历届获奖者来自世界各国,包括2013年获得特别提名奖的Alice Pavesi Fiori(意大利)、获得2013年摄影大奖的Tingting Wang(中国), 以及获得2014年摄影大奖的Charlotte Abramow(比利时)。

2014年以来,该奖项每年会选出三位获奖摄影师。

2017年,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被纳入到Picto基金会的项目体系,特别是在巴黎时尚博物馆加列拉宫成为其合作伙伴后,推动了时尚业与摄影艺术之间的联动与共生,赋予了该奖项新的发展维度。历届获奖摄影师的作品能够进入巴黎时尚博物馆加列拉宫的公共收藏,同时,获奖者还能享有制作摄影作品、使用拍摄工作室、数码修图,以及在巴黎的广告空间展示作品等权益。

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由巴黎时尚博物馆加列拉宫联合举办,获得伊克赛尔芒, Lumière Ilford, 德高广告, 路易-罗德金基金会, Prophot, Studio Daguerre, CDA, Fisheye 和费加罗报的支持。

在成都国际时尚周期间,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展览首次在中国展出, 法国驻成都总领事馆成都市国际时尚联合会共同举办15Prix Picto时尚摄影奖国际获奖者的作品,联合视觉中国和中国当代时尚影像艺术家共同展出——中法时尚摄影展《见风》。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二弹|承认并停止生态杀戮

© Jérôme Panconi
 

瓦莱丽·卡巴内斯

 

译者:黄黎娜

 

词源:Oïkos(希腊语)=家园 - caedere(拉丁语)=杀戮(灭绝)

 

***

瓦莱丽·卡巴内斯(Valerie Cabanes)是国际法学家,专门研究人权以及人道主义法律。她在非政府组织任职20年时间,从事国际互助领域的工作。从2012年起,她致力于让法律界承认生态灭绝罪以及大自然的权利,并担任两家机构的专家顾问:基于联合国“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建立的“停止生态灭绝基金会”以及“全球自然权利联盟”(GARN)。她是非政府组织“我们共同的诉求”的联合创始人以及名誉主席。该组织发起了“世纪诉讼”法律运动,控诉法国政府在气候问题上的不作为。她也联合创办了“野外与法律”协会,旨在促进自然权利的研究和实践。她撰写了两本书,包括《自然人:与生物和谐共处》(2017年Buchet/Chastel出版社)以及《地球新权利:停止生态杀戮》(2016年Le Seuil出版社),并参与了多部论著的编写。

 

***

 

人类滥用工业技术的结果导致了地球生态系统受损,摧毁了我们共同的家园,威胁着我们以及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现有的法律之所以无法及时阻止气候变化,无法制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因为它无法从生态系统的角度为当下的生态危机提出解决方案。现有法律没有提出基于人类与地球生态系统相互依存的原则,没有给予我们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条件。

 

2020年12月2日,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对科学家发出大量警告感到震惊, 宣布“与大自然和解是21世纪的决定性任务”。他陈述了赤裸裸的危机现实,引用IPCC(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BES(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政府间平台)、WMO(世界气象组织)以及UNEP(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结果:“生物多样性处于崩溃的状态,一百万个物种面临灭绝,生态系统正在我们眼前逐渐消失,沙漠逐渐扩张,湿地逐渐干涸,每年1000万公顷森林从地球上消失,海洋被过度捕捞,因吸收过多二氧化碳而酸化,同时珊瑚礁正在白化并死亡。”他提醒我们“每年有900万人因空气和水污染而死亡”,但他没有提到气候变化和生物多样性的损害也造成了巨大的人道灾难。自然灾难在过去45年间增加了60%。FAO(粮农组织)最新的数据表明2019年近20亿人口面临食物短缺或严重匮乏,其中包括10多亿亚洲人以及6.75亿非洲人[1]。到2050年,将有超过10亿低地沿海地区的居民面临海平面上升的威胁。根据《全球荒漠化地图集》的最新报告[2],到2050年将有超过90%的土地遭受人为破坏并殃及全球, 产生更多因气候和缺水问题而迁徙的人。联合国难民署认为每年有2150万人因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离开家园,比被迫逃离战争和暴力的人多出一倍。联合国难民署预测到2050年之前,每年会产生2亿气候难民及流离失所的人,几乎是目前数量的两倍[3]。如果继续不作为,到2100年受影响的人可能达到100亿。由此可见,地球上不仅物种在消失,人类本身也面临着灭顶之灾。

 

然而,无论说出怎样美好的承诺,各大经济主体并未做出足够的努力去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了追求短期利益,基于互助原则的法律不入他们的法眼。此外,国际法本身也与国家主权至高无上的原则形成冲突,无法实现集体利益优先的目的,无力维持地球生态系统的整体平衡。即使受制于巴黎气候协定,无论各个国家,还是1988年以来排出占总量71%的温室气体的100家企业[4],以及大多数银行都没有朝着能源过渡发展,更别提让他们放弃那些破坏生态的工业技术。面对严重的环境破坏,跨国公司的领导人不仅享有刑事豁免权,而且在各国金融和政治系统的庇护下从事威胁地球安全的业务。结论很明显,主流的经济模式和法律不利于维持一个可供大多人栖息的陆地生态系统。

 

因此,一方面我们要重申国际人权法高于贸易法,另一方面也要承认人类的基本权利需要以尊重自然法则为前提。为了长远维持生存环境,我们必须着眼于一个更大的国际社区,把维系生命的各个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也容纳其中。破坏人类和生物依存的地球生态系统,是可以和反人类罪名相提并论的行为。这项罪行被命名为“生态灭绝”,其罪行就是摧毁人类共同的家园。它威胁包括人类在内的所有物种的存续,所以罪大恶极。如果连生存环境都受到威胁,我们如何能保障每个人都有饮用水,有食物,有医疗条件和栖息地?我们如何能落实健康环境权?

 

为了保护现有的物种,也为了保护子孙后代的基本权利,必须根据对地球生态稳定性的科学事实制定一个新的法律框架。这个框架用来控制造成气候恶化和第六次物种大灭绝的工业生产活动,迫使它们把对环境的索取限制在环境赋予的范围内[5],并就当下的生态灭绝行为对政治和经济领导人问责。无论个人还是法人都可以因为破坏环境而受到刑事指控,因为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武装冲突时期,这种罪行都破坏了地球的安全。

 

生态灭绝的概念史

 

这个概念诞生于越南战争。在1942至1943年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植物学家亚瑟·高尔斯顿(Arthur W. Galston)进行了除草剂的研究。1966年,他揭露了美军在越南进行的“牧场手行动”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美军在越南南部位于老挝和柬埔寨的边境喷洒除草剂,目的是大规模清除植物,让敌人失去掩护工具。在1970年的一次会议上,他第一次使用“生态灭绝” 这个词语来谴责这种行为。两年后的1972年,在斯德哥尔摩举行的的联合国环境大会开幕仪式上,瑞典首相奥洛夫·帕尔梅也把越战描述为“近乎生态灭绝的罪行,需要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

 

当时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法学教授理查德•福尔克(Richard Falk)思考着如何把这个概念纳入国际法。他公开评论“橙剂堪比环境层面上的奥斯维辛集中营“。1973年,他在国际公约的第6条草案中提出让生态灭绝成为与种族屠杀并列的罪名。这项提案直至今日仍是各国争议的主题[6]。1985年,《惠特克报告》被提交到联合国预防和惩治种族灭绝罪小组委员会。它是审查过程最重要的报告之一,明确提议为生态灭绝成立一项独立的罪名,与种族灭绝、民族灭绝和文化灭绝[7]并列。在20世纪90年代草拟国际刑事法庭章程草案时,专家们再次讨论生态灭绝罪并提出了三个选项:成立独立罪名,纳入危害人类罪或者纳入战争罪。最终,它被视为故意严重伤害环境,成为一项战争罪(第8.2.b.iv条)。

 

态灭绝罪的认定

 

在越南,早在1968年就有人呼吁把越南遭遇的生态灭绝行为定性为“对土地和对未出生人类的战争”,强调美军的战争行为远比纽伦堡审判确定的罪名严重,因为它不仅伤害了当时的民众,也伤害了未出生的后代。越南还认为无论在和平年代还是战争年代,损害自然环境损害都相当于损害人类社会。在未获得国际社区的共识前,越南于1999年就在其《刑法》第342条里规定:“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任何人大规模屠杀某个地区的居民,破坏某个民族的生存资源以及文化精神生活,或为摧毁一个群体而破坏其生存基础或进行种族灭绝或摧毁生物自然环境“,都属于“危害人类物种罪”[8]。其他国家也把生态灭绝罪纳入国内法,比如俄罗斯[9]以及8个前苏联国家[10]就把生态灭绝定性为危害人类与平和安全罪。

 

与其同时,从1990年代开始,一些法学家就积极推动把生态灭绝纳入国际法,为此提出了不同的定义要素。它们之间的差异涉及几个标准:如何衡量行为的严重性?是否应该把起诉范围扩大到法律实体以及经济领导人?是否只需要确定有伤害的意愿,或需要基于结果来定罪?这个话题如此棘手,需要通过每一个细节来确保对生态灭绝罪的定义才能使其真正有效保护气候、地球上剩余的生物多样性、我们耕种的土地、饮用的水以及呼吸的空气。承认生态灭绝是一项国际刑事犯罪已经成为道德上的紧迫任务。于是在2021年,“国际停止生态灭绝基金会”动员了12位来自世界各地的独立专家,成立了一个委员会[11],目的是为生态灭绝罪确定一个法律上合理且外交上可接受的定义。该委员会由伦敦法学教授Philippe Sands 以及塞内加尔检察官Dior Fall Sow担任主席,由国际刑事法以及环境法领域的法官、律师和法学专家组成,提议把生态灭绝认定为独立的刑事罪名,以期保护生态系统健康、人权与后代延续之间的依存联系免受侵害。生态灭绝的概念扩张为“在明知确实有可能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广泛的或长期的破坏的情况下所实施的非法或任意行为。”在这里,“环境”一词指的是地球、生物圈、冰冻圈、岩石圈、水圈、大气层以及外层空间。

 

经历国际刑事法庭缔约国大会上突发的一些重大事件之后,该委员会正式成立并重新把这个概念提上议程。2019年12月,瓦努阿图和马尔代夫等岛国呼吁国际社会认真对待生态灭绝罪[12]。到了2020年12月,在比利时副首相兼外交大臣索菲·维尔梅斯的支持下,两个岛国重申了这一诉求[13]。维尔梅斯女士认为刑法有助于设立道德底线,且如果生态灭绝成为国际罪行,国际社会将“开始意识到我们不仅应当彼此尊重,还应当尊重和维护养育我们的生命之网。”比利时的强烈声援成功在2021年初动员了卢森堡、西班牙、荷兰、芬兰和瑞典的其他欧洲国家的议员。随后,各大洲一些国家的民间社会和某些政党也加入了他们的行列,督促自己的政府采取行动。就这样,世界各地的议员们组成了一个联盟[14],倡导国际社会承认生态灭绝罪。2021年5月19日,代表全世界179个议会的各国议会联盟(IPU)通过了一项决议,呼吁所有 "议会联盟成员议会加强本国刑法,以防止和惩罚无论和平还是战争时期对环境造成的广泛、长期和严重的破坏,并研究是否有可能承认生态灭绝罪,以防止与气候有关的灾害及其后果造成的威胁和冲突。"[15] 除印度、尼加拉瓜和土耳其外,所有国家都支持生态灭绝罪的条款。之后,一些国家已经提出法案,在国内法中承认生态灭绝罪或支持国际刑事法院对生态灭绝罪的认定。这些国家包括智利、玻利维亚、墨西哥、英国、爱尔兰及瑞典。西班牙的议会外交事务委员会则通过了一项决议,要求政府支持瓦努阿图和马尔代夫修正《罗马规约》,并切实提出有关生态灭绝的《规约》修正案[16]。同一天,欧洲议会通过了一项关于环境维护者的决议。这项决议鼓励 "欧盟在国际刑事法庭开启各方之间的新谈判,以期将'生态灭绝'确认为《罗马规约》规定的国际罪行"[17]。这也是法国议会自2019年以来一直辩论的话题,并成为公民气候公约的一项决议。法国终于在2021年8月22日的立法条文里承认 "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加强对其影响的抵御能力",对于故意对人类健康、动植物或空气、土壤或水的质量造成的严重和持久损害的行为,法庭将确判定为轻罪而非刑事犯罪。法国政府还承诺在该法律颁布后一年内向议会提交一份报告,支持承认生态灭绝为一项国际刑事法院可判决的罪行。

 

[1] https://reliefweb.int/report/world/r-sum-de-l-tat-de-la-s-curit-alimentaire-et-de-la-nutrition-dans-le-monde-2020

[2] Cherlet, M., Hutchinson, C., Reynolds, J., Hill, J., Sommer, S., von Maltitz, G. (Eds.), 《全球荒漠化图集》,欧盟出版物办公室,卢森堡,2018年。

[3] https://www.unhcr.org/fr/news/stories/2020/11/5fc4f8eda/changement-climatique-constitue-principale-crise-epoque-affecte-particulierement.html

[4] 《碳行业数据库》&《碳行业报告》,爱德华·埃德加出版公司, 2017 

[5] https://www.notre-environnement.gouv.fr/rapport-sur-l-etat-de-l-environnement/themes-ree/defis-environnementaux/limites-planetaires/concept/article/presentation-du-concept-des-limites-planetaires

[6] Richard A. Falk, 《环境战争与生态毁灭:事实、评估与建议》, “安全对话”vol. 4, 1973, p. 80‑96 

[7] 《马克·维泰克报告》, 联合国经济及社会理事会人权委员会防歧视及保护少数群体小组委员会, 第三十八次会议,临时议程项目四, E/CN.4/Sub.2/1985/6 — 2 juillet 1985 

[8] 1999年越南刑法,链接 : http://www.wipo.int/wipolex/en/details.jsp?id=5025 

[9] 1996年俄罗斯联邦刑法第358条将"生态杀菌剂"定为刑事犯罪,形容其“对动植物生态环境造成大规模破坏,污染大气或水资源,以及有可能引发生态灾难的其他行动” 

[10] 2003年亚美尼亚刑法第394条; 2002摩尔多瓦共和国刑法第136条;2001乌克兰刑法第441条; 1997年哈萨克斯坦刑法第161条;1998年塔吉克斯坦刑法第400条 

[11] https://www.stopecocide.earth/expert-drafting-panel

[12] https://www.climatedocket.com/2019/12/06/ecocide-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vanuatu/

[13] https://www.stopecocide.earth/press-releases-summary/belgium-first-european-country-to-raise-issue-of-ecocide-at-international-criminal-court

[14] https://www.ecocidealliance.org/

[15] 第142届IPU 大会在线会议,2021年5月24-28日, Assembly A/142/2-DR. 

[16] https://www.stopecocide.earth/press-releases-summary/spains-foreign-affairs-parliamentary-committee-calls-for-consideration-of-criminalising-ecocide

[17] 欧洲议会2021年5月19日关于气候变化对人权的影响和环境捍卫人士在这一领域的作用的决议 (2020/2134(INI)), 第11点 : https://www.europarl.europa.eu/doceo/document/TA-9-2021-0245_FR.html

大地与创意 —— 回归⾃然的新⽂化创意

举办⽅
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化处 x 之⽲

 

时间地点
2021年10⽉30⽇星期六下午
上海之⽲空间

 

活动形式
对话论坛

 

嘉宾简介

法国艺术家 Vicky Colombet
法国学者 Raphaël Koenig
纪录⽚导演⽑晨⾬
设计师张雷
ICICLE ⼥装开发副总裁 Saar Debrouwere
主持⼈
陈敏娟 Simone Chen( « 理想家 » 杂志主编 )

 

论坛内容

如同以有⾊矿物粉末制成的史前岩画艺术、以泥⼟制作的古代陶器,来⾃⼤地的⾃然资源构成了艺术创作最为古⽼的原始材料。今天,在当代创作领域,艺术实践越来越多地汲取来⾃⼤地的⾃然资源进⾏创造,利⽤⾃然原料有着全新的意义。陶瓷制品在当代艺术领域的增多、⽣态艺术的发展和乡村地区艺术驻
留的增长、以及其它相关现象,都向我们揭⽰了⾃然原料是如何强⼒重返艺术创造领域核⼼的。

原料作为灵感来源、创作环境抑或艺术品传播衍⽣⽅式,揭⽰了⾃然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如何以不同⽅式呈现的。保护延承古⽼创造技艺的意愿、⽣态环保主张、美学研究、重新找回与⼤⾃然的密切联系等,值得探讨的话题众多。为了探索问询与⼤地及其⾃然资源全新连接背后的当代意义,我们聚集了来⾃中法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和创意⼈⼠,其中包括艺术家、学者、导演、设计师等,与我们共同对话并展⽰他们各⾃在这其中的独特体验和创作经历。


 

(Fr) Le recyclage et l’éducation artistique

(Fr)

Le programme NETSPRING GREEN IT propose de construire une économie du savoir circulaire et solidaire en donnant une seconde vie à vos ordinateurs usagés tout en préservant notre planète. En effet, les déchets électroniques et informatiques polluent. Toutefois, ils peuvent être réutilisés à des fins éducatives et artistiques.

Un concours artistique se déroulera dans des écoles primaires défavorisées soutenues par NETSPRING pour développer la créativité des élèves et les sensibiliser aux défis environnementaux de notre planète.

Les œuvres sélectionnées feront l’objet d’une exposition artistique sur le thème « Ressources de la terre et regards d’enfants », qui aura lieu à la Bibliothèque pour enfants de Jing’an à Shanghai, avec une cérémonie de remise de prix.

 

À propos de:

Fondée en 2012 à Hong-Kong, NETSPRING est une entreprise sociale innovante. Avec son programme Green IT Classrooms, NETSPRING s'engage à protéger l'environnement et à aider les enfants défavorisés en Chine en développant l'économie du recyclage, en créant de la valeur partagée entre les zones chinoises développées et sous-développées et en aidant les groupes vulnérables tels que les étudiants pauvres ou les personnes handicapées.

废物再生与艺术教育

汇益泽绿色电脑教室”项目邀请您参与建立循环和包容的知识经济体系。给予您使用过的电脑第二次生命,同时保护我们的地球。生活中的电子废弃物无疑会造成环境污染,但它们也能在教育和艺术领域重新发光发热。

汇益泽团队将在其支持的弱势学校中举办艺术创作比赛,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提升他们对地球所面临的各种环境挑战的认知。

主题为地球资源及儿童视角的艺术展将挑选优秀的学生作品在上海静安区少年儿童图书馆展出,并举行颁奖典礼。

 

关于:汇益泽2012年成立于香港,是一家创新型社会企业。其“绿色电脑教室”项目致力于环境保护,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帮助贫困孩童及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并在中国发达城市和落后地区之间创造共享价值。

(Fr) Journée portes ouvertes à la ferme biologique Happy Plant

(Fr)

Mois franco-chinois de l’environnement

Journée portes ouvertes à la ferme biologique Happy Plant

Samedi 30 octobre 2021 (entrée gratuite)                                       

Happy Plant est une ferme biologique, qui encourage et initie le grand public à un modèle d’agriculture durable (non utilisation d’engrais chimiques, de pesticides, etc.) et d’élevage durable (non utilisation d’hormones ou d’aliments chimiques). Elle vulgarise et forme ainsi aux diverses techniques d'agriculture écologique. 

Happy Plant a été classée comme « référence scientifique populaire » dans le district de Qingpu en 2017.

Lors de la journée portes ouvertes, les enfants visiteront la ferme biologique, découvriront les outils du fermier et le processus agricole, prépareront la nourriture des animaux et les nourriront, ramasseront les légumes biologiques, etc. 

微笑农场开放日

中法环境月

微笑农场开放日

20211030日,星期六(免费入场)

微笑农场鼓励并向公众提倡可持续农业模式(不使用化肥,农药等)和可持续饲养模式(不使用激素和化学饲料)。通过这些方式展现和普及生态农业的各种技术。

微笑农场在2017年被列为青浦区科普基地。

开放日当天,孩子们将一同参观生态农场,了解农具及耕作过程,制作饲料并喂食小动物,采摘有机蔬菜等。

【重返大地】逆都市化潮流在法国与在中国

本期研讨讲座活动,由法国驻上海总领事馆文化处创意与发起,并与时尚品牌之禾共同合作和组织举办。该活动将成为今年中法环境月在上海的首个活动。

重返乡村、回归自然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掀起了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潮流。人们放弃繁华无比的大都会生活,重新选择一种返璞归真、融入自然的生活方式。在法国,几次重返乡村的潮流贯穿了20世纪后半叶的历史,且每次浪潮都集中体现了社会在不同历史时期特有的价值观念。而在中国,这一潮流初见端倪。中法学者、专家将就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全方位对比和思考在这一潮流背后,中法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意义与社会影响。

重返乡村、回归自然作为不走寻常路的社会潮流贯穿于20世纪后半叶的法国历史进程,而在中国作为一种全新的社会现象,也逐步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中法学者、专家将就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全方位对比和思考在这一潮流背后,中法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意义与社会影响。通过中法专家学者与返回自然乡村的亲历者们的交流互动,我们将针对这一社会历史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并全方位对比和思考这一潮流背后中法两国不同的历史背景、人文意义与社会影响。

 

研讨嘉宾:

凯瑟琳·乎维耶历史学家,二十世纪社会历史学研究中心(巴黎一大索邦先贤祠大学 - 法国国家科学研究院 CNRS)研究学者,法国新农村问题专家,《重返大地 -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法国阿尔代什地区逆城市化乌托邦》作者。

 

 

欧宁纪录片导演和策展人。碧山公社创始人, « 实践中的乌托邦:碧山计划与乡村重构 » Palgrave Macmillan 出版社,2020)作者。

 

 

 

丁雁南历史地理学者,上海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研究员。著有 « 中国:城市的历史地理学 »  (London: Palgrave, 2018)

 

孙倩大地艺术节国内项目组织发起人。北京清华大学文化创意发展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主持人 :

保罗 · 社会语言学家,城市化发展问题专家。曾任澳大利亚国家统计局研究员,现任西交利物浦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院研究学者。著有 « 变迁中的苏州 » Routledge 2020

 

 

 

法国驻华大使馆 "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 - 2021年申报启事

为支持中法两国在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法国驻华大使馆面向希望前往法国研究机构访学的中国科研人员设立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获奖者将获得法国政府以高级访问学者奖学金(SSHN)的形式提供的最多三个月的资助,以及一张国际往返机票。

申请条件:

  • 人文社科领域的中国籍研究人员或博士生,目前就职/就读于中国大陆地区高校或科研机构
  • 必须掌握法语或英语
  • 不同时享受其他类型的法国奖学金

主要评选标准 :

  • 科研项目的学术质量
  • 研究课题的独特性
  • 是否正在撰写学术论文

申请材料 (法文或英文):

  • 个人简历 (最多两页
  • 申请动机信
  • 研究项目简介 (至少两页)
  • 法国接待机构推荐信

申请材料须最晚于20211031日发往以下地址: universitaire@institutfrancais-chine.com

评选程序 :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将组织并主持评审工作,邀请中法学者担任评委。

评审结果将在20211122日公布,获奖者可于2022年春季起赴法。

中法环境月即将上线,周冬雨喊你一起来关注“地球的资源” - 第八届中法环境月活动等你来探索

2021年10月15日至11月15日,第八届中法环境月将邀请公众一道,重新认识人类赖以生存至今的地球资源。这些宝贵的资源如今面临前所未有的、甚至不可逆转的危机:污染,过度开发,气候失常……这是我们人类的危机。

 

面对如此严峻的地球健康危机,意识需要觉醒,为危机找到解决方案更是迫在眉睫。企业、消费者、政界、民间组织……所有人都可以发挥各自作用,推动社会朝更负责任、更可持续的发展方向前进。中法环境月正是基于这样的出发点,一年又一年,不懈地为推动集体意识觉醒和共同行动而努力。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gxMDMwMjYxNg%3D%3D.jpg?itok=owPmZwI4","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gxMDMwMjYxNg==.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今年,著名演员周冬雨为中法环境月助力,担任推广大使。从影多年,周冬雨始终积极投身环保和公益事业。

 

 

周冬雨 

中法环境月推广大使

“今年环境月的主题是‘地球的资源’,我觉得这样一个主题是很有意义的。首先我们得了解地球的资源,体会到地球资源的宝贵和脆弱,有珍惜地球资源的意识,身体力行地多做一些环保行为。像节约用纸、用水,垃圾分类、低碳出行,这些我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比较注意。当然我觉得我做的还远远不够,所以也希望通过这次中法环境月能多学一些环保知识,让自己以后做得更好。”

 

 

9月29日,第八届中法环境月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金台艺术馆举行,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致辞。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为活动推广大使周冬雨颁发证书。
 
 

 

 

抢先看看有哪些不可错过的活动

 

了解

 

交流

从可可到巧克力

有谁不喜欢巧克力?美味背后的生态利害关系却鲜有人知。法中两国专家将通过一场圆桌讨论推广环保种植可可和生产巧克力的方式。紧接着是一场巧克力制作表演/品鉴会,围绕弗雷德里克·鲍的图书《法芙娜巧克力甜品精选》展开,巧克力爱好者有口福了。

10.20 北京 / 10.23 天津

 

 

讲座和见面会

经济、企业与资源保护

人类的生存和经济活动全依赖于我们最宝贵的资源:大自然。随着生态系统的日益退化,人类今世和后代的命运正在经受考验。从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出发,法国驻华大使馆区域经济处邀请各机构、学术界和农业综合企业界的法中两国代表就资源保护和利用的话题进行交流。

11.08, 11.15 北京

 

 

研讨会

生物多样性全球契约(COP15)

10月11日至15日,《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将在昆明召开。就在会议结束之后,一场云集学者、学生和企业代表的研讨会也将在昆明展开,聚焦生物多样性和气候变化的共同挑战。

10.16 昆明

 

 

观看

 

视觉艺术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

首个关注生态环境与当代艺术创作互联的中法当代艺术奖,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与蔡冠深基金会联合发起,旨在籍由当代艺术激励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奖项最终将评选出一中一法两名获奖艺术家,于11月公布。

11.04 北京

 

 

电影

聚焦地球资源

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作为第七艺术的电影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和重视对地球及其资源的保护。四部环保题材的纪录片和两部剧情片将在中法环境月期间放映,其中包括路易·加瑞尔导演的剧情片《远寻绿洲》和扬·阿尔蒂斯-贝特朗的最新纪录片《遗产》,导演兼摄影师的扬·阿尔蒂斯-贝特朗在影片中感性地讲述自己的故事和行动,并就地球令人堪忧的现状发出警示。

10月-11月 全国

 

 

展览

拯救地球的昆虫

昆虫,有人喜欢,有人讨厌。事实是,它们无处不在而且不可缺少。由法国发展研究所策划制作的这一展览将从全新的科学角度出发,带领观众去探索昆虫如何促进世界的可持续性。

9月-12月 全国

 

 

亲子

 

工作坊

藏于土中的生命

你们知道吗?一咖啡勺土里就可能藏有成千上万个物种和不计其数的生命!通过这一法国传统“七家族”的卡牌游戏,8-12岁的孩子们将了解到脚下的土地里藏着怎样一个神奇的世界。

10月-11月 全国

 

 

参观

生态农场开放日

开放日当天,中国社会生态农业CSA联盟将组织全国各地约40家生态农场开门迎客。不要错过这一探索环保农业实践、品尝时令有机产品的好机会!

10.16 全国

 

 

工作坊

回收,种植,创造……该你动手啦!

散一个步,观察自然;到草坪上去,探索草地的生物多样性;参加一个工作坊,把废弃容器变成“花盆”,或者学习如何正确对垃圾进行分类……各种各样寓教于乐的活动向所有大小朋友开放,目的只有一个:让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行动起来,为保护环境尽自己的力量。

10月-11月 全国

 

 

系列文章

 

生态问题的再思考第二弹

气候和环境问题的警报已经拉响,我们如何思考或再思考生态问题?继去年环境月期间发布的系列文章之后,“生态问题的再思考”再次回归,让我们跟随法国的知识分子的思路,思考自然资源状况恶化、大自然的未来和食品游说等问题。

法国文化 / 澎湃新闻

 

 

 

每天被你踩在脚下的土,你了解吗?

我们每天踩在脚下的是覆盖在陆地表面平均厚度不足1米的土壤层。和地球的半径相比,这层土显得微不足道。然而它对陆地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起着根本性的作用。

 

土壤由连续的土层组成,并在不停地发生演化。气候条件、基岩种类、植被类型、人类活动会使土壤产生很大差异。有些土壤几乎只含有机质(泥炭沼),而有些则几乎完全由矿物质组成(沙漠地带)。

 

© Droits réservés
 

肥沃的土壤在人类的生命期限内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它可以实现多重功能:

 

养育人类 

土壤承担着为人类供应食物的功能。然而由于气候和土质原因,绝大部分陆地不适合农业生产。

 

承载生物多样性

土壤中蕴藏着极为丰富多样的动物和微生物资源,而且人类对其了解程度十分有限。这个生态宝库既是形成肥沃土壤的基础,也发挥了多种多样的生态作用,例如很多抗生素来自土壤中的微生物。

 

调节、贮存和过滤水源

水可以渗入疏松的土壤。土壤就像海绵一样,在应对洪水和水土流失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

 

封存碳

土壤中固存的碳元素比大气中的多两倍,比植被中的多三倍。

 

土壤对于人类必不可少,却受到了全方位的威胁。由于人口增长和各种原因造成的土壤破坏,可耕种的土地面积在持续减少。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产量,农业发展越来越倾向于单一耕作和集约农业。这种耕种方式严重依赖化肥和化学制品的使用,造成了土壤的贫瘠和污染。

 

© Droits réservés
 

地球也含有丰富的矿物资源,它们应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矿物资源是指人类从大陆地壳开采出来的所有物质。它们可以被分成三大类:

 

能源资源(石油、煤炭、天然气、褐煤、泥煤……);

金属资源(含铁金属及以铁合金形式使用的金属、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

非金属资源,如各种建筑材料(沙子、石材、碎石料……)

 

矿物资源因其多样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硬度、导电性、颜色,而被用于各个领域,因此我们的日常物品包含许多不同的矿物资源。比如含铜矿物是非常好的导体,含钴矿物可以提高电动汽车电池的功率,含钨矿物非常耐腐蚀。沙子是人类消耗的第三大物质。它是每个城市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处不在,形式各异:房屋的混凝土墙、街道的沥青路面、玻璃窗户,乃至电话组件。还有稀土矿物,被用于我们的消费品,如高科技数码产品。

 

© BRGM
 

历经数千万甚至数亿年才形成的矿产资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因此必须以合理和负责任的方式对其进行使用。矿产资源来自地下,来自人类在露天或地下开采的矿井和采石场。矿产资源的可用性是一大问题,另外一个主要问题是如何开采新的矿藏,因为这需要越来越昂贵的先进技术。还有必要意识到开采后矿场修复的必要性,以限制采矿活动对环境的长期影响。

 

© Droits réservés
 

能源转型也依赖于矿物质,因为它们是生产风能等低碳可再生能源必不可少的元素。而使用矿物质在一定程度上削减了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效应。以电动汽车为例,它消耗的矿物质大约是传统燃油汽车的六倍,而这些矿物的开采会在上游消耗大量的水和产生有毒物质。

 

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可持续的方式设计产品,大力倚重循环经济,引导现在的消费型社会转向新的模式,因为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我们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只会不断上涨。

 

信息来源

法国参议院与法国土壤研究协会联合制作的展览“肥沃的土壤,隐秘的生命”

brgmTV发布的视频“矿物资源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什么位置?”,作者:Nicolas Charles 和Johann Tuduri

 

 

金秋相约中法环境月

今年秋天,法国驻华大使馆邀您参加第八届中法环境月。本届环境月活动将围绕“地球的资源”这一主题展开,在全国各地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活动节将探讨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相关的议题:空气、水、土壤、矿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 

 

傅雷翻译出版奖10部入围终评作品揭晓

作为法译汉图书的标杆,傅雷翻译出版奖今年迎来第13届。9月24日,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本届傅雷奖评委会主席、作家、中国古典诗词专家吴佳霖揭晓了入围终评的十部作品。

 

本届傅雷奖共收到参评作品47部,其中社科类35部,文学类12部。入围作品包括社会学家兼哲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人类学著作《回归故里》、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短篇小说集《奥斯坦德的梦想家》以及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的《精神分析私人词典》,再次证明了中国当代法语译界的多样活力。

 

傅雷奖组委会主席董强、2021傅雷奖评委会主席吴佳霖和评委余中先解读10部入围作品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 
 

终评将于11月20日举行。终评阶段的评委除了常任评委及两名上届傅雷奖获奖者宁春艳和汪炜,更有作家孙甘露和政治学专家刘擎作为特邀评委。最终获奖作品将于当天在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傅雷图书馆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揭晓。11月2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也将举办多场精彩活动:面向广大读者的文学讲座以及入围译者见面会。

 

2020傅雷奖得主汪炜和傅雷奖组委会主席董强
 

2009年,在以董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的合作支持下,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及学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自创立以来,傅雷奖得到了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莫言为代表的众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每年,傅雷奖评选出两部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2013年起设立了“新人奖”,以鼓励年轻译者。 

 

译者:法语文学和学术的传播使者

中国是法语图书的引进大国,八年来,中文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2020年,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高达1266份。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出版离不开译者们的辛勤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译者的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名今年傅雷奖的译者中,最年轻的译者只有24岁。

 

 

十部入围作品

 

社科类

 

《汉代墓葬艺术——中华考古记(1914)》

谢阁兰、奥古斯都·吉尔贝·德·瓦赞、让·拉尔蒂格 著

秦臻、李海艳 译  

文物出版社 

本书第一、二部分按时间和地域顺序进行描述。涵盖从秦始皇陵到西汉各帝陵的综合考察,对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四川地区的墓葬石阙、石碑及墓前石兽,以及汉代崖墓建筑和墓中各类陪葬器物等,运用考古学方式进行测绘、记录与分析。第三部分则是对汉代墓葬艺术的整体研究以及丧葬观念等内容。

 

 

《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

安托瓦纳·贝尔曼 著

章文 译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本书以施莱格尔兄弟等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的译著为素材,针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实践进行了“考古式的发掘”。在同时代的法国译者仍热衷出产“不忠的美人”之时,聚集于《雅典娜神殿》周围的德国浪漫主义者却选择了一种忠于原文、符合当代伦理且对此时正处于形成阶段的日耳曼文化极有补益的翻译策略,而此种忠于他者的翻译倾向也在他们的前后辈(路德、赫尔德、歌德、荷尔德林等)的身上数次闪现。简言之,贝尔曼借助对他们理论概念及范例的解读,成功将翻译从之前“仆从化”的境地中解救了出来:翻译行为可以借助他者来丰富自身,值得建立一门以翻译为唯一认知对象的科学。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 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 著

罗琛岑 译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是“私人词典”系列中一种,由普隆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归纳的风格分类、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读者阐述精神分析如何从文学、电影、戏剧、旅行和神话中汲取营养,最终成为一种普遍传播的文化。围绕89个关键词,剖解与精神分析相关的人物、城市、文学、电影、文化现象、政治风潮,带领读者在意识镜像的彼岸遨游。《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文风轻快,笔法活泼不失严谨,兼具知识性、批判性与趣味性。

 

 

《回归故里》 迪迪埃·埃里蓬 著

王献 译 

上海文化出版社 / 后浪出版公司 

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回到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层,回溯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和被决定的。

 

 

《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的学说——法国法学的历程》

菲利普·热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 著

朱明哲 译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直到1850年左右,法国法学才开始使用“学说”一词。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直觉的产物,随后则由科学学派构建,后者把学说推崇至教义学之巅。从20世纪20年代起,学说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一种法国方式。法国学说构成了一个重要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大部分成员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大学教师,却往往以整理实在法为己任。这种任务赋予法律秩序和学说自身以正当性。

 

 

文学类

 

《问题之书》 (上下册)埃德蒙·雅贝斯 著

刘楠祺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问题之书》是一部回忆之书、漂泊之书和聆听之书。这部多卷本的作品围绕着萨拉和于凯尔那质朴而悲伤的田园牧歌而展开,向生命、自由、死亡等发出执着的追问,而这些追问又激发出虚构的智者们的问题与思索,激发出对书的权威性解读。这曲爱与哀之歌,首先是一部字里行间充溢着希望的书。它企图让我们去见证一个已被预先判决的诺言,见证它的诞生和它的最后时刻,亦让我们旁观苦痛在遭受迫害的群体中是如何层层加码的,他们当中的受害者一代接着一代地抗诉。这是一则关于不朽之书的故事,时间在此打下了它的烙印。

 

 

《朝着海的方向》 让-克劳德·穆勒瓦 著

王秀慧 译 

湖南文艺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一户穷苦人家的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侏儒小子扬带着哥哥们逃离家暴的冒险之旅。一天晚上,扬意外听到父母要把他们七个统统杀掉的对话。扬立即说服六个哥哥连夜朝着海的方向逃跑。社工、长途车司机、面包师、乃至食人魔……每个与七名孩子有过交集的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各自所目睹的一切。

 

 

《男孩》 马库斯·马尔特 著

黄雅琴 译 

浙江文艺出版社 

《男孩》是法国作家马库斯•马尔特的长篇小说,荣获2016年费米娜文学奖。男孩没有名字,在法国南部的森林里长大。母亲死后,男孩在天性驱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丧失爱人后心灰意冷的约瑟夫、行走江湖的艺人布拉贝茨、文采飞扬的断臂侠士,还有爱玛——男孩如姐如母的爱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孩经历了人类的极度疯狂、大屠杀和所谓的文明。这是年轻灵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间,男孩经历了铸就历史的大小事件,并开始觉醒……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 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著

徐晓雁 译

中信出版集团

为了疗愈情伤,一个男人逃遁到比利时北海之滨沉闷的城市奥斯坦德。他在那里遇到女房东爱玛女士,后者向他讲述了不可思议的炽热的爱情故事。是故弄玄虚的哄骗还是她真的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女性?本书收录的五个短篇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完美谋杀》、《痊愈》、《误读》和《手捧花束的女人》—— 正是由“秘密”贯穿,每个角色都在秘密的漩涡中挣扎。他们是我们的镜像,讲述我们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温柔的存储》 保罗·莫朗 著

段慧敏 译 

南京大学出版社

 

《温柔的存储》以一战时期的伦敦为背景,塑造了三位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故事如三折美人图,使我们看到了至今仍未彻底改变的女性命运:克拉丽斯有着艺术家的品味和居于核心的主导力量,却无法拥有完美的爱情;德尔菲娜在寡居后一步步走向毁灭,拒绝了回归的可能;奥萝尔最终在世俗生活与自然天性的冲突中孤独地逃离。此书向我们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对于快乐、智慧与爱情的永恒渴望。此外,普鲁斯特为本书所撰的长篇序言亦成为有关“文学风格”的经典论述。

 

 

 

空气,不可或缺的生命要素

 

空气是看不见的。它包围着我们,我们呼吸着空气,才能活下去。它形成环绕地球的大气层。但是我们了解空气的组成吗?它是多种气体的混合物,由78%的氮气、21%的氧气和1%的稀有气体组成。在地球表面的任何地方这些气体的成分比例都是一样的。空气的浓度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到大约海拔100千米时降至最低,超过这个海拔,空气就几乎不存在了。

 

空气中含有多种稀有气体,尽管含量非常少,却发挥着重要作用。它们维持着地球的重要平衡:

- 二氧化碳通过温室效应使得地球表面维持在一个舒适的温度;

- 臭氧层,即海拔20至40千米之间臭氧集中的大气层,它发挥自然过滤器的作用,使得地球上的生命免受某些太阳紫外线的伤害。

 © Droits réservés

 

空气中也有水蒸气,其浓度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有很大不同。在寒冷的空气中,水蒸气含量不超过0.6%。而在炎热的空气中,含量可超过4%。

 

空气中也会出现固体或气溶胶状态的悬浮颗粒,其浓度随地方条件的不同有很大的差异。比如花粉,沙尘暴的沙粒,或者火山喷发产生的火山灰。大量的气溶胶,尤其是细颗粒物,源自人类活动。空气中高浓度的细颗粒物和超细颗粒物是造成健康风险的因素之一,会导致预期寿命的明显下降。空气质量在世界各地都受到监测,科学家可对其进行预测。

 

 © Droits réservés

 

人类活动产生的气体不仅有害人类健康,还会加剧温室效应,造成气候的改变。这些气体具体来自哪里呢?最为普遍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使用煤炭、天然气或石油的发电厂。工厂、道路交通和住宅也排放二氧化碳 。然而二氧化碳并非唯一的温室气体,甲烷和氮氧化物甚至水蒸气都会加剧温室效应。这些温室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过高时,会扰乱大气层的热平衡,导致全球变暖。

 

 © Droits réservés

 

事实是,气候变暖的每个增量都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尤其会导致极端气候现象(酷暑、暴雨、干旱等)频率和强度的增加。

 

在2021年8月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六份气候评估报告中,科学家们明确指出气候的失常应归咎于人类活动导致的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

 

 © hpgruesen Wikimedia Commons

 

因此,各国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实现《巴黎协定》制定的目标,即将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幅控制在2℃以内,并努力将升幅控制在1.5℃以内。

 

 

你知道吗?

空气也是一种能量来源。风能就是通过风轮机利用空气的运动来收集的清洁能源。

空气也是通信的重要载体,它使声波得以传播。

 

 

金秋相约中法环境月

今年秋天,法国驻华大使馆邀您参加第八届中法环境月。本届环境月活动将围绕“地球的资源”这一主题展开,在全国各地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活动节将探讨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相关的议题:空气、水、土壤、矿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11位入围艺术家名单揭晓 !

经过首轮筛选,我们在此荣幸宣布入围第一届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的11位艺术家。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是由法国驻华大使馆与蔡冠深基金会联合推出的、首个关注生态环境与当代艺术创作互联的中法当代艺术奖。该奖项也是与巴黎东京宫美术馆、北京今日美术馆的两大著名艺术机构坚实合作的成果。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创立这一奖项的初衷,在于籍由当代艺术激励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这11位入围艺术家年龄、代际各不相同,他们用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探讨环境问题。我们得以透过国际知名艺术家丰富的思想、多样的作品和视角来审视关键的社会问题。

两位最终获奖者——一位中国艺术家和一位法国艺术家——将于2021年11月中法环境月期间公布。

 

入选中国艺术家

 

厉槟源

厉槟源 1985年⽣于中国湖南永州,2011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他的作品曾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 并被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永久收藏。厉槟源通过⾏动、录像和⾏为艺术表演深⼊⽇常社会的不同领域,以探索身体、物质、周遭环境、观念认知和社会价值。其艺术实践占据了城市和农村空间,包括公共空间,⾃然环境或偏远的后⼯业区;他利⽤身体做为雕塑材料进⾏创造性的研究,以及利⽤断裂和重复来展现雕塑和表演如何交织在⼀起;在审视我们每天的经历的同时,重新确⽴了社会⾏为。

《自由耕种》/Li Binyuan/5′02″/2014

 

 

童义欣 

童义欣生于庐山,在纽约和上海工作。他曾在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学习地质学,后毕业于纽约大学工作室艺术硕士专业。童义欣使用多媒介装置、场域特定作品、影像和声音来了解人类文化与自然的动态关系。与人类中心环保主义或功利深层生态主义相比,他具探索性、好奇和非教导性的作品提出了一种对环境的“形而上的善意”的态度,是一种对人、其他生物和非生物都包容的道。他的作品曾展出于BRIC双年展、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上海chi K11美术馆、当代加拿大艺术馆、国立台湾美术馆和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等。

《蛟龙诞生》 (2019-21) still, HD video with sound, 24’52”

 

 

杨沛铿

杨沛铿(1988年生于广东)采用植物生态、园艺、摄影和装置来隐喻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得到舒怀。艺术家以亲密和个人的经历为创作灵感,再将之转化为图像和大型装置作品。他沉迷于结构和制度,并通过创造不同规模的系统,对系统中出现的生物、植物、动物甚至观众施加控制。杨近期参加的双年展和群展包括德国科隆雕塑公园的“KölnSkulptur #10”(2020)、法国的“里昂双年展2019”、中国UCCA沙丘美术馆的开幕展“后自然”(2018)、第16届意大利威尼斯国际建筑双年展的 “Cruising Pavilion”(2018)、第38届爱尔兰EVA国际双年展(2018)、第4 届孟加拉达卡艺术峰会(2018)。现于香港居住及工作。

Mx. Butterflies' Private Party / Trevor Yeung / Lyon Biennale 2019

 

 

郑波

郑波(1974年在北京出⽣)现在⾹港⼤屿山⽣活和⼯作。他关注万物⽣机,从边缘⼈群与边缘植物的视⻆探查历史、想象未来。他尝试培育超越⼈类世的⽣态智慧,作品包括野性的园⼦、⽣长的标语、⽣态酷儿影像、万物平等⼯作坊等。

他的作品被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港艺术馆、新加坡美术馆、洛杉矶哈默博物馆等机构收藏。他曾参与利物浦双年展(2021)、横滨三年展(2020)、欧洲宣⾔展(2018)、台北双年展(2018)、上海双年展(2016)等。2010-2013年间他在中国美术学院任教。2013年起在⾹港城市⼤学创意媒体学院任教,建⽴研究团体“万物实践社”。

《蕨戀》/ Zheng Bo / 2016 / Video (4K, color, sound)/ 17 min. 7

 

 

 

入选法国艺术家

 

Bianca Bondi

©Saby Maviel

 

碧昂卡·邦迪 1986 年出生于南非约翰内斯堡,现在大巴黎地区生活和工作。她的作品曾在柏拉图(捷克奧斯特拉瓦,2017年)、TagTeam 工作室(挪威,卑尔根,2017年)、MoCo(法国蒙彼利埃,2018年)、BOZAR(布鲁塞尔,2019年)、Sferik(墨西哥图卢姆,2019年)、 Het HEM,(荷兰阿姆斯特丹,2020年),法国卡米尼亚克基金会(2021年)展出,也曾参展 2019 年里昂双年展和 2020 年釜山双年展。她于2015 年入围Révélations Emerige艺术奖决赛,获2018年Le Meurice 当代艺术奖、2018 年东京宫之友探索奖和2020年 AWARE 奖提名。她即将举行的展览包括第二届泰国双年展(2021/22)和路易威登基金会的个人项目 Open Space #8(2021) 。

BBondi / The private lives ©Martin Freiherr von Hagen

 

 

Julian Charrière

©Julian Charrière / 2021

朱利安·查里埃生于 1987年,是一位居住在德国柏林的法国、瑞士双国籍艺术家。朱利安擅长运用混合媒介和概念范式,他的项目通常实践于具有罕见地理特征的偏远地区,以探索人类文明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师从奥拉维尔·埃利亚松 (Olafur Eliasson) ,曾在世界各地的机构和双年展上展出过自己的作品,包括达拉斯艺术博物馆 (2021)、蓬皮杜艺术中心 (2019)、柏林美术馆 (2018)、Parasol Unit基金会 (2015)、第57届威尼斯双年展 (2017) 和南极双年展 (2017)。

We Are All Astronauts / Julian Charrière / 2013

© Julian Charrière; VG Bild-Kunst, Bonn, Germany

 

 

Joana Hadjithomas & Khalil Joreige

乔安娜·哈吉托马斯和哈利勒·乔雷格是艺术家、导演,他们通过作品质疑表现的捏造、想象的构建和当代历史的书写。他们专注于无形的踪迹,比如黎巴嫩战争中失踪的人、被遗忘的太空项目或互联网诈骗的奇异事件等秘密故事。最近,他们通过 “Unconformity” 项目探索了环境和生态案例以及人类对地质和考古学的影响。他们的影像作品在各大电影节上屡获殊荣。他们的作品在众多博物馆和艺术中心展出,如法国的蓬皮杜艺术中心、国立网球场美术馆、Haus der Kunst、V&A 博物馆、Whitechapel 画廊;纽约古根海姆美术馆、柏林汉堡车站现代美术馆和各大双年展,如伊斯坦布尔、里昂、沙迦、高知、光州、威尼斯和台北。2017年,他们获得了马塞尔杜尚奖。

UNCONFORMITIES / Joana Hadjithomas & Khalil Joreige / 2017

 

 

Suzanne Husky

苏珊娜 · 赫斯基拥有波尔多美术学院的硕士学位和加利福尼亚州奥克兰的景观园艺设计证书。她曾在奥尔良艺术与设计学院教授景观历史和民族植物学,在旧金山艺术学院教授植物问题。在过去的 20 年里,赫斯基的艺术创作专注于人类、植物和地球关系。她由巴黎阿兰·古塔克画廊代理,是双人艺术家组合 “新农业部长”的创始人,该组合创作了关于农业综合企业和农业科技的艺术品。赫斯基曾在旧金山芳草地艺术中心的Bay Area Now 5、德扬博物馆、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和旧金山国际机场 (SFO) 展出。

Protect the sacred, Tapis de laine / 180 x 200 cm / Suzanne Husky / 2018

 

 

Elise Morin

埃莉斯·莫林擅于从生态思维出发,用跨学科的方式探讨我们与有形物的关系和共存类型。她在作品的设计和实践中经常与科学家、当地群众、音乐家和哲学家的合作。特定地点和环境的选择是她作品的内在组成部分。它们使人们发现艺术创造与共同利益的关系,以及美学在理解包容不同观念上的作用。埃莉斯·莫林1978 年毕业于巴黎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伦敦中央圣马丁学院和东京国立美术大学,她的作品曾在巴黎104艺术中心、法国国立网球场美术馆、巴黎大皇宮、布加勒斯特、莫斯科和东京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展出。在中国,她曾在滨江美术馆、在北京、成都和重庆的时代美术馆、在上海和乌鲁木齐的高台画廊展出。

Waste landscape / Elise Morin / 2014

 

 

Natsuko Uchino

© Louis Canadas 2020

内野夏子1983 年出生于日本熊本市。她在巴黎和法国南部生活和工作。她曾就读于日本北九州当代艺术中心和美国纽约库珀联盟。内野夏子是一位艺术家,她的创作以农业和手工艺为媒介,并与当代艺术相结合,通过合作、社交和对话重新审视生产技术。内野夏子曾在多个艺术机构举办个人展览,包括巴黎的Allen画廊、Tonus画廊;Last Resort画廊(哥本哈根,丹麦);V8 Plattform für Neue Kunst(卡尔斯鲁厄,德国)。

Exhibition view / Clay, Tiles & Redwood / Natsuko Uchino / 2017

 

 

关于主办方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 法国文化中心(SCAC-IFC)

 

蔡冠深基金会

 

关于联合主办方

巴黎东京宫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该奖项由巴黎法国文化中心赞助支持

 

独家媒体合作伙伴

让-保罗·贝尔蒙多,永远耀眼

2021年9月6日,让-保罗·贝尔蒙多与世长辞,第七艺术失去了一位最受欢迎、最具代表性的传奇人物。他风格多变,无论作者电影还是动作片,都能轻松驾驭。贝尔蒙多被大家亲昵地称作“Bebel”,他在《筋疲力尽》、《王中王》、《冬天的猴子》等影片中塑造的银幕形象令人难以忘怀。60年职业生涯中,贝尔蒙多出演了80多部电影,在长长的电影图景中留下极为浓重的一笔。
 
 
 

 
 
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向其致敬道:“他将永远是那位耀眼的让-保罗·贝尔蒙多。他是‘国宝’,他风度翩翩又谈笑风生,既能高谈阔论又身姿矫健,既有英雄般的伟岸崇高,又平易近人,他是不知疲倦的顽童,又是语言的魔术师。在他身上,我们都能看到自己的影子。”
 
让-保罗·贝尔蒙多于1933年4月9日出生在法国塞纳河畔纳伊,是著名雕塑家保罗·贝尔蒙多之子。他热爱体育运动,也被舞台深深吸引。他从1950年起开始业余演员生涯,同时师从雷蒙·吉拉德准备巴黎国立高等音乐舞蹈学院的入学考试,并于1952年10月被录取。在皮埃尔·迪克斯的培养下,他于1958年和皮埃尔·蒙迪共同出演戏剧《奥斯卡》,首次获得成功。
 
贝尔蒙多主演的第一部电影是法国新浪潮导演克劳德·夏布洛的第三部长片《二重奏》。不久,因其在法国新浪潮电影领军者让-吕克·戈达尔执导的《精疲力尽》中的精彩演绎,贝尔蒙多成为了传奇。之后他还接连出演了戈达尔执导的《女人就是女人》和《狂人皮埃罗》。
 
 
 

 

 
贝尔蒙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就。从让-皮埃尔·梅尔维尔执导的《莱昂莫汉神父》到弗朗索瓦·特吕弗执导的《骗婚记》,他成为了法国电影界的宠儿。在出演许多根据其拳击手体格量身打造的角色时,贝尔蒙多不用替身、亲自完成惊险表演,进一步赢得观众的厚爱:如菲利普·德·普劳加执导《里奥追踪》、乔治·劳特内执导的《危情谍影》和杰拉尔·乌里执导的《王中王》。
 
法国文化部部长罗斯琳·巴舍洛宣布将为其举行全国性哀悼活动。
 
 

游戏+赠书福利 | 文学回归季来了,今年读什么?

校园里的上课铃响起,开学了!这是学生回归校园的季节……同样也是读者回归文学的季节!

每年8月中旬至10月中旬,法国出版界会迎来文学回归季。这是法国的一大特色,整个图书行业为之欢欣鼓舞,媒体人、作家、编辑……当然还有读者!我们迫不及待地要看到各出版社列出长长的新书书单,让过去几个月的工作成果一一亮相。今年文学回归季共有521本小说出版,其中有些已经上架。法国本土创作的小说共计379本。

文学回归季同样也具有重要经济价值,在此期间出版的作者将角逐秋季的各大文学奖项:龚古尔奖、勒诺多奖、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据估计,龚古尔奖的获奖作品平均销量可达31.9万册,不过,2020年获龚古尔奖的《异常》(艾尔维·勒泰利耶著)在法国已售出108万册!此外,获得龚古尔奖也意味着有机会被很多国家翻译出版,比如《异常》被译为四十多种语言,中文版已经由海天出版社出版。

那么,今年文学回归季涉及了哪些话题?如何在海量新书中做出选择呢?

作家们常常从他们的生活经验中汲取灵感,因此家庭故事就占据了重要地位,这种小说多为个人叙述的格式。比如艾曼纽·朗贝尔在《我父亲的儿子》(Stock出版社)中回忆自己与身患癌症的父亲共度的美好时光,卡特琳•屈塞的《幸福的定义》(Gallimard出版社)讲述了两个完全不同的女人之间的故事,而两人的亲缘关系稍后才向读者交代。

 

 

 

某些家庭故事还被注入了历史的重量。小家的故事与大写的历史便连接了起来。圣地亚戈·阿米戈雷纳继续讲述他的家庭故事,他的新书《最初的流亡》(P.O.L出版社)讲述了他的童年经历:受害于1968年军事政变,他们举家从阿根廷逃往乌拉圭。索尔·沙朗东,他的《小人之子》(Grasset出版社)可谓是对自己父亲的清算,性格复杂且谎话连篇的父亲,曾沾染过二战时法西斯犯下的恐怖罪行,因此在解放后被判刑。在《满足》(JC Lattès出版社)这本小说中,妮娜·布哈维用一位女性的声音讲述米歇尔·阿克丽的故事,这个法国女人与阿尔及利亚人结婚,并在阿尔及利亚独立后跟随丈夫回到那片土地生活。最后,阿梅丽·诺冬,30年来从未失约文学回归季的女作家,今年给读者们带来《第一滴血》(Albin Michel出版社),作家的父亲是比利时外交官,于去年逝世,这本小说围绕对父亲的记忆展开虚构,同时也重现了刚果的一段悲惨历史。

 

 

关于当下新闻的讨论也同样是诸多小说的底色,这类写实文学在今年的文学回归季也占据了较大比例。

首先,女性主义与#metoo 运动。文学揭露了女性遭遇的暴行,让我们看到性别统治依然存在,甚至是爱情中产生的支配关系。德尔菲娜·顾兰在《遥远地,在西边》(Grasset出版社)一书中以女性的视角记录一个世纪的历史。克里斯蒂娜·昂果在《东方旅行》(Flammarion出版社)中重拾过去,20年前她的书《乱伦》就已经揭露了许多侵害女性的罪行,曾开辟了同类作品的先河。同样还有唐吉·维尔的《我们称呼的那个女孩》(Minuit出版社),讲述有权势的男性对女性的性别统治,以及阿楠达·德薇的《女神的笑》(Grasset出版社),再次讲述印度女性的境况。

生态焦虑是另一个社会讨论的焦点,也对文学产生了影响。威尔弗雷德·松戴在《天空与风暴之女》(Actes Sud出版社)中讲述了一位西伯利亚萨满的故事,她保护生存之地不被用作开发天然气田,这本小说表达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塞利娜·米娜的《等离子》(Rivages出版社)将读者带入后世界末日的科幻世界。托马·B. ·勒韦迪的《演替顶级》(Flammarion出版社)讲述了挪威的一处石油开采台上的事故。

 

 

 

乡村主题的小说又回到了文学的视野中。-巴蒂斯特·德尔·阿莫的《男人的儿子》(Gallimard出版社)讲述了一个家庭的悲剧,故事发生在深山中一栋与世隔绝的房子里,深入自然的野生世界与剧情人物的野性暴力遥相呼应。同样地,柯林·罗耶在她的作品《大地》(Actes Sud出版社)中以农民的世界为背景,马修·法尔康的《乡村》(Albin Michel出版社)则调侃了回到农村的城里人与当地村民之间的文化冲突。

 

 

外传小说指的是受出名的真实人物所启发的小说。在《躺着的夫人》(Seuil出版社)中,桑德拉·范布莱姆斯讲述了她作为护士助理照顾法国著名作家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的遗孀吕塞特·德图什直至其于2019年去世期间近二十年间发生的故事。贾斯汀·列维的小说《她的儿子》(Stock出版社)则是以剧作家安托南·阿尔托的母亲视角书写的假想日记。帕特里克·德维尔在《岛屿》(Seuil出版社)中借助许多曾在波利尼西亚生活过的名人(高更、史蒂文森、洛蒂)的口吻讲述这个群岛的部分历史。最后,我们必须提到备受期待的达维德·迪奥普,这位作家不久前凭借其上一部小说《灵魂兄弟》的英译本获得了著名的曼布克奖。今年秋天,他带着《不归路之门》(Seuil出版社)回来了,他将十八世纪法国植物学家米歇尔·阿丹森在塞内加尔的冒险经历写成小说,这位博物学家的梦想是撰写一部关于生物的通识百科全书,然而在那个时代人们更多关注的启蒙运动而不是生物。

 

 

此外,今年的文学主题还有爱情与激情,比如玛丽亚·波歇的《火》(Fayard出版社);关于存在,有阿涅斯·德扎尔特的《永恒的未婚夫》(L'Olivier出版社)和克里斯蒂娜·蒙塔尔贝蒂的《什么是存在》(P.O.L出版社);关于失眠,玛丽·达里厄塞克在《别睡》(P.O.L出版社)中讲述她的痛苦;还有玛丽斯·孔戴在《新世界的福音书》(Buchet-Chastel出版社)中谈论命运;或者娜塔莎·阿帕娜在《没有什么属于你》(Gallimard出版社)中谈论哀悼;最后还有禁闭:路易丝·夏内维埃尔的《陵墓》(P.O.L出版社),和赛西尔·库隆为《孤身一人》(L'Iconoclaste出版社)。

 

 

就小说形式而言,最常见的是自传小说,这是一种在法国非常流行的文学体裁,混合了虚构和自传,在今年的文学回归季以及整个法国文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

最后,我们要介绍两本特别的书:

《兽之春》(Mialet-Barrault出版社),作者菲利普·贾纳达通过对一则新闻的调查将读者带回到60年代的法国。这种从社会新闻获取创作灵感的方式不禁让人联想到伊凡·雅布隆卡的《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今年这部《兽之春》受到多家媒体的青睐,保持关注!

 

 

另一本受到媒体关注的书,《站着做梦》(Seuil出版社),主题颇为独特,但文学爱好者一定会喜欢:作者莉迪·萨尔瓦伊尔在书中直接向塞万提斯发问,通过15封信向这位文豪质问为何让唐吉诃德遭受如此多的不幸。

好啦,刚刚介绍的才是今年文学回归季10%左右的作品,足以让大家在未来几个月里度过愉快的阅读时光。

本文提到的所有书籍将在未来几周内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上架。

 

 

敬请关注2021年秋季的主要文学奖项日程(摘自《Livres Hebdo》):

 

九月 Septembre

7号-龚古尔文学奖初选

8号-费米娜文学奖和美第奇文学奖初选

9号- 勒诺多文学奖初选

29号 - 费米娜文学奖第二轮选拔

30号-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初选

 

十月 Octobre

5号 - 龚古尔文学奖第二轮选拔

6号 - 美第奇文学奖第二轮选拔

13号 - 费米娜文学奖第三轮选拔

14号 -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第二轮选拔和终选

25号 - 费米娜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

26号 - 美第奇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 龚古尔文学奖第三轮选拔

28号 - 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获奖作品公布

 

十一月 Novembre

3号 – 龚古尔文学奖和勒诺多文学奖获奖作品公布

 

小游戏

您知道字母连词的游戏吗?

字母连词是在法国很常见的暑期小游戏,它考验人的专注力,同时也能扩充玩家的词汇量。游戏看起来非常简单:在一大片字母中,找出指定的单词。可别大意,说不定您会花上超出您预计的时间才能完成。给个小建议:单词可以是相邻字母的任意形态组合(横向、纵向、斜角线、顺序或倒序)。

书和这种字母连词的游戏总是海滩下午时光最好的陪伴,也许您一下子就回想起了夏天。因此,在大家回归学校或回归办公室的这个季节,我们特别准备了一个文学回归季主题的字母连词游戏(下图)!

 

 

如您希望参加这个小游戏,请将您在上图基础上完成的连线答案以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至: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截止日期为9月17日(周五)。邮件主题请标明:“2021字母连词 / 您的姓名 您的电话”。在截止日之前成功完成的朋友可以参与抽奖,我们将抽出5位朋友各赠送一本今年文学回归季的法语小说。

 

 

了解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高卢英雄:魔法的秘密》9月11日起全国上映

 

“整个高卢被罗马人占领……整个高卢?当然不是!因为还有个顽强的高卢小村庄仍然抗击着入侵者。”也许你已经读过无数遍高卢英雄系列漫画这个经典的开头,也许你也曾经跟随阿斯特克斯和奥贝里克斯完成埃及艳后的任务或大战凯撒……这两位著名的高卢人即将登陆中国的大银幕:法国动画片《高卢英雄:魔法的秘密》将于9月11日起在全国上映。

电影首映礼于9月3日在北京举行,北京电视台主持人尹奕橙和演员黄小蕾在现场与观众小朋友互动,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及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和影视专员谭凯丽也亲临首映礼。

 


 

 

 

导演:亚历山大·阿斯提耶尔,路易·克里希

编剧:亚历山大·阿斯提耶尔

 

电影《高卢英雄:魔法的秘密》以法国高卢人抵抗罗马军团为背景,讲述了高卢村庄的大祭司盖塔菲克斯想为自己找一个继任者,并把高卢村庄抵抗外敌入侵的关键法宝神奇药水教给继任者。盖塔菲克斯带着村庄最英勇的战士阿斯特克斯和奥贝里克斯寻访遍历整个高卢寻找合适的继承人。而与此同时,师出同门的硫磺克斯在消失多年后和入侵者狼狈为奸,暗中掀起一场争夺神奇药水的战争。

早在2018年12月在法国上映之时,《高卢英雄:魔法的秘密》就取得不俗的票房成绩,观影人次近4百万,国际票房达4700万美元。这是高卢英雄漫画系列改编的第十部影片,也是亚历山大·阿斯提耶尔和路易·克里希搭档完成的第二部,此前他们合作拍摄了《阿斯特克斯历险记:诸神之宫殿》。 

 

 

 

作为法国新生代电影导演,阿斯提耶尔作为导演完成的三部喜剧都颇受欢迎。除了两部高卢英雄电影,他还自导自演了《戴维和汉森夫人》,与阿佳妮演对手戏。他的最新作品《卡美洛》于今年7月在法国上映,也广受好评(观影人次超240万)。

9月11日起,阿斯特克斯和奥贝里克斯将来到中国六千多个电影厅,带领观众进入戈西尼和伍德佐创造的漫画世界。他们滑稽的冒险之路远未结束,魔法的秘密等待你来发现哦!

 

生物多样性,一个脆弱的平衡

世界自然保护大会目前正在法国马赛举行(9月3日至11日)。大会每四年举行一次,汇集各国政府、公共机构、民间组织、科学界、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的代表。它也向所有对保护自然议题感兴趣的个体开放,对自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可持续发展感兴趣的个体可参与多个线上活动。

生物多样性是地球拥有的核心资源之一,本篇文章就聚焦这一议题。为了更好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我们的地球,采取行动来改变我们的社会模式及公共政策已迫在眉睫。

所有生物、所有自然环境都相互关联。它们的生存条件彼此依赖。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使得所有生物之间的平衡关系得以维系。这一生命体之间可见和不可见的所有相互作用就是我们所说的生物多样性。构成生物多样性的每个生命体、每个物种,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在同一个生态系统中相互依存。

 

© Shutterstock

 

这种多样性包含三个相互依赖的层面:

  • 各维度下的生存环境多样性:海洋、草原、森林……从细胞到花园深处的池塘,或城市里的绿化空间;
  • 生活在这些环境中的物种(包括人类)多样性;
  • 每个物种中个体的基因多样性:换句话说,我们所有人都各不相同!

 

© Droit réservé

 

现如今的生物多样性是整个地球上生物历经漫长进化的产物。目前地球上已知的物种有180万种,据估计生物种类可达1亿种。

生物多样性为我们的日常生活提供的物质无可替代且必不可少。我们摄入的食物、众多药品,还有我们居住或穿着所用的许多原材料(木材以及羊毛、棉、麻等纤维):所有这些都来自大自然。

人类的生活方式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使它变得脆弱,而且这种影响有时是不可逆的。比如,日益增长的耕地需求造成了森林的毁坏,使森林庇护的物种不复存在。基础设施的建设破坏了生态系统和自然栖息地的稳定性。

 

© Droit réservé

 

如今,物种以令人担忧的速度消亡,第六次物种大灭绝已经开始。如果说前面五次物种大灭绝均缘于气候变化,第六次灭绝跟之前有一个显著的区别,那就是:人类是唯一罪魁祸首。

环境和资源的污染是人为造成的,换言之,它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主要归咎于密集型的工业和农业。资源的过度消耗与开发导致了自然物种的灭绝。在严重的情况下,我们称之为生态损害罪。

一些研究表明,本轮物种的灭绝速度可能是前几次生物灭绝速度的100倍。物种和自然环境一天天逐渐消失,而每一次消失都会使自然平衡遭受更多损害。

 

© R.Courtaud, Y.Urbain / AREA

 

面对这些过度行为,人们开始实施一些有利于生物多样性的措施,如生态农场、可持续水产养殖、生态绿网和蓝网等。

尽管人们越多越意识到生物多样性正在恶化,但世界范围内的生物多样性恶化趋势却无法逆转,而且还会加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将于2021年10月11日至15日在线举行,并于2022年4月25日至5月8日在中国昆明举行。为制定2020年后生物多样性框架,这届大会必须凝聚各国政府就未来十年一系列新的保护自然的目标达成一致。只有制定雄心勃勃的计划,采取大范围的行动来改变社会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到2050年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共同愿景才有可能实现。

 

© Droit réservé

 

 

金秋相约中法环境月

 

今年秋天,法国驻华大使馆邀您参加第八届中法环境月。本届环境月活动将围绕“地球的资源”这一主题展开,在全国各地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活动节将探讨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相关的议题:空气、水、土壤、矿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 

 

水,宝贵的资源

2021年,“地球生态超载日”落在了7月29日。也就是说,根据NGO“全球生态足迹网络”的推算,人类用七个月的时间,耗尽了地球在一年里能够再生的资源。35年来,“地球生态超载日”不断提前:从1987年的12月19日,到2003年的9月22日,2018年是8月1日……这意味着地球资源消耗的速度越来越快。接下来一个月里,法国文化将通过系列文章聚焦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先从水开始。

 

都说水是生命之源。水对人类的生活和生态系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被用于发展农业、牲畜养殖,也被用于工业,如纺织品等制品的生产或基础设施建设。水也是一种能源,水的动能和势能可进行水力发电转化成电能。当然还有与人类生活最直接相关的饮用水资源,这类资源分布不均,且大规模遭污染、浪费,更受到气候变暖的威胁。

液态的水在宇宙中是极其稀有的。地球表面大量的液态水使我们的星球与众不同。这也是维系生命存在的必要条件。绝大部分地表水是海水,而海水是咸水,无法供人类直接使用。

淡水仅占总水量的约2.5%,而且三分之二的淡水资源以冰川的形式集中存在于南北两极,难以利用。因而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水是存在于地下含水层、湖泊及河流的淡水。一直以来,正是这些水在满足人类的需要。

淡水消耗量排名第一的领域是农业,占全世界抽取水量的70%。工业基础设施的用水量约占总取水量的20%,通常这些水很快就会被排出,但工业废水水质差,甚至污染严重。剩下10%的水是家庭用水。

地球上可用的淡水资源本是能够充分满足人类需求的。然而水质每况愈下,而且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极为不均。某些地区淡水资源很丰富,某些地区却很匮乏,水资源甚至根本无法获取,例如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

除了稀缺的问题,水资源在获取途径以及用途权衡的问题上,也容易造成紧张的形势。潜在的危机实际上是基于三个不同的问题:

  • 稀缺性与可获取性:据估算,现今有20多亿人无法安全地获得水资源,有8亿人甚至缺少基本的饮用水供应。这主要涉及一些最贫穷的国家,特别是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区。
  • 水生环境的污染和破坏:这是工业化、集约农业和城市化的后果,主要涉及工业化国家以及曾经历工业化的国家。
  • 过度开发:当提取的淡水量超过自然更新量时,就会出现短缺。例如,在近东和中东地区,或者在超大型城市区域,自然资源的使用压力导致了水资源短缺。

据估算,到2035年,全球将有40%的人口生活在水资源紧张地区。诚然,大规模基础设施的建设使得灌溉干旱地区、调节河流流量和供应城市成为可能,但也会造成严重的生态和地缘政治问题。

水也会带来公共健康领域的问题,这涉及到使用和消费水之前要进行的水处理和净化程序,以及后期的回收利用。

虽然气候失常不会减少全球的水资源量,但它将改变全球水资源分布的方式,从而导致地区差异性。它将使干旱地区更加干燥,而在其他地区,它将融化冰川,增加降水,引发洪水。包括欧洲和中国在内的世界不同地区日益频发的干旱和暴雨天气是气候变化影响的有力证据,对我们的基础设施和治理模式构成了严峻挑战。

 

 

金秋相约中法环境月

今年秋天,法国驻华大使馆邀您参加第八届中法环境月。本届环境月活动将围绕“地球的资源”这一主题展开,在全国各地举办形式丰富多样的活动。活动节将探讨与地球上各种自然资源相关的议题:空气、水、土壤、矿物质以及生物多样性。 

短篇小说,一种文学体裁

短篇小说可以被定义为短小的虚构叙事,通常人物角色数量有限,仅有一条故事线。此外,这种故事通常有一个出乎意料的开放式结局,作为“豹尾”。这一文学形式首次在法国出现可以追溯到中世纪末(15世纪),当时短篇小说以其更写实的特点而区别于传说和寓言。

 

“短篇小说(在语法中为阴性名词),指一段虚构的叙事,长度短于长篇小说,故事通常围绕唯一人物或唯一冒险展开。

——出自《法兰西学院词典》

 

尽管不如长篇小说那么重量级,短篇小说在法国文坛也不乏拥趸。例如法国最负盛名的龚古尔文学奖每年春天会颁发短篇小说类别的奖项,以表彰过去一年内最新发表的优秀作品。这也符合该文学奖创始人埃德蒙·德·龚古尔的初衷。自龚古尔奖成立以来,已有45部短篇小说获奖。第一部获此殊荣的作品是亨利·古高的《死后的地区和领土》(朱莉亚尔出版社,1977)。接下来为大家介绍几部龚古尔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的获奖作品。

 

《故事集》,玛丽-埃莱娜·拉芳 著,Buchet Chastel出版社,2015年10

 “短篇小说还是长篇小说,有时候没法知道,我不知道我要写什么,不知道最终会写成什么样子;我仿佛沿着一条小径深入文本丛林,慢慢向前走,然后出现了我没预料到的东西,眼前变成了别的样子,路是边走边出现的,它是可以有变化的,它会转来转去,也会回到原点。”

——玛丽-埃莱娜·拉芳

《故事集》中收录了玛丽-埃莱娜-拉芳创作的所有短篇小说作品。

 

 

《纪念天使协奏曲》,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 著,Albin Michel出版社,2010年3月*

一个毒害历任丈夫的女人与一个坠入爱河的共和国总统会有什么关系?一个老实单纯的水手和一个倒卖中国制造产品的国际骗子之间会有怎样的故事?是什么奇迹让一幅圣妇丽达的画像成为他们的神秘指南?所有故事主角都有机会救赎自己,选择光明而不是黑暗。一天,每个人都得到了赎罪的机会。有人接受了,有人拒绝了,有人甚至没有注意到这个机会。这是四个相互关联的故事,四个展现了生命的平凡与不凡的故事。四个故事共同探讨了一个问题:我们究竟是自由的还是受制于命运?我们能改变吗?

*该作品简体中文译本已由中信出版社出版。

 

 

《在外露宿的一生》,西尔万·泰松 著,伽利玛出版社,2009年3月*

“在西伯利亚、苏格兰的峡谷、爱琴海的海湾或格鲁吉亚的山区,这15位主人公们都应牢记在心,命运的法则和自然的力量远比欲望和希望更加强大。在生命的这张网上,人没必要太过激动,因为生活,即使开始得不太顺利,也总归会结束得很糟糕。而一个糟糕的结局总好过平平无奇地结束一生。”——西尔万·泰松

*该作品简体中文译本即将问世。上海九久读书人已引进中文版权。

 

 

《爱情没那么美好》,布里吉特·吉罗 著,Stock出版社,2007年3月*

11个声音,11个人物向我们讲述爱情走到尽头的样貌。

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烦人的事、心不在焉的吻、对峙、还没开始就错过的故事,夫妇的故事被坦诚地讲述,没有人为的修饰。当双方都不再对对方抱有欲望,当独白和责备取代了爱意的沟通,感情破裂了、消亡了。我们不再忍受对方,不再一起做梦,我们要分开了。我们会跟孩子们解释。或者,我们想要弥补失去的时间,我们保持沉默以避免分崩离析。爱情的终结也意味着所爱之人的消失,那个我们在黑暗中独自倾诉的对象,一旦失去我们就再也找不回他/她的位置。

这些故事仿佛似曾相识,让人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妥协、失望和愤怒。几个世纪以来愿意踏入爱情这场冒险的男人女人们,这就是他们的平凡生活。

*该作品已有简体中文版译本,由世纪文景出品,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

 

 

《小零件》,菲利普·克洛代尔 著,Mercure de France出版社,2003年1月。

“她记忆中的梦已不再那么清晰,但力量依然强烈 。如果说强烈的是梦中的暴力,以及场景的多个细节,比如两个男人的动作,女人赤裸的手臂挥扬在积满灰尘的马车上;这个年轻女人如今几乎很少能再体验到她梦中产生的混乱情绪,而且每次都伴随着更强烈的痛苦和更微弱的激动。当柱子上的撞击声不断回响,当整个教堂轰然倒塌时,那种眩晕感不断纠缠着她的五脏六腑。并且,为了能够随心所欲找回她以前从未体验过的东西,甚至在她那位老伯爵丈夫满怀疲惫地搂紧她时也未曾有过的感受,贝塔·德西德里奥产生了一个念头:把她的梦境画下来。”——菲利普·克洛代尔

 

***

 

今年春天我们开展了夏尔·波德莱尔诞辰两百周年纪念活动,这位法国著名的象征主义诗人也曾高度评价短篇小说这一文学体裁:

 

“中短篇小说比长篇小说具有一大优越性,即篇幅的短小增加了效果的强度。能够一口气完成的阅读在精神上留下的回忆远比一种破碎的、常常为事务的烦恼和名利的关心所打断的阅读留下的回忆强烈得多。印象的统一、效果的完整,这是一种巨大的优越性,可以赋予这种类型的作品一种特殊的优势,乃至于一篇过短的短篇(这也许是个缺点)仍然胜过一篇过长的短篇。一位巧妙的艺术家是不会用他的思想来适应意外事故的,但是,他在自由地、随意地设想要产生的效果之后,就会创造出意外事故、组合最适宜的事件来达到预想的效果。如果第一句话不是为了准备最后的印象而写的,那么作品从一开始就失败了。在整部作品中,不应该有一个不带有意图的、不直接或间接地准备完成预期目的的词。”(郭宏安译)

在《再论埃德加·爱伦·坡》(1857年)中,波德莱尔对短篇小说这种文学形式进行了精湛的理论分析,并对美国诗人埃德加·爱伦·坡的作品进行了评论,他翻译了爱伦·坡的许多文本,如《怪异故事集》。

 

***

 

第八届中法环境月将在今年秋天如约而至,以“地球资源”为主题的法语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征稿正在进行中,投稿截止日期为2021年8月31日。如果这篇文章激起了你创作法语短篇小说的兴趣,那就不要犹豫了,快来投稿吧!

该写作比赛面向中国大陆居民、未出版发表过作品的非专业写作人士、目前正在学习法语或是曾经将法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士。参赛选手须年满16周岁(需提供身份证扫描件)。建议法语水平达到C1等级,以满足评选标准中对法语掌握程度的要求。

暑假拒绝躺平,“守护地球资源”法语短篇小说创作大赛等你来挑战!

有想法、有文采、有环保理想的法语人们,美好的暑假别再躺平啦!拿起你的笔或键盘,参加“守护地球资源”法语短篇小说创作大赛,挑战自我、一展风采吧!大赛面向法语学习者(以法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征稿时间为2021年7月29日至8月31日。参赛者须围绕2021年中法环境月的主题“地球资源”,用法语创作一篇短篇小说。

 

今年恰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的《小王子》出版七十五周年,此次比赛同时意在向这位法国飞行员作家、地球宝藏守护者致敬。《小王子》一书中的环保视角值得关注,它重新定义了人类在其所处环境中的位置。地球是人类的家园,我们和小王子一样被她的美丽所折服,地球资源也需要我们加倍守护。因此,围绕这一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关注的主题,参赛者需按照如下给出的《小王子》中的这句话,作为短篇小说的开头。

 

©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1946年,《小王子》(伽利玛出版社,2000年)
 

“我可能会给不了解我们这个星球的人造成错觉。在地球上,人所占的空间其实很小。”(安托万·德·圣埃克苏佩里,《小王子》,第十七章)

 

 

参赛资格

本次比赛面向中国大陆居民、未出版发表过作品的非专业写作人士、目前正在学习法语或是曾经将法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人士。参赛选手须年满16周岁(需提供身份证扫描件)。建议法语水平达到C1等级,以满足评选标准中对法语掌握程度的要求。

 

 

参赛方式

参赛选手须在2021年8月31日(23点59分)之前通过电子邮件将原创短篇小说以Microsoft Word格式发送到 arbreduvoyageur@institutfrancais-chine.com,并注明选手姓名、居住城市和联系电话。

 

参赛者在发送电子邮件时需一并附上个人身份证扫描件、肖像照片以及中法文个人简介(中文80字左右,300-400个法文字符,均含空格)。邮件主题中注明“Concours d’écriture MFCE 2021 / Nom Prénom”。

 

* 本写作大赛不向参赛者收取任何费用。

* 参赛选手发送稿件作品,即视为允许主办方及合作方将其参赛作品文本自由发布于社交网络和印制于宣传手册上。

 

 

比赛日程

7.29  “守护地球资源”法语短篇小说创作大赛启动

8.31  参赛作品投递截止

9.1-9.19  由评委会选出4篇入围作品

9.20-9.30  介绍及发布4篇入围作品

10.15  中法环境月开幕式(北京)上宣布评选结果并为获奖者颁奖

 

 

比赛规则

参赛者提交的作品须为一个短小的虚构故事,即短篇小说,用法语写作完成。

- 每人只能提交一个参赛文本

- 文本必须是原创作品

- 文本以法语写成

- 参赛作品只限文字,不含照片或插图

- 篇幅为2~3页A4纸,Times New Roman 字体12号,1.5倍行距,(即4000至6000个字符,含空格)

- 主题和首句符合比赛要求

参与比赛即视为接受比赛章程,查看完整版比赛章程

 

 

比赛奖励

本次大赛获得了合作方安德鲁的支持,所有符合规则的参赛选手都将获得由安德鲁提供的一套礼品盒(含果酱、果泥、糖果等)。

 

未获得最终大奖的入围选手将每人获得一张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价值400元的购书券。入围作品将在“法国文化”宣传平台上发布(微信、微博@法国文化, www.faguowenhua.com)。

 

比赛的最终胜出者将获得一张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价值800元的购书券。获奖者还将受邀参加2021中法环境月开幕式(如居住在北京以外地区,其差旅费将由主办方承担)。获奖文章将在“法国文化”各大平台及北京外国语大学主办的《法语学习》微信号上发布。

 

 

评委会成员

写作大赛评委会由现居中国的文学及图书领域专业人士组成。评委共同遵循的评判标准为:独创性、文笔、感情表达、文本组织能力、法语拼写和语法规范。

 

© Droits réservés

段映虹,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法国文化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致力于法国当代作家尤瑟纳尔研究和十七世纪法国文学研究。

 

© Droits réservés

田妮娜,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教师,法国文学博士,主要研究法国当代女性主义批评,代表《法语学习》杂志出任本次比赛评委。

 

 

© Droits réservés

黄雅琴,上海译文出版社法语编辑,主要负责法语文学的出版工作,利用业余时间翻译了法语小说《男孩》《我为什么自己的书一本没写》等。

 

© Droits réservés

欧玉荻,索邦大学法语文学博士,曾在伽利玛出版社工作,并先后任职于罗马尼亚和印度的法国文化外交部门。自2019年以来,她在法国驻华大使馆担任图书与思辨文化专员。

 

© Droits réservés

莫掞明,2017年11月就职法国驻华大使馆图书与思辨部,担任项目官员。自2019年11月起担任北京法国文化中心的旅人蕉阅读俱乐部负责人。

 

 

《法语学习》

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语言文化学院《法语学习》杂志创刊于1980年,2016年12月起由纸质双月刊转为每周线上发布,微信号为“北外法语学习杂志”,为法语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在线法语学习和辅导。

 

 

旅人蕉阅读俱乐部

作为法国文化中心的一部分,旅人蕉阅读俱乐部致力于在华推广法国文学、语言与文化。俱乐部的会员可以前往书店,也可以远程下单,买到法语原版书以及部分中文译本。旅人蕉阅读俱乐部也举办工作坊和讲座,并且有一个微信群发布相关活动简讯和上架新书动态。

 

 

 

 

 

朱利娅·迪库尔《钛》摘得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

 

去年的缺席使得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倍受期待。第74届戛纳电影节在7月初如约而至,全球各地的业内人士及电影人齐聚戛纳蔚蓝海岸,这场第七艺术的国际盛会依然熠熠生辉。

 

今年的戛纳电影节共有24部影片入选主竞赛单元。超出专业媒体的预测,评审团主席斯派克·李及评委会成员给出了出人意料的评选结果,评委会将荣誉颁发给不同寻常、有态度和包容性的影片,向电影界发出了重要的信号。

 

 

法国女性导演朱利亚·迪库诺凭借第二部长片《钛》摘得金棕榈奖,这部大胆、极具争议、充满暴力且超出常规的惊悚片由文森特·林顿和新生代演员阿加莎·罗塞勒主演。现年37岁的朱利亚·迪库诺是继执导《钢琴课》的简·坎皮恩之后,史上第二位获得金棕榈奖的女性导演。

 

 

朱利亚·迪库诺感慨:“感谢评审团向电影和生活中的无限多样性张开双臂。也感谢评审团给异类们展示自己的空间。”

 

 

 

北京法国文化中心戛纳电影节同步放映

电影市场诞生于1959年的第13届戛纳电影节,自此便成为了电影专业人士不可错过的产业盛会。今年,除了在戛纳的五百余场放映外,电影市场还在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5个主要国家为无法前往戛纳电影节的买家组织同步放映活动。戛纳电影市场联手法国驻华大使馆,于7月8日至16日,面向中国发行商、流媒体平台和电影节策展人,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了18场戛纳入围影片放映活动。

   

 

 

2021年戛纳电影节获奖影片

 

评审团大奖(并列):尤霍·库奥斯曼恩《一个英雄》,阿斯哈·法哈蒂《六号车厢》

伊朗导演阿斯哈·法哈蒂获奖时呼吁唤醒人们的内心意识。

 

评审团奖(并列):以色列导演那达夫·拉皮德《阿赫德的膝盖》,泰国导演阿彼察邦·韦拉斯哈古《记忆》

 

最佳男演员奖:美国演员卡赖伯·兰德里·琼斯。他在澳大利亚导演贾斯汀·库泽尔执导的《内特拉姆》中扮演一个精神失常的年轻人,澳大利亚史上最骇人听闻的枪杀案的始作俑者。

 

最佳女演员奖: 挪威女演员雷娜特·赖因斯夫。她在约阿希姆·提尔执导的《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中扮演了一位寻找自我的年轻女性。

 

最佳导演奖:法国导演莱奥·卡拉克斯。他执导的这部由玛丽昂·歌迪亚和亚当·德赖弗(《星球大战》)主演的歌舞电影《安妮特》是本届电影节的开幕片。

 

最佳剧本奖:《驾驶我的车》,编剧滨口龙介和大江崇允,导演滨口龙介。

 

金摄影机奖: 《海鳝》,导演安东尼塔·库西扬诺维奇。获奖者由影片的合作编剧弗兰克·格拉齐亚诺代表发言:“导演为本片的拍摄投注了所有心血,她在昨天刚刚生下了自己的第一个宝宝,现在正在杜布罗夫尼克观看典礼直播。”

 

短片金棕榈奖:《天下乌鸦》, 香港女导演唐艺。

短片评审团特别奖:《八月的天空》,巴西女导演嘉斯敏·特努奇。

 

   

美国女演员兼导演朱迪·福斯特在7月6日开幕式典礼上接下了荣誉金棕榈奖杯。闭幕典礼上,意大利电影艺术家马可·贝罗奇奥也因自己硕果累累的艺术生涯而获得这项殊荣。

 

 

2021年戛纳电影节落下帷幕

本届电影节以观众期待已久的法国喜剧《OSS 117之非洲谍影》的全球首映作为闭幕,导演尼古拉斯·贝多斯、主演让·杜雅尔丹、皮埃尔·尼内和法图·妮迪亚及主创团队出席了首映式。

 

 

第75届戛纳电影节将于2022年5月10日至21日举行,明年再见!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

法国驻华大使馆与蔡冠深基金会联合推出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携手巴黎东京宫美术馆和北京今日美术馆联合主办。该奖项为首个关注生态环境与当代艺术创作互联的中法当代艺术奖。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创立这一奖项的初衷,在于籍由当代艺术激励公众关注生态环境问题。

 

法国总统特使、前法国文化部和教育部长贾克·朗为蔡冠深颁发法国艺术与文学军官勋章,2017年
 

“本基金会与法国大使馆、巴黎东京宫和今日美术馆合作,荣幸地颁发这一杰出奖项。该奖项用于彰显当代创作中的生态和环境主题。我将继续通过我的基金会与法国大使馆密切合作加强中法两国以这种或其他形式来传播环境保护意识。” ——蔡冠深

 

艺术家初选名单将于2021年9月16日公布。届时我们将看到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艺术家用他们各自鲜明的艺术风格来探讨环境问题。我们得以透过国际知名艺术家丰富的思想、多样的作品和视角来审视关键的社会问题。

奖项将最终评选出一中一法两名获奖艺术家,结果将于2021年11月中法环境月期间公布。评审团由中法两国的策展人及机构总监组成,以作品与环境问题的关联性及艺术品质为评选基准。每位获奖者将获得人民币115000元(15000欧元)的现金奖励,其作品将于2022年中法文化之春框架内在今日美术馆展出。

蔡冠深基金会当代艺术奖致力于在视觉艺术领域建立文化生态,希望通过支持艺术创作以促进后疫情时代所必要的环保意识。

 

关于主办方

 

蔡冠深基金会

蔡冠深基金会是由新华集团主席蔡冠深博士于2003年在香港设立的私人基金会,旨在为全球各种促进国际交流和合作的非营利性文化、艺术和教育项目提供慈善支持。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

法国驻华大使馆文化教育合作处(以下称文化处)设有影视、艺术、图书与思辨、教育,技术、大学六大部门,致力于通过跨学科的方式促进法国文化和法语语言在中国的传播。本着这一目的,文化处肩负四大主要任务:吸引中国精英和学生前往法国,在中国推广法语教学,鼓励思辨、促进法国、欧洲和法语国家在中国的知识影响力,加强法国的文化形象。

 

 

关于联合主办方

 

巴黎东京宫美术馆

巴黎东京宫美术馆是当代艺术家们活跃的场所,也是欧洲最大的当代艺术创作中心,一个独一无二的展览空间。作为一个不断变化的公共文化机构,东京宫自 2002 年以来,以其与宫殿风格截然不同的粗放简洁呈现于世,不断为巴黎注入着新的活力。东京宫既致力于新兴创作,也支持已知名的法国和国际艺术家,展览项目的类型有主题展和专题展、大型艺术教育项目,也全权委托艺术家在其全部空间内进行自由创作。通过每个季度对空间全新的改变,艺术家将观众置于他们的创作中心,同时引领他们与艺术作品建立新的联系。

 

今日美术馆

今日美术馆 (TAM) 成立于2002年,以促进全球语境下“艺术与科技”、“艺术与设计”、“当代艺术” 三个方向的深度探索为主旨,致力于为艺术家、公众和跨学科机构提供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今日美术馆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获得民营非营利牌照的美术馆,开馆至今一直走在激发对话、拓展观念的前沿。19年来,今日美术馆持续以广泛的展览、公共活动、教育课程、馆藏、出版项目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当代艺术在中国的发展。今日美术馆的展览以传递创新性的艺术观念并推动跨界创意的有机生长为方向,致力于成为生发灵感与深度思考的公共空间。

 

该奖项得到法国对外文化教育局支持

 

独家媒体合作伙伴

 

波尔坦斯基,锻造记忆的人

法国著名当代艺术家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于巴黎时间7月14日逝世。他的作品,如同其人生,始终与历史、他生命中的重要事件和悲剧紧密相连。

这位享誉全球的艺术家在身后留下大量充斥着记忆和遗忘且形式多样的作品。他既是造型艺术家、雕塑家,也是摄影师、电影制作人,他长期游走于各种不同的艺术材质和表达方式之间,不懈地在模糊着缺席与在场、真实与想象、私密故事与集体记忆之间的界限。

1944年9月6日,波尔坦斯基在巴黎出生。彼时,巴黎刚彻底摆脱纳粹的压迫。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医生,母亲是一名天主教作家。他在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阴影中长大,幸存者的悲惨故事萦绕他的童年。这些战后效应影响了他整个人生以及他的艺术作品。

 

“出生之日即是我精神创伤之源”

 

波尔坦斯基在对外界的恐惧、学业的失败和融入群体的困难中度过了青春期。艺术于他是一种疗愈伤痛的方式,也是对抗恐惧的避风港。他无师自通,并且全情投入。

他最初尝试绘画,十年后他放弃绘画转而探索各种媒介和装置:书籍、照片、雕塑、视频。通过简单的道具-橡皮泥、玩偶、衣服、明信片-加上从回忆和童年阴影中提取的元素,他创作出一系列情感丰富又空灵的作品。

他的创作灵感主要来源于记忆,他也不断地更新表达方式,常以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为题材。终其一生,他一直像人类学家一样,保存和记录日常物品,并把它们运用到创作中,巧合与命运在其中对峙。这些作品大部分由易腐烂或难以保存的材料制成,注定要消失,见证着时间无情的脚步。

波尔坦斯基用最多样的形式、最批判的方式与历史“对话”,他构想的作品不是视觉或声音的叙事,而是像一面镜子,让每个人都必须对镜自省,在人性的演化(他称之为悲剧)中定义自己的位置。

 

“优秀的艺术家不再拥有自己的人生,他们唯一的使命就是讲述世上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故事。”

 

他尤其以装置艺术作品而闻名,这些装置质疑人类存在的奥秘并与我们共同的历史相关联。多年来,这位寻求身份认同的视觉艺术家已将自己转变为一个创作易逝作品的布景师,这些作品被安装在世界各地的标志性场所展出。

 

《秘语》,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2017

 

他最著名的创作包括安装在巴塔哥尼亚与鲸鱼对话的大喇叭,记录并存储在日本岛屿上的 75,000 次心跳,或将自己的一生出售给塔斯马尼亚的一位收藏家。

2010年,他的作品《无人》 在巴黎大皇宫“Monumenta”展览亮相,震惊了当代艺术界,这件作品由50吨衣物组成。

 

《无人》,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2010

 

2019年底,蓬皮杜艺术中心为他举办了一场“留痕时间”回顾展,展示他独特的职业生涯的成果和作为当代艺术家的贡献。由波尔坦斯基亲自挑选的展出作品,是在他创作核心的一场漫步,他通过难以捉摸的图像、过去留下的阴影以及我们的集体记忆为自己的世界打开了一扇大门。

 

“留痕时间”回顾展现场,克里斯蒂安·波尔坦斯基,2019

 

这个不同寻常的沉浸式展览是他的终极创作,也是 2020 年疫情迫使博物馆关闭、艺术家们隔离之前,巴黎最重大的艺术活动之一。

独家专访 | “高级定制时装周是真正的法国特色”,纪尧姆·罗比克,高级时装和时尚联合会会长

本届法国艺术之夏由高级时装和时尚联合会呈现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开启。

高级时装和时尚联合会会长纪尧姆·罗比克在接受法国文化独家专访时,向读者介绍了高级定制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期间不可错过的活动。同时也介绍了一年多以来,为了让全世界的观众,特别是中国观众能更好的参与到巴黎时装周之中,在线上项目做出的投入和努力。

 

能否请您给我们简略介绍一下高级定制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

高级定制时装周是真正的法国特色。在全球时尚日历上,它是一场独一无二的盛会。它是拥有无与伦比专业能力的品牌对高级定制系列的展示。除了属于高级定制的品牌,每年还会挑选其他以创造力和专业能力著称的品牌,邀请它们加入官方日程。巴黎时装周的女装周和男装周也采用这种选择方式,这两者都以品牌的独创性著称。巴黎之所以成为时尚之都,除了因为它的多样性和国际性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在巴黎参展的品牌有一半来自法国以外的其他国家。现在,高级定制时装周和巴黎时装周每年在巴黎举行38天的时装秀。

 

您如何看待现在越来越多出现在国际舞台上的中国设计师?

巴黎时装周的官方日程一直非常国际化,历年来接纳了许多外国品牌,其中一些来自中国。我们既关注在巴黎时装周上亮相的品牌的历史,也关注申请加入官方日程的中国设计师的经历。他们创造力的表达,在国际上得到了高度认可,已经越来越重要。

 

过去几季的巴黎时装周和高级定制时装周在一定程度上进行了数字化,是针对卫生状况再创造的典范。你们还采取了什么其他策略来保持与公众、特别是与中国公众的联系?

一年多前,在数字化加速进行之前,我们在中国的主要网络和社交媒体如微博、微信、抖音等发布了巴黎时装周品牌系列的介绍。卫生状况显著促进了这一现象。我们打造了巴黎时装周和高级定制时装周平台,围绕这些平台搭建起一个庞大的推广和传播网络,包括在中国。现在有数以百万计的中国观众在我们的网络上发现服装系列的展示和设计师们的非凡创造力,设计师们已经完全拥抱了数字技术的可能性。我们针对专业人士和爱好者推出了一本在线杂志《Insider》。除了品牌提供的内容外,我们还在平台上播放文化合作伙伴(卢浮宫、凡尔赛宫、巴黎大皇宫、马赛欧洲和地中海文明博物馆、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等)制作的内容,以便从另一个角度了解时尚及其历史,我们还与Nova和夏特莱剧院合作举办了一些在线音乐会。我们的想法是通过数字技术让最广泛的受众体验到令巴黎时装周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味道。

 

中法建筑领域BIM实践经验分享研讨会回顾

2021年6月23日,在法国驻华使馆每年举办的“建筑在行动”系列活动框架下,一场以中法建筑领域BIM实践经验分享为主题的研讨会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行,此次活动为法中建筑师及城市规划专业人士提供了一个对话的机会。

本次活动的共同主办方中国BIM发展联盟作为非营利组织致力于中国BIM行业发展。讲座邀请到中法建筑事务所代表和相关专家分享了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在标准制定和实际应用方面的经验和见解。

 

作为地理信息系统领域的一个分支,BIM 技术集成了适用于建筑与土木工程行业从业人员的协作流程。BIM 越来越成为在建筑和基础设施设计、施工和监管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工具。

 

法国驻华使馆技术合作专员安德卫先生、中国BIM发展联盟副秘书长王荣女士着重指出了BIM技术的价值意义。弗兰克林·阿齐建筑事务所创始人建筑师弗兰克林·阿齐通过具体实例——例如巴黎蒙帕纳斯大厦改造项目(由改建曼恩-蒙帕纳斯新联合事务所完成,该联合事务所包括弗兰克林·阿齐建筑事务所、夏蒂埃·达利克斯事务所和阿代尔·勒彼昂建筑事务所)和香榭丽舍大街建筑翻新改造项目,分享了他在BIM技术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见解。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张建平教授以“数据驱动的智能BIM发展与应用”为主题,展示了建筑行业的数字化转型和升级发展战略。法国AIA建筑工程联合设计集团中国分公司医疗设计总监马丢先生谈到了BIM 在不同的工作过程、不同工作方式方法、不同的信息数据和不同领域专业之间搭建起的交流纽带的作用。中国建筑集团有限公司首席专家、研究员李云贵先生指出基于国家颁布的各项鼓励政策,行业需求导向和技术发展趋势,以BIM为基础的技术与“云大物移智”--云技术、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集成应用成为数字新时代的技术代表,实现建筑行业从数字化、智能化到智慧化,并推动了工作方式的转变。

 

【福利+招募】夏至音乐日,不能不约啊!

帝都的乐迷们有福啦,空缺一年的夏至音乐日回归!77文创园、Blue Note、招待所、Modernista、El Nido、Soi Baochao、UFO Space、Tokyo Lounge、摄影笔和江湖酒吧……10个演出场所,风格各异的音乐会和不同类型的DJ set,总有一款值得你约一个!

秉承夏至音乐日一贯的传统,无论是声名大噪的乐队还是崭露头角的新人都有机会同享舞台:皮埃尔·普拉达,现今居住在中国最好的法国爵士钢琴手之一;Oshi,当下最炙手可热的DJ之一;退格乐队的音乐承载着新世代生活分裂的感受;而张思安的音乐 “处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汇点,也处在古典、摇滚、爵士、电子和实验音乐的交汇点”。不要忘记还有李霄云、White+、Uncle Hu这样才华横溢的音乐人等着你!

 

6月18日,北京的爵士爱好者们将在Blue Note听到皮埃尔·普拉达风琴四重奏的变幻乐章。他们指尖下的古典爵士带着优雅和独特的摇摆感。

招待所的蹦迪之夜,Oshi将用从House到Techno的混音和节奏征服你的耳朵。同晚打碟的DJ还有Mau Mau、Slowcook和Zong,招呼你动次打次到天亮。

同晚,不同的场地,不同的氛围:在东京酒廊的舒适空间里,你将听到陈鸿维原创的“云梯”jazz fusion,爵士融合摇滚和放克等多种流派的音乐风格。20 :30,喜欢重型音乐的乐迷们还可以聚集到 UFO Space,感受重金属之夜。The Last Resort、Deprive和S.H.A.S将以硬核的声调、快速的暴击鼓点和锤肉刮骨一样的节奏,震撼你的身心。

6月19日下午3点起,77文创园将迎来李霄云、Uncle Hu、White+、退格、宣南和张思安与乐队,俨然是一片欢乐喜庆、老少皆宜的节庆氛围。从与中国民乐混合的独立摇滚,到充满实验和前卫风格的先锋乐队,令你耳目一新。你还可以前往摄影笔欣赏Poetry x Music Band,或是Modernista随着The Afro Gent带着R&B、雷鬼和嘻哈的节奏舞动。

6月20日18点起,El Nido将开启DJ马拉松之夜,而此前的下午将有一个艺术和杂志的创意市集等着你。

6月25日21点,让我们相约Modernista,与鲍勃·杜邦特和了不起的素食主义银行家,开启一场从 Frank Zappa 到 Radiohead、从爵士乐到放克的音乐之旅。

请通过夏至音乐日小程序,了解夏至音乐日北京站所有场次的详细信息并提前预约入场名额

此外,本届夏至音乐日还加入了数字音乐项目。法国知名游戏公司育碧旗下、风靡世界的音乐舞蹈游戏品牌“舞力全开”将加盟今年的夏至音乐日,为听众们带来随着音乐舞动的乐趣。

通过音乐互动游戏巨石柱,你可以亲手创作电子乐,以全新的方式体验这种音乐形式。游戏的设定以一个巨大的石柱为中心,这个石柱将对声音做出回应,并随着不同的声音变换不同的颜色,随着音乐的律动而闪烁。

你还可以通过白板White Board计划,发掘三名法国说唱歌手James Baker、George Ka和Lean Chihiro的魅力。他们将接受来自中国说唱界的挑战,在巴黎录音棚现场录制:一轨到底、不剪辑、不修音,摒弃一切干扰,还原一个rapper最真实的状态。三个音乐特辑将于6月和7月陆续上线B站,腾讯视频,微博和微信视频号,但你将有机会于6月19日在77文创园先一睹为快!

 

2021年,网易云音乐再次与夏至音乐日合作,转播夏至音乐日4场演出的直播视频。如果你不能到现场感受音乐与夏日的热烈,那就在家看直播自High吧!敬请关注在网易云音乐直播频道和Look APP上的直播预约详情。

我们还将在6月27日12点至28日12点,为乐迷们献上24小时不间断的夏至音乐日特别版,作为本届夏至音乐日的最终庆典!

 

 

                                                   Nos remerciements à

                                                         

  

 

专访 | 安托万·达加塔:“摄影,在成为一种语言之前,是一门武术。”

30年来,安托万·达加塔一直在摄影界追寻着一条振奋、叛逆,甚至有时会令人不安的道路。如今,他是公认的同代最伟大的摄影师之一。在中法文化之春的框架下,他的摄影展“赤裸的生活”将于6月6日至8月25日在北京光社举办。摄影家安托万·达加塔接受了法国文化的独家专访,把他的内心世界向公众敞开。

 

 

您是一位国际知名的摄影师,能不能请您概述一下自己的经历?

 

17岁时,我首先做出了政治上的抉择,这些抉择至今不变,也就是:用我自身躯体感受世界的暴力,找到一种趋于动物性而非媒介性的定位,选择犯罪而非智慧。在法国南部的马赛,我在街头构建自我,沉默是我的武器。我走向沉默,生活的偶然给我提供了用自己命运作为一切发声工具的机会,不管这命运有多么微不足道。

 

当时我参与了受情境主义影响的“自主运动”。情境主义和朋克是我唯一的经验,有一种精确的、蓄意的暴力逻辑。我在那里并不是因为无所事事,而是为了以最绝对的方式体验这种暴力。我总是选择出现在痛苦压倒其他一切的地方,这个选择我仍然没有放弃。从20岁起,当我开始旅行,我所有的爱情故事、政治参与、所有的社会挫折,我都把它们放在利害关系显而易见的地方:在街上,在边缘,在战争中,在冲突中。通过和瘾君子、性工作者生活在一起,我消除了性、亲密、隐私和世界其他地方之间的任何界限,因为我选择把世界当作一个游戏、斗争和生活的场所。

 

摄影在我人生中出现得很晚。1987年,我和两个朋友从马赛出发去旅行,从墨西哥到中美洲,这两个朋友是布鲁诺·勒丹特克(作家)和拉尔·奇基耶蒂(新闻摄影师)。拉斐尔得了艾滋病——这是他最后一次旅行。他知道这一点,并不停地拍照。在那次旅行中,我“拍”了我的第一张照片。我花了很长时间才明白他为什么要拍这么多照片,因为他知道自己不剩多少时间了。我想我可以说,他用摄影拥抱生命的方式深深地影响了我对这门艺术其他可能实践的思考。当拉斐尔拍照时,他既没有任何专业的视角,也不想保存一份回忆。在当时这是一种毫无理由的努力,一种反抗的行为,一种活着的方式,存在于这个世界的方式。

 

几年后,当我在纽约的时候,我终于接受了以摄影为工具来打破同样的螺旋的想法。以从中美洲带回来的几卷胶片为起点,我开始本能地、发自内心地、拼命地拍照。

 

模糊在我90年代的摄影创作中诞生。对我来说,用相机创作非常难。有好几个月时间我喝了酒才能拍照。几百张晒印像片记录了这种社会性的无能。然后,渐渐地,从这种大杂烩中,从这混沌一团里,影像开始出现。这种模糊从一开始就不可避免,因为我无法承担摄影师的角色,因为我在这种极度无意识的状态下无法赋予世界一种有形的形式。第一批模糊的影像就来自这里。但从有人开始把我的立场、语言、话语简化为一种形式问题、一种风格的那天起,我尽一切努力摆脱这个定义,试图通过清晰的图像达到同样程度的过度、强烈、不真实、虚构。

 

摄影行为是任何文学、美学或媒介分析方法的对立面。摄影,甚至在成为一种语言之前,是一门武术,其原则是冒险和无意识。

 

我的全部话语和经历都遵循一些复杂的规则和平衡。当摄影师,不说是一种背叛的话,在某种程度上是种妥协。我别无选择。我的每一本书和每一个摄影项目都符合这种逻辑和必然性……

 

我不保存档案(除了我的书,大约有50本),也没有住所。一个包里装着我所有的东西。我会把任何可能拖累我、让我放慢脚步的东西处理掉。遗忘是轻盈的最高境界。

 

 

您的摄影作品关注当代问题,很大胆并常常离经叛道。您会如何定义您的摄影方法?它是否是您开始摄影生涯时就不得不采用的方法?

 

乔治·巴塔耶的《眼睛的故事》可以很好地描述我与摄影的关系:我也失去了一只眼睛,不是像巴塔耶的书中那样被公牛的角戳伤,而是在80年代末马赛的一次斗殴中被警方所谓的非致命性武器射伤。我有一只仅能感光的“瞎眼”。我的影像不以永恒的完美为目标,正相反,它们将一种眩晕和一种固有的暴力与人生混合,像是为了让人生更令人愉悦,为了达到一种“承担”自己苦痛的完满。我需要全情投入我所拍摄的情境中,发明属于我的工具,并与他人分享。基本上,我认为摄影不属于技术与诀窍的范畴,也不属于美术或风格的范畴,而属于动作的范畴,动作既包括被拍摄人物的动作也包括拍摄者的动作。影像中唯一重要的真相仍然是摄影师在产生这种影像的情境中的立场。

 

我与50年代末的情境主义理论一脉相承,情境主义一方面强调生活永远高于艺术,另一方面强调每一个人、每一个“社会人”所应承担的两种责任。第一种责任是观看、批评、分析、理解他身处的环境(一般来说,摄影或摄影师在这方面很能干,并且往往正中要害)。我们的第二种责任——一般来说极少有艺术家特别是摄影师承担这种责任,但我努力将之付诸实践——是当一个人对特定环境有清醒的认识时,通过行为、行动、动作在其中产生一种自主的立场。这是我实践的基础。换句话说,在话语、思想、智慧、适当性、目光之外,我每天都在努力回归这种行动的必要性,通过行为定义自身存在的必要性。摄影在这方面是一个优越的工具,它是唯一允许、需要和要求在世界上和在其话语的表达与编制中实际存在的语言。在创作的那一刻,在摄影过程中,我们对所拍摄的环境负有责任。而这一立场,我尝试着用各种方式来承担。

 

我的恍惚出神在摄影时产生了各种“不经意”,可能正是这一点让我接近这种“模糊”的观念。但这是一个危险的工具,它将摄影不可挽回地引向诗歌和抽象。我在寻找一种摄影表现的中间状态,更少图像,更多肉感,更多与身体本身交织。

 

文学在我看待和面对存在的方式中一直扮演关键角色。生活如此艰难,设想一种命运如此复杂,所以我总是从文学作品中寻找其他的可能性,其他可能的策略,无论它们多么疯狂。在小说中,它们是没有界限的。尽管日常生活中充斥着现实主义或实用主义,阅读总能让我想出或思考其他可能的生活场景。因此我能够在小说中找到一种对不可能的欲望,一种不可能性,然后就必须努力去经历这种不可能。我对文学的兴趣是因为它让我有可能经历不可能。我就是这样运转的。紧迫感是基本原则。我挑逗它,我不控制它,但这就是目的。关于我的书的过度出版,我必须考虑唯一重要的标准:只有当产生一个影像或一本书的行为值得经历时,它才值得存在。最终对象的适当性只取决于意图的准确性,只取决于所冒风险的适当性...

 

我对风格保持警惕,如果说风格在这种诠释现实的过程中有明确的作用,它会很快把摄影师封闭在一种操纵、收益和效率的逻辑中。

移动(旅行)让人有机会进行无止境的归零,不断更新风险和努力。对我来说,保持脆弱一直非常关键,保持一种吸收的能力,听从我所拍摄对象的支配,提防或抵挡任何的舒适安逸。因此,不定居,不建造,不积聚场所、习惯、关系、友情,这让我总是能够从零开始。让我在每一次互动中——互动有很多——重新找到与一个陌生的他者的关系中的张力,从而重新发现这种相遇的紧迫与浓烈。长久以来,我旅行的目的只是为了放弃某种舒适的条件、某种状态,以便回到与他人的突然关系中去。我一直试图,从一无所有开始,或者至少从与外部世界的对抗开始,挑战关系的这种突然性、复杂性和完整性,在这种关系中我把一切都给了对方,并索取他的一切:他的形象,他的身体,他的话语,他的爱。每一次,都不依赖以往经验,把过去一扫而光。

今天,我相信我已经获得或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宁静,因为不管走过了什么样的路,我知道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即使气喘吁吁,我已全力以赴,付出了一切必要的努力。我已经做了人所能做的所有行为,以尽可能最诚实、最勇敢的方式经历这一生。所以不枉此行。另一方面,是否可以做出结论,得出一个结果,提出一个答案?我能否在特定时刻找到力量去构建这个理想的对象,这种理想的形式?……

 

我从一种疏远的距离感、一种谨慎的疏离感和一种生活的无力感,转向了一种自愿接受与世界互动的形式,无论这种互动多么令人沮丧和有限。

 

 

您在中法文化之春的框架内推出两场展览:在北京的“赤裸的生活”和在成都的“圣洁的人”,两者都是受Covid-19疫情的启发。您为什么想探讨这个主题?

 

我在封城正式开始之前就开始寻找参与这个背景的方法。当时我刚从墨西哥北部的蒂华纳回国,我在那里用十几天的时间拍摄了另外一种流行病。冰毒的贩卖和普遍使用严重伤害了最脆弱的人们。回到法国后,一切都处于一种明显的、令人不安的正常中,大家还可以自由活动几个小时。于是我去了瓦勒德瓦兹的塔韦尼,那里刚刚发现了最早的感染集群之一。我当场意识到,病毒已经在传播了。第一批病例已经宣布,但这个疾病仍然是看不见的,恐惧隐形但又具有传染性。医护、志愿者、病人显得非常紧张。作为摄影师,我深知记录一个直接但无形的威胁有多么难。无助不能成为懦弱或放弃的借口。我觉得,我们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立场负责。我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经历这一刻。我预感这个时刻是历史性的、政治的,它是卫生背景所强加的一种例外状态,但其利害关系到所有人的道德和尊严。

 

封城开始前,3月16日晚上,我开始思考如何记录,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午夜时分,我开始在巴黎的街头行走,拍摄。对我来说,重要的不仅是记录巴黎发生的事情,而是在这种背景下找到一种物理/摄影/政治的立场。作为一个摄影师,走上街头必不可少。我在五个不同的城市工作过。最初,一切都来自于乔治·阿甘本的一个概念,他准确地谈到了“生命原相”,返璞归真的人,我有一种感觉,这次卫生和政治的危机也许能让我为这种“赤裸人生”的理念发明一种形式。不管是在街头还是在医院,我得以并行不悖地抓住这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也就是说,一方面,通过疾病、传染以及感染者的痛苦,记录这种心理、医学和身体层面的简化表现。另一方面,街头的社会、政治、经济层面,因为这座城市的居民从街头消失了,不再有街头生活可言,只有那些一无所有的人留在街上。热成像仪不捕捉光线,只记录热量,因此忽略了许多对我来说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它让我得以进入许多人与形态的内部,直击对痛苦的恐惧的核心,构成人的本质的一切的核心。

 

最后,这些影像很有绘画性,很抽象,但它们仍然是纪实性的,记录了一个社会失衡的历史时刻,同时可以进行许多其他层面的哲学、存在主义和生理学解读。

 

这段经历既伤害了我,又坚定了我对多年来自己在艺术之外进行的抗争的信念。在经历这场危机时我有能力移动、感受、分享,这是一种特权,而我努力不辜负我应负的责任:发明另一种类型的反对,可能的反应。不满足于理解、感受,而是要产生自己的立场、动作、行为,将自己的想法进行到底,这很重要……

 

在我们经历的这几个月中,生死攸关,人们受到粗暴对待,所以像巴黎歌剧院和博物馆这样的机构能展示这项工作意义重大。这些对比也让我们能够前进,特别是不要放弃。这两场在中国举办的展览由萨曼莎·巴罗埃罗担任策展人,它们能够对我的工作做一个全面评价。在成都当代影像馆举办的展览“圣洁的人”汇集了大量在疫情期间创作的作品,展出的照片是前所未有的。在北京光社举办的展览“赤裸的生活”中,我们特意选择将近期的作品与我1991年以来创作的摄影系列精选放在一起……三十年过了......

 

夏至音乐日来袭!乐迷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2020年,夏至音乐日在席卷全球的疫情下遗憾“缺席”。2021年,夏至音乐日火力全开,重磅回归!5月27日至6月30日,中法音乐人将联手开启夏至音乐之旅。150多场免费演出将在10座城市举行:北京,上海,广州,成都,沈阳,昆明,武汉,顺德,丽江和长沙。

 

{"preview_thumbnail":"/wp-content/uploads/styles/video_embed_wysiwyg_preview/public/video_thumbnails/XNTE2MzQ0NjMyNA%3D%3D.jpg?itok=jGFpRruD","video_url":"https://v.youku.com/v_show/id_XNTE2MzQ0NjMyNA==.html","settings":{"responsive":1,"width":"854","height":"480","autoplay":1},"settings_summary":["Embedded Video (Adaptatif, autoplaying)."]}

 

夏至日,夏日至,北半球天光最长的一天。对于夏天的拥趸而言,当然值得用音乐来庆祝,于是就有了夏至音乐日。落地中国十四年,这一起源于法国的音乐庆典已在中国遍地开花,完美融入大江南北的夏日风景。

 

5月27日下午,第十四届夏至音乐日的新闻发布会在北京CHAO酒店举行,音乐日大使臧鸿飞和黄觉亲临现场,法国DJ Boris Background、中法组合简迷离和爵士钢琴家皮埃尔·普拉达也到场助阵。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和流行音乐及影视专员谭凯丽介绍并启动了夏至音乐日。不管在法国还是中国,夏至音乐日自然而然地促进了文化艺术传播的民主化,使得六月成为不同的音乐和乐迷相遇的时节。

 

新闻发布会上,神龙汽车有限公司与法国驻华使馆签署了战略合作伙伴协议。法国驻华大使罗梁向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及所有合作伙伴致谢。他表示,如果没有合作伙伴的支持,法国使馆开展的中法文化合作,尤其是夏至音乐日,将难以达到今日的规模。 

 

法国驻华大使罗梁致辞。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与科学事务公使衔参赞高明

 

法国驻华大使馆流行音乐及影视部文化专员兼法国创意文化产业办公室主任谭凯丽
 

嘉宾合照

 

 

形象大使臧鸿飞和黄觉在现场与主持人李嵩互动问答。随后,臧鸿飞携龙神道乐队为到场的众多记者和来宾献上了精彩演出,黄觉担任现场DJ,让听众大饱耳福。

 

法国DJ Boris Background在解读了什么是电音里的French Touch之后,也在现场演绎了法风电音。

 

形象大使黄觉、臧鸿飞回答主持人李嵩的问题。

 

臧鸿飞现场演出
 
黄觉现场打碟

 

Boris Background现场演出
 

 

2021新亮点

 

夏至音乐日专属小程序是今年的新亮点,乐迷们可以一次性获取夏至音乐日相关的全部信息:城市、日期、演出地点、乐队详情和图像信息。同时也可以彼此分享意见和照片,预约心水的演出场次。

 

 

 

 

数字音乐项目

数字音乐项目是本届夏至音乐日的另一亮点,观众有机会通过致力于推广说唱的“白板”计划来发现法国说唱歌手的魅力,如George Ka、Lean Chihiro和James Baker。三名说唱歌手将齐聚巴黎现场录制,一轨道底,不剪辑也不修音,还原歌手最真实的演唱状态。

互动游戏“舞力全开”和“巨石柱”将在演出转场时,在各个音乐现场的大屏幕上为观众带来轻松的游戏瞬间。

 

 

乐队精选

 

张思安与乐队

06.12 洛带古镇,成都 
06.13 Living Mall,昆明 
06.18 花博汇,武汉蔡甸 
06.19 77剧场,北京

 

简迷离

06.12 K11, 沈阳
06.19 天意集,玉龙雪山 / 大研古城,丽江
06.26 武商MALL,武汉

 

皮埃尔·普拉达风琴四重奏

06.13  K11, 沈阳 
06.18 Blue Note, 北京

 

Boris Background

06.18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退格

06.19 77剧场,北京
 

Oshi

06.18 招待所,北京
 

Chinese Football

06.26 武商MALL,武汉
 

ETA

06.26 武商MALL,武汉
 

假斯文

06.12 洛带古镇,成都
06.19 天意集,玉龙雪山 / 大研古城,丽江
 

马帮

06.20 珠江钢琴创梦园,广州
 

小马
06.12 洛带古镇,成都
 

CATI2

6.18 上海民生现代美术馆,上海
 

2019年,夏至音乐日汇聚了三百万现场观众,线上和电视直播观众人次达六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