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杜莎之筏》,绝境中的人性实验场——法国青年才俊托马斯·乔立执导

木筏上承载着十三个因残酷战争被迫离开故土的孩子。他们将会杀掉木筏上的一个可能会威胁到他们安全的同伴…

托马斯·乔立评价这些来自斯特拉斯堡国立戏剧学院的小演员,说“他们的能量、愤怒、想法、怪诞和渴望”全部展现在海洋中这个封闭的小空间里。生存在木筏上的七天使他们变得像成年人一样复杂,一部古老而又现代的悲剧将呈现在观众眼前。
 


 

“一手战争,一手宗教,我们两手握着的就是两道直接地、不加掩饰地质问当今世界的主线。”—— 托马斯·乔立

采访

 

您的这部戏剧出自乔治·凯泽根据真实事件(一艘驶向加拿大的载满儿童的英国远洋轮船被德国潜艇的鱼雷击中)在1940-1943年间完成的作品。您认为这部作品在今天是否有着不同的反响? 

托马斯·乔立:那是肯定的。首先它描述的是逃离战争的人们……这里,是试图逃离成人间战争的儿童。他们落到了一艘救生艇上,以对宗教文献的理解的名义——这里当然是指基督教——犯下了不可挽回的错误。乔治·凯泽描写了十三个人物,是为了呼应耶稣最后的晚餐中那个不可避免的数字,那时耶稣被十二位门徒围绕。所以他们是十三个人,多了一个……因为有些人认为,如果是十三个人,则永远不会得到救赎…… 

人们会根据自己的信仰来为最可怕的事物辩解并认为自己有权如此行事。这是非常残酷的,因为这种逻辑会造成悲剧。而更可怕的是,这场辩论并不是发生在宗教文献专家们之间,而是在儿童之间。他们只是复述了自己被灌输的思想。[……]野蛮行为可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出现。但如果说作者提出了这一潜在野蛮行径的可能性,那么他并没有给出非常明确的答案,幸亏如此,才能让人们的各种理解成为可能。在这种模棱两可中却有着极大的奥妙。一手战争,一手宗教,我们两手握着的就是两道直接地、不加掩饰地质问当今世界的主线。 
 


 

您认为杰利柯在为其画作选择名称时有其它含义吗? 

托马斯·乔立:有多重含义且是他故意为之。首先是这部画作参考了一件真实的事情:1816年在毛里塔尼亚附近海域搁浅并被摧毁的美杜莎号轮船的乘客为了求生而制作了一个小筏子。我们所说的是同样的“微世界”,生存、互相杀戮、互相吞噬……但同时他也影射了神话中的美杜莎,那个不能看,否则就会被定住的神话人物。[……]儿童扮演着成人的角色而且他们当然真真正正如成人一般行事;这将他们带上了谋杀的道路。我们于是可以将乔治·凯泽的作品与描写了美杜莎之死的神话作品相比较,前者在剧本前的解说中将之结束在一片红色的大海中,后者中美杜莎的头颅被砍下,而她红色的血液形成了珊瑚。 
 


 

正好,原作品中有许多长篇的对场景进行设定的解说,您会保留它们吗? 

托马斯·乔立:有些元素是不可避免的。这些解说中显示出几乎如电影一般的写实主义。例如,救生艇总是被包围在浓雾中……因为该作品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它描写了大海上的一个封闭的空间。在无尽空间中的一个有限空间。问题就在于分辨这部作品中的梦幻部分和现实部分。但是我希望舞台布置的想法来自于见识过不同演出空间的舞台布置学生。这一届学生的专业,有游戏,声效,光线,编剧,舞台设计,导演,服装,而重要的是所有的学生都要在他们的专业里抓住这部作品……在这个项目上,我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整体协调的保证人,就如同是他们共同建造的一艘轮船的掌舵人。 

图片版权© Jean-Louis Fernandez

发布日期: 2 七月 8, 2017