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丽斯·德斯
艾丽斯·德斯来自法国北部的奥帕莱海岸,她通过此次展览向自己的家乡致敬。在这些作品中,她描绘了维梅雷市餐馆在七月最后一个周末举办的“贻贝节”,以及沿着海堤举行的游行和曾经一度举办的“贻贝小姐”选举。从她钟爱的海滩上的蓝白条纹小屋,到锥形甜筒里融化而淌下的冰激凌,夏日就在这些大大小小的场景中铺展,当然还有帆船、午睡和开胃酒,甚至是夜泳,那是属于勇敢者的游戏。
奥帕莱海岸的生活场景悉数呈现,其中就有居民流连在滨海布洛涅(法国最大的渔港)的鱼市,螃蟹、鳎目鱼、鲈鱼和贝类等各种海中珍宝应有尽有。
摄影大观
在 Villa Pérochon 当代摄影艺术中心总监菲利普·吉奥尼 (Philippe Guionie) 的倡议下,这场摄影展将呈现30位摄影师的独特视角。这些摄影师均入选由法国文化部于 2021 年发起的新闻摄影大型委托“法国透视”。这一项目由法国国家图书馆统筹执行,共有 200位摄影师入选,其规模之大堪称开创了历史先河,植根于2020年及之后几年的背景之中。
本次群展邀请观众踏上一段穿越当代法国之旅,去与那些梦想法国、生活在法国并让法国充满活力的人们相遇.展览搭建出一个不断变化的国度的叙事结构,勾勒出一个法国的多重面相:既面向世界开放又坚守自身原则;既相互连接又充满矛盾;始终怀抱平等的理想;展现出看待世界的多元视角。
除了这一群展,福州·尼奥尔也将展出尼奥尔国际青年摄影展里多位艺术家的作品。
展览将在中国多个城市巡回展出。
展览由法国国家级当代摄影艺术中心 Villa Pérochon 发起,携手法国国家图书馆以及福州桂湖美术馆,是第二届福州·尼奥尔国际青年摄影展的一部分。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携手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举办法国艺术家法布里斯·伊贝尔的个人展览“从山谷中来”。展览以艺术家生活与工作的法国西部乡村为名,在隐喻与实体之间将伊贝尔的家乡带到上海。展览宛如一座梦幻花园,通过呈现艺术家20 世纪90 年代至今创作的七十余件代表作,以及他为上海展览特别创作的新作品,邀请观众在此休憩、阅读、探究和发现伊贝尔的津津兴味——自然、宇宙、数学、建筑、诗歌……展览也是一间新形态学校,观展之路即是学习之旅,由此通往无限的可能。法布里斯·伊贝尔于1997 年在第47 届威尼斯双年展上荣获金狮奖。2018 年,他当选法兰西美术学院院士,2021 年被受命为国家林业基金—森林行动计划大使。
程昕东是一位中国画廊主,同时也是当代艺术的重要收藏家。他致力于向中国引入外国艺术家,并将中国艺术家推向世界。他与法国保持着尤为紧密的联系。此次展览将展出他个人收藏中百余件重要艺术家的作品,其中包括多位法国艺术家的杰作。
钢琴家马克西姆·泽基尼曾在卡内基音乐厅、北京国家大剧院和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等世界顶级场馆演出,尤其因录制了一套备受好评的左手作品全集而备受瞩目。他的独奏音乐会将融合古典曲目(巴赫、圣桑、德彪西)与流行作品(伦纳德·伯恩斯坦、伊迪丝·琵雅芙),为观众带来丰富多样的音乐体验。
儒勒・凡尔纳的经典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在法国和中国都让一代又一代的读者为之着迷,尼摩船长的环球之旅让他们陶醉,在其中科学探索与深海的诗意相互交融。
法兰西喜剧院的资深演员克里斯蒂安・埃克希望将他童年的快乐传递下去。他与视觉艺术家华莉里・莱索尔合作,专门为此次演出设计了各式各样的偶,将七彩缤纷的海洋世界栩栩如生地搬到舞台上。这场在漆黑的深海中上演的海洋奇幻世界穿越之旅获得了 2016年莫里哀戏剧奖视觉创作奖。
这部作品于2015 年法兰西喜剧院首演。此次由中国主创及中国演员阵容全新演绎的中法共创版本由中央戏剧学院、香港艺术节、抱风屿 Tempest Projects 联合出品。本作品于2025 年香港艺术节之首演为赛马会艺贯中西系列之节目。
快准备好来体验这个老少咸宜、充满魔法、诗意与幽默的奇妙世界吧!
《布景》系列模糊了现实与虚构之间的界限,引发人们对周围世界真实性的反思。它让我们意识到,弗雷德里克·斯都桑所观察和经历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可能也是一种“被布景”的存在。
本展览为第二届福州·尼奥尔国际青年摄影展的一部分。
吉勒·卡隆以镜头定格社会日常,聚焦演艺名流,更充满勇气地报道冲突甚至战乱,他的作品饱含情感,闪烁人性微光。穿越社会文化的距离,他的摄影作品成为历史重大事件的视觉标志,回荡时空,至今仍能引起共鸣。
了解更多展览信息请戳 BOXES松山湖 开幕现场 | 我要看见——吉勒·卡隆摄影展
贝纳·维内是当代艺术的领军人物。本次回顾展将展出贝纳·维内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杰出作品,从他的第一次表演、焦油绘画、纸板浮雕、雕塑与数学绘画,到摄影、声音作品和电影,追溯艺术家 60 年创作的完整全貌。
“巴黎之巅”为观众提供一场关于埃菲尔铁塔及其周边巴黎街景的虚拟现实体验。这一充满乐趣的沉浸式互动体验邀请观众探索这座标志性建筑的历史,领略其建筑特色,并在虚拟世界的铁塔之巅俯瞰巴黎。
通过两场展览,上海之禾空间邀请观众探索两位女性艺术家独特而感性的艺术表达。她们的创作过程不仅是一种艺术实践,更是一条通往自我解放与坚韧的成长之路,伴随时间的积淀而不断丰富。
来自马赛的知名艺术家塞西尔·萨维利,其创作从私密和日常的生活中汲取灵感。她对色彩充满热情,自由运用不同的材料、尺寸和构图方式,创作出既简约又富有表现力的作品。在日本成长的法国青年艺术家萝拉·布莱特,通过艺术表达对自然的深深敬意。她运用墨、丙烯和木炭,创作出极简而精致的作品,流露出优雅与细腻的气质。
Lola Bret, Moon Walk © D.R.
《陀螺游戏》是一个融合了舞蹈、声音和数字艺术的演出 。舞者实时产生声音,使身体成为乐器。作品源自法国编舞家Emma Terno 与中国作曲家滕晴晴的相遇与艺术碰撞。受到伊塔洛·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的启发,探索中西城市的无形建筑。该作品为上海音乐厅2025 数字缪斯- 音乐科技融创节展演项目。
艺术8奖获奖艺术家克拉拉·布赖恩毕业于建筑学专业,光和不同材料的质感是她的创作核心。受建筑师安藤忠雄和路易斯·康的启发,她的画作在超现实主义和抽象主义、力量和细腻之间游离。
10座城市,10部佳片,2025年法国电影展映与你不见不散!
2025年法国电影展映回归,4月中至6月底,十部新近法国佳片将在上海、南京、北京、武汉、杭州、成都、西安、广州、深圳、昆明巡回展映。我们诚邀各地观众和影迷走进影院,踏上一年一度的法兰西光影之旅!
本届法国电影展映带着春日的暖意,为中国观众奉上十部类型、题材、风格各异的精彩影片,尽可能在选片中呈现当下法国电影的多样性,满足不同观众的观影期待。这些作品涵盖了喜剧、悲剧、动作、悬疑、科幻、动画片,讲述着浪漫动人的爱情、动荡不安的青春、自我的挣扎、温暖的互助、正义与救赎、怀念与新生……其中多部曾入选戛纳、威尼斯、安纳西等国际知名电影节,并斩获法国电影凯撒奖等多个重要奖项。
本次展映的宣传大使和形象大使将分别由法国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和中国女演员赵涛担任。
北京站排片以及票务信息也已经公布
1815年,马赛城墙内,埃德蒙·唐泰斯正站在人生的巅峰。然而,命运却突然对他露出了狰狞的面孔,他因一项未曾犯下的罪行而被囚禁在坚固的伊夫堡监狱中。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唐泰斯过了漫长的十四年。他在狱中结识了法里亚神甫,法里亚不仅向他传授了各种知识,还透露了基督山岛上藏有巨大宝藏的秘密。唐泰斯精心策划了一场逃脱,并开始了复仇之旅。
2024,178分钟
剧情
导演: 亚历山大·德·拉·巴特里耶,马修·德拉波特
主演: 皮埃尔·尼内,巴斯蒂安·布永,阿娜伊斯·德穆斯蒂埃
在阔别六年后,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将于今年5月5日和6日重返北京国家大剧院,由克里斯蒂安·麦瑟拉执棒,携手钢琴家刘晓禹带来两场音乐会。
法国国家交响乐团由法国邮政部长于1934年创立,自诞生以来便是法国最具声望的乐团之一,也是享誉世界的法国交响乐团代表。乐团每年举办众多国际巡演音乐会,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其中精选音乐会至今仍在法国国家广播电台播出。
每年法国国庆日,乐团都会在埃菲尔铁塔下举行盛大的音乐会。去年夏天,在2024年奥运会开幕式上,正是由克里斯蒂安·麦瑟拉指挥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与法国广播合唱团,为奥运旗帜升起仪式奏响奥林匹克会歌。他们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呈现给全球观众。
去年巴黎奥运会由克里斯蒂安·麦瑟拉指挥的法国国家交响乐团
此次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重返国家大剧院也是乐团首次与华裔钢琴家刘晓禹合作。刘晓禹出生于巴黎,在蒙特利尔长大,与法国音乐界有着深厚的联系。他曾多次在巴黎演出,足迹遍及巴黎爱乐音乐厅、香榭丽舍剧院。他曾参与2023年法国拉罗克当泰龙国际钢琴艺术节,其演出在法国音乐广播电台上转播。
作为诠释法国音乐的权威乐团,法国国家交响乐团将于5月5日呈献“法兰西狂想曲”主题音乐会,向两位法国作曲巨匠致敬:莫里斯·拉威尔(纪念其诞辰150周年)与乔治·比才(纪念其逝世150周年)。音乐会还将呈现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由拉威尔精妙改编为管弦乐版本,堪称经典。
5月6日,乐团将带来全套圣-桑作品:2025年正值作曲家圣-桑诞辰190周年。乐团在其音乐总监克里斯蒂安·麦瑟拉的执棒下,与华纳唱片公司合作录制了圣-桑的全套交响曲。这套唱片获得了2024年法国金音叉奖和2025年的国际古典音乐大奖。
让我们共同见证这场由法国顶尖乐团携手杰出钢琴家倾情演绎的法国经典音乐之夜,曲目和购票方式详见文末
指挥家克里斯蒂安·麦瑟拉曾荣获格莱美奖,现为法国国家交响乐团音乐总监、美国辛辛那提交响乐团候任音乐总监、罗马尼亚乔治·埃内斯库音乐节及比赛的艺术总监、美国因特洛肯艺术中心世界青年交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美国卡布利洛当代音乐节音乐总监兼指挥、德国科隆西德广播交响乐团首席指挥。
刘晓禹曾在2021年华沙第十八届肖邦国际钢琴大赛中赢得第一名,首次在世界上赢得关注度。在比赛获得成功后,他立即开始了世界巡演,先后在巴黎香榭丽舍大剧院、维也纳音乐厅、布鲁塞尔艺术中心、东京城市歌剧院、圣保罗音乐厅、皇家节日音乐厅与爱乐乐团合作,在美国与华沙爱乐乐团、卢森堡爱乐乐团、波兰国家广播交响乐团、NHK交响乐团和首尔爱乐乐团合作。
三十多年来,法国钢琴家让-伊夫·蒂博戴始终活跃在国际乐坛,是当今最具影响力的钢琴大师之一,录制唱片超过五十张,屡获好评。他的演奏曲目风格多样,涵盖从爵士到歌剧,并与来自不同领域的艺术家展开跨界合作。今年中国巡演,他将呈现德彪西印象派代表作《前奏曲》。
由法国驻华大使馆牵头并联合法中机构共同组织的当代工艺/设计行业法中驻留项目2025年度获选者近日选出,法国陶艺家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和中国艺术家罗黛诗成为本年度驻留艺术家。
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将于今年秋天前往中国瓷都景德镇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驻留,罗黛诗则将前往法国,在位于巴黎和其他地区的法国国家制造局的工场进行艺术探索。她们将有机会深入了解驻留国家的文化,结识同行专家,开展各自领域的技术交流。
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
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是一位跨学科的法国陶艺家,现居蒙特勒伊。
她毕业于埃因霍芬设计学院(2016)、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2020)及巴黎-塞尔齐国立高等艺术学院(2023)。此次她凭借关于低生态影响替代材料的研究项目入选,该研究有望与景德镇市开展长期合作并持续发展。
她的创作方法融合理论思考与技术实践。她以一种充满批判性且跨学科的方式,在不同的工艺之间建立联系,她尤其关注材料本身、其环境影响及可能的替代品,在作品中融入了强烈的生态思考。有着丰富的国际背景的她致力于本土知识的传承以及更可持续的陶瓷实践。
在中国驻地期间,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将致力于为瓷器研发釉料,探索低环境影响的替代材料,提出对传统釉料的可行替代方案,为陶瓷行业的生态发展奠定基础。她的研究也将结合对中国新石器时代陶瓷用途与形式演变的思考。
驻留期间,朱丽叶·佩内洛普·佩潘将有机会探访景德镇与中国的工艺艺术,并在研究过程中得到景德镇陶瓷大学的专业和艺术支持。
罗黛诗
罗黛诗是一位跨学科艺术家,常驻上海。
她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2011/2016)以及新北市的华梵大学(2016)。此次她因艺术方法的独创性与研究的严谨性而入选驻留项目。
罗黛诗的创作游走于生物艺术与中国传统工艺的交汇处。2019年,她创立了“铜色基因库”(COPPERCOLORS)——中国首个金属色彩库。铜色基因库被构思为“活的档案”,将铜的氧化层重新定义为一种不断演变的有机体。她通过独特的方法融合化学、生物学、青铜工艺和中国传统绘画,至今已发展出548种铜材色彩变化的模型。通过融合自然过程与人为干预,罗黛诗探索着人与自然如何共同塑造出富有创意与生态意识的未来。她的作品曾在中国及国际展出,包括韩国和荷兰等地。
在法驻留期间,罗黛诗将继续深入其研究,探讨全球化、技术创新与可持续议题背景下手工艺的当代表达与变迁。她的项目具有将中法两国的传统工艺技艺进行对话的愿景,并尝试思考在人工智能与数字制造时代背景下手工艺的角色与意义。
在这一为她量身定制的驻留计划期间,她也将有机会进入国家家具管理中心的各个工场,并在研究过程中接受专业人员的指导。
当代工艺/设计行业交换驻留项目
交换驻留项目由法兰西共和国总统于2023年4月对华国事访问期间宣布,每年为一名法国设计师或手工艺者及一名中国设计师或手工艺者提供为期三个月的驻地研究机会。中国入选者将前往法国深入探索国家制造局的工艺技艺,并得到法兰西艺术院的支持;法国入选者将在世界瓷都景德镇和景德镇陶瓷大学开展研究。
当代工艺/设计行业交换驻留项目旨在促进中法两国在艺术与手工艺领域的交流与合作。两国在该领域均有着深远的传统和卓越的技艺。项目也被列入法国文化部和经济部制定的工艺行业新战略计划(手工艺行业,未来的行业,工艺设计),以促进法国相关机构和法国特有的手工艺的发展。
常驻景德镇的中国艺术家郝振翰和常驻巴黎的法国陶艺家朱莉·布鲁耶成为首批获选驻留的艺术家。
2025当代工艺/设计行业交换驻留项目评审
法国塞夫勒国家瓷器制造局副局长
法兰西艺术学院雕塑部通讯院士
常驻法国艺术家,首届法国国家家具管理馆与景德镇陶瓷大学合作驻留项目获选艺术家
李超 LI Chao
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
苏丹 SU Dan
中国工艺美术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副馆长,清华大学教授
张磊 ZHANG Lei
品物流形 PINWU 和融设计图书馆创始人、主设计师
贝奥玲
法国驻华使馆文化专员
裴诺
法国驻武汉总领事馆文化专员
2024,108分钟
剧情
导演 : 帕特里西亚·玛佐
主演 : 伊莎贝尔·于佩尔,阿弗西娅·埃尔奇,诺尔·埃拉斯里
阿尔玛是精致的中产女性,独自一人住在美丽的联排别墅里,非常孤独。她的丈夫是成功的医生,因肇事逃逸入狱。米娜是郊区的一位年轻的阿拉伯移民,她的男友参与抢劫,为同伙背罪入狱,她为了养活两个孩子而不得不努力工作。在一次探监时,两个女人相遇并开始越走越近。阿尔玛帮米娜找到了工作,并邀请米娜带着两个孩子搬进自己的豪华别墅里同住。一些涉及阶级差异的矛盾逐渐显现,两个女人之间的关系开始悄然改变。
受抽象派画家作品的启发,《团团圆圆圈圈》这部作品让杂技大环舞演员科琳・加西亚凭借自己的舞蹈动作来创作完成一幅绘画作品。在形状与色彩的跃动节奏中,在巨大金属圆环的舞动下,动作的轨迹逐渐被线条勾勒呈现出来。
2023,130分钟
科幻剧情
导演 : 托马·卡耶
主演 : 罗曼·杜里斯,保罗·基尔舍,阿黛尔·艾克萨勒霍布洛
突变病毒袭击了这个世界,人们患病后会逐渐变成任意一种动物,无人知晓原因也毫无解决办法。在第一批突变出现的两年后,人们逐渐适应并建立了专门的中心来接收、照顾和治疗这些变成动物的人,并为病人家属提供心理支持。一天,一辆运输病人前往新中心的车队在偏僻的道路上发生了事故,病人们逃离到四处,弗朗索瓦的妻子也在其中。弗朗索瓦和16岁的儿子埃米尔一起前往事故发生地附近的森林寻找…….
海洋,这颗蓝色星球的生命之源,始终激发着艺术家的创作灵感。本次展览《蓝色像素》由法国佩罗轩摄影艺术中心(La Villa Pérochon)策划,汇集了24位关注海洋生态的外国艺术家的95件摄影作品。同时也将展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蓝色像素”这一主题寓意深远——每一个像素都是构成海洋影像的基本单元,正如每一个微小的环保行动都是守护海洋的重要力量。在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当下,艺术以其独特的诗意语言,为我们提供了重新思考人与自然关系的契机。
每一帧定格的瞬间,都是摄影师与海洋的私密对话。参展艺术家们以诗意的创作语言参与这场思考。他们的作品引领我们踏上一段充满诗性与使命感的旅程,通过艺术探讨人类与海洋的关系及其保护。愿本次展览不仅是对海洋之美的礼赞,更是一份守护的呼吁。
福州,这座滨海名城,在其标志性的船政文化遗址群中,由法国设计师建造的轮机车间是此次展览的理想展出场地。展览的举办也恰逢重要契机法国将于今年六月在尼斯主办第三届联合国海洋大会。
本展览为第二届福州·尼奥尔国际青年摄影展的一部分。
2024,121分钟
喜剧
导演 : 克里斯托夫·奥诺雷
主演 : 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凯瑟琳·德纳芙 ,法布莱斯·鲁奇尼
因为父亲马塞洛·马斯楚安尼的光环,女演员齐雅拉·马斯楚安尼受到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压力,于是她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让父亲“复活”。她化身马塞洛,穿着像父亲一样,并要求被视为男演员,而不是女演员。周围的人都认为这只是一个短暂的玩笑,但齐雅拉决意不放弃自己的新身份……
展览通过71 位重要艺术家的120 余件作品,着重呈现二十世纪初的法国版画艺术。借由四大主题空间,深入探讨版画的技法、风格和艺术流派,展现法国及旅法艺术家们在艺术史上的创新与演变及其产生的深远影响。
海迪·马莱姆
展览“致命之美”聚焦法国国宝级编舞大师、影像艺术家海迪·马莱姆的艺术创作,展出其近15年来创作的近20件代表性影像及装置影像作品。这些作品通过舞者的面孔与肢体动作,探讨生命的短暂与永恒,以及人类存在的脆弱与力量。作品运用极简的黑色背景与光影语言,捕捉生命的瞬间之火,呈现出动与静、光与影之间的深刻张力。
海迪·马莱姆的创作灵感来源于安德烈·塔可夫斯基的经典电影《乡愁》。影片中,主人公手持蜡烛穿越废弃池塘以保护微弱的火焰,这一意象与艺术家镜头下的舞者肖像不谋而合。
展览期间,海迪·马莱姆将亲自指导多场大师课,为观众提供难得的艺术实践机会。
去年,法国艺术家禾碧霖在奥赛博物馆举办了首次个展,成为了巴黎文化界的一大盛事。
这一展览引起了和美术馆的关注,于是邀请她在 2024 年 7 月至 9 月期间前往顺德,在和美术馆里驻留创作。在此期间创作的作品将与她的早期作品展开对话,正如在奥赛博物馆时,她的作品与那些启发她的艺术大师——尤其是纳比派画家的作品相互呼应。
在她的早期画作中,禾碧霖描绘透着怀旧感伤的私密世界,艺术家则是这一世界中的低调的倾听者。她在中国创作的作品则分享了她对顺德的认识 : 她对这里的街道、老店铺、节日、宴席等生活场景的细腻观察与情感表达。
这是艺术家在亚洲的首次个展,也是她创作生涯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次展览不仅是一次密集创作的机会,更使中国的文化元素得以深度融入她的艺术世界。
了解更多展览信息请戳 HEM 展览现场 | 禾碧霖:把把脉
在阿维尼翁教皇宫荣誉庭院首演 4 年后,如今担任阿维尼翁戏剧节总监的蒂亚戈・罗德里格斯执导的《樱桃园》,将于 2025 年在中国上演。
在充满暗示性的舞台布景中,一个陷入危机的家庭忙乱不安:老宅及其果园的出售已在所难免。围绕着由伊莎贝尔・于佩尔饰演的柳博芙—— 一个生活奢靡却已破产的女人,以及发家致富的农民洛帕京,一众人物在对过去的怀旧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之间摇摆不定。
契诃夫的这部经典作品展现了现代社会及其飞速发展的社会变革,蒂亚戈・罗德里格斯充满活力且极具现代感的舞台呈现,则揭示了不可阻挡的变革力量在当代社会中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显著。
这部戏剧作品中融合了编舞和音乐元素,演员们的表现堪称卓越,尤其是被《纽约时报》评为世界最佳女演员的伊莎贝尔·于佩尔,她以令人印象深刻的活力和极大的自由度出色地演绎了古怪的柳博芙这个角色。
继首届大获成功后,中国(张家界)国际新杂技戏剧周再次在旅游胜地张家界举办,聚焦杂技艺术的变革与全球当代杂技的蓬勃发展。
整个戏剧周期间,将汇聚来自全世界的艺术家,呈现丰富多彩的最新作品、工作坊、研讨会、交流活动和讲座。多个法国杂技团体和多位法国艺术家将带来融合杂技、戏剧与诗意的多样化表演,让观众领略法国杂技艺术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在为期一周的音乐驻留期间,法国乐队Cosmyte 与几位中国乐手联合创作,致敬画家沈爱其;随后,他们将共同呈现两场音乐会。传统、融合,亦或电子,中法艺术家透过不同的声音、韵律与独特的乐器带领观众进入一场精神的魔幻之旅。
“泰坦尼克号:遗落的船奇”VR 沉浸展由光廷联合法国虚拟现实文娱体验领域领军者Eclipso 与SmallCreative 出品。展览将观者置身于那艘闻名世界的邮轮上,漫步于那段历史中的船舱与时间之中。
作为“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女性获奖学者系列讲座的开篇活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将于4月24日(星期四)举办题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法研究:匠作工艺的传承》的专题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2022年人文社科基金获奖者、北京建筑大学任丛丛博士将阐述法国技术人类学理论在其近期建筑技术史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手工艺实践的传承研究。她的两位合作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魏离雅博士,以及索邦大学白凤滎女士——将基于一项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法国国家科研署(ANR)项目进行分享,该项目聚焦中世纪摩崖石刻景观中的中国金石学研究。
在本次讲座中,2022年人文社科基金获奖者、北京建筑大学任丛丛博士将阐述法国技术人类学理论在其近期建筑技术史研究中的应用,尤其是关于手工艺实践的传承研究。她的两位合作者——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魏离雅博士,以及索邦大学白凤滎女士——将基于一项与中国研究人员合作开展的法国国家科研署(ANR)项目进行分享,该项目聚焦中世纪摩崖石刻景观中的中国金石学研究。
三位学者的论述均围绕三个核心内容展开:传承人的口述访谈、从”操作链”角度(需要多方协作完成的动作序列)分析其工艺实践,以及书面与口头资料中呈现的技术动作的象征意义。她们的学术对话生动展现了中欧学者如何通过理论框架、分析方法和学术资源的双向协同,为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开拓新视野。
任丛丛博士
任丛丛博士是技术史研究者、建筑师和建筑学教育者。她在日本东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作为2022年度“人文与社会科学基金”获奖者,她在该项目资助下,应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的魏离雅博士邀请前往法国东亚研究所访学。
她的研究从手工艺遗产视角,聚焦中国和日本的传统建筑技艺。
魏离雅博士
魏离雅博士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中国艺术史与考古学副教授、法国东亚研究所研究员,目前担任”Altergraphy:当文字成为书法”(2023-2027)项目的科研负责人。该项目由法国国家科研署(ANR)资助,聚焦中世纪铭刻景观及其现代阐释研究。
自2009年起,她长期在中国开展研究,主要关注中国东北地区的中世纪佛教金石学与石窟寺,以及西南地区的丧葬景观。
白凤滎女士
白凤滎女士是法国国立东方语言与文明学院(INALCO)中国学研究硕士,硕士论文以北朝金石学为研究主题。”Altergraphy:当文字成为书法”(2023-2027)项目的研究助理,目前于巴黎索邦大学考古学专业攻读第二学位。她专注于书法变体与石刻工艺技术的研究,正在筹备以中国西南地区中古至近代石刻工艺传统为主题的博士研究计划。
法国艺术家西里尔·德邦的展览通过拟人化的自然来表达人类在物质性与精神性之间的永恒纠结。他的作品是法国当代艺术的先锋表达,是对全球化时代个体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探索。
借助一种独特而古老的艺术形式,中国工业剪纸大师刘士标与法国当代插画剪纸艺术家埃玛纽尔·弗拉热联合展示中法两国的剪纸艺术实践,呈现印象派与现实主义之间的对话。
从柯罗到巴比松画派再到印象派,此次展览精选了法国兰斯美术博物馆的精品藏品,首次在中国展出,带领观众深入探索19 世纪的法国绘画。
传统上被视为较低阶层艺术的风景画,在19 世纪因法国大革命后创新艺术家和艺术运动的兴起而获得了更多的认可。
多位风景画家经常前往位于枫丹白露森林边缘的巴比松寻找灵感。其中最著名的画家之一卡米耶·柯罗在那里完成了他多幅后来影响了众多印象派画家的代表性作品。
兰斯美术博物馆
法国兰斯美术博物馆位于香槟大区首府,是全球最大的艺术馆之一,也是全世界范围内十九世纪法国风景画馆藏最丰富的艺术馆之一。同时,这座博物馆也是画家卡米耶·柯罗作品的最大藏品所在地。
洛朗·蒙塔洛通过摄影、造型及声音装置探讨如何通过叙述与世界互动。此次展览通过表现的考古学形式,
探讨了叙事的双重功能,一方面报告事实,一方面创造虚构。
Van Cleef & Arpels 梵克雅宝将梦想与情感融入制表艺术,将以全新创意布景呈现此限时体验空间,邀您徜徉诗意与匠艺交融的时计天地,于一众珠宝腕表臻品间,感受世家精湛制表技艺和Métiers d’Art 大师工艺。
皮埃尔·彭贡潘,1938年出生于法国素有普罗旺斯门户之称的瓦朗斯,他的作品既继承了色彩主义者的传统,被誉为法国现代艺术大师。皮埃尔·彭贡潘的作品巧妙地将普罗旺斯与法国南部的自然风情融入画作之中,以诗意的笔触描绘出如诗如画的自然景象。同时,他也将创作的焦点聚焦于裸体女性、静物以及自然风景等主题上,通过大胆的创新与尝试,将鲜艳明快的色彩、充满表现力的线条以及平面装饰性图案纹样融为一体,创造出令人震撼的视觉效果。观者在欣赏他的作品时,仿佛能够感受到无尽的热情与魅力。
在过去的五十年里,彭贡潘的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备受瞩目。他曾在亚洲、美国以及法国的大多数主要城市举办过展览,他的作品被众多重要机构与私人藏家所珍藏。
彭贡潘自幼开始绘画,并在父母的鼓励下追求艺术。20 世纪 50 年代初,他移居巴黎,并于 1959 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法国国立高等装饰艺术学院毕业,随后进入法国国立高等美术学院勒古工作室学习。
本次展览汇集了皮埃尔·彭贡潘的近百件作品,全面展现了他丰富而敏锐的艺术世界。这些作品通过油画、水彩、素描、瓷器和石版画等媒材呈现了他艺术创作的多样性。
摄影展“混沌中的和谐”是一场关于秩序与混乱辩证关系的沉思。该展览揭示了人类为驯服自然法则所付出的非凡努力,展现了混乱终将突破一切的必然宿命,最终将目光投向21世纪初的中国——这场辩证沉思中教科书般的案例。
帕瑞西亚三重奏由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的毕业生于2020 年创立,现已成为法国室内乐界备受瞩目的新生力量。乐团受到法国知名大提琴家戈蒂耶·卡普松的支持,并受邀参加众多音乐节。本次演出将呈现德国浪漫主义(勃拉姆斯、门德尔松)与法国印象派(福雷、圣桑)作品的交替对话。
《疯狂古典乐游记》融合古典音乐与戏剧,以幽默与肢体语言为观众开启室内乐启蒙。孩子们将在趣味互动中邂逅巴赫、贝多芬、莫扎特等大师的弦乐四重奏经典。由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与里昂国立高等音乐学院的四位校友组成的狮子四重奏以精湛技艺与生动表演,突破古典音乐演出的传统框架。
在由中国国家交响乐团举办的拉威尔周年纪念系列音乐会中,法国指挥家利昂内尔·布兰古耶受邀与该乐团以及著名钢琴家陈萨合作演出。利昂内尔·布兰古耶目前担任尼斯爱乐乐团的首席指挥,并即将出任列日皇家爱乐乐团的音乐总监。
此次音乐会由艺术家洛朗·阿苏朗与多位调香大师合作策划,巧妙地将音乐与香水融为一体。音乐会上的曲目深受爵士乐的启发,均为洛朗·阿苏朗的原创作品。观众将被邀请体验专为音乐会曲目量身定制的不同香水,这些香气将与舞台上演奏的音乐作品同步呈现,共同营造一场感官的盛宴。
让 – 巴蒂斯特·丰律活跃于国际乐坛,常在知名音乐厅及音乐节举办独奏会(如法国拉罗克·当特隆国际钢琴音乐节、维也纳音乐厅)。他的录音作品深受权威音乐杂志赞誉。本次独奏会将呈现巴赫、拉赫玛尼诺夫、德彪西与李斯特等作曲家的经典作品。
法兰西艺术院终身秘书长洛朗·佩蒂吉拉尔是国际著名指挥家,曾担任柏林交响乐团、凤凰剧院乐团等乐团
指挥。他同时也是一名作曲家,最新作品《西游记》以中国同名名著作为灵感而创作。此次,他将带来一场以法国印象派大师(德彪西、拉威尔)及塞萨尔·弗朗克为主题的音乐会。
流浪者三重奏经常受邀与世界顶级乐团合作,其录音作品深受媒体赞誉(BBC、《纽约时报》等)。乐团曾三度被法国文化部“音乐之光奖”评为年度最佳器乐合奏团,三位成员均被授予法国艺术与文学勋章。继 2024 巡演大获成功,乐团将于 2025 年再度来华,带来舒曼、德彪西、贝多芬及梅尔·博尼斯的作品。
迪奥蒂玛弦乐四重奏如今是国际上最抢手的室内乐团之一,四位艺术家坚信古典与现代曲目的结合会使听众从中体验到与众不同的理解。该乐团于 1996 年由巴黎国立高等音乐与舞蹈学院的获奖者创立。继 2024年亚洲巡演大获成功后,他们再次回到中国。
继 2024 年中法建交 60 周年之际中国十城的巡演大获成功之后,法国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将于2025 年再次访华,为观众带来以假声男高音为主题的演出。
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管弦乐团的成员来自巴洛克及浪漫主义音乐领域的各大知名乐团的优秀演奏家。乐团定期在凡尔赛宫皇家歌剧院演出,除此之外也在世界各地巡回演出。
假声男高音是音乐史上最早的“明星”,他们在 18 世纪风靡欧洲,常常在歌剧中担任主角(在罗马甚至扮演所有女性角色),在舞台上以高超的技巧和深厚的情感征服观众。为重现这种独特氛围和假声演唱的风采,本次巡演将邀请三位世界知名的男高音:菲利波·米内西亚、塞缪尔·马里诺和李梅里。
无 限 场 域
当我们走进这个既混沌又自洽的空间,认知的惯习被逐渐剥离,并察觉到熟悉的物件所呈现的异质性,这就是艺术家多里安·高迪(Dorian Gaudin)的中国首次个展——“无限场域”(Fields Unlimited)。
2017年,在高迪的巴黎东京宫个展上,策展人朱利安·弗龙萨克(Julien Fronsacq)指出,高迪的作品涉及有机、物质和媒材三个系统之间的对应关系,并产生交互作用。在这种连续性中,本次展览呈现了艺术家对于时间的思考,并进一步审视了在人类中心主义视角下,我们如何构建并维系自身与自然的关联。《揭开面纱(棕榈树)》是为美术馆空间量身定制的作品,一棵“树”从回廊展厅破土而出,突破了建筑墙面,打开蓝色幕布,试图观赏墙另一边的景观。
对于观者而言,凭空出现的树木像是一种魔术,但这种魔术却是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对自然的占领和改造,忘却了自然也曾是我们的家。当人类逐渐拥有了农耕意识并从自然中离去,蓦然回首,自然从“家”变成了“风景”。只不过在这里,艺术家将人与自然的“复调集群”变得更加戏剧化而已。
……
当离开展场之时,请暂时悬置我们与生俱来的人类视角,将自己投射为一朵花、一棵树,去观察自身或自然,这也正是“树木”、自然与场域所构成的无限。
策展人:冀然
了解更多展览信息请戳 BOXES 松山湖|多里安·高迪(Dorian Gaudin):无限场域(Fields Unlimited)
《猫头鹰的遗产》是一部由13 个章节组成的纪录片,通过一个汇集了专家、艺术家和音乐家的研讨会,电影大师克里斯·马克带领观众深入探索古代思想的文化遗产。虽然片中他本人并未出现却无处不在。导演以其独特的方式引领着这一雄心勃勃的散文电影实验作品。同步还将放映让- 米歇尔·傅东为SH-7e Art(电影学堂)特别录制的系列讲座。
隐藏在屏幕装置背后的三名舞者玩转地⼼引⼒,时⽽露出⼀条⼿臂,时⽽露出⼀条腿,时⽽露出⼀只⼿……让⼈联想到⽖⼦、翅膀或是触⾓!屏幕上投射的画作展⽰了孩童脑海中的奇妙幻想,它们因为舞者的⾝体⽽变得完整,组成了⼀个个魔怪。最后,舞者从屏幕后⾛到了舞台前,为这些奇异的⽣物赋予了完整的⽣命。
这个充满童趣的故事在幻想、梦魇与趣味中游⾛,⽤视错觉给观众带来全新的观演体验。
旅法戏剧导演邵斯凡,这位中法文化之春艺术节的常客,带着对让·热内经典剧作的改编再度回归。该剧采用双面舞台布局,观众分坐舞台两侧,模糊了与演员之间的界限,将观众带入两位女仆幻想谋杀女主人的角色扮演之中。
《哆啦纸物语》对生命、自然以及与他人关系的脆弱性进行了反思。一男一女被大自然的神明吸引到一个充满诗意的世界里,在音乐的指引下,通过舞蹈和歌唱,他们试图相遇。
当时间的指针游移于过去与未来,菲利普·肯恩以一场复古未来主义的自然史诗,邀观众踏入一个仿若《西部世界》的片场。
一辆失去动力的大巴缓缓驶入未知之境,车上是一群迷途的旅人、闯入者、亦或是遗世独立的幸存者?雷声轰鸣,电光撕裂荒野,他们在幻想的乌托邦里吟诗,在废墟上歌唱。时间的轨迹如同砂砾在指尖流转,他们自娱自乐,亦自我审判——是创造末日的奇景,还是在一场轮回中的自我调侃?
这是一部关于毁灭、重塑与人类命运的戏剧,一次在真实与虚构之间徘徊的狂想旅程。
长久以来,唐璜这个人物总被欣然描绘成魅力非凡的情场高手与自由思想者。然而,北方剧院院长大卫・波比在 2023 年创作的这部作品塑造的唐璜却是腐朽男权的化身。这部剧之所以大获成功,一方面是凭借其荣获大奖的精美舞美设计,另一方面则在于它能将莫里哀塑造为一位敏锐记录当代社会问题的编年史家。
《May B》创作于四十多年前,迄今在全世界上演超过800 场,而且长演不衰,被认为是法国舞蹈界的里程碑。安娜·基塞尔戈夫,一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舞蹈评论家,曾于
1977 年至 2005 年期间为《纽约时报》,她将这部作品誉为“20 世纪(舞蹈领域)最后的巅峰之作之一”。
但《May B》并非一问世即被业界认可。它与玛姬·玛汉出身的古典舞领域背道而驰,且与当时流行的美国抽象风格相悖,它的语言介于舞蹈与戏剧之间。这部作品极具表现力的肢体语言,掩盖了这部经过精心雕琢的芭蕾舞剧所蕴含的高超技艺。正是在这些质朴的人物形象与作品形式之美之间的差异中,诞生了作品所蕴含的力量。
这部作品深受塞缪尔·贝克特作品的影响,风格介于舞蹈与戏剧之间。它在舞台上塑造了十几个四处漂泊的流浪汉形象,他们仿若衣衫褴褛的幽灵,生动且极具感染力地隐喻出人类生存状态中的悲喜剧色彩。相较于其他作品,《May B》更力求通过舞蹈,深入探讨生存意义,展现人性的脆弱。
戴上虚拟现实头显,您将置身于首次被重现的印象派画作首展,在柔和氛围中与当时前途尚未卜的年轻画家们见面。
展览由Excurio、GEDEON Experiences 和奥赛博物馆联合制作,带您走进印象派大师——克劳德·莫奈、奥古斯特·雷诺阿和埃德加·德加等人的艺术世界。您不仅能在纳达尔的工作室中近距离欣赏他们的杰作,还能漫步于塞纳河畔,或是站在埃特雷塔悬崖之巅,亲身感受那些激发艺术家们无限灵感的圣地。
这一虚拟现实体验基于深入的学术研究,汇集了众多珍贵的复原资料。在奥赛博物馆的科学指导下,虚拟现实专家匠心独运,让您仿佛穿越时空,亲历这一艺术史上的辉煌时刻,尽情领略印象派的非凡魅力。
由梵克雅宝支持创立的L’ÉCOLE 珠宝艺术中心将呈现来自久负盛名的法兰西喜剧院舞台珠宝展。展览荟萃100 多件配饰、艺术品和文献,这些瑰宝珍藏首度亮相中国,将引领观众一同领略塔尔玛、拉歇尔及莎拉·伯恩哈特等法国名伶的绝代风姿。
绘画中的抽象主义能否揭示一种面对艺术的新方式?对于远离了具象艺术的主题、叙事和其他主题,它能否对新出现的问题做出更恰当的回应?这些问题是此次法国第戎Le Consortium当代美术馆与北京X美术馆联合举办的展览的核心。
英蓝集团旗下Carte Blanche欣悦呈现法国艺术家克洛伊・西尔巴诺北京个展“变幻几何”。
克洛伊・西尔巴诺以几何学家般的精准笔触,描绘那些动作定格的瞬间。初看她的作品时,你或许不会察觉这种潜藏于细微之处的精妙。因为她笔下呈现的大多是平凡的日常生活场景,我们往往会忽略其背后的复杂深意:所有宛如行云流水般精心编排的动作所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绝非一目了然,我们需要去思考,去探寻。
克洛伊・西尔巴诺既是画家,也是旅者。我们很难定义她究竟是一位借旅行汲取灵感的画家,还是一位钟情绘画的旅者。在她的画作中,既有面对新奇场景与风物时流露出的惊叹,也有宛若游戏人生般对所见所闻的描摹。她独特的视角与细腻的情感,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奇妙变幻的风景。这些画面在画布上一一定格,时间仿佛也为其静止。借助这些作品,我们得以走进她的艺术世界,亦步亦趋,带着满心的专注与好奇,在那缕洒向世界神秘角落的微光中,开启一场探索之旅。
克洛伊•西尔巴诺毕业于巴黎美术学院,曾获得 2020年艺术8颁发的奖项,并在中国的北京艺术之家、中国美术馆、北戴河不同当代艺术中心、HdM 画廊和杭州英蓝中心Carte Blanche展出作品。
让我们沉浸在诗意与想象的世界中!发现大自然周期中的隐藏惊喜,生命的成长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奇妙连接,体验这场充满美丽与惊奇的冒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