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赛评委会由诗人译者树才、王以培,文学翻译家董强以及法国汉学家范华组成。231组参赛选手来自大江南北,北至哈尔滨,南至广州。评委会共选出3组优胜作品,收录成册。
3月10日星期四,大赛评委们相聚法国文化中心一起品读来自五湖四海的千余首诗歌译作。四百六十二名学生接受了此次挑战,将这五首创作于十四世纪与二十世纪之间的法文诗歌翻译成中文。评委们将从中选出十佳译作,并为前三甲颁奖。起初,大家意见各不相同,只得将相关译作重新细细读过。其中一组译作,前四首堪称完美,而最后一首却略显逊色。另一组译作中有一首堪称完美,而余下的则备受争议。整整四个小时里,每个人都为自己的心仪之作据理力争,提出的论据也越来越从学术方面考量到底什么是翻译。同时,众人对法文诗歌本身也有着不同的诠释。终于,愉悦的唇枪舌战过后,评委们做出了艰难的选择,达成了共识。为了表彰个别参赛者极为出色的表现,评委会决定增加两项特别提名:一首雷蒙·格诺诗歌以及一首龙沙诗歌。
入选前三名的组合:
- 王曼菲 /佘伊甸(浙江外国语学院)
- 甘文雯/陈幕禅 (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王倩/丝奇雪娃(安徽师范大学)
特别提名组合:
- 杨柳青(上海交通大学,前法盟学员)/ 陆观宇(上海法盟学员)
- 罗德赛/ 叶慧子(北京法盟学员)
颁奖典礼将于3月26日下午14点在法国文化中心多功能厅举行,届时入选前三名的组合以及特别提名组合将有机会向评委会介绍自己的译作,并回答评委会提问。
颁奖典礼座位有限,免费入场。
评委会成员
董强,曾师从世界文学大师米兰·昆德拉。现为北京大学法语系主任,傅雷翻译奖组委会主席。2013年,他荣获了法兰西学院颁发的“法语国家联盟金奖”。
范华,法国远东学院北京中心合作研究员、人类学家、道教专家,来华二十余载,现居北京。曾于2014年出版专著《入天门,湖南道教神像——中国的艺术和人类学》(由Les Belles Lettres与法国远东学院联合出版),并先后发表多篇中英文文章。范华还曾拍摄过多部纪录片,如《道藏》、《斗姆朝科》和《韩信复仇记——还都猖愿 道教傩愿》,其中《韩信复仇记》一片曾荣获第十六届国际人类学与民族学联合大会影展优秀奖。
树才,原名陈树才。诗人、翻译家。1965年生于浙江。1987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法语系。1990至1994年在中国驻塞内加尔大使馆任外交官。2000年6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著有诗集《单独者》(1997)、随笔集《窥》(2000)等。作品被译成英语、法语、意大利语、阿拉伯语等在国外发表、出版。1997年11月应邀参加法国第四届国际诗歌节。译作有《勒韦尔迪诗选》、《夏尔诗选》、《博纳富瓦诗选》(2002年)、《法国九人诗选》等。2008年获得法国政府颁发的“教育骑士”勋章。现居北京。
王以培,1963年生于南京。先后毕业于北京国际关系学院法语系(本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法国文学专业(硕士),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法语诗与歌”、“说文解字”、“大学汉语”等课程。近年来,一直在三峡淹没区采风、创作。
代表作:
诗集:《这一夜发生了什么》、《寺庙里的语言》、《荒凉石窟·醉舟》
长篇小说:《烟村》、《大钟亭》、《幽事》
旅行三部曲:《转场》、《灰狗》、《忘忧》,合集《游吟》
长江边的古镇系列:《白帝城》、《江有汜》、《沉沙》、《河广》
译作:《兰波作品全集》、《小王子》
童话集:《布谷鸟》
发布日期: 26 三月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